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层状固体模板组装有机/无机纳米结构材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介绍了几种有机/无机层状固体模板组装纳米功能材料的研究进展,对模板的类型、制备、纳米结构材料的产生及其应用前景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无机层状复合氢氧化物中顺铂-DNA模型分子的选择性插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药物分子的选择性包裹和控制释放是药物研究领域中具有挑战性的研究方向。本文研究表明:顺铂-DNA模型分子cis-[Pt(NH3)2(5′-GMP)2](5′-GMP 5′-单磷酸鸟苷)可插入无机层状复合氢氧化物[Zn0.68Al0.32(OH)2](NO3)0.32·mH2O。但另一种层状复合氢氧化物[LiAl2(OH)6]Cl·H2O由于其阳离子层中正电荷密度较高、阳离子层与层间阴离子之间静电作用较强,因而顺铂-DNA模型分子不能通过离子交换方式插入其层间。光谱数据证实插入层间的顺铂-DNA模型分子结构不变。这可能为铂-DNA分子的传递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以氯金酸(HAuCl4)为氧化剂,在两种不同无机酸(HCl和H2SO4)的掺杂下,通过调节反应体系中混合溶剂的醇水比例,用一步氧化苯胺聚合法成功制备了不同形貌的纳米聚苯胺及聚苯胺/金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和红外光谱(FT-IR)对产物的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聚苯胺/金复合材料可能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4.
聚苯胺是目前研究最为广泛的导电高分子材料之一,具有特殊的电学、光学性能,在电子工业、信息工程、国防工程等的应用开发进行了深入研究。聚苯胺经掺杂后可形成P型和N型导电态,这种掺杂机制使得聚苯胺的掺杂和脱掺杂完全可逆,而掺杂度受pH值和电位等因素的影响,且电化学活性同比传统锂电极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具有更优异的可逆性能,因此有关在设计聚苯胺参与锂电池电极复合材料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综述了不同结构聚苯胺锂离子电池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并着重介绍了聚苯胺基复合材料锂离子电池等领域研究的电化学性能,最后展望了聚苯胺基复合材料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谷欣  王文庆  侯钧贺  高露  黄明华  苏革 《应用化学》2022,39(9):1345-1359
在外加电压的作用下,电致变色材料的光学性能(颜色、透光率等)能够可控制、可逆地变化,在节能减排领域有重要应用前景。随着相关研究的不断创新、深入和拓展,单一组分的电致变色材料因受到其自身结构和性能的限制,不能表现出人们所期望的电致变色性能,并且在结构和性能上不具有可设计和调控性,因而越来越无法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与非复合电致变色材料相比较,复合型材料在这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其优势体现在通过合理的材料设计,借助复合材料各组分的协调作用,充分激发各组分的优点,克服各自的缺点,可以获得结构和性能优异的电致变色材料。因此,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聚焦于复合型电致变色材料。目前已开展研究的复合型电致变色材料的种类很多,根据复合组分是无机材料还是有机材料来对复合型电致变色材料分类的话主要可分为无机-无机复合、无机-有机复合和有机-有机复合3大类。相比有机电致变色材料,无机电致变色材料在材料成分控制、机械性能、光调制、使用稳定性、寿命等方面优势显著,因此,单一组分的和复合型的无机电致变色材料始终是本领域研究的重要方向。因此,本文致力于近年来无机-无机复合电致变色材料、器件和电解质的研究现状和未来的发展动态,对其研究进展、所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归纳总结,为复合型电致变色材料的进一步研发和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聚苯胺/膨润土纳米复合材料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嵌入手段设计与合成同时具有某些无机和有机物双重性能的新型材料-无机/有机纳米复合材料,是科学家们关注的课题[1].Inoue等人[2]采用蒙脱土吸附苯胺单体然后电氧化的方法制备了聚苯胺/蒙脱土(Pan/Mont)复合材料,由于Mont片体的表面吸附了苯胺,所合成的为聚合物包覆的复合材料,这样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了材料的各向异性.本文采用离子交换,洗涤除去吸附在粘土颗粒表面的单体,成功地合成了非包覆的聚苯胺/膨润土壤(Ben)层状纳米复合材料,并用FTIR等方法对材料进行了表征.该材料兼有粘土的离子交换性能和聚苯胺的良好…  相似文献   

7.
聚苯胺/钛酸钡纳米复合粒子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原位复合法制备出聚苯胺/钛酸钡复合粒子,借助TEM、XRD、FT-IR、 XPS、TG等分析手段研究了复合粒子的形貌、结构及其热性能.结果表明,复合粒子的粒径为1 μm左右,BaTiO3以40 nm左右的晶粒分散于聚苯胺基体之中,聚苯胺与钛酸钡之间存在化学键合作用,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纳米粒子的团聚.  相似文献   

8.
导电聚苯胺与磁性CoFe2O4纳米复合物的合成及其电磁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利用HNO3处理CoFe2O4磁性纳米粒子使其表面离子化、分散性得到改善的基础上,采用苯胺在其表面原位聚合,制备了具有电磁功能的聚苯胺(PANI)/CoFe2O4纳米复合物.借助TEM、XRD、FT-IR、四探针电导率仪和VSM(振动样品磁强计)等分析手段研究了复合物的形貌、结构及其电磁性能.结果表明,CoFe2O4以25 nm左右的粒子分散于聚苯胺基体中,被其完全包覆,CoFe2O4与PANI之间存在化学键合作用;复合物同时具有电性能和磁性能,其导电牢随CoFe2O4含量增加而降低,饱和磁化强度随之升高,而矫顽力在所研究的范围内则先增大而后又减小,且均高于CoFe2O4的矫顽力.  相似文献   

