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数学课程的任务是向青少年传授最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其中,技能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主要就是靠课本中的例题、练习题、习题及复习参考题(简称“四题”).翻开每一本中学数学课本都发现,“四题”所占篇幅差不多是全书的,可见“四题”的功能在课本中的重要性.下面结合自已的实践与研究,就如何运用课本“四题”进行教学谈点个人做法.1充分通用的题的牧学功能高中数学教材中例题的第一功能就是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使学生的认识通过“从抽象到具体”而产生一次飞跃.第二…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证型如“a·b=c·d e·f的几个例题,揭示学习平面几何推证规律的途径。 一、从基本规律出发探索证题途径 例1 (托勒米定理)求证:圆内接四边形两双对边乘积的和等于两对角线的乘积。  相似文献   

3.
例题教学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充分挖掘例题本身的内在联系和蕴涵,经常对学生进行一题多解,一解多题,一题多变的训练,不仅能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而且能有效地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从而提高数学思维能力。1、一题多解,拓宽视野,培养思维的...  相似文献   

4.
再谈一道例题的教学价值罗启后(湖南宁乡一中410600)贵刊1993年第4期上刊载了曾思江的“一道例题的教学价值”,读后很受启发,该文介绍了四种解法,体现了数形结合思想,函数与方程的思想,变量代换思想.本文想从一题多变的角度论述该题的教学价值,我们的...  相似文献   

5.
数学教材一般以例题作为基本的学习内容,通过例题学习,掌握相应的知识点,并感悟这些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帮助完善认知结构.因此,应充分挖掘课本上的经典例题,采用“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多题一解”等变式手段,加深、拓展课程内涵和外延,从而达到最佳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6.
一、问题的提出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里特曾说过:“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借用此名言,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说:“一个数学教师不可能两次用相同的方式教同一个例题,因为学生在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在变。”就此,笔者在“二用”一道课本例题时,有着深刻的体会与感受,期间,更由于章建跃教授的“意外”参与,收获了“别样”的精彩。故将“二用”一道课本例题的心路历程记载下来,和大家分享。因行文所需,先将课本例题及第(1)问的解答摘录如下。  相似文献   

7.
本文就下面这道“貌不惊人”的例题,谈谈在复习教学中,如何强化解题教学多功能的追求.题求函数y=()的最小值.1基础功能教学实践中发现,对一个特定问题,学生思维方向正确,但就是解不出正确答案.这一看就会,一做就错的原因不外乎两条:一是基础知识出了偏差,二是基本技能达不到要求.为了克服这种功力不够的现象,解题教学在选择解题方法的,首先应该考虑那些以基本功为特征的通法,并让学生踏踏实实地动手解出来,使学生的基本功得到强化,此乃解题教学率先追求的“基础功能”.上面那道题笔者首先让学生掌握下面两种以基本n为特…  相似文献   

8.
教材中的知识一般而言可认为是“学术形态”及“原始形态“的,在复习教学中,需要打破教材例题的静态,使其进行生长发展,形成”教育形态“乃至“生命形态“,让学生的数学学习从低阶走向高阶,从而实现深度教学.本文从一道课本例题出发,基于中考的视角下审视和设计该题的生长,打造高效率、有趣味性、有深度的课堂.  相似文献   

9.
新一年的高考复习早已开始.由于时间紧任务重,高三数学复习课的教学不可能像讲授新课那样开展教学,其基本模式大都是首先教师引导学生把本节课要复习的知识点逐个罗列出来,然后讲解事先准备好的例题.所以例题以及教师对例题的分析讲解成为一节复习课的主要内容.当然,题目本身没有好与坏,好题是相对的,符合某个人或某群人的学习需要,能够使其数学知识和能力高效率地得到巩固和提高的数学题,对他们来说就是好题.但是“好”题还要讲“好”.教师精辟的分析与  相似文献   

10.
两年来,本着“练习的系统开发”,[1]我们围绕日常教学,针对人教版教材,[2]设计并开展了“每日一题”的活动,并坚持每天发布博客(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3514720663_14_1。html),相关命题立意已在文3中进行了介绍,但如何开展评价和跟进讲评并没有做出详细的阐释,本文选取相关例题谈谈我们对“每日一题”的“五等级评价”与“辩护式讲评”。  相似文献   

