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用红外光谱(IR)、动态机械热分析(DMTA)、扫描电镜等仪器和物理、化学手段,研究生漆和2,4-甲苯二异氰酸酯(TDI)的反应特性、聚合成膜机理及漆膜性能等。结果表明,在漆酶和TDI共同作用下,生漆/TDI混合物的固化成膜速率比生漆快得多。当生漆与TDI混合后,生漆乳液的连续相中的漆酚迅速与TDI发生加成反应并生成聚氨酯化合物;在漆酶的催化作用下,该化合物的漆酚基上不饱和侧链双键进一步发生氧化聚合;所得的生漆/TDI涂膜具有优良的物理机械性能。  相似文献   

2.
采用外部电极电容耦合的等离子体聚合装置,以Ar、N_2H_2和Hc为等离子气体,在不同功率、压力、等离子气体及等离子气体对单体比率的反应条件下,在辉光放电中进行八氟环丁烷聚合。用电子能谱(ESCA)和红外光谱(IR)法对聚合物结构进行表征。发现聚合物中存在C、F、Si、O、N和H等六种元素,并对可能存在的基团进行探讨。通过对ESCA(C_18 谱的分析,研究了聚合物支化与交联程度对反应条件的依赖关系,及其和聚合与刻蚀竞争历程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3.
SiO2交联剂交联MMA聚合制备PMMA/SiO2纳米复合材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欧宝立  李笃信 《化学通报》2006,69(6):415-420
用SiO2交联剂(SiO2HPA)交联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自由基聚合制备PMMA SiO2纳米复合材料。采用两步法将可聚合乙烯基单体以化学键的形式键接到SiO2表面合成SiO2交联剂,首先利用过量的甲苯2,4二异氰酸酯(TDI)对SiO2纳米粒子表面进行化学修饰合成出表面带有高反应活性NCO基团的功能化SiO2粒子(SiO2TDI),SiO2TDI与丙烯酸羟丙酯(HPA)反应合成SiO2交联剂。系统研究了MMA单体与SiO2交联剂投料比及聚合时间对聚合反应的影响。此外,利用红外光谱(FT IR)、DSC、TGA、可见光光谱仪等实验手段对纳米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纳米SiO2粒子在复合材料中起着物理交联点和化学交联点作用,复合材料玻璃化转变温度(Tg)明显地高于其纯PMMA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随着纳米SiO2粒子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玻璃化温度升高,而透明度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4.
Jeseh和Thompson等曾分别指出等离子法聚合的丁二烯(PPB)膜与等离子体法聚合的乙烯膜的结构基本相似,但他们都没有对产物结构进行过系统分析。本文对丁二烯聚合规律及其聚合物结构进行研究。 1.实验部分丁二烯(锦州石油六厂产品)纯度99.9%,氩气  相似文献   

5.
通过测量不同聚合体系下的阴离子聚合尼龙6(APA-6)反应过程中转化率随时间的变化, 结合真空导入成型的特点, 研究了适合于真空导入成型的APA-6的聚合体系. 研究发现, 己内酰胺钠盐/双酰化内酰胺-1,6-己二胺(C10/C20)(100℃)和己内酰胺钠盐/甲苯二异氰酸酯(C10/TDI)体系反应初期均存在一个转化率线性缓慢增长期, 随后, 聚合体系开始快速反应, 转化率呈指数增长, 反应很快达到平衡. 初步判定这两种体系是适合真空导入成型APA-6复合材料的聚合体系. 在转化率测试的基础上, 利用DSC热分析从活性中心的形成机理进一步分析了C10/TDI体系更适合于较大、 较厚和结构复杂制品的整体成型的原因. 此外, 与普通PA6相比, 真空导入成型APA-6的结晶度、 模量和Tg显著提高, 并且在2种理想体系下聚合的APA-6的性能也有差别, 从活化剂的封端和解封端机理上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应用外部电容耦合式聚合装置,研究了六氟丙烯(HFP)的聚合规律,找到了较好的聚合条件。实验中发现在聚合过程中,随功率增加脱氢作用增大,这可利用氢等离子气体加以控制。X-射线衍射法和元素分析结果表明,在辉光区中形成的PHFP具有高度支化和交联的结构。从性能研究中看出,等离子体PHFP膜具有较好的光学性能,疏水性和较高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等离子体引发聚合是七十年代发展起来新的聚合方法。其特点是获得超高分子量的聚合物,且在许多情况下是活性聚合,因此,可用于合成嵌段共聚物,和接枝共聚物以及一些特殊性能的高聚物材料,如絮凝剂、固定化酶等。但并不是所有的单体都能进行等离子体引发聚合,因此,对于此种聚合的活性和反应机理的研究引起了极大的兴趣。前文报道了甲基丙烯酸己磺酸钠(SSHMA)水溶液等离子体引发聚合动力学条件以及所得聚合物的结晶形态。本文对在SSHMA固相单体中加入少量水时等离子  相似文献   

