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考纲透析1.会用向量的数量积推导出两角差的余弦公式. 2.能利用两角差的余弦公式导出两角差的正弦、正切公式.3.能利用两角差的余弦公式导出两角和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导出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了解它们的内在联系.4.能运用和与差、二倍角的三角函数公式进行简单的恒等变换(包括导出积化和差、的差化积、半角公式,但对这三组公式不要求记忆).  相似文献   

2.
1.本单元重、难点分析 重点:用向量的数量积推导出两角差的余弦公式,进而导出了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并以此把推导半角公式、和差化积公式、积化和差公式(公式不要求记忆)作为基本训练,体会数学基本思想在三角变换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朱亚洁 《数学通讯》2024,(2):21-24+53
对比人教A版新旧教材“两角差的余弦公式”的内容变化,发现在公式的引入、推导及其应用上存在若干不同,新教材更加关注单元整体联系.在分析两版教材该内容的变化基础上,深入理解新教材的改编用意,构建“两角差的余弦公式”的教学设计,注重理清研究思路,聚焦核心素养,把握学生心理.  相似文献   

4.
1 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两角和的余弦公式的推导 .学生在前面已掌握了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概念、同角三角函数间的八个基本关系式、诱导公式 ,以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这些是学习本节内容的知识基础 .本节课教材是三角函数这一内容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它是和、差、倍、半公式以及和差化积、积化和差公式、万能公式的推导基础 ,其地位十分重要 .这个公式的推导蕴含着比较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十分出色的解题技巧 .因此若能精心设计本课 ,则能使它成为发展学生以创新为核心的能力及培养学生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典型载体 .2 教…  相似文献   

5.
<正>本文针对两角差的余弦公式的简单几何模型的研究,发现其具有丰富的简单几何背景,并由此可直接揭示两角差的正弦公式.因此,作为推导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的其他公式的基础,就不仅仅是两角差的余弦公式了.此处所谓简单几何模型,指的是,在单位圆上,设两角α、β为锐角,且β<α.  相似文献   

6.
新编高中《数学》第一册,采用坐标法推导两角差的余弦公式,既简捷又概括。在这基础上,我们可以利用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来证明一般诱导公式,即证明对于任意整数都成立的诱导公式。下面谈谈具体做法和想法。不当之处,敬请同志们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7.
<正>1问题引入在人教版数学必修四3.1节的学习中,我们通过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公式,推导出了两角和的正切公式.我们发现,公式的形式与初中所学的一元二次方程的韦达定理有一定联系.对此,我们决定运用数学归纳法,进一步探究多角和的正切公式与一元多次方程的关系.2探寻规律  相似文献   

8.
无字证明     
本文仅证明两锐角的和与差的正余弦公式,而对于一般角则可以通过诱导公式转化为锐角来处理.一、两角和的正余弦公式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在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中,证明了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和余弦公式之一,其余的公式就可以由这个公式推导出来.我国现行高中教材的处理方法是:在直角坐标系中作单位圆O;并作出角α、β和-β角,设定角的各边于圆O的交点坐标,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推出...  相似文献   

10.
本单元在上一章的基础上利用单位圆及两点间距离公式导出两角和的余弦公式,进而推导出所有的和,差,倍,半,万能及和积互化公式.因此,从理解的层面上看,两角和的余弦公式起着关键的作用:从记忆的层面上看,形式多样、带有双重符号的半角公式是难点.  相似文献   

11.
使用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A版数学必修4(2007年2月第2版,2012年6月浙江第13次印刷). 写作背景:衢州市高中数学特级教师师徒结对教研活动,两个徒弟教学同一内容——两角差的余弦公式.结合上课教师的备课思考、教学反思、特级教师和听课专家的分析点评,联系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为两角差的余弦公式的教学提供清晰的思维.  相似文献   

