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明 《数学通讯》2001,(17):9-11
探究性问题是近年来高考考查的热点问题之一 ,现结合历年高考试题与各地的模拟试题就探究性问题的求解策略作如下探讨 ,供读者参考 .策略一 :当给出了问题的结论 ,需要探究条件时 ,常运用分析法 .图 1 例 1图例 1  (1 998年全国高考试题 )如图 1 ,在直四棱柱A1B1C1D1AB CD中 ,当底面四边形ABCD满足条件时 ,有A1C⊥B1D1.(注 :填上你认为正确的一种条件即可 ,不必考虑所有可能的情形 )解 由条件A1B1C1D1ABCD是直四棱柱 ,有 :A1A⊥平面ABCD ,B1B平行且等于D1D ,则AC是A1C在平面ABCD上的射影 ,B1…  相似文献   

2.
杨先义 《数学通报》2012,51(7):57-58,61
文1提出了一组猜想,本文将首先证明猜想1和猜想2是正确的.因为要用到二次曲线方程的一般形式,为了不引起混淆,字母有所不同.图1猜想1如图1,椭圆内的蝶形A1A2A3A3中,设过蝶心M的一直线分别和射线A2A4,弧A4A1,弧A2A3,射线A1A3交于G,P,Q,H,则  相似文献   

3.
瞿靖 《数学通讯》2011,(1):37-37
数学通报1843号问题是:在△ABC中,试证:sinAcosB+sinBcosc+sinCcosA≤3/3/4..  相似文献   

4.
尝试检验法能得到一元一次方程及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尝试检验过程可培养学生数感素养.课堂教学中可让学生深度体验“从哪个数代入尝试,尝试可以怎样优化和改进,怎样与问题背景有效联系”,让学生思维真实发生,从而促进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5.
6.
在数学教学中,同一内容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讲解.较为直观的方法可以启发学生进行独立地进行思考,培养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特别是把握具体问题中数量之间的关系.数学是一门推理性很强的学科,我们不能象语文和英语等课程那样要求学生去熟记这样的规则或那样的公式,否则会使数学学习变得枯燥乏味,  相似文献   

7.
笔者最近在高三年级三角函数的专题复习中,发现以数学课代表为首的一些同学在解题过程中,对一道题目结论感到困惑,从而影响着学生的解题认识.笔者起初准备抽出一节课就题论题予以引导,但进一步研究并查询相关资科后,意外发现此三角题竟与“三等分角”问题有关联.于是就改变原有  相似文献   

8.
数学习题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适时创设探索性的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思考、尝试、探索、发现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充分联想、主动反思,将会使他们以一个创造者或发明者的身份去探究知识,从而形成学生主动参与、自觉实践的氛围.  相似文献   

9.
设N为大偶数,以D(N)表示将N表成两个素数之和的表法个数,即 D(N)=sum from N=P_1+P_3 (1)。Hardy和Littlewood利用“圆法”证明了下面的结果 D(N)=(?)(N)N/log~2N+R (1)这里 (?)(N) 2 multiply from p>2((1-1/(p-1)~2) multiply from p\N P>2 (1+1/p-2),(2) R=(sum from q>Q(μ~2(q)/φ~2(q))C_q(-N))N/log~2N+integral from E (S~2(α,N)e~(-2πtαN)dα) (3) S(α,N)=sum from p≤N (e~(2πiαp)),C_q(-N)=sum from n=1 to q (e~(2πiNh/q))Q=log~(16)N,E表示在通常意义下的余区间,这就提出了下面的猜想 D(N)~(?)(N)N/log~2·(4)熟知Goldbach猜想的困难在于误差项R的处理,至今“圆法”是提出猜想(4)的唯一的方法,本文提出了另一种途径来研究猜想(4)。而且方法是初等的,看起来是更为直接的方法。令 (?)(N)=sum from d≤N(Λ(d)Λ(N-d))。 显然 D(N)=(?)(N)/log~2N[1+O(log log N/log N)]+O(N/log~3N).本文证明了下面两个定理: 定理1 设N为大偶数,这里证明定理1的方法是初等的,这就建议我们提出猜想(4)。 定理2 用Bombieri定理可以证明 R_1=R_2=O(Nlog~(-1)N)。从上面两个定理看出,研究Goldbach猜想的困难,在于处理余项R_3。  相似文献   

