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然循环过冷沸腾流动不稳定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氟里昂作工质,对自然循环过冷沸腾流动不稳定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过程中发现自然循环系统内可能发生高频脉动和低频脉动二种类型的过冷沸腾流动不稳定性.通过实验研究揭示了这二种类型流动不稳定性的发生机理,证实高频脉动属于声波型脉动,低频脉动属于密度波型脉动.通过实验得出了判断系统稳定性的界限,并使用积分方程无因次分析方法得出了预测密度波型流动不稳定性的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2.
以去离子水为工质,配合高速摄像观测,研究了截面为0.5 mmx5mm的微细窄矩形通道内氧化锌微米线结构表面的竖直流动过冷沸腾.流量范围200~400 kg·m-2s-1,过冷度为10 K,热流密度最高为200 kW·m-2.分析了不同工况下过冷沸腾的沸腾曲线、平均换热系数、局部换热系数和流型特征.  相似文献   

3.
采用CCD高速摄像技术和数字图像处理技术,针对各种操作条件和加热面结构下的过冷沸腾气泡生成状态进行了可视化的实验研究。讨论了流场、主体温度、热流密度、加热面结构、加热面材质等对过冷沸腾传热的影响。结果显示,随主体流量增大,气化核心密度和气泡Satuer直径呈减小趋势,但当流量增加到一定程度,两者均变得与主体温度无关;随热流密度增加和过冷度减小,气泡S砒uer直径随之增加;加热面材质对气泡粒径无太大影响。根据试验数据和分析结论提出了沸腾气泡Satuer直径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4.
设计并搭建了以R134a为工质的微通道散热及可视化实验台。对R134a在不同饱和温度、流速、热流密度条件下流经微通道产生过冷沸腾状态时的换热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了壁面过热度,质量流速对热沉换热系数和压降的影响,通过结果分析,将整得换热区域分为单相对流、过冷沸腾、饱和沸腾三个区域。并采用基于高速摄像机的可视化技术对微通道内气泡运动状态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去离子水为实验工质,对常压下竖直窄缝通道内过冷流动沸腾的气泡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可视化实验分析发现,汽化核心密度主要受壁面过热度影响,气泡脱离直径受壁面过热度、主流过冷度以及质量流速影响。拟合了汽化核心密度和气泡脱离直径的经验关系式,预测结果与实验值误差较小。  相似文献   

6.
自然循环过冷沸腾流动不稳定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言 自然循环在各工业部门都有广泛的应用,对于水-水反应堆更有其重要意义。首先它是保证事故后冷却的重要手段,其次它可以用作主要循环方式,大大简化系统,减少系统对外界电源的依赖性,提高安全性。自然循环所能达到的功率水平对于它的采用十分重要,流动不稳定性则是限制其功率的因素之一。对于在压水堆单相液体自然循环系统中发生的流量脉动有所报导,但研究不多。本文利用制冷剂R-12进一步研究了带有不加热上升段的单相液体自然循环系统中的流动不稳定性问题。  相似文献   

7.
水过冷流动沸腾传热计算在核能、热动力、以及电子设备冷却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现有过冷流动沸腾传热关联式对水的误差较大,不能适应工程应用的需要。本文系统总结了过冷流动沸腾传热关联式,收集了1412组水的过冷流动沸腾传热实验数据,用此对16个现有过冷流动沸腾传热关联式进行了评价分析。对流动沸腾传热建模方法进行了大量研究,在提高模型精度方面获得突破。提出了水过冷流动沸腾传热的新关联式,其误差MAD只有11.3%,50.8%的数据点的误差在士10%以内。而最好的现有公式的MAD为38.3%,只有19.7%的数据点的误差在±10%以内。  相似文献   

8.
自然循环过冷沸腾流动不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氟里昂12作工质,对自然循环过冷沸腾流动不稳定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过程中发现自然循环系统内可能发生高频脉动和低频脉动两类流动不稳定性,并证实高频脉动属于声波型脉动,低频脉动属于密度波型脉动。本文以两相流漂移模型为基础,对自然循环过冷沸腾流动不稳定性进行了数值模拟,数学模型考虑了热力学非平衡即过冷沸腾和过冷凝结对流动不稳定性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符合良好。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过冷沸腾中汽泡顶部射流现象进行分析与模拟。建立汽泡界面模型,考虑蒸发凝结以及Marangoni效应。利用CFD软件Fluent6.0对模型进行计算分析,成功模拟得到泡顶射流流场。模拟结果无论是流场结构,还是流场强度,都与实验一致吻合,充分证明泡顶射流由Marangoni效应引起。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拍摄速度为10000帧/秒的高速摄影仪对不锈钢箔表面的过冷沸腾现象进行了可视化实验研究。实验结果与用微液层模型理论预测的结果一致。高过冷度区域的沸腾换热机理主要是由气泡生长、消失过程中温度边界层的强制排除(所谓强制对流)引起的。气泡周期主要由等待时间构成,这在过冷度高的情况下尤为显著。对等热流密度换热面,微液层模型预测的气泡周期与实验值比较吻合。  相似文献   

