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国朝文汇》以“国朝实录”自许,具有鲜明的“以文证史”倾向。综观《国朝文汇》,地域历史与地理、礼俗与政教是重要两组选材取向。前者体现了融合历史派与地理派的方志理论;后者是对抗西化的产物,彰显出以民本主义为内核的旧史学向新史学的过渡。《国朝文汇》贯穿着经世致用的史学思想,远则源于浙东史学。近则与国粹派颇有渊源。  相似文献   

2.
宋、清两代积累的丰富的出土文献成果,为清代《说文》研究提供了详实的材料。而以王筠为首的清代学者之所以能在《说文》研究方面取得前所未有的成绩,除基于他们扎实的"小学"功底和敢于利用民俗材料、敢于利用西方现代科学知识等学术创新因素外,亦与他们敢于将前人之出土文献研究成果广泛运用于《说文》研究领域有着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清代特殊的时代文化背景促成《诗经》文学接受丰收期的出现,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读《诗》之作,形式上可分为评点、评析、诗话、诗说、诗问、诗论等。清代的《诗经》接受在经学的笼罩下注重发挥个人见解,以传统的“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法阅读《诗经》,并将“温柔敦厚”的诗教观引中为艺术原则,从而对《诗经》的艺术特质揭示得更细致深入。  相似文献   

4.
明清漕粮为天庾正供,由于需过鄱阳湖、洞庭湖和长江,江西、湖广的漕运路程与江浙、河南、山东有所不同.《运漕摘要》和《运漕便览》为江西彭泽运丁张光华编纂,分别刻于嘉庆四年、嘉庆八年.两文献有大量清代江西漕船、漕粮、运道等信息,记载了清代江西旗丁历时11个多月、往返8千余里漕粮运输的经过.基于两个文献,文章探讨了清代江西的漕船、省城水次兑仓和运丁行程等问题,揭示了清代漕运制度在江西有运卫所的运作,拓宽了我们对清代江西、湖广漕运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在《冕宁县清代档案》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案例:吴华与谢昌达因孩童口角而互控在案,在此过程中,文人吴华不依不饶,以各种理由九次控县、三次控府,充分展示了清人的健讼与缠讼。事实告诉我们,在以“无讼”思想为主宰的传统社会,当事人一旦卷入纠纷进入诉讼,其不但不畏惧打官司,而且为达目的,甚至表现出健讼与缠讼。此外,通过此案也可以看出隐藏在案件背后的强权政治、官府的不作为以及当事人自身因素等,正是这些导致健讼、缠讼的出现;同时,以今人的眼光来看,健讼、缠讼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相似文献   

6.
《潍坊学院学报》2015,(5):41-44
清代后期在思想文化领域,文人一方面深感清王朝江河日下的困境,借《桃花扇》抒发自己的伤世情怀,另一方面,对《桃花扇》的爱情故事,尤其是李香君的气节风骨感动不已。在清代后期,《桃花扇》依然活跃在戏曲舞台上,特别是《桃花扇》所具有的强烈的民族意识与爱国思想,在清朝末年民主革命高涨,革命者立志推翻清朝统治,建立合众政府的时代背景下,具有特殊的政治意义。  相似文献   

