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C_9石油树脂的改性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石油化工的迅速发展,特别是乙烯生产能力的逐年提高,裂解C9馏份的数量也不断增加。如何利用这部分资源来开发下游产品已引起人们的重视。本论文对C9石油树脂的改性技术进行了论述,进而介绍了石油树脂的改性技术在各个方面的用途。将C9馏份合成C9石油树脂,然后对其进行化学改性和加氢改性,改性得到水溶性石油树脂等,并将改性的石油树脂应用到涂料、造纸、橡胶、包装等行业。C9石油树脂是一种极具应用前景的功能性聚合物,它将成为我国石油化工品应用的新主流。  相似文献   

2.
甲基叔丁基醚(MTBE)是无铅高辛烷值汽油的优良添加剂,也是甲醇汽油的增溶剂。为了合理利用C_4馏份,MTBE 的合成受到国内外的重视(1—9),但至今未见用流化床催化裂化(FCC)的C_4馏份作原料合成MTBE 的报道。1.原料及值化剂(1)原料含异丁烯约15—20w%的FCC C_4馏分(主要成分及含量见表1)和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五个国产重质油和沥青样品的族组份和其结构。采用溶剂萃取和液体色谱结合的分离流程,将样品分成饱和烃和各种芳香馏份F_2、F_3,F_4以及苯可溶沥青质等馏份。根据红外光谱1380、2920cm~(-1)特征峰之吸光度和有关公式算出C_(?),从而较准确地估算出X值。在此基础上结合~1H-NMR、VPO分子量和元素分析等有关数据,求得五个油样中的11个馏份的平均结构参数和相应的平均分子结构模型。  相似文献   

4.
用硅胶-氧化铝柱色谱预分离和色谱-质谱分析研究了两种褐煤超临界流体抽提物中脂肪烃馏分组成结构特征。结果表明,除主要成份正构烷烃(C_(13)~C_(33))外,尚有少量的类异戊二烯烃(姥鲛烷、植烷等)和萜烷。其中萜烷以五环三萜为主(C_(27)、C_(29)~C_(32)藿烷类化合物),并有一定量的C_(27)、C_(29)和C_(30)藿烯,倍半萜和三环二萜烷含量很少。未检出甾烷。此外,还检出一完整系列的烯烃。试验结果表明,超临界流体抽提条件对褐煤抽出物各组分、含量及其分布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朱长城  李玉良 《合成化学》1993,1(3):189-199
C_(60)分子中含Pyracylene结构。具有苯环烯烃、共轭烯烃的性质。本文讨论了它的加成反应(包括卤化,胺化等),Friedel—Crafts反应,氧化反应,Diels—Aider反应,成络反应,自由基反应和还原反应的进展。参考文献52篇。  相似文献   

6.
由于多氟烯烃化合物中氟原子的强的电子效应,使得烯基氟的~(19)F化学位移参数与该烯烃的电荷密度分布有密切的联系。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多氟烯烃在亲核反应中的化学反应性。这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加深了对多氟烯烃结构及化学反应性的认识。一、多氟烯烃电荷密度与~(19)F化学位移的关系 Spiesecke和Schneider在1961年首次发表了C_5H_5~-,C_6H_6,C_7H_7~+上碳原子的π电子电荷密度与~(13)C、~(1)H化学位移的关系。他们测定了C_5H_5~-,C_6H_6,C_7H_7~+的~(13)C、~1H的化学位移,再根据早就为人们所熟知的Huckel分子轨道理论计算得到的共轭分子π电荷的  相似文献   

7.
空气-水蒸汽再生的HZSM-5催化剂的酸性质及其催化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在550℃长时间深度水蒸汽处理再生对HZSM-5催化剂的酸性和正十六烷裂解性能的影响,并将不同再生次数的催化剂与无铝源合成的沸石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一次再生的催化剂仍能保持正十六烷裂解所需的酸中心数,不影响转化率,但选择性有变化,产物中烯烃含量高,几乎没有芳烃生成;三次再生后,正十六烷转化率略有下降,产物中虽有较多的C_(10)~C_(15)组分,但气相产物仍在60%左右,C_3~C_4也仍占气相产物的95%左右,C_3~C_4中含有大量烯烃;无铝源合成的催化剂只有弱酸中心存在,其正十六烷的转化率小于60%,芳烃含量小于1%,烯烃含量明显高于含铝沸石。  相似文献   

