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1911年荷兰物理学家Onnes发现纯的水银样品在4.2K附近电阻突然消失,接着又发现其他一些金属也有这样的现象,这一发现开辟了一个崭新的超导物理领域.  相似文献   

2.
超导临界温度测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阮耀钟  黄伟 《物理实验》1991,11(1):41-42,46
1911年翁纳斯(Onnes)在测量低温下汞的电阻时,发现在4.2K附近电阻突然消失,突变前后,电阻值变化超过10~4倍。这种在低温下电阻突然消失的现象称为超导电性。具有超导电性的材料称为超导体。  相似文献   

3.
超导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超导进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低温技术取得了显著的发展,为超导现象的发现提供了环境条件。1911年,荷兰科学家昂尼斯和他的助手在测量汞的低温电阻时发现,当温度降至4.2K附近,汞  相似文献   

4.
正一、高温超导材料的问世超导现象是1911年荷兰低温物理学家昂内斯(H.Onnes)发现的,他在莱顿实验室研究液氦温度下的物性时,发现汞在极低的温度下,其电阻突然减小为零,而且去掉外电场后,电流可以持续流动。后来经过长时间多次实验验证,他确定发现了一个新的现象——并将此现象称之为超导现象,从此揭开了超导研究的帷幕。1933年德国物理学家  相似文献   

5.
超导现象在1911年已被荷兰物理学家卡姆林-翁纳斯(Kamerlingh-Onnes)发现。他研究氦温度(接近氦沸点,即从绝对零度算起等于4.2°K)下金属的电阻,观察到大约在4°K时,水银的电阻突然下降为零。此后,在很多纯金属和合金中也观察到这种现象,因而称之为超导电性。不同金属转变为超导态的温度不同,但都很低,以铌化锡合金(Nb_3Sn)为最高,为18°K。  相似文献   

6.
1877年.氧被液化.1898年.英国物理学家J.杜瓦液化氢.1908年.荷兰物理学家卡·翁内斯液化氢,获得绝对温度4.2开以下的低温.1911年.卡·翁内斯在莱顿实验室发现超导现象,这是在获得绝对温度4.2开以下低温时,发现汞的电阻突然变为零,在排除其它可能之后,翁内斯确认这是真实效应,从此,超导物理学诞生了.  相似文献   

7.
 1877年.氧被液化.1898年.英国物理学家J.杜瓦液化氢.1908年.荷兰物理学家卡·翁内斯液化氢,获得绝对温度4.2开以下的低温.1911年.卡·翁内斯在莱顿实验室发现超导现象,这是在获得绝对温度4.2开以下低温时,发现汞的电阻突然变为零,在排除其它可能之后,翁内斯确认这是真实效应,从此,超导物理学诞生了.  相似文献   

8.
据悉,在不久的将来,建造从北京到上海的长距离磁悬浮列车,到那时,乘坐磁悬浮列车从上海到北京只需4个小时. 超导是超导电性的简称,它是指金属、合金及其氧化物的电阻变为零的性质.自1911年荷兰物理学家昂纳斯(H.K.Onnes)发现低温超导现象以来,对超导的研究和应用,特别是1986年后高温超导的研究和应用,已取得重大进展.  相似文献   

9.
超导简史     
 超导现象最初是1911年由荷兰物理学家昂内斯(Onnes)发现的。1908年,昂内斯首次获得液化的氦,并且在液氦温度(4.2K)下研究各种物质的电学特性。他发现,在温度为4.2K时,汞的电阻突然消失。1933年,迈斯纳(Meissner)和奥森菲尔德(Os-chenfeld)发现,处于弱磁场中的超导体会将磁场从内部排斥出来(见图1),这就是迈斯纳效应。1945年,俄罗斯物理学家阿卡迪也夫(Arkadiev)利用这一特性首次演示了将一块小的条形磁铁悬浮于超导体的上方的实验(见图2)。随后而来的几十年,其他超导材料--金属、合金、化合物的超导材料相继找到。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了炭电阻低温温度计批量性元件低温性能实验结果:低温稳定性、低温复现性、电阻-温度关系式等.并给出0—5.4T,小于4.2K 和0—10T、4.2K 的磁致电阻曲线.  相似文献   

11.
自从 1911年荷兰著名物理学家 Onnes发现了金属的超导电性以后,固体在低温下的物理特性引起了人们的广泛重视.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而不得不中断的研究工作,在二十年代初很快就恢复了起来.由Onnes 一手创建的莱顿大学低温实验室,成为当时世界上最著名的低温实验中心. 1926年,25岁  相似文献   

