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媒体深度融合的大环境对传统电视文艺晚会的创作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河南卫视以中华传统文化为主题,打破了传统的主持人串联模式,灵活运用剧情、综艺等元素,利用多媒体传播的优势,创造出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突破了传统电视节目创作的瓶颈,为观众带来了更加丰富多彩的视听盛宴。本文旨在探讨融合媒体时代电视文艺晚会的发展趋势,并以“出圈”为例,为未来的电视文艺节目创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美学讲究整体性与“和合”之美,“和合”文化的传承在河南卫视的“中国节日”系列节目中都有体现。该系列节目对中国传统文化符号进行了重新建构,表达了“天人合一”及“和合”之美的美学观,并以“传统+科技”的形式阐述和谐之美。而兼收并蓄作为“和合”之美的一大特点,在节目中则以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形式来呈现。中国传统美学与“和合”文化的联系紧密,而“和合”文化更是在中国文化中有着重要地位。本文从传统符号重构、科技与传统融合、传统的现代式表达三个方面入手,深入剖析河南卫视的“中国节日”系列节目中中国传统美学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3.
当前,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已经成为社会各行业领域的重要任务。电视节目导演理应把握时代要求,切实履行自身作为引领者和践行者、设计师和规划师的功能作用,助力广电传媒业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作出更大贡献。在此过程中,电视节目导演应学习和借鉴“中国节日”系列节目的成功经验,及时革新创作理念和实践策略,以此发挥新时期电视节目的文化价值效益。  相似文献   

4.
媒体融合视域下,央视紧握历史机遇,开始进军网络综艺领域,推出了“央young”系列IP。“央young”系列网络综艺节目以别出心裁的创意、独具匠心的内容吸引受众,借助场景营销、直播带货实现商业盈利,通过话题营销、广告促销推动节目“出圈”,向外界展示出了央视的强大实力。  相似文献   

5.
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和媒介融合大潮的冲击,电视新闻的发展已处在一个新的媒介生态之下,也呈现出了新的发展态势.本文将以上海东方卫视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看东方》《新闻直播室》等典型节目,并与FOX、BBC等新闻节目进行比较分析,从而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探讨目前我国电视新闻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信息传播技术在传媒领域的广泛应用,媒体融合的不断推进,电视媒体的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民生新闻作为电视新闻的重要类型,在新的媒体生态下,应采取具有针对性的发展策略,一方面适应媒体融合的时代需要,拓展新闻传播话语空间,另一方面履行新闻宣传的职责职能,在变化中把握媒介传播本质,守正创新,赓续新闻媒体的辉煌篇章。本文从媒体融合视角出发,对媒体融合语境下的电视民生新闻采编工作进行深入分析,探讨新形势下电视民生新闻的“适”与“守”,并提出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2010年被称为三网融合年,面对异军突起的互联网电视、手机电视及IPTV的发展,电视媒体能否借助三网融合的机遇,利用三网融合下电视媒体所拥有的新传播模式进一步发展自己,将成为电视媒体应对挑战的关键所在本文从传播内容、传输网络、媒介融合等多个方面,提出了三网融合背景下的电视媒体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逐步普及,融媒体时代悄然来临,给传统电视媒体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压力。在融媒体环境下,传统的电视人物访谈节目逐步暴露出单向度、扁平化、播放制作模式固化等缺陷,很难满足现代观众的收看要求。基于此,本文先是分析融媒体环境下电视人物访谈节目面临的危机,然后分析融媒体环境给电视新闻访谈节目带来的机遇,最后提出融媒体环境下电视人物访谈节目的发展策略,希望能为提高我国电视人物访谈节目水平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张颖 《电视技术》2021,45(10):1-4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新型媒介不断涌现,传统电视媒体的影响力正在变弱.为了顺应时代发展,应对新媒体的冲击,传统电视媒体需要正视自身的不足,与新媒体相融合,运用新技术不断创新传统电视媒体的发展方向,推动广电传播媒体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下,传统电视媒体也要不断改变传统的经营方式,拓展多种发展渠道,与新媒体共同发展进步.  相似文献   

10.
杨丽莎 《电视技术》2012,(12):47-49
以三网融合技术为背景,以深圳广电集团为案例导引,对传统电视媒体未来的发展空间进行了评估和展望。面对日新月异的技术和产业结构的加速变革,作者认为,需要充分发掘传统电视媒体自身优势并借势利用各种新媒体技术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增强核心竞争力,实现传播创新、流程创新和产业结构创新。  相似文献   

