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描述了为测量HL-1装置电子密度分布而研制的多道远红外(FIR)激光干涉仪系统及其特点。首次对装置在弹丸加料以及拉瓦尔(Laval)超声分子束注入实验条件下的等离子体电子密度时-空分布进行了观测和初步分析。同时,介绍一种处理密度相移信号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根据等离子体电子密度诊断原理,建立了七道远红外HCN激光干涉仪。用电子密度分布特征参数研究了HT-6M托卡马克上的边界欧姆加热(EOH)、抽气限制器(PumpingLimiter)和离子回旋共振加热(ICRH)实验中的密度分布变化规律和约束特性。对于HT-6M托卡马克装置欧姆放电,密度分布特征参数u约为1.1~1.3;约束改善的放电模式,u上升到1.8~2.0,电子密度分布展宽;当密度分布特征多数u≤0.9时,密度分布峰化,这是大破裂的先兆。  相似文献   

3.
根据等离子体电子密度诊断原理,建立了七道远红外HCN激光干涉仪。用电子密度分布特征参数研究了HT-6M托卡马克上的边界欧姆加热(EOH)、抽气限制器(PumpingLimiter)和离子回旋共振加热(ICRH)实验中的密度分布变化规律和约束特性。对于HT-6M托卡马克装置欧姆放电,密度分布特征参数u约为1.1~1.3;约束改善的放电模式,u上升到1.8~2.0,电子密度分布展宽;当密度分布特征多数u≤0.9时,密度分布峰化,这是大破裂的先兆。  相似文献   

4.
HL—1M装置电子密度测量及密度峰化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描述了HO-1M装置建造的远红外激光干涉仪系统,以及用该系统进行的等离子体电子密度分布测量。密度数据的采集与处理采用了计算机Windows界面,提高了采集效率和速度。  相似文献   

5.
在HL-1装置电子密度测量中,进一步改进了密度相移信号的处理方法。在氘放电、氦补充送气条件下得到了HL-1最高电子密度10.8×1013cm-3。总结了密度在各种实验条件下的行为,并对各种实验条件对密度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教学实验中用NaI(Tl)单晶能谱仪测量γ射线强度与能量的关系,即γ能谱图,但不能测到康普顿效应中反冲电子的密度分布,本介绍利用该仪器测定反冲电子密度分布,并与光子-电子的刚性小球作用模型所得结果进行比较,实验结果显示反冲电子密度随电子冲角呈单调上升趋势,与理论结果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前国际上大中型磁约束装置基本运行在n0~(10^19~10^20)m^-3高密度区,加之装置的大尺寸结构和窗口限制,作为主要干涉诊断光源是在0.1~0.5mm波长范围的FIR激光波段,因为该波段的激光束具有较小的折射效应(折射角αm∝cn0λ^2)。FIR波段激光辅助诊断有多方面应用:(1)FIR激光干涉测量等离子体电子密度及其时-空分布,多数大中型装置都有这种诊断;(2)FIR激光偏振/干涉仪测量电子密度分布同时可获得极向场分布进而推演出电流密度分布(或q分布);  相似文献   

8.
利用x射线激光干涉诊断等离子体电子密度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x射线激光探针干涉方法是诊断高温高密度激光等离子体电子密度等信息的重要工具.利用神光Ⅱ装置输出激光驱动的类镍-银x射线激光作为探针,成功地进行了马赫-曾德尔干涉法诊断实验,获得了清晰的包含等离子体信息的动态干涉条纹图像,并据此给出了待测C8H8等离子体临界面附近电子密度的空间分布. 关键词: 等离子体电子密度诊断 x射线激光 马赫-曾德尔干涉仪  相似文献   

9.
四阳极直流辉光放电正柱区数值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分析了具有中间开窗电极四阳极直流辉光放电装置的氦气放电中阴极与较近阳极间放电正柱区的电子密度、电子温度和等离子体碰撞频率, 及其空间分布随放电气压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电子密度在径向上呈类似于抛物线的分布, 而碰撞频率和电子温度在整个放电管内近似均匀分布。探讨了不锈钢阳极座和矩形窗口对这些参数的影响, 为进一步进行装置仿真和实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在LF12激光装置线聚焦打靶情况下,利用MgⅪ共振线和互组合线的强度比推得的激光等离子体电子密度的空间分布轮廓。将此结果和点聚焦打靶得到的结果比较发现二者区别不大。本文还讨论了电子复合伴线、光厚等因素对电子密度测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HL—1M装置边缘等离子体测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研究了HL-1M装置运行初期第一壁材料对等离子体删削层杂质流通量及分布的影响,并与HL-1装置的结果进行比较。利用热通量探针测量,给出了HL-1和HL-1M装置删削层的热通量分布。在不同运行状态下,利用马赫探针组,测量了HL-1M装置边缘等离子体流的变化特性。  相似文献   

