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HL-1装置中LHCD和等离子体参数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研究了在HL-1托卡马克的不同放电阶段的低混杂波驱动特性。给出了驱动电流及驱动效率和等离子体参数,如电子平均密度ne、等离子体电流Ip及纵向磁场的关系。也给出和分析了波驱动和入射波功率的关系。在放电平段,对正反向驱动效率进行了研究和比较。  相似文献   

2.
在给定等离子体密度分布下,从电子、离子的能量方程出发,根据不同运行模式下等离子体的热传导率不同,分别求出了中心负剪切模式,常规剪切H模式和L模式下的等离子体温度分布,然后通过求解波迹方程与相对论情况下的Fokker-Planck方程,分别计算了这些模式下的电子回旋波电流驱动和波功率沉积.得到在中心负剪切下,驱动电流最大,驱动效率最高,功率沉积和电流分布区间跨度大;在常规剪切H模式下,驱动电流较小,分布区间跨度比较窄,驱动效率相对较低;在常规剪切L模式,驱动电流效率最低,分布区间跨度也非常集中. 关键词: 托卡马克 电子回旋波电流驱动 中心负剪切 常规剪切  相似文献   

3.
在欧姆放电和低混杂波电流驱动条件下,应用激光吹气技术注入金属杂质,用真空紫外谱仪测量了杂质线的辐射,给出了HL-1M 装置欧姆等离子体和低混杂波电流驱动等离子体杂质输运的研究结果。用杂质输运程序LBO进行数值模拟,得出了等离子体中杂质的扩散系数D(r) 和对流速度v(r)。在低混杂波电流驱动条件下,等离子体杂质的输运系数相对欧姆放电等离子体杂质的输运系数减小了50% 左右。结果表明,在HL-1M 装置上低混杂波电流驱动等离子体相对通常欧姆等离子体杂质的约束性能明显得到了改善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三波共振相互作用,研究了低杂波驱动的高频电磁辐射。Vlasov方程的导向中心形式被用来推导包括动力效应的耦合系数。在小kz近似下,给出了耦合系数中的所有速度积分。对一般非线性色散关系进行了详细理论分析,结果表明:(1)低杂泵浦波可以激发电子Bernstein波,并伴随高频电磁辐射;(2)以这种方式激发的电磁辐射是一种热电子回旋辐射,辐射强度随着等离子体温度和密度的增加而增加。这样我们可以假定,本非线性不稳定性可以成为低杂波驱动中增强电子回旋辐射及等离子体电子回旋辐射的起因。  相似文献   

5.
徐强  高翔  单家方  胡立群  赵君煜 《物理学报》2009,58(12):8448-8453
在HT-7超导托卡马克成功进行了大功率(PLHW=100—800 kW,f=2.45 GHz)低混杂波电流驱动实验.研究了不同入射功率和等离子体密度下的低混杂波电流驱动效率.获得了以平均电子密度增加、氘阿尔法(Dα)线辐射减少为特征的粒子约束改善;粒子约束时间τp增加了约1.5倍.仔细研究了能量约束时间与等离子体密度和低混杂波功率的关系. 关键词: 托卡马克 低混杂波 约束改善 电流驱动效率  相似文献   

6.
讨论了低杂波电流驱动(LHCD)实验中电流驱动效率、电流分布控制与等离子体参数和入射波谱的关系,以及波的可近性对确定功率沉积分布的作用。讨论了控制电流密度分布的方法及在HL-2A装置上实现中心负剪切位形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洪斌斌  陈少永  唐昌建  张新军  胡有俊 《物理学报》2012,61(11):115207-115207
揭示了电子回旋波与低杂波协同驱动等离子体并获得协同电流的机理. 从物理上阐述了双波协同驱动在相空间上和在电流剖面上所需满足的匹配关系. 通过计算机模拟研究展示了协同驱动的净增电流与波功率之间存在的非线性关系, 并对其给出了物理上的解释.本文工作将为相关实验的设计和分析提供物理上的支撑.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低杂波电流驱动(LHCD)的理论和实验结果,讨论了电流驱动效率和电流分布控制与等离子体参量及入射波谱的关系,强调了波传播在确定功率沉积分布区域中的作用,并讨论了控制电流密度分布的方法,探索在HL-2A装置上实现中心负磁剪切位形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在HT-7超导托卡马克中进行了低杂波电流驱动的功率扫描实验,功率变化范围为100kW至700kW,频率为2.45GHz。研究了等离子体平均有效电荷数及电子温度与低杂波功率之间的关系。给出了不同功率下低杂波电流驱动效率与有效电荷数及电子温度之间的关系:HT-7装置低杂波驱动效率与电子温度成正比,与有效电荷数成反比。指出了动态杂质控制是改善低杂波电流驱动效率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考虑了波驱动通量对磁场位形以及电子密度和温度的空间分布的依赖,应用伴随关系,计算了低混杂波驱动的等离子体电导率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注入功率谱对电导率空间分布的影响相当敏感,等离子体环外侧的电导率略高于内侧的电导率。但是不论在外侧或内侧,随着离子电荷数增大,波驱动的等离子体电导率降低,而它与斯必泽-亥姆电导率之比却增大。  相似文献   