8.
烯烃-金属-卡宾配合物的合成在文献中只有少数几个例子,而它们的详细光谱研究未见报道.我们以降冰片二烯四羰基钼,C_7 H_8 Mo(CO)_4 (1),为原料,在低温下与芳基锂反应,随后用 Et_3 OBF_4 在冰水中烷基化,得到组成为 C_7 H_8 (CO)_3 MoC(OC_2 H_5)Ar 的新型卡宾配合物2—6(Ar=C_6 H_5,2;o-CH_3 C_6 H_4,3;m-CH_3 C_6 H_4,4;p-CH_3 C_6 H_4,5;p-CH_3 OC_6 H_4,6).与文献中报道的含单烯配体的金属卡宾配合物不同,2—6含有一个孤立的双烯配体.我们对这类新型的烯烃-卡宾配合物的红外光谱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以便对这类化合物的结构和键的性  相似文献   

9.
石油馏分裂解制乙烯时副产轻焦油中(C_6—C_8馏份)含有丰富的苯、甲苯、二甲苯等芳烃。随着我国石油化工的发展,开展由石油馏分裂解副产轻焦油中回收芳烃的研究,对扩大芳烃来源,减少环境污染等都具有现实意义。工艺流程是采用二甲基亚砜作溶剂,抽取轻焦油中芳烃,以C_5烷烃为反抽提剂,经过蒸馏,达到芳烃分离的目的。为了配合中间试验,我们建立了轻焦油芳烃的色谱分析。芳烃的分析有许多报导,分析的工具和方法也很多,如吸收光谱法、质谱法、毛细管色谱法等。限于仪器条件,我们采用了填充色谱法,并针对轻焦油组分复杂,萃取相中含有强极性的水和强极性高沸点的二甲基亚砜,我们选  相似文献   

10.
本文建立了适用于易挥发物系的液固吸附平衡静态测定法。测得了五种磺化树脂对C_4馏份中甲醇的吸附等温线,该汲附等温线能够用Li Zuohu方程很好地描述。实验结果还表明,在适当的湿含量范围内,HNA树脂对甲醇有很好的吸附选择性。  相似文献   

11.
为验证与进一步探索黏合树脂及钴盐对轮胎与镀铜钢丝帘线的增黏作用机理,选取传统黏合树脂R80与2种新型黏合树脂HT1005和H620,通过对2种新型黏合树脂的结构分析、橡胶硫化特性、静态T抽出测试与力学性能测试,并设计了一种新的黏合层强度测试方法与黏合层表征方法,进行机理探索,得出如下结论:含有羟基的极性黏合树脂在橡胶硫化时,会由于与非极性天然橡胶的极性差异产生的热力学不相容从而产生自动相分离,向橡胶与镀铜钢丝的界面层进行迁移汇集,且极性越高迁移能力越强,产生一个介于橡胶与镀铜钢丝之间的树脂富集层.因为黏合树脂交联反应温度为140℃左右,会在天然橡胶硫化反应时发生同步交联反应,黏合树脂形成的网络模量高于橡胶硫化网络,会增强镀铜钢丝与橡胶之间的黏合层强度,并形成一个镀铜钢丝与橡胶之间的模量过渡层,进一步增强黏合层.且极性越强,树脂网络交联程度与橡胶硫化网络交联程度越接近,增黏效果越好;钴盐会活化橡胶中的S,使更多的S迁移到镀铜钢丝表面从生成更多硫化亚铜键,增强黏合.  相似文献   

12.
Bailey发现螺环原酸酯和螺环原碳酸酯等单体在阳离子引发剂作用下进行双开环聚合反应时,伴随着体积膨胀[‘j.这一现象引起了高分子材料学家的极大兴趣,因为树脂固化时产生体积收缩,会使树脂材料内部产生收缩应力,是导致材料力学性能下降,使用寿命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例如,用不饱和螺环原碳酸酯改性的某种补牙材料与牙的粘接力比不含螺环原碳酸酯的大一倍,并且改善了冲击强度而不改变模量.更为重要的是,由于体积稍微膨胀,补牙材料与牙齿间无缝隙,从而消除了在缝隙中繁殖细菌的可能性,达到既结实又卫生的目的【‘].利用螺环…  相似文献   