10.
文[1]中用分母整体换元法证明了一类分式不等式,但较繁.本文介绍另一种解此类问题的通法,以飨读者.首先介绍不等式(1)和(2).当且仅当bi=kai(b为常数,i=1,2,…,n)时取“=”号(以下略)它的证明见[2]下面就用(1)或(2)证明[1]中所提到的一组数学问题.例1设证明很简单,无需任何技巧注:如[1]所述,若采用分母整体换元法,需令S-a1=k1,S-a2=k2,…,S-an=kn得a1=S-k1,a2=S-k2,…,an=S-kn,经代换化简整理变后,还要再用(1)或均值不等式方能使问题获得解决.类似的例子不一一枚举.对于[1]中一些貌现繁难…  相似文献   

11.
一组数学问题的统一证法与思考陶兴模(重庆市铜梁中学632560)贵刊在数学问题栏目中刊登的每一个问题都很有特色,形式新颖,方法独特.富有思考性,吸引着众多的数学爱好者去欣赏,去研究.最近,笔者对近几年来数学问题栏目中的一些分式问题进行了分析.发现可以...  相似文献   

12.
《中等数学》2008年第11期数学奥林匹克问题高235:已知实数a,b,c满足a+b+c=1,a^2+b^2+c^2=1,求证:a^5+b^5+c^5≤1.  相似文献   

13.
实验·猜想·证明--一次探究性活动课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惠良 《数学通报》2003,(12):17-18
数学中的探究性活动课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从数学的角度对某些实际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 ,以探究发现为主获取数学知识的学习方式 .应该说 ,探究性活动课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学习、体会其中数学乐趣 ,它是让学生个性得以施展及和谐发展的重要阵地 ,更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本文就以常见的一道例题 (平面内的n条直线最多可以把平面分成几部分 )的教学为例 ,谈谈如何在例题教学中组织并引导学生开展有关探究性活动 .1 教学活动过程的设计1 1 精心设计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我们就从同…  相似文献   

14.
去年我们学校组织了一次智力竞赛,下面我把有关事项介绍出来,供同志们参考。一、目的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二、办法 1.分段分组分高、低两段,各段分别举行竞赛。每班抽6人(男女各半)组成一组,比赛以组为单位进行。 2.问题解答①在出示试题(试题是逐题出示的)后,每小组成员之间可互相议论,但需不影响其他组。②在出示必答题后,每个小组在规定的时间内(一般五分钟,有的题可适当延长)把答案写  相似文献   

15.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它是解决其它自然科学问题的工具.在日益重视综合素质的今天,学科思想和方法的“交汇”是提高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下面,就几个物理问题,从数学的视角加以分析和解决,旨在对提高同学们的综合素质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17.
本文通过将屈服函数按台劳级数展开,并略去二阶以上高阶项,从而将弹塑性本构方程写为线性互补形式这一思路,从熟知的虚功原理出发,结合有限元离散技术,简捷地得到了一种求解弹塑性力学问题的线性互补方法.所得方法可用于满足关联及非关联流动法则的材料.另外,本文还讨论了该方法解的存在性唯一性问题,给出了几个有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学会解题是中学教师的一项基本要求,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在学会解题的同时学会欣赏.数学作为一种特殊文化,学会解题欣赏,不仅可以培养解题兴趣,也能勉励提高解题能力,同样凸显重要.数学兴趣小组是师生合作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其实实践活动,应以培育数学兴趣为宗旨,以如何引导学生学会解题、学会欣赏为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中指出:“集合语言是现代数学的基本语言.使用集合语言,可以简洁、准确地表达数学的一些内容.高中数学课程只将集合作为一种语言来学习,学生将学会使用最基本的集合语言表示有关的数学对象,发展运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这充分说明了在高中数学的学习中,掌握好集合语言的重要性.其实,我们将视角缩小一点,仅从集合内容的学习来看,正确地认识集合语言,熟练地掌握集合问题中语言转换的基本方法,对于提高求解集合问题的能力,也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那么,集合问题中的数学语言有哪几种形式?求解集合问题时进行语言…  相似文献   

20.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中指出:“集合语言是现代数学的基本语言.使用集合语言,可以简洁、准确地表达数学的一些内容.高中数学课程只将集合作为一种语言来学习,学生将学会使用最基本的集合语言表示有关的数学对象,发展运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这充分说明了在高中数学的学习中,掌握好集合语言的重要性.其实,我们将视角缩小一点,仅从集合内容的学习来看,正确地认识集合语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