7.
《潍坊学院学报》2014,(3):11-15
作为清代说文四大家之一的王筠,之所以能够在《说文》研究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除得益于自身勤学不辍的内在因素外,亦与师友的帮助有着密切的关系。而许瀚作为王筠友人中的杰出代表,助王筠研治《说文》近三十年,对王筠《说文》著述不但有具体的校勘订补之实,而且在治学理念、治学内容、治学方法等诸多方面多有论辩启发之功,对王筠研治《说文》产生了积极影响,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8.
《送何太虚北游序》是吴澄散文的代表作,阐明了游历对于增长见闻的重要性。文章引经据典,具有深厚的理论素养;辨析精微,展示缜密的逻辑思维;铺陈排比,流露充沛的气势;字斟句酌,展现良好的语言功力。文章说理透彻明白,语言精炼整饬,体现了学者之文与文人之文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9.
论文在概括论述刘勰以前及齐梁时人对诗、骈中声律的认识和运用的基础上 ,全面地分析了《文心雕龙》声律论对诗、骈内声律运用的革新性、拓展性见解 ,并以《文心雕龙·声律》等篇的写作实践为依据 ,深入探讨了刘勰《文心雕龙》声律论尤其是“浮切相调、飞沉交错”说对后世格律诗文制式形成的导向、定位作用与深远、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作为明代散文家茅坤的代表性选评本,《唐宋八大家文钞》集中体现了他的文统观。此选本对唐宋八大家的地位的确立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对后世产生了的重大影响。本文从这一选本的编选目的、编选体例与评点内容入手,试对茅坤的文统观及其在《唐宋八大家文钞》中的体现作一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文选》李善注引《字林》为例,对《字林》与《说文》中同字不同释义中引申义情况逐条进行比较分析,总结《字林》在这一方面对《说文》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一 为什么要选讲《知堂文集》周作人一生编过许多散文集 ,大多是编年体的文章结集 ,而《知堂文集》却是他亲手编辑的一本自选集。 1 933年由上海天马书店出版 ,上海书店出过影印本。 2 0 0 2年河北教育出版社推出止庵策划的“周作人自编文集”系列 ,《知堂文集》亦在其中。止庵在《关于〈知堂文集〉》中有如下评说 :“三十年代初 ,周氏在完成文章路数变化的同时 ,还对自己此前一个时期 (从五四或更早些时候算起 ,不妨称之为周作人创作生涯的前期 )加以总结 ,讲演《中国新文学的源流》是为一例 ,几种自选集性质的作品 (除本书外 ,还有《儿童…  相似文献   

13.
晏青 《南昌高专学报》2009,24(4):23-24,27
鲁迅的《故事新编》在互文的视域下,文本呈现出来的“失陷”的英雄在多重的语境互涉下透露出鲁迅晚年孤独、尴尬、困境的超额承负。同时也是对其早期精神界战士观的一种反现与批判,在反思和超越中继续战斗。  相似文献   

14.
清代云南著名诗文家袁文揆编撰的《滇南文略》,清晰呈现了古代云南文学和文坛的发展。袁文揆对于云南地方文献的收辑整理可谓导夫先路、居功至伟。  相似文献   

15.
论文在概括论述刘勰以前及齐梁时人对诗、骈中声律的认识和运用的基础上 ,全面地分析了《文心雕龙》声律论对诗、骈内声律运用的革新性、拓展性见解 ,并以《文心雕龙·声律》等篇的写作实践为依据 ,深入探讨了刘勰《文心雕龙》声律论尤其是“浮切相调、飞沉交错”说对后世格律诗文制式形成的导向、定位作用与深远、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清代自康熙末年起,逐渐形成了专注于文字、音韵、训诂,稽古而不问今,以考据为时尚的学术风气。王船山的《楚辞通释》虽然继承了传统训诂学的原则和方法,但文字训诂只是揭示义理的手段,往往十分简略,著作的重心在于文意阐发和文本精神的揭示,表现出了"义理为体、考据为用,释评结合、发愤抒情"的诠释特色。这一特色与弥漫于清代学界的考据之风抵牾不合,故其虽造诣颇高,但在清代难以获得与其学术成就相当的学术地位,影响极为有限。  相似文献   

17.
《牡丹亭》的离魂叙事是整个离魂互文网链的意义焦点。它与前文本的互文关系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认识:离魂模式的似是而非,为至情主旨服务的离魂模式,离魂模式的互文姿态,作为互文本的牡丹亭离魂。  相似文献   

18.
同义并列式复合词是由两个单音同义词临时组合,后来逐渐凝固形成的。这些复合词与汉以前文献中的单音同义词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我国第一部释字本义的字典《说文解字》揭示了释词与被释词之间存在的多种语义关系,而同义训释是其中基本的一种。释词与被释词通过多种途径最终形成现代的并列复合词并非是一个简单的渐变的过程,而是有着多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刊刻于乾隆五十八年的《邗上题襟集》对扬州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方面,它记录了以曾燠为中心的文人酬唱的基本情况,并感召着其他士人前往扬州;另一方面,《邗上题襟集》的序跋也深刻地阐释了时人的文学观、地域观,生动地展现了诗人与社会相交接中的文学演进。扬州文学在此基础上,继续向纵深方向发展,成为清代文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基于后殖民视角研究《道德经》英译所经历的三个高潮时期。《道德经》英译大体上经历了从归化到异化,从西方中心主义到文化多元化时期这样一个过程,通过探寻像《道德经》这样充满中国传统文化、凝聚中国核心价值观的古典文本翻译的历史轨迹,既展现了帝国主义对殖民地中国文化殖民行径,也展现了中国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