13.
确定含羞草中总黄酮的最佳提取部位,并对其初步分离纯化。通过正交试验,分别筛选含羞草根部、茎叶及种子中总黄酮的最优提取条件,比较三者黄酮总含量,最终确定提取部位为茎叶,最佳提取条件:以70%乙醇为溶剂,按照1∶8配料比,在55~58℃下超声50 min。提取液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液液萃取,蒸干上样,用乙醇水溶液以4 m L/min梯度洗脱Diaion HP–20大孔树脂,收集洗脱液并用液相色谱监测每个梯度洗脱液的总黄酮含量,得到分离纯化过的黄酮类物质。当40%乙醇洗脱部位总黄酮含量最高,达57.7%。该工艺确定了含羞草中茎叶部位总黄酮含量最高,大孔树脂初步纯化黄酮类物质有效,为含羞草中黄酮类物质的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螺环原酸酯改性环氧树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一个新的螺环原酸酯单体,即带有螺环原酸酯结构单元的环氧树脂(E 54).用该单体对环氧树脂进行改性,可以减少残留在树脂基体中的环氧基团,这说明该单体与环氧树脂之间发生了共聚固化反应.基体的Tg和热稳定性随预聚物加入量的增加而降低,但改性环氧树脂的粘接强度则随预聚物的加入量的增加而增加.对上述试验观察到的现象进行了讨论,并测试了改性环氧树脂基体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5.
Epoxy resin was used to modify polybutylene terephthalate(PBT) and glycidyl methacrylate functionalized methyl methacrylate-butadiene(MB-g-GMA) blend. Results show that MB-g-GMA dispersed in PBT matrix uniformly and PBT/MB-g-GMA/epoxy blends reveal good compatibility. However, the added epoxy resin restricted the mobility of PBT macromolecular chains during the growth process of the crystal, which reduced the final crystallinity of PBT. The PBT/MB-g-GMA blend containing 1%(mass fraction) epoxy resin exhibited good mechanical properties. For example, the notched impact strength of the PBT/MB-g-GMA blend with 1%(mass fraction) epoxy resin was about 2 times that of PBT/MB-g-GMA blend. S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 results show that the shear yielding of the PBT matrix and the cavitations of rubber particles were the major toughening mechanisms. The chemical reaction between PBT and epoxy resin induced the high complex viscosity and storage modulus of PBT/MB-g-GMA blend.  相似文献   

16.
C12BE-SDS-TX-10三元表面活性剂非理想溶液复配增效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12BE-SDS-TX-10三元表面活性剂非理想溶液复配增效作用;表面活性剂;三元;增效作用;非理想溶液;复配  相似文献   

17.
改善Rh基催化剂上CO加氢生成C2含氧化物性能的本质及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CO加氢反应的热力学出发,分析了C2含氧化合物生成反应的途径和机理,阐述了改善Rh基催化剂上生成C2含氧化合物性能的本质以及实现的途径. 结果显示,相对于CO加氢生成烃类的反应,乙醇、乙醛和乙酸等C2含氧化合物的生成在热力学上是极为不利的; 最重要、最有效的提高C2含氧化合物生成活性的手段是开发具有高选择性的催化剂. 通过对浸渍方法和还原条件的选择,适当地抑制了Rh-Mn-Li-Fe/SiO2催化剂加氢活性,最终改善了催化剂的加氢性能,使得甲烷选择性降至6.3%, 而生成C2含氧化合物的选择性达到91.6%, 且保持有较高的时空收率.  相似文献   

18.
利用XRD、H2 TPR和孔结构的分析对C4馏分加氢催化剂Ni/Al2O3 SiO2进行了表征,在固定床反应器内对催化剂的活性进行了评价,并对加氢机理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在Ni/Al2O3 SiO2催化剂表面至少存在两种活性中心,分别由体相NiO和高度分散的NiO还原产生。研制的催化剂对C4馏分加氢具有很高的活性和良好的稳定性,进口温度18.6℃时就可进行加氢,属于低温型加氢催化剂。在 C4单烯烃质量分数为74.85%、加氢压力为2.0MPa~2.7MPa、液时空速为1.0h-1~2.0h-1、氢油体积比为 300~450下,原料中单烯烃转化率在98%以上。催化剂连续运行342h,其活性基本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19.
含共引发剂的环氧树脂电子束固化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引发剂组成、含量不同的环氧树脂体系进行了低吸收剂量及高吸收剂量的电子束辐射固化,通过对不同样品辐射过程中的温度特性和辐射后的凝胶含量、内耗tanδ及动态模量变化趋势的研究,得到共引发剂对环氧树脂辐射固化的影响规律.在相同的树脂含量及吸收剂量下,共引发剂的加入可以提高环氧树脂体系的凝胶含量,但其提高幅度并不随着共引发剂含量的增多而增大,而是存在一个最佳值.随着碘盐引发剂含量的增加,共引发剂对体系凝胶含量的提高幅度减小.在辐射过程中,环氧树脂体系的温度会出现一个峰值,共引发剂对峰值温度和辐射后体系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影响与对凝胶含量的影响类似.碘盐引发剂含量较低时,加入共引发剂的体系的常温及高温模量与未加体系相比没有明显变化;碘盐引发剂含量较高时,加入共引发剂的体系的常温模量比未加体系有所上升,而高温模量则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