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高分子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高分子化学》已经成为了化学、化工、材料等专业的必修课程,也成为了理科和师范院校的选修课程。但由于《高分子化学》涵盖的内容繁杂、抽象,致使学生在学习《高分子化学》课程中感觉非常吃力,常常出现难理解、难消化等问题。笔者在教授《高分子化学》课程中,使用"类比教学"、"实物教学"、"翻转教学""口诀教学"等手段将高分子化学所涉及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丰富化,使学生快速理解和掌握高分子化学中的概念知识,牢记知识要领,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高分子物理》(第5版)是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本科生的核心课程,课程包含高分子和高聚物为对象的全部物理知识,内容多而杂,且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的分析能力,因此,学生往往难以抓住重点,学习效果较差.本文结合线上教学和"举一反三"教学方式的特点,提出了目标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采用问题驱动-自由探讨-内容讲授...  相似文献   

3.
《高分子化学》课程是大部分材料类专业的必修课程,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对后续的专业课学习影响很大。针对材料类专业《高分子化学》课程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共性问题,如课程的重点与教学安排、课程主线及其所解决的问题、可控/"活性"自由基聚合的本质和对高分子学科发展的意义、配位聚合的内涵和教学重点以及经典高分子化学与高分子化学新发展之间的关系等,提出了了本人的见解,并就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提高教学质量介绍了本人的教学经验和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聚合物合成工艺学》是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中的必修专业课程,其教学目的不仅仅是传授高分子合成过程中的基础知识,更应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应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今后的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提供学习方法和思路。本文针对《聚合物合成工艺学》课程的特点及本校培养新世纪"职业化学工程师"的教学指导方针,对如何提高学生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及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方法见解和改革。  相似文献   

5.
为实现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高层次技术人才的目标,我们将能力导向教学模式应用到高分子专业选修课程中。在《天然高分子材料》课程教学中,以夯实学生理论知识为前提,以满足学生就业需求为目的,以提高学生关键能力为导向,在传统的讲授法教学基础上,采用演示法、讨论法、案例法及师生易位教学等方法,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进行改革,以毕业生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结果跟踪和方案修正,达到了巩固专业能力、增强社会能力、提高方法能力的良好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浙江大学《高分子材料》课程针对高分子专业本科生开设,教学内容包含了塑料、橡胶、纤维等主要的传统高分子材料以及聚合物共混材料的相关内容。该课程的特点是知识点多而分散、知识面宽,而内容相对陈旧。采用讨论与互动式教学,将老师讲授与学生讲授相结合,由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具体分配到某一种高分子材料的教学内容。学生课后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制作幻灯片并在课堂上完成讲授以及问题解答。通过课程结束后的调查问卷收集学生反馈,说明该方法能够较好地完成教学内容,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参与课程讨论和学习的热情。  相似文献   

7.
《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原理》是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最重要的专业课程之一。但是仅凭课堂讲授很难让学生理解高分子材料加工工艺的过程及其原理,学生参与性差。针对学院的《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原理》课程特点,通过计算机在配方设计当中的应用、多媒体的应用、案例分析和学生互动交流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加深学生对高分子材料加工过程及其原理等抽象概念的理解。授课方式既有理论讲解、又有实例演示,使课程教学更具实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高分子专业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高分子化学实验》课程是高等院校高分子专业本科生学习高分子科学的关键实践环节。实验课内容需与高分子化学课程中理论知识紧密联系的要求决定了实验课内容的基础性和规范性。在规定的教学内容内,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是本实验课程教学的核心目标。本教学改革通过:(1)在既定教学内容上调节实验变量、增加实验结果未知性;(2)增加实验过程中的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交流强度;(3)增加课程的平时成绩权重的成绩评定方法等改善教学效果,并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分析和评价交互式教学效果。本文的措施和结论为高分子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郭霖 《大学化学》2021,36(12):32-44
基于学情分析与独立思考,根据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需要,在"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兴趣与能力,特别是可持续发展能力及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思想指导下,针对高分子化学课程教学过程中的一些重点、难点、"痛点"问题,以及学生学习过程存在的一些短板问题,包括高分子化学课程特有的问题,所有工科专业课程共有的问题,以及所有大学课程都有的问题等,从"革新思想、优化内容、改进方法、更新手段、加强综合、增进渗透"等方面系统性地进行创新教学实践,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并将课程建设成为省级一流课程.  相似文献   