9.
导电高分子/贵金属复合纳米材料因其在催化、传感、表面增强拉曼、光热治疗等诸多领域的应用前景而受到广泛关注.本文主要介绍我们课题组近年来利用可控合成策略制备的负载型和包埋型两种结构聚苯胺/贵金属复合纳米材料,以及利用复合纳米材料的结构和功能特性,对其在多相催化领域的应用、结构与催化性能之间构效关系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以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磺酸钠为模板制备了含稀土元素La的无机-有机纳米复合材料。通过XRD、SEM、HRTEM、EDX等的表征,证明所得的稀土复合物为层状结构,且十二烷基磺酸钠与La的比例为1∶1。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以及原料配比等对复合物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反胶束体系中合成聚苯胺-无机物复合纳米微粒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利用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2-乙基己基琥珀酸钠(AOT)形成的反胶束作为微反应器合成了聚苯胺-氯化银和聚苯胺-硫酸钡复合纳米粒子;考察了搅拌因素和不同合成步骤对聚苯胺-硫酸钡尺寸及形态的影响;并利用TEM, IR, UV-vis, XRD和四探针电导率仪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反胶束法可以有效地应用于有机-无机复合纳米材料的制备.  相似文献   

12.
一些层状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和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无机层状化合物因其层间离子的可交换性而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通过功能性客体分子的插层,所得层状纳米复合材料具有独特的物理与化学性质,在催化、医药、电化学和生物传感、离子交换和吸附以及光学等方面具有广泛而重要的应用,已成为当前材料研究领域中的前沿和热点。本文主要综述了近年来有关层状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和应用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具有优良综合性能的聚合物基层状硅酸盐纳米复合物是当前材料科学研究的重要方向。本文介绍了以聚氨酯材料为基质的聚合物基层状硅酸盐纳米复合物的制备技术、表征手段、物理化学性能以及结构形态,对该复合材料的工业开发前景、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壳聚糖基层状硅酸盐纳米复合材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壳聚糖基层状硅酸盐纳米复合材料是采用简单的溶液插层法,将壳聚糖及其衍生物插层进入层状硅酸盐的纳米层间而获得的有机无机纳米杂化材料。该材料偶合了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和层状硅酸盐的协同优势,为壳聚糖的研发应用开辟了新方向和新途径。本文在对壳聚糖和层状硅酸盐的特性及应用进行简单介绍的基础上,重点综述了壳聚糖基层状硅酸盐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插层机理及应用现状,并提出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5.
聚苯胺/金属纳米粒子复合物的制备及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新贵  孙晋  黄美荣 《化学进展》2007,19(5):787-795
基于国内外最新研究文献及本课题组研究工作,从发展历史、制备方法、多功能性方面系统综述了近年来发展起来的聚苯胺/金属纳米粒子复合物。在聚苯胺基体中引入金属纳米粒子的方法可归纳为3大类:原位复合法、直接共混法和层层自组装法。所形成的有机聚苯胺和无机金属杂化复合物不仅能保留各自原有的特异性能,而且二组分之间还存在着相互协同作用,能够极大地提升基体聚苯胺材料的性能,电导率最高可提高100倍,电氧化催化电流最高可提高10倍。分散在聚苯胺膜中的极少量铂微粒就能使不锈钢板的腐蚀电位稳定在钝化区域。聚苯胺/金属纳米粒子复合物所表现出的突出的固有电导性、优异的反应催化性和极强的金属防腐性,使其跻身于为数不多的新型高性能复合材料之列,显示出了诱人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层状无机化合物--磷酸锆的研究和应用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简要概述层状无机化合物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以及层状磷酸锆的结构特点和性质,对近年来层状磷酸锆在光、电、催化、分子识别等领域的研究和应用进行了综述,并展望了层状磷酸锆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7.
18.
高党鸽  梁志扬  吕斌  马建中 《化学进展》2016,28(7):1076-1083
无机纳米粒子的引入可以使聚合物材料获得抗菌、导电和防紫外等诸多特性,但无机纳米粒子在聚合物基质中易团聚、引入量少,难以充分发挥其优点。细乳液聚合法基于其独特的成核方式--液滴成核,能够提高无机纳米粒子在聚合物基中的分散性和引入量,且复合材料的形貌易于控制,是目前制备特殊形貌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的一种有效手段。本文介绍了有机/无机复合纳米材料的细乳液制备过程,综述了近年来不同无机纳米粒子与有机基质复合的研究进展,例如:纳米SiO2、纳米ZnO、金属纳米粒子、纳米氧化石墨烯等。最后就其发展现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In former studies of the preparation of polypropylene(PP)-clay nanocomposites, different types of layered silicates were used. However, the obtained results were not comparable due to different preparation conditions and types of silicates. The aim of this work was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layered silicates on the properties of the resulting nanocomposites. FT-IR-spectra, SAXS, TEM micrographs, elemental analysis,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surface tension measurements were used for the comparison of the four different layered silicates under investig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