12.
我们测量了氧化物超导材料RuSr2GdCu2O8的电阻、磁化率和比热,发现该样品在135K附近有一个铁磁相变过程.该样品的超导临界温度比较低,其零电阻温度在4.2K以下,而在134K附近电阻有一个很明显的峰值.磁化率在此温度显示出一个很尖锐的峰值,说明样品在此温度有一个由顺磁到铁磁的相变过程,而且这个相变过程进行得比较快,其温度范围大约为10K左右.  相似文献   

13.
超导性     
約五十年以前,荷兰低溫物理学家翁那斯(H.K.Onnes)将电流通过凝固了的水银时,得到了一个意外的发現:在絕对零度以上几度时,水銀对电流的阻力完全消失(見图1——水银电阻-溫度曲线)。这个奇异的现象和我們夙知有关大自然的基本观念是相抵触的,直到今天物理学家們仍在寻找它的解释。虽然我們还不够彻底地了解超导性,可是已将一些知道的加以应用了。这篇报告闡述一些这方面的最近工作,說明超导体可能作为低温电子学里的元件。首先談談一个通常金属是怎样导电的。我們知道  相似文献   

14.
《物理》2012,41(6):416-417
超导电性是指材料在低温下电阻完全消失的一种物理现象。超导电性的研究一直是凝聚态物理的重要课题,对基础理论创新和应用技术发展两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自1911年荷兰物理学家Onnes发现超  相似文献   

15.
 1911年,荷兰莱顿大学的卡茂林-昂尼斯(H.KamerlinghOnnes)在实验中发现将汞冷却到绝对温度4.2K时(-268.98℃,绝对温度零度相当于零下273摄氏度)其电阻突然消失并由此开始了超导研究,昂尼斯称这种处于超导状态的导体为超导体。昂尼斯也凭这一发现获得了1913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一、超导体的特性和分类超导体电阻突然变为零的温度叫超导临界温度(TC)。目前已经发现的一半的金属元素和成百上千种合金与化合物都是超导体,但是他们的转变温度TC都较低。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TC也未能突破30K大关,人们把此类超导体称之为常规超导体。  相似文献   

16.
我们测量了氧化物导材料RuSr2GdCu2O8的电阻、磁化率和比热,发现该样品在135K附近有一个铁磁相变过程。该样品的超导临界湿度比较低,其零电阻温度在4.2K以下,而在134K附近电阻有一个很明显的峰值。磁化率在此温度显示出一个很尖锐的峰值,说明样品在此温度有一个由顺磁到铁磁的相变过程,而且这个相变过程进行得比较快,其温度范围大约为10K左右。  相似文献   

17.
高温超导体的发展现状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谓超导,是指一定温度、压力下,一些金属合金和化合物的电阻突然为零的性质。1911年初荷兰物理学家H.KamerLingh-Qnnes发现汞在4.2K附近出现零电阻,1911年2月至5月间他连续发表多篇论文,公布了两项重要发现:一是超导体电流越强,临界转变点越低。二是即使不是纯汞,电阻消失方式也和纯汞一样。人们一直寻求温度更高的超导体,因为低温下是很不实用的。最初人们把目标局限于金属及其合金材料,因而到1973年也仅找到Tc为23.2K的NbGe。科学的圣果固然诱人,但摘果的过程却是曲折的。  相似文献   

18.
《物理》2013,(3):222-223
超导电性是指材料在低温下电阻完全消失的一种物理现象。超导电性的研究一直是凝聚态物理的重要课题,对基础理论创新和应用技术发展两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自1911年荷兰物理学家Onnes发现超导电性以来,已经有5次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和超导相关的研究。1986年铜氧化合物超导体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一种用运算放大器做成的低温交流控温电桥.由于使用了运算放大器做隔离放大器,避免了一般电桥检零仪表的分流和引线电阻引起的漂移.用Allen-Bradley炭电阻作控温敏感元件,用一个六位电阻箱作电桥的给定臂,配用文献[1]所描述的恒温器,在4.2K到50K之间,温度长期稳定性优于1mK,在低温端优于0.1mK.电桥电路见图1.  相似文献   

20.
测量了重电子金属CeCu6-xNix(x=0,005,01,015,02)01K—250K的低温电阻和5K—70K低温比热,发现样品电阻的极大值温度随着掺Ni含量的增大而急剧下降,这一现象反映少数与Ni邻近的Ce离子在极低温下磁矩的加强和整个Ce离子点阵对导电电子相干散射的减弱.与此相反,低温电子比热系数γ在较低温度下近于常数,而在8K附近因有效质量变大而明显上升,但γ明显上升的温度,对Ni的含量却不敏感,表明绝大部分Ce离子的状况并未受到影响 关键词: 重费米子系统 低温比热 低温电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