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研究了超临界CO2中降压时间以及小分子的溶度参数、亲电性和芳香性等因素对聚氨酯吸附小分子的影响,考察了小分子比蒸发速率对小分子在聚氨酯中解吸的影响。结果表明聚氨酯易于吸附亲电性试剂和多数芳香剂族小分子,通常比蒸发速率大的小分子在聚氨酯中解吸也快。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超临界CO2 中降压时间以及小分子的溶度参数、亲电性和芳香性等因素对聚氨酯吸附小分子的影响,考察了小分子比蒸发速率对小分子在聚氨酯中解吸的影响.结果表明聚氨酯易于吸附亲电性试剂和多数芳香族小分子.通常比蒸发速率大的小分子在聚氨酯中解吸也快  相似文献   

3.
超临界二氧化碳中聚氨酯吸附小分子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二项指数方程对CO2 和其它小分子在聚氨酯中的解吸过程进行数学模拟 ,结果表明模拟曲线和实验数据达到很好的吻合。从模拟方程出发 ,可分别求得CO2 和其它小分子的扩散系数。同时研究了吸附温度和吸附压力对小分子在聚氨酯中解吸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超临界二氧化碳中聚氨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和低密度聚乙烯等3种聚合物对几种小分子的吸附作用,观测了吸附小分子后的聚合物的形态变化以及无水乙醇和乙酸乙酯在这3种聚合物中的解吸,实验表明低密度聚乙烯吸附能力较差,不适作吸附的基体材料,而聚氨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吸附小分子能力较强。小分子在聚合物中按时间的自然指数形式递减规律解吸,解吸扩散系数数量级达10-7cm2/s。  相似文献   

5.
超临界二氧化碳渗透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超临界CO2 渗透技术的原理、机理以及应用。利用超临界CO2 渗透技术可以制备缓释装置、聚合物催化剂、聚合物纳米材料、聚合物金属膜和共混物等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在SC-CO2中不同聚合物对樟脑的吸附,发现聚氨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等非晶型和高分子的吸附效果优于聚乙烯等结晶型高分子。继而以聚氨酯为对象,分别讨论了实验温度、压力、吸附时间和不同共溶剂分子对其吸附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温度越高,吸附时间越长,则聚氨酯对樟脑的吸附量越大。当吸附时间相同,吸附量随压力增先增后减,在临界压附近会出现一级大值,在共溶剂的使用中,醇类分子比酮类和胺类分子能更大地提高聚氨酯的对樟脑的吸附量。  相似文献   

7.
为配合高中化学新课标的实施,介绍使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香兰素的基础知识,供一线教师在“有机化学基础”、“实验化学”及“化学与技术”模块课程的教学中选用.  相似文献   

8.
超临界二氧化碳中紫苏籽油与乙醇的酯交换反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超临界二氧化碳中紫苏籽油与乙醇在脂肪酶催化作用下的酯交换反应进行了研究 ,考察了反应压力、温度、时间、酶用量等因素对酯交换反应的影响 ,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柿叶黄酮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研究了超临界流体萃取柿叶总黄酮苷类化合物的影响因素,并对生产工艺进行了优化设计。试验结果表明:萃取时压力、温度、时间、CO2流量对萃取率的影响程度依次递减。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30MPa、萃取温度50℃、萃取时间3h、CO2流量30kg·h-1。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得到的柿叶总黄酮苷类化合物萃取物纯度高,无异味,色泽金黄。  相似文献   

10.
11.
近年来,超临界二氧化碳(sc-CO2)在聚合反应中的应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主要综述了以sc-CO2为反应介质的自由基聚合、阳离子聚合、过渡金属催化聚合、热致开环聚合、溶胶-凝胶聚合以及氧化耦合聚合的研究概况。一系列研究结果表明sc-CO2是非常有前途的反应溶剂,在高分子合成领域将会有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概括了表面活性剂在以超临界CO2 为介质的分散反应和乳化反应中的应用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几种重要的表面活性剂的结构、机理及应用 ,并指出在应用超临界CO2 技术进行的聚合反应中 ,表面活性剂具有重要的作用及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以聚苯乙烯(PS)和锌盐中和的磺化聚苯乙烯(Zn-SPS)膜为基体, 在超临界二氧化碳(SC-CO2)环境中用化学氧化法原位制备了聚吡咯(PPy)导电复合材料. 由于SC-CO2对聚合物基体的强溶胀作用, 吡咯分子高效地扩散到基体内部进行聚合而形成导电通路, 得到比传统的水溶液法更高的电导率. 聚合物基体的性质对复合材料的导电性和形貌产生重要影响. 在相同条件下, Zn-SPS/PPy的电导率比PS/PPy高3~4个数量级, 而它们的体积逾渗阈值分别为2.7%和6.2%, 远远低于理论预测值(16%).  相似文献   

14.
The synthesis of cobalt-carbon core-shell microspheres in 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 system was investigated. Cobalt-carbon core-shell microspheres with diameter of about 1 μm were prepared at 350 oC for 12 h in a closed vessel containing an appropriate amount of bis(cyclopentadienyl)cobalt powder and dry ice. Characterization by a variety of techniques, including X-ray powder diffraction,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um and Raman spectroscopy analysis reveals that each cobalt-carbon core-shell microsphere is made up of an amorphous cobalt core with diameter less than 1 μm and an amorphous carbon shell with thickness of about 200 nm. The possible growth mechanism of cobalt-carbon core-shell microspheres is discussed, based on the pyrolysis of bis(cyclopentadienyl)cobalt in 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 and the deposition of carbon or carbon clusters with odd electrons on the surface of magnetic cobalt cores due to magnetic attraction. Magnetic measurements show 141.41 emu/g of saturation magnetization of a typical sample, which is lower than the 168 emu/g of the corresponding metal cobalt bulk material. This is attributed to the considerable mass of the carbon shell and amorphous nature of the magnetic core. Control of magnetism in the cobalt-carbon core-shell microspheres was achieved by annealing treatm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