8.
本工作应用ESCA研究了聚合条件对产物结构的影响,并着重讨论了在非辉光区中形成的等离子体聚四氟乙烯(PPTFE)膜的ESCA表征。发现在非辉光区中形成的PPTFE是近于线型的,并用X射线粉末照相证实,聚合膜具有类似普通PTFE的结晶结构,约有20条衍射环。另外,考察了放电功率、压力和等离子气体等对聚合膜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用FTIR和WAXD法研究了甲苯-2,4-二异氰酸酯(TDI)的邻位和对位异氰酸酯基团与蒙脱土表面羟基的修饰反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结构模型;用TDI修饰后的蒙脱土成功制备了插层型聚苯乙烯/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并用WAXD和TEM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修饰后TDI与蒙脱土表面形成化学键,使蒙脱土的片层间距显著增大,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在蒙脱土层间由双层平行排列转变为双层脂肪链倾斜方式排列.在苯乙烯插层聚合过程中,蒙脱土层间距进一步扩大,其初级粒子在聚苯乙烯基体中的厚度约20~50nm.  相似文献   

10.
等离子体聚合和处理在聚合物改性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综述了等离子聚合和处理在聚合物改性中的应用,介绍并述评了其发展概况。并对高分子等离子体化学在分离膜、保护膜、电子材料、光学材料等领域中的最新应用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1.
环硅氧烷在亲核或亲电催化剂、温度或辐射作用下,可开环聚合生成线型聚硅氧烷,聚合方法主要有本体聚合和乳液聚合.本体聚合可分为阴离子聚合和阳离子聚合,阴离子聚合就是在碱性催化剂(亲核试剂)作用下,使环硅氧烷开环聚合成线型聚硅氧烷的过程;阳离子聚合就是环硅氧烷在酸性催化剂(亲电试剂)作用下的开环聚合反应.乳液聚合则是单体和水(或其它分散介质)并用乳化剂配成乳液状态进行聚合,按所采用的乳化剂种类不同,主要有阴离子型和阳离子型两种类型.本文总结了近几年国内外环硅氧烷本体聚合和乳液聚合的开环聚合机理及动力学研究情况,并对今后此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苯乙烯RAFT细乳液聚合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活性自由基聚合研究在上世纪90年代取得突破,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现今,已形成NMP(Nitroxide-medjated polymerization)、ATRP(Atom transfer radical polymerization)、RAFT(Reversible addition/fragmentation transfer)聚合等3种高效活性自由基聚合体系,其各自的聚合机理已基本探明。  相似文献   

13.
丙烯酰胺在聚乙二醇水溶液中的聚合动力学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用改进溴法对丙烯酰胺 (AM)在聚乙二醇 (PEG)水溶液中聚合动力学进行研究 .在单一和氧化还原引发体系中分别考察了引发剂、单体和PEG用量、不同HLB值乳化剂以及聚合温度等因素对动力学的影响 .得到AM聚合速率与过硫酸铵 (APS)浓度的 0 91次方成正比 ;单一APS和APS 三乙醇胺 (TEA)氧化还原引发体系中的AM聚合表观活化能分别为 96 1和 4 2 3kJ mol.  相似文献   

