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课程运行的指挥棒,传统课程大纲难以满足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要求,重建课程大纲迫在眉睫。基于工程认证标准,笔者以高分子物理课程为例,制定了标准的教学大纲,实现教学环节、学习活动和评价方式构建一致化。1)根据课程可支撑的毕业指标点,设立了定位准确、支撑强度合理的课程目标;2)细化了与课程目标对接的课程内容和教学环节;3)设置了课程考核方式和评分标准,科学量化学生学习效果。该标准化课程大纲不仅为达成课程目标提供了保障,而且为建立其他课程大纲树立了典范。 相似文献
2.
在工科专业工程教育认证的要求下,通过专业课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成为落实毕业要求达成的关键,但如何提炼与专业相关的复杂工程问题,并渗透教学过程,成为当前专业课教学的普遍难题。《高分子物理》是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之一,本文以《高分子物理》为例,围绕毕业要求设置了面向产出的课程目标,并通过对复杂工程活动的真实场景进行提炼与模拟,形成了复杂工程问题案例库,建立了高分子物理复杂工程问题案例式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改革实践表明,案例式课堂教学在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4.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国际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保障制度,也是实现工程教育国际互认和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的重要基础。本文以浙江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高分子科学实验》课程为例,提出了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该课程的改革方案。首先分析了高分子科学实验课程现存的问题,然后从制定符合工程教育认证要求的教学大纲、实验项目和实验内容的优化、授课模式的改革及考核方式的完善四个方面进行了改革探索。最终在整合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模式、提高大型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加大对学生实验的过程性评价等方面获得了初步成效。建立了符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的实验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5.
6.
"高分子物理"教育是以物理、化学、数学等学科知识为基础,面向工程教育的高分子物理课程面临着与理科教育不同的培养对象和不同的培养目标。本文以华南理工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发展历程和教学改革为例,结合"高分子物理"自身的特点和定位,提出了"高分子物理"要在工程教育的各专业课程之间起桥梁作用,建立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高分子物理课程。就目前工程教育的"高分子物理"面临的多元化就业和职业化课程的矛盾、工程教育和行业对接的矛盾、教学方式方法课程深度和广度的矛盾、通选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缺乏有效结合的矛盾等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7.
8.
在工程认证的背景下,需要将专业课程的达成度对照毕业要求进行细化分析,原有的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的权重汇总的评价方式已不再适用。本文介绍了一种S.M.A.R.T的综合评分体系,旨在对学生学习过程数据进行综合权重分析与评价,落实过程评价的实现依据和计算方法,综合反映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从而更加有效地评价课程教学目标的达成度。结合线上慕课学习平台与线下课程教学过程,收集完整的学生学习数据,通过Excel实现对学生相应学习数据的高效统计与分析,从而通过软件自动化地批量处理学生学习数据。 相似文献
9.
10.
11.
13.
针对学生在学习《高分子材料研究方法》课程中存在的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扎实、知识的运用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较差等问题,结合《高分子材料研究方法》的课程特点,基于工程教育认证三大理念"学生中心、成果导向和持续改进",对课程的教学设计进行改革,内容包括:针对不同的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设计"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设置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教师在教学实施中采用启发式教学、互动式教学、问题导向教学以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能够改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4.
自从20世纪20年代“高分子”概念建立之后,高分子学科和工业蓬勃发展,人类进入了高分子材料的新纪元。高分子材料在民生、安全和尖端科技等各个领域发挥着关键作用。作为全球制造业最大的国家,我国未来要在全球高分子材料领域处于引领地位,关键在于当前的大学基础教育要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顶尖专业人才。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的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具有典型的理工学科交叉性特征。本文结合该专业的核心必修课程《高分子化学》教学改革的例子,总结专业建设的探索和实践经验,探讨学科交叉背景下专业人才培养的两个基本问题:一是以培养理工结合型专业人才为目标的课程体系设置与建设,另一个是厚植正确价值观作为人才培养基石的课程教学实践。希望本文作者的教学实践经验和思考能为我国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