11.
微通道相变冷却技术在高热流密度散热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通过FLUENT内的流体体积VOF模型来建立过冷流动沸腾下微通道内单汽泡生长模型,通过用户自定义函数UDF在汽液界面上添加质量源项和能量源项实现相变。研究结果表明,汽泡的上游接触角恒大于下游接触角,汽泡的大小随时间先呈幂函数增长,开始受限后则随时间线性增长。随着入口速度的降低、壁面过热度的提高与入口过冷度的降低,汽泡的生长速度均能加快,受限时间均可提前。  相似文献   

12.
利用可视化手段实验研究矩形截面微通道过冷流动沸腾中的气泡滑移现象。实验使用截面尺寸为1 mm×1 mm的铜基微通道,使用工质为去离子水,气泡滑移过程由高速CCD相机观察并记录。实验研究发现,微通道过冷流动沸腾中的气泡滑移过程可区分为低速滑移阶段和高速滑移阶段,在不同阶段气泡直径、气泡接触直径以及气泡滑移速度具有不同的变化特点,而且气泡的最大滑移速度发生于气泡脱离通道壁面而进入主流的时刻。同时研究了运行工况对于气泡滑移过程的影响,发现滑移气泡的最大滑移距离和最大滑移速度均随沸腾数Bo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制了一套控温池沸腾实验设备,利用中国科学院国家微重力实验室落塔开展了短时微重力环境下的过冷池沸腾传热实验研究.加热元件为长30 mm、直径60 μm的铂丝.实验工质为O.1 MPa压力下过冷度为24℃的R113.在地面常重力和落塔短时微重力实验中,观测到核态沸腾和双模态过渡沸腾现象.对核态沸腾,微重力传热效果稍有增强而汽泡形态却呈现出剧烈变化.对双模态过渡沸腾,微重力下膜态沸腾部分有明显收缩,但热流密度值仍比常重力时减小20%.  相似文献   

14.
本文提出了界面质点标记法与局部网格加密法相结合的方法来模拟界面移动,并对窄缝流道内流动沸腾时加热面上汽泡的生长进行了数值模拟验证,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误差在±8.6%以内。该模拟方法可以较准确地对有相变的界面移动问题进行数值模拟。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卧式螺旋管内R134a过冷流动沸腾的起始点进行实验研究,根据壁面温度的变化规律判定过冷沸腾起始点。在热流密度逐渐增大的情况下,对过冷沸腾发生时相关参数的不同变化进行了研究,得到了过冷沸腾起始点上壁面过热度和热流密度随位置的变化规律。分析了入口参数对过冷沸腾起始点的热流密度的影响趋势。对实验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发展了适用于卧式螺旋管内过冷沸腾起始点热流密度的经验关联式。  相似文献   

16.
变工况下轴流泵装置振动特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工况下轴流模型泵装置各主要测点处的振动加速度信号进行动态测量和分析,获得了特定频域范围内振动加速度均方根值随流量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10~8000 Hz频域范围内振动加速度均方根值随流量的变化趋势和泵扬程随流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运行工况从大流量降至小流量的过程中其装置振动水平可分为低水平区、快速增长区及高水平区;10~350 Hz频域范围内低水平区中振动最低点对应的流量和泵最优工况流量基本一致。研究结果为轴流泵多工况下的稳定运行及最优工况判定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和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7.
微型槽内流动沸腾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水在截面0.6mm×0.7mm的微型长方槽中流动沸腾的实验研究结果,获单相对流直到核沸腾在内的q~n-T_w特性曲线.对数据的分析比较发现:微型槽内流动沸腾时没有明显的部分核沸腾工况,而旺盛核沸腾传热却得到了很大的强化,所需壁面过热度仅3—8℃,低于通常内部流动时的沸腾;尚未沸腾的单相对流传热则受马拉哥尼效应的影响,影响程度与液体的过冷度和流速有关.  相似文献   

18.
一、引言 在核反应堆、重力辅助热管等装置中,在过冷沸腾工况下,器内液体经常会产生激烈的压力脉动,在有关文献中,这种现象常被称为间歇效应、间歇沸腾或冲击沸腾。在我们开发的真空相变热水器中也经常出现这种不稳定现象。显然这种不稳定对设备的安全性和传热特性等会产生不良影响,所以有必要对振动的产生条件和机理进行研究。近年来,我们针对真空相变热水器中的这类现象进行了理论研究和可视化实验,并得到了  相似文献   

19.
自然循环过冷沸腾净蒸汽产生点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文报告了使用R-12作工质进行的自然循环过冷沸腾净蒸汽产生点的实验结果。实验过程中使用可视化方法观察确定过冷沸腾净蒸汽产生点。在相当宽广的工质压力、入口过冷度及加热功率范围内研究了上述参数对过冷沸腾净蒸汽产生点的影响。实验结果证实,对自然循环流动,汽泡所受的浮升力对净蒸汽产生点的汽泡的脱离有重要影响。据此,本文提出了使用同时考虑浮升力作用的修正的Levy模型计算自然循环过冷沸腾净蒸汽产生点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研究了去离子水在截面为矩形(1 mm×2 mm)的水平长直细通道中的流动沸腾,实验中采用了可视化手段观察通道中的各种流型的演变。实验采用均匀加热和模拟逆流加热两种手段对通道进行加热,并对不同工况下两者的沿程局部换热系数进行了分析对比分析.两者的局部换热系数都逐渐增加,模拟逆流加热条件下的换热系数曲线增势较陡,干涸流的出现会导致换热系数降低.同时,实验中观察到了6种流型,并对流型的分布做了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