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斜面上任意抛射的最佳抛射角和射程计算公式进行了推导.  相似文献   

2.
最佳抛射角和最远抛射距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微分方法,求出了抛出点和落地点有一定高度差的理想抛体的最佳抛射角和最远抛射距离及其与两点高度差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对斜面上的最佳抛射问题作了进一步研究,计算出了射高和运动时间.  相似文献   

4.
非理想抛体的最佳抛射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助数值计算,给出有阻力、起点与终点在不同高度的抛体的最佳抛射角.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矢量三角形法,可以极大地简化求解投掷问题的最佳抛射角计算过程.  相似文献   

6.
郝大鹏  唐刚  夏辉  韩奎  寻之朋 《物理学报》2011,60(3):38102-038102
含遮蔽抛射沉积模型是在抛射沉积(BD)模型的基础上考虑了粒子以一定的角度分布倾斜入射的情况.本文应用外推方法确定了大尺寸极限下含遮蔽抛射沉积模型的各标度指数,讨论了该模型的有限尺寸效应及其标度性质.从模拟结果可以看出含遮蔽BD模型的有限尺寸效应与BD模型有所不同,遮蔽这种非局域作用可以显著地改变BD模型的标度性质. 关键词: 遮蔽效应 抛射沉积模型 有限尺寸效应 动力学标度  相似文献   

7.
在水平面上斜抛物体,不计空气阻力时,当抛射角为45°时射程最大.若在倾角为30°的斜面上将物体抛出,抛射角(抛射方向与斜面间的夹角)θ为何值时物体在斜面上的射程最大呢?  相似文献   

8.
张枚 《物理》2006,35(11):927-931
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一颗恒星,太阳日冕物质抛射是太阳大气中最剧烈的一种活动现象.当日冕物质抛射爆发时,大量的等离子体物质从接近太阳日面的低日冕被抛出,瞬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当一部分这些物质和能量传播到地球附近时,可以造成短波通讯中断、卫星工作失常等破坏性现象.文章作者认为,是缠绕的太阳磁场提供了足够的能量,使这些日冕物质可以克服恒星的重力以及周边磁场的束缚抛射出来;而磁螺度在日冕中的不断积累,不仅为日冕物质抛射提供了能量基础,而且使爆发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一种日冕演化的必然。  相似文献   

9.
中专物理教材中谈及,若抛射体的初速较小,空气阻力可以忽略,抛射角约为45°的射程最大,若抛出点的位置较高,取得最大射程的抛射角并不是45°,一般小于45°,例如中学生投铅球、掷标枪等,抛射角应为40°左右,这是为什么?  相似文献   

10.
在忽略空气阻力的情况下,抛射体运动的飞行路径长度与抛射初速度的平方成正比;运用Matlab可比较容易地证明,当抛射角为56.49°时,飞行路径最长.  相似文献   

11.
详细分析了人造地球卫星的椭圆轨道方程和在各种情况下卫星的抛射点在其椭圆运动轨道上的位置.  相似文献   

12.
演示射程和射高的改进高中物理课本(甲种本)第一册射程跟抛射角的关系的演示实验可做如下改进,增强了直观比较,效果更好。在原书图4-14的基础上,再增加二个相同的抛射角可变的喷水管(可用软胶管做接头),使三管口处于同一水平面的同一条发射线上,利用同一水源,同学们可以同时看到三条喷水曲线。随着容器水面的降低,  相似文献   

13.
考虑空气阻力的抛体射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空气阻力对抛体的运动可以产生显著的影响.运用近似的方法处理超越方程,给出了考虑空气阻力的抛体运动落地时间和射程与抛射角的近似解析关系,并且与数值解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4.
《物理》2016,(11)
人类第一次注意到太阳大气中发生的喷流现象,是在20世纪20年代的Mt.Wilson观测台站发现的Hα冲浪。尽管已经过去了接近一个世纪,由于喷流本身并没有表现出像太阳耀斑那样的耀眼增亮,也没有像日冕物质抛射那样能够直接影响到近地空间环境,太阳大气喷流一直没能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然而,近些年的一些研究进展表明,喷流不仅在分析太阳磁场拓扑结构和演化、与磁流体力学波(如类阿尔芬波)的相互作用、加热局地日冕以及加速太阳风等方面可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也与耀斑、日冕物质抛射等太阳上的极端爆发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文章首先简要回顾太阳大气喷流的理论和观测成果,然后介绍作者在喷流触发高速日冕物质抛射方面最新的研究成果。最后简述喷流研究中亟待解决的一些问题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景义林 《大学物理》2011,30(8):13-17
详细分析了地球卫星的抛物线、双曲线轨道与抛射点在其抛物线、双曲线轨道上的位置,并对卫星的3类轨道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6.
千新星简介     
中子星—中子星或中子星—黑洞组成的致密双星系统在发生并合时,潮汐离心、碰撞挤压和吸积反馈等作用会导致约千分之几到百分之几倍太阳质量的物质被抛射到星际空间中。这些抛射物在加热机制的作用下可能达到较高的温度并快速膨胀,从而在紫外光学近红外波段发出一种快速变化的热辐射,即为千新星辐射。决定于抛射物的质量和不透明度,千新星的特征光变时标可估计在天到星期的量级。其辐射光度至少可达10~(41)erg s~(-1)的量级,具体决定于热源的性质,包括抛射物中通过快中子俘获过程形成的重元素的放射性衰变和并合产物可能的持续能量释放。千新星现象在2017年8月的GW170817引力波事件中被首次观测证实。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一个核污染传播的分层模型,通过对核污染事件发生后,核污染物外围大颗粒的抛射与重力降落、放射云内小颗粒的沉降和放射云的膨胀扩散等传播方式的研究,给出了放射性核污染物传播的范围和污染程度,为核泄露事件发生后,核污染的防治提供了一种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中师(高中)物理教材中,在研究斜抛运动的射高和射程跟抛射角和初速度的关系时,给出了一个用水嘴喷水的实验,这个实验很不方便.今设计制作了一台斜抛运动演示器,如图1所示,便于操作,效果好.下面介绍制作方法和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19.
考虑物质元之间的相互作用,从不可压缩流体的动量方程出发,推导出爆轰驱动二维平板过程中物质元的抛射角控制方程。  相似文献   

20.
球罐BLEVE碎片抛射的危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多米诺效应是造成重大事故损失加剧、灾难升级的一个重要原因。爆炸碎片是化工区多米诺事故的重要诱因之一。以球罐液体沸腾进而扩展为蒸气云爆炸(BLEVE)为例,从爆炸碎片飞行过程的规律性及碎片产生抛射的不确定性出发,采用蒙特卡罗方法进行模拟,利用相关数据和资料确定爆炸碎片产生和飞行中的不确定性参数,计算出碎片的抛射范围。并在此基础上,计算得到了不同充装水平下的球罐爆炸后产生碎片碰撞两种目标容器的概率。研究发现:当目标容器不同时,储罐爆炸产生碎片的碰撞概率差别较大;当目标容器一定时,不同充装水平的储罐可造成的多米诺效应虽有不同,但差别不大。研究结果对于定量评价储罐爆炸碎片的危害性,减缓和控制碎片产生的风险,确定罐区之间防护碎片危害所需的安全距离等提供了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