11.
周磊  唐昌建 《物理学报》2009,58(12):8254-8259
通过理论研究与数值计算,不均匀等离子体中Langmuir波与电磁波的相互作用及其线性模式转换规律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导出了不均匀等离子体中的电磁色散关系,研究了入射电磁波或Langmuir波在通过不均匀等离子体的过程中发生转换的物理过程,以及波的传播矢量随空间坐标变化的关系,并对电磁波与Langmuir波相互作用的机理进行了讨论.研究结果对密度梯度所驱动的等离子体波产生电磁辐射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电磁波 Langmuir波 不均匀等离子体 线性模式转换  相似文献   

12.
黄朝松  邱励俭  任兆杏 《物理学报》1988,37(8):1284-1290
本文用磁流体理论导出了热电子等离子体中,等离子体密度梯度驱动的低频漂移波的色散关系,分析了热电子的稳定作用。热电子成分稳定等离子体低频扰动的物理机制是charge uncovering效应,它只依赖于热电子同等离子体的密度比α,而不依赖于热电子的β值。热电子能降低等离子体交换模和漂移波的增长率,减少漂移波引起的等离子体反常输运损失。稳定等离子体交换模要求α≈2%,稳定等离子体漂移波要求α≈40%。理论上预示了在热电子等离子体中,等离子体漂移波是最重要的低频不稳定性。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3.
夏蒙棼  仇韵清 《物理学报》1982,31(12):90-95
本文在准线性理论基础上考虑随机磁场对波驱动电流的影响,计算了随机磁场对波驱动的电流、波的共振耗散功率及波驱动电流的效率的修正。结果表明,在等离子体的中心区和梯度区其效应是不同的。对高相速、宽谱情形,这种效应是重要的。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4.
采用TORAY代码对HL-2A装置ECRH系统在单零点偏滤器位形下的波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的情况进行了模拟计算,研究了等离子体和波参数对ECRH波迹和功率沉积以及电流驱动的影响。根据数值计算结果,HL-2A装置ECRH系统在等离子体线平均密度为3.0×1013cm-3、中心电子温度为1.19keV的情况下,以O模作为入射波垂直入射时的单次吸收系数为99.3%,最大电流驱动效率为0.005×1020A.W-1.m-2。  相似文献   

15.
等离子体电极电光开关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设计建造了以辉光放电形成的等离子体作电极,通光口径为80mm×80mm的普克尔盒实验,实验检测了它的开关性能。阐述了普克尔盒的结构,辉光放电等离子体电极的形成,开关驱动脉冲的产生及输出特性,电光开关的开关效率和开关速度的检测方法,给出了典型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6.
 设计建造了以辉光放电形成的等离子体作电极,通光口径为80mm×80mm的普克尔盒实验,实验检测了它的开关性能。阐述了普克尔盒的结构,辉光放电等离子体电极的形成,开关驱动脉冲的产生及输出特性,电光开关的开关效率和开关速度的检测方法,给出了典型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7.
潘传红 《物理学报》1987,36(3):284-292
本文用Green函数法求解准线性Fokker-Planck方程,得到非均匀等离子体中rf波的电流驱动效率。结果表明:考虑非均匀性以后,驱动效率显著提高,并且驱动效率随β值的增大而降低。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8.
综述了有关激光尾场加速器、等离子体拍频波加速器、多束激光脉冲驱动的尾场加速器以及自调制激光尾场加速器的概念及其基本特性,概述了近期的实验结果。介绍了等离子体波的产生机理及等离子体波中电子的俘获和加速,并讨论了存在于激光等离子体加速器中的一些限制和今后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9.
采用高斯光束的研究方法,结合Fokker-Planck方程,在堆级等离子体条件下模拟了发射波功率密度的改变对电子回旋波功率沉积以及电流驱动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功率密度的波束会拓宽功率沉积剖面,使功率沉积的位置略有外移,电流驱动效率略有降低。  相似文献   

20.
采用高斯光束的研究方法,结合Fokker-Planck方程,在堆级等离子体条件下模拟了发射波功率密度的改变对电子回旋波功率沉积以及电流驱动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功率密度的波束会拓宽功率沉积剖面,使功率沉积的位置略有外移,电流驱动效率略有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