11.
在高三复习教学过程中,例题讲解课一直占据重要的地位·其中例题变式探究教学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使用的教学形式,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例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变式为主要学习手段,为学生提供自由表述、质疑、探讨问题的机会,强调多向互动,教学相长的一种教与学的操作体系·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对数学例题作多层面、多角度的变式与探究,引导学生从“变”的现象中发现不变的本质,从“不变”中探求规律,将教学活动营造为开放、宽松、愉悦、和谐的师生探究与合作交流的过程.逐步培养学生灵活多变的创新思维品质,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探索创新的能力·如何设计例题变式探究教学,使例题变式探究教学与高三复习有效地结合,既涉及知识与技能,又兼顾过程与方法,更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本文结合课堂案例谈谈对高三例题变式探究教学的三维设计·图1题目椭圆x92+y42=1的焦点为F1,F2,点P为其上的动点,当∠F1PF2为钝角时,求点P横坐标的取值范围·T:复习相关的知识点,如定义、几何特征量、焦半径|PF1|=3+35x0=m,|PF2|=3-35x0=n,焦点三角形F1PF2的周长为2a+2c,焦点三...  相似文献   

12.
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深度融合,是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信息技术与“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各个环节的有效融合,有助于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信息技术与“自学·议论·引导”有效融合的策略有:(1)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独立自学创造有利条件;(2)利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3)利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深入探究;(4)利用信息技术化解教学难点;(5)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开放的数学教学环境.  相似文献   

13.
美国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说:“一个专心的认真备课的教师能够拿出一个有意义的但又不复杂的题目,去帮助学生挖掘问题的各个方面,使得通过这道题,就好像通过一道门户,把学生引入一个完整的理论领域.”据此笔者认为:解决数学例题教学中存在的“懂而不会”现象,构建例题教学高效课堂,首先要选择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题目,其次是教学中要让学生自己从中找到解题方法与规律,更要让学生学会自己对问题进行反思,掌握探究变式拓展的方法,以达到解一题,通一类,带一串的目的.本文结合笔者执教的高三数学复习课“解析几何中的定点定值问题”,谈谈我的一些教学体会.  相似文献   

14.
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探究·拓展”栏目配置了一些“阅读题”,文章从三个层次阐述了提升“阅读题”教学地位的必要性:关注阅读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选题新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数学热情;最后链接高考,有利于凸显“阅读题”的教学地位.  相似文献   

15.
在复习课中,发挥课本例题的中心作用,很有好处。利用课本上的例题“一题多变”,把某一内容的基本知识串起来,下面谈一谈我个人上复习课一点的体会。一以例题为中心串通“形异质同”的题例1 已知四边形ABCD是空间四边形(四个顶点不在同一平面内的四边形),E、H分别是AB、AD的中点,F、G分别是BC、DC的三等分  相似文献   

16.
刘族刚 《数学通讯》2011,(11):76-78
教材是学生获取知识的蓝本,而教材中的例题、习题是高考试题的“考根”、“源头活水”,教学中如果能从课本例题、习题出发,对其进行拓展探究,不仅在巩固知识和把握方法上能起着“固体拓新”之用,而且还可收到“秀枝一株,嫁接成林”之效.本文从一道高考试题出发,找出其题根,对其拓展、引申并加以应用,相信你会有“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感概.  相似文献   

17.
通过例题探讨在日常的高等数学教学、考试复习、辅导数学竞赛中,如何编制新题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18.
本体论视域下篮球技战术释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例题是课本的有机板块之一,肩负着巩固知识、渗透方法的重要功能,是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学会解题的重要途径.教学实践中,教师通常对例题都十分重视,除了精辟分析、讲解思路外,还常常关注一题多解、拓展延伸,努力实现例题功能的最大化.在一题多解中寻求创新解法,应是例题教学的更高追求,也是发展学生求异思维、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巧法证病题     
本刊2011年6期第18页的例题3是个病题,居然被作者用“等叠法”巧证出来了.  相似文献   

20.
(括弧前数目字指期数,括弧内数目字指总面数) 一般教学默款中学数学裸中培养学生的耀辑思椎闭题…… ’‘’‘””‘””“””’······················……樟克敬l(16)歌加强中学数学教学中的;辨耸准理因素······…… ·””’·’二“‘·”‘·············……稀景芳、格景星9(359)对提高数学教学厦量的一些作法和体会······…… 二‘·’…,,’’‘’·‘湖北长阳第八中学数学致研粗7(266)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对耕授基础知澈进行基本酬栋 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