10.
《工程力学》课程是材料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然而高分子专业学生普遍反映无法把该课程融入到高分子专业知识中,导致无法达到该课程的预期培养目标.本文从学生自身原因、教材及授课教师等两个方面分析此问题.而后,从教学设计角度出发,引入工程力学知识与高分子专业知识的融合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到该课程与专业知识的关联性.通过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11.
《高分子材料新进展》是我国部分农林类高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开设的本科专业限选课程。根据农林类高校的专业特色和高分子材料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调整课程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方法与手段、积极探索教学考核方式等途径,从而使学生开阔视野,进一步丰富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和科研兴趣,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以满足社会和科学研究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2.
《高分子化学》课程是五大化学基础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之一,是化学类、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材料化学专业的必修课程。"活性"/可控自由基聚合是一种相对较新且重要的聚合物合成技术和方法,针对目前《高分子化学》课程中活性自由基聚合的教学比较薄弱的现状,从教学的角度探讨了活性聚合和可控/"活性"自由基聚合的本质和特点,介绍了本人在这方面的教学实践活动,遵循成果导向教育理念,通过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打造金课,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3.
"双课堂双学分"教学模式是指围绕课程目标,在第一课堂教学基础上,增设第二课堂实践内容。学生修习本课程,能同时获得教学大纲要求的第一课堂学分和第二课堂学分。本文在分析《高分子材料改性》的课程特点的基础上,将原有"教师单向输出"的教学模式转换为"以课程主题为目标导向,教师讲授和学生实践并行"的教学模式,率先将《高分子材料改性》加入"双课堂双学分"课程清单,并通过"阻燃改性"和"增强改性"课程环节的阐述详细说明了此种教学模式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介绍黎明职业大学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高分子材料分析与测试》的课程设计和教学改革的做法。课程以实现学生向"准员工"的转变为教学目标。通过对行业企业进行调研,确定该课程的对接岗位为质量检验岗位,工作内容为化验、质检和品管,基于岗位工作内容进行课程设计。采用项目化方式,三个工作内容分别对应以典型方法、典型产品和典型常识为项目进行模块设计。以模块任务为中心,将教师的"讲"与学生的"练"有机结合起来,综合应用提倡学生互教的交互培训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主题探究法、锻炼学生专业素质的四阶段技能训练法等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5.
在《高分子化学实验》教学过程,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广泛采用视频讲义辅助教学,有效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增加教学的互动性,通过多元化的实验项目设计,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深化理论教学的效果。由于"翻转课堂"教学方式的引入,提高了学生对实验项目的领悟能力,并辅助大量的引导问题,有效实现了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的统一。通过引入视频教学的特点,有效缓解了传统实验教学中,实验仪器不足,场地紧张的难题,充分提高实验设备的使用效率。综合设计《高分子化学实验》课程的实施方式和管理制度,为视频化讲义的推广积累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聚合物流变学》是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在新能源领域应用较广。该课程涉及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化工原理、高分子化学等多门学科知识,理论性较强。在有限课时内使学生理解课程服务目标并摄取足够理论知识具有重要意义。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汇集式"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及教师教学质量。此方法包括:(1)立足"门户",提出课程服务目标;(2)归集"散点",为服务目标构建知识框架;(3)思维发散,根据服务目标设计习题;(4)知识总结,为学生勾勒美好前景。"汇集式"教学方式的提出,有望为提高应用型课程教学质量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高分子材料》课程是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一门必修课,是学生了解和掌握高分子材料专业知识的基础课程。本文通过对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高分子材料》课程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的改革,探索了在课程中引入材料重要性讨论、市场调研、大作业演讲、企业和行业协会人员进教室等方式提高学生服务地方能力。在加入这些实践元素的同时,探索了对考核方式的改进和完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果。这种教学模式值得在本专业相似的课程中推广。  相似文献   

18.
为突出学生学习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对《材料物理》课程的教学内容与设计、教学方式、考核形式与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改革.构建了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创建并实践了基于功能材料设计思路的教学设计,辅以"翻转课堂"教学方式改革,结合开放式作业改革与评价方法创新,形成了适合于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材料物理》课程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9.
浙江大学海外教师主导的研究生全英文课程建设项目于2013年开始进行建设,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借此契机,在原研究生课程《高分子材料表面与界面》的基础上,邀请德国海德堡大学M.Grunze教授进行全英文教学。本课程旨在建设与国际接轨的,具有基础性、前沿性、交叉性且受益面广的全英文课程,提高高分子专业研究生的专业水平,扩大学生知识面,提高英语交流水平,同时培养一支具有国际化教学能力的中青年师资队伍。本文就该课程三年建设期以来的教学内容形式、课堂管理、学生学习体验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并针对研究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当前我国研究生的基本现状,提出了一系列教学经验。  相似文献   

20.
针对目前课程评价体系中存在的以总结性评价为主、忽略学习过程、期末试卷主要考察背诵、课后作业敷衍等问题,基于工程教育认证核心理念对课程评价体系进行了设计,包括按照"成果导向教育"为指导来组织期末考试试卷,"以学生为中心"来设计作业模式和引入形成性评价以达到"持续改进"效果三种主要措施。在《高分子物理》课程中实践了新的课程评价方案,期末考核结果及对学生的问卷调查都表明课程评价方案改革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