12.
<正>人教B版数学必修三第84页,通过拓展阅读:“向量的数量积与三角形的面积”给出了三角形面积的坐标表示,即给定A(x_1,y_1),B(x_2,y_2),则S_(△AOB)=1/2|x_1y_2-x_2y_1|.在实际学习中,有同学想利用此结论推导两角差的正弦公式,只是在推导过程不知道如何进行分类讨论去绝对值.虽然此种方法的证明过程比较繁琐,但是这个过程却能很好地加深同学们对三角函数线、诱导公式的理解与应用.本文将给出此方法的完整证明过程.  相似文献   

13.
李多猛  张刚 《数学通讯》2022,(10):22-25
高中数学教学要坚持从学生最近发展区出发,注重知识的发生过程,遵循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和发展规律,科学合理地设置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考,探寻知识的自然生成,让学生主动发现、建构知识,引导学生把握数学内容的本质,从而提升学生的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本文以两角差的余弦公式教学设计为例,通过立足思维起点、探寻问题支点、提升能力重点,设计有效问题,引发学生积极思考、自主探究,让原本复杂的公式发现与证明过程变得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相似文献   

14.
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级中学试验课本《数学Ⅱ》(1993年第二版)中,编入了“平面向量”一章,并用以证明三角函数中的和差公式.正如教材一开始所说,这样的确有利于数学的进一步学习以及学习物理等课程.为了贯彻“少而精”的教学原则,这里提出有关这部分教材写法中的几点建议,供教师们教学中参考.关于向量的加、减法运算,教材中用几何方法作了简洁、明晰的阐述.但在向量倍积(数乘)的一段,证明分配律λ(a b)=λa λb(a,b为向量,λ为实数)(1)时,用代数方法分别讨论了λ为自然数和正分数时等式成立,而对其它情况(包括λ为无理数和负数)…  相似文献   

15.
高中数学第一册第三章“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这部分教材有两个主要特点: 1.公式的推导多数简单易懂,公式之间的内在联系紧密.但公式多,教材中出现的公式近30个,容易混淆. 2.公式变化多,解题方法和技巧既有规律性,又有较大灵活性,学生解题有一定困难.  相似文献   

16.
陈海军 《数学通讯》2013,(Z1):101-104
1.本单元重、难点分析本单元的重点: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半角公式,和差化积公式、积化和差公式.本单元的难点:灵活应用三角恒等变换公式进行化简、求值、证明.本单元公式繁多,学习的关键在于通过公式  相似文献   

17.
高长玉 《数学通报》2018,(12):30-32
“两角差的余弦公式”(简称差余公式)是经典内容,涉及的数学知识广泛,包含了丰富的数学思想与方法.本课的教学对学生获得“四基”、提升“四能”、培养数学思维和发展数学学科核心素养都很有作用.本文在分析这一内容教学现状的基础上,以发展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为指向,给出笔者的教学设计,敬请同行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8.
“两条直线的夹角”是高二第二学期第11章的一个重要内容之一.在本节学习中,夹’角公式的推导是一个难点.新教材是以两直线的方向向量的夹角与两直线的夹角之间的关系作为突破口,运用向量的方法推导得出两直线的夹角的余弦公式的.但在实际教学中,  相似文献   

19.
通用教材高中《数学》第一册第三章是“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这一章给出了和、差、倍、半角及和差化积、积化和差等三角函数公式。现行教材把两角差的余弦函数即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作为这些公式的基础,加以严格推证。在推证过程中,  相似文献   

20.
<正>1引言两角和正切公式通常由两角和的正弦公式与余弦公式经代数推导而得,多部三角学专著和经典教材作如此处理,如陈鸿侠等著《三角学讲义》[1]91页、《中学数学实验教材》(第四册上)[2]10页、人教A版教材[3]218页及苏教版教材[4]58页.几何是三角函数产生和发展的源泉,正如项武义在[5]中所讲:“正弦、余弦函数是一对起源于圆周运动,密切配合的周期函数”,几何的直观性也符合教学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