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将塬堡剖面15万年以来的黄土磁化率气候记录与其它气候记录信息如孢粉、有机质含量、粒度、CaCO3含量进行了对比,其结果十分吻合.文章还运用吕厚远的黄土磁化率关于降水、温度的回归方程,推算塬堡地区的古温度、古降水,其结果也较为理想.但是,黄土磁化率随地区而异,还随埋藏深度发生变化,因而利用黄土磁化率定量地恢复古环境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塬堡黄土剖面记录的末次冰期气候不稳定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一萌 《自然科学进展》2008,18(5):2008538-2008545
选用西部黄土高原高分辨率的临夏塬堡黄土剖面,将剖面平均粒径和〉40μm粒级含量气候代用指标作为气候要素,运用统计分析应用中移动平均的方法提取剖面记录的突发事件,发现末次冰期黄土不仅记录了能与高纬北大西洋和格陵兰地区遥相呼应的突发事件,且还记录了除Heinrich和YD事件以外的突发事件达15次之多.表明气候突变是黄土高原末次冰期气候变化的主旋律,抑或还说明普遍被国内外学者认同的气候突变机制北大西洋热量传输、大气环流理论和低纬海洋与大气作用理论有待商榷,从末次冰期东亚冬季风气候演变特征及与外围区域气候的联系入手或许能有所突破.同时,通过对Heinrich和YD事件特征的详细研究,尝试性地定义了黄土记录的突发事件:即若平均粒径存在一个高粒度、高碳酸盐、高亮度值,而低磁化率、低红度值和黄度值的事件,且该事件在平均粒径和〉40μm的粒级含量曲线上,相邻峰谷间的变化幅度大干3.4μm,且〉40μm的粒级含量大干2.0μm,而其变化时间小于500a,就可视为一个突发事件.  相似文献   

3.
对镇江下蜀黄土剖面进行了系统的磁化率测试,并同深海氧同位素记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S2以来下蜀黄土磁化率记录与深海氧同位素记录存在良好的对应关系。首次在下蜀黄土记录中发现了相当于深海氧同位素5a,5b,5c,5d和5e亚阶段的波动特征;下蜀黄土S2磁化率记录则可与深海氧同位素7阶段进行细节上的详细对比。对比揭示,最近20多万年以来,下蜀黄土堆积区对全球古气候变化有着积极的响应;同时,下蜀黄土记录的古气候变化在某些阶段又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可能反映的是全球气候变化效应与东亚古季风气候影响的叠加作用。镇江下蜀黄土剖面能获得精度较高的全球变化信息与其特定的地理位置、纬度位置和地貌条件有关。  相似文献   

4.
新近发现的萧县黄土剖面是关于淮河北部地区黄土堆积的初次报导.野外观察表明,该剖面可划分为4层古土壤和4层黄土.对该剖面磁化率测量表明,该剖面的磁化率曲线与古土壤一黄土系列有着高度的一致性.9个磁化率阶段的划分,说明磁化率测量比野外观察更能反映物质组成和古气候的细微变化.磁化率曲线峰谷变化的特征暗示该剖面堆积过程中气候转型事件的存在,这一剖面的的发现,填补了淮河中下游地区缺少黄土堆积的空白.  相似文献   

5.
深海氧同位素第5阶段的气候记录;武都黄土剖面与极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武都地区晚更新世以来堆积了厚约17m的黄土地层,其间夹有多层厚度不一,发育程度不同的古土壤层。在剖面13.2-17m黄土中,野外可清晰的观察到6层古土壤。通过剖面磁化率,粒度,稳定同位素,元素地球化学,TL年代,CaCO3有机质含量的综合分析,认为它敏感而详尽地记录了深海氧同位素第5阶段的气候变化历史。  相似文献   

6.
陕西黄土高原黄土记录的分辩率较高,S1古土壤厚达8.5m,主要由两个古土壤组和其间黄土层组成。临夏塬堡剖面上可分为5个古土壤层,主要黄土层记录了末次间冰期内的较干冷高粉尘堆积时期。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太原盆地QK1钻孔60 ka.B.P.以来的沉积物进行粒度、磁化率分析,探讨了太原盆地60 ka.B.P.以来的气候环境演化过程。太原盆地60 ka.B.P.以来主要经历了以下演化阶段:59.6~40 ka.B.P.属滨湖相沉积;40~31.5 ka.B.P.属以河流相漫滩沉积;31.5~14.58 ka.B.P.属河流相边滩沉积;14.58~12.5 ka.B.P.河流相漫滩沉积;12.5~9 ka.B.P.河漫湖泊沉积;9 ka.B.P.至今属河流相边滩沉积。60 ka.B.P.以来太原盆地的气候由温暖偏湿转为温暖湿润,在末次冰期表现为寒冷干燥,进入全新世大暖期以后,气候具有全球性特征的同时也兼具区域性特点。各指标分析表明太原盆地的气候环境演化主要受全球性气候变化及区域气候的影响,由于盆地沉降中心与边缘沉积速率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地区构造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黄土高原西缘红咀寺剖面气候代用曲线的小波多尺度分析(Multiresolution analysis),交好的表达了不同周期(时间尺度)的古气候演化特点。分析结果表明:在30-10KaBP 的次冰盛期内,(1)约有56个百年尺度的气候波动,15个千年尺度的气候循环,3个冰阶-间冰阶周期;(2)在小波分解后的千年级尺度气候曲线上,暖事件更为突出,有3个突出的峰(Denekamp,?(),(BΦL));(3)新仙女木事件仅反映在百年尺度的气候曲线上,在较长周期的饿曲线上不明显;(4)在百年尺度的气候曲线中,末次冰盛期气候波动频繁,其中18-28KaBP 是频率波动的最大阶段,但随着周期尺度的加大,气候的波动频率逐渐趋于均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