14.
从引发和催化两个方面概述了光辐照在活性自由基聚合(LRP)中的应用,从机理上详细地分析了光辐照对氮氧调控自由基聚合(NMP)、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自由基聚合(RAFT)以及有机钴催化的可控自由基聚合反应(CMRP)的影响。与传统自由基聚合相比,光调控的活性自由基聚合方法可在温和的条件下生成自由基,能够克服传统LRP的一些缺陷,如降低催化反应活化能、提高聚合物末端官能度等。同时,本文对光调控反应的进一步应用以及新方法的产生也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醋酸乙烯酯的可控/活性自由基聚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概述了醋酸乙烯酯单体可控/活性自由基聚合的现状.总结了氮氧化合物存在下的聚合、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聚合以及含碘化合物的衰减链转移聚合这四种活性自由基聚合方法用于醋酸乙烯酯聚合的研究结果,并对这四种方法作了简要的比较.  相似文献   

16.
活性自由基聚合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成为一种有效的高分子设计手段.代表性的活性自由基聚合技术包括氮氧调控自由基聚合(NMP),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和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聚合或通过黄原酸酯交换法设计大分子(MADIX).这些技术已成功应用到多数共轭单体上,但对非共轭单体的聚合控制还不太成功.本文总结了几类适合非共轭单体的活性自由基(共)聚合方法,主要有RAFT/MADIX体系,某些ATRP体系,碘退化转移体系及近年新出现的有机碲调控自由基聚合(TERP)和有机锑调控自由基聚合(SBRP)体系,其中,TERP和SBRP的独特性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7.
以罗丹明B(RhB)为模板分子,采用悬浮聚合法制备了罗丹明B磁性印迹微球(M-MIPs),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并与本体聚合的印迹材料进行了对比。 结果表明,2种聚合物中的Fe3O4均呈现良好的晶形。 悬浮法制得的M-MIPs呈球形,粒径在50 μm左右,其饱和磁化强度(5.406 emu/g)比本体法制得的M-MIP(1.772 emu/g)更大,有利于快速磁性分离。 悬浮法所得M-MIPs的吸附量是本体法所得M-MIPs吸附量的近1.8倍,且在吸附速率、选择性、重复使用性能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后者。 2种材料均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悬浮法所得M-MIPs对RhB的吸附过程更符合二级动力学方程,而本体法所得M-MIPs较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 悬浮法制得的M-MIPs更适合于RhB的识别、富集与分析应用。  相似文献   

18.
(甲基)丙烯酸氟烷基酯的“活性”/可控聚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带氟烷基侧链的(甲基)丙烯酸氟烷基酯聚合物是一类具有独特表面性能和光学特性的氟聚合物,传统的自由基共聚合由于无法调节聚合物的微细结构和氟原子的分布,限制了该类聚合物在更广领域的应用.活性聚合为聚合物分子设计和合成提供了一个有效方法,利用活性聚合方法可以获得预期结构和性能的含氟嵌段聚合物材料.由于引入了氟烷基侧链,(甲基)丙烯酸氟烷基酯的活性聚合又有其特殊性,本文针对它的活性阴离子聚合、基因转移聚合、活性自由基聚合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高分子化学课程中下列五个论题被加以修正和补充:(1)1,2-二取代乙烯单体的聚合;(2)乙烯基单体聚合时的键连方式;(3)自由基聚合的自动加速;(4)引发转移和引发转移终止剂;(5)氢转移聚合和基因转移聚合。  相似文献   

20.
Electron paramagnetic resonance (EPR) spectroscopy was applied to atom transfer radical polymerization (ATRP) of methyl methacrylate (MMA) and methyl acrylate (MA)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mechanism of the controlled/“living” radical polymerization system. Although initially only copper(I) species was added to the system as a catalyst, EPR signals of copper(II) species were observed during the polymerization of MMA initiated by ethyl 2-bromoisobutyrate and p-methylbenzenesulfonyl chloride, and polymerization of MA initiated by methyl 2-bromopropionate. As the polymerization proceeded, the concentration of copper(II) increased gradually until a steady state was reached. The EPR results indicate that 5–6% of copper(I) species converted to copper(II) species in polymerization of MMA and about 3% in polymerization of MA at 90°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