12.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被应用于Freon12(CF2CCl2)的焚烧处理。通过观察引入Fre-on12前后ICP电子密度分布的变化,可在一定程度上间接了解焚烧的效果。由于Hβ线在低观察高度受到较为严重的光谱干扰,本文采用Hα线进行ICP电子密度的测定。发射强度与电子密度测定的结果显示了Freon12在ICP的不同观测高度产生不同的影响,表明ICP在导入Freon12后出现了明显的“热箍缩”效应,从而有利于该化合物的完全分解。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多路逆磁测量方法及利用这一方法在HER装置上测量热电子环沿轴向的长度与晃荡电子密度的轴向分布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4.
王洪建  肖沙里  施军 《光子学报》2014,40(8):1196-1200
为了准确诊断激光等离子体的电子密度,提出了一种基于极化光谱的类氦共振线与互组合线相对强度比诊断电子密度的方法.该法考虑了激光等离子体发射的X射线存在极化的特性,用极化光谱理论对测量的类氦共振线和互组合线光谱相对强度比进行精密校正,再推导等离子体的电子密度.在2×10 J激光装置上进行了实验,使用极化PET(002)晶体谱仪测量了Al类氦离子光谱,利用光谱的极化特性推出Al等离子体的电子密度约为1.5×1020 cm-3.结果表明极化X光谱推导等离子体电子密度方法适合激光高温高密等离子体诊断.  相似文献   

15.
微波反射技术是近几年来在大中型核聚变装置上发展起来的一项重要的等离子体诊断。它具有非常好的时空分辨率,不仅可以用于测量等离子体电子密度的空间分布,还可以测量等离子体旋转和湍流的空间分布。微波反射测量系统用二个返波管作为扫频振荡源,其扫频范围为26-0GHz和40-60GHz,周期为1ms。我们利用这套微波反射测量系统在HL-2A装置上进行了测量,经过1年的试验,这套系统工作正常。  相似文献   

16.
何峰  余玮  陆培祥 《物理学报》2003,52(8):1965-1969
自洽求解了圆偏振的飞秒强激光作用下线性等离子体层中光场和电子密度的分布.研究发现在激光有质动力的作用下,电子密度分布严重偏离离子密度分布,甚至出现了一系列的“电子岛”和“电子空腔”.由于电荷分离,等离子体内形成了很强的静电场,一部分激光能量转化为等离子体内的静电能.线性等离子体层储存静电能的大小随着入射激光强度的增加而显著上升. 关键词: 飞秒激光 相对论等离子体 电子密度 有质动力  相似文献   

17.
利用脉冲磁约束线形空心阴极放电装置,在15mT磁场约束下,产生了持续时间为200μs、峰值放电电流为3A、面积为60cm×60cm的大面积等离子体片。采用快帧法和旋转空心阴极法,在90~210Pa内,利用朗缪尔探针首次获得了不同气压的等离子体片的厚度向电子密度分布及其演化构成的二维分布图;研究了在同等峰值放电电流条件下,等离子体片达到最大厚度向峰值电子密度时,气压对所需放电时间、最大厚度向峰值电子密度及电子密度半高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峰值放电电流条件下,等离子体片达到最大厚度向峰值电子密度的时间随气压的降低而减小;气压越低,最大厚度向峰值电子密度越大,电子密度半高宽越小。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用电磁波干涉的方法测量等离子体电子密度的原理、七道远红外HON激光干涉仪的结构及其在HT-6M托卡马克(TOKAMAK)装置上的测量结果.干涉仪的光源县一台腔长3.4m的连续辉光放电的HCN激光器,波长337μm;输出功率约100mW.干涉仪可以给出七道弦上的平均电子密度,最小可测相移为115条纹,时间分辨为0.1ms.也可以由七道弦上相移的线积分值通过非对称的Abel变换给出不同时刻的电子密度的空间分布或时-空分布的三维图形.  相似文献   

19.
给出了HL-1M装置放电实验中杂质线辐射的测量结果。氢分子束注入, 子体电子密度n。明显提高,而杂质浓度大大降低。对应于分子束注入脉冲,分子束的“团族”效应引起了杂质辐射峰化时间的错位。  相似文献   

20.
黄杰  杨林  陈磊  吴先映 《光学学报》2019,39(5):173-178
介绍了激光干涉技术用于诊断等离子体的基本原理、实验装置及图像处理方法等,通过Mach-Zehnder激光干涉仪诊断了空气开关等离子体。结果表明,该实验装置能够获得高质量的干涉图。通过对干涉图的数值处理,重建了等离子体电子密度的三维分布。空气开关放电后75ns时刻,等离子体的平均电子密度为2×10~(18) cm~(-3),电子温度为0.11eV,等离子体半径为1.1mm,扩散速度为1.4×10~4 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