11.
邢梁 《西部广播电视》2022,(14):179-181
近年来,媒体的发展日新月异,微博的月活跃用户达到5.82亿、微信的用户总数超过12亿,以大数据运用为背景的今日头条、抖音平台崛起,其他短视频、直播平台的用户数量也在激增,越来越多的媒介涌现出来。随着互联网越来越深入千家万户,传统主流媒体受到的冲击不言而喻。广播作为传统媒体,虽然仍是重要的媒介,但是在媒体融合背景下,广播也应顺势而为,在众多媒体和平台的竞争中乘势而上。鉴于此,广播新闻编辑在工作中需要坚持新闻工作原则不变,在自我角色定位、专业技能上进行变革,以满足更多听众的收听需求。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广播电视媒体深度融合取得重要进展,但在发展理念、平台建设、内容创新、行业监管等方面还存在瓶颈短板。应坚持一体化发展方向,着力构建内容为王、技术支撑、创新驱动的全媒体传播体系,让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成为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最大增量”。  相似文献   

13.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广西卫视坚持创新突破,积极探索,采用媒体融合的方式赋能两会报道,创新采用“特邀委员宣传员”机制,抢抓两会上的活鱼,形成图文、直播、视频、可视化产品等一体化“作战”机制。疫情的暴发,其影响范围之大、程度之深、持续时间之久,对所有媒体都是前所未有的考验。虽然疫情阻拦了记者奔赴现场、深入现场的脚步,但是新闻环境发生的巨大变化,也让新闻从业人员尝试如何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形势下做好新闻报道。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对上会记者人数及报道方式提出了更高要求,全国两会宣传报道如何做到前方记者减量不减质,前后方通力合作,强化宣传效果?广西卫视《广西新闻》、《全国两会特别节目》做出积极探索,运用图文、直播、视频、可视化产品等多种报道方式,形成一体化“作战”机制。  相似文献   

14.
现代科学技术的每一次创新与进步都推动着主流媒体的发展,尤其是影像内容的表达。当下,河南卫视文艺节目频繁“出圈”,从《唐宫夜宴》到《纸扇书生》再到舞蹈《洛神水赋》,都令全国观众眼前一亮,以文化内核产生了破圈效应。本文将以河南卫视的文艺节目为例,结合新技术对其影像内容的创新表达进行分析,不仅有利于挖掘其背后的艺术价值,更有助于今后文艺节目的推陈出新。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新兴媒体的快速崛起,传统电视台开始面临尴尬的问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再看电视了。据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调查,已经有4000万人声称不再看电视了,中国电视收视率一年要下降13%左右。而美国德克萨斯州布施巴赫媒体广告销售和市场公司总裁布施巴赫也说:美国近年来电视收视率正以17%的速度下降。不过,在众多媒体中,电视的收视人群还是占了42%,广告份额占了  相似文献   

16.
在乡村振兴的国家战略大背景下,“三农”节目成为各级媒体争相探索和创新的领域。本文着重阐述“三农”电视访谈节目的发展现状及问题,并以四川广播电视台乡村频道“三农”电视访谈节目《乡村会客厅》为研究对象,客观分析主持人在节目中所起到的作用和产生的影响,进而探讨“三农”电视访谈节目主持人的专业能力素养构成以及能力培养方法,为提高节目品质及主持人综合竞争力提升提出新的思考和实践构想。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发展迅速,已然造成了对传统广播电视行业的重构.而从内容层面来讲,广电媒体依然是追赶信息传播前沿的重要媒介,具有更加重要社会责任,这就对广播电视的媒体思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怎样让广播电视媒体掌握新媒体发展的新形势,顺应时代变化的同时,发挥自身的传统优势,提高媒体的公信力变得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8.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对媒体融合发展提出了具体目标。随着媒体融合的"发令枪"响起,徐州电视台通过新老媒体的融合发展,突破地域限制和竞争形势白热化影响,拓展媒体发展的空间和领域;除了创新思维、整合资源、流程再造外,最大限度地激活媒体内部人的因素,以人为本,机制与精神为两翼,形成媒体融合发展的强力"助推器"。  相似文献   

19.
陈雨蝶 《西部广播电视》2022,(14):86-88+116
近年来,我国传统文化类电视节目凭借趣味性、知识性、本土化和平民化的特点,成为大众喜闻乐见的电视节目之一。随着科技与媒介的不断融合,观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和艺术鉴赏水平不断提高,各大电视台为了留住观众,在内容策划和形式设计方面推陈出新。2021年,河南卫视制作的奇妙游系列节目脱颖而出,该节目摆脱以往单一枯燥的叙事风格,通过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再现与演绎,促使文化类节目实现了新发展。本文通过分析河南卫视奇妙游系列节目这一成功案例,探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表达与持续性传播。  相似文献   

20.
全国“两会”,作为国内一年一度的政治盛会,也是中国人民生活中的大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同样的,“两会”报道在传播我国政治、经济、文化、法治、社会建设和发展状况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两会”期间,国内各级各类媒体报道内容质量的高低、传播形式的优劣决定着受众对于“两会”信息的接受程度,也决定着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本文分析国内主流媒体在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的报道,探索如何在融媒体时代做好重大主题新闻的报道与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