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铕与对甲基苯甲酸及2,2‘—联吡啶三元配合物的谱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元素分析表明稀土铕(Eu^3+)与对甲基苯甲酸(P-MBA)及2,2’-联吡啶(dipy)形成的三元配合物组成为Eu2(P-MBA)6(dipy)2对甲基苯甲酸,2,2’-联吡啶均以双齿配位,中心铕离子的配位数为8,两个铕离子通过四个对甲基苯甲酸基桥联,形成双核配合物,对该配合物的结构作了核磁共振氢谱,碳谱及红外光谱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报道了稀上铕(Eu3+)与吡啶-2,6-二甲酸(H2DPC)及邻啡啉(Phen)形成的二元和三元固体配合物的制备.对它们进行了元素分析,确定该配合物的组成为二元Na3[Eu(DPC)3]2H2O和三元NaEu(DPC)2·4H2O,对上述配合物的结构作了核磁共振氢谱(1HNMR)、碳谱(13CNMR)和氮谱(14NNMR)及红外光谱(IR)的研究.吡啶-2,6-二甲酸中的羧基以单齿配位(整个分子为三齿配位).二、三元配合物中铕的配位数分别为9和8.  相似文献   

3.
稀土萘甲酸邻菲咯啉三元固体配合物的IR和Raman光谱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合成了 5种稀土萘甲酸邻菲咯啉三元配合物 ,其通式为RE(Nap) 3·phen(RE3 =Y3 ,La3 ,Eu3 ,Tb3 ,Dy3 ;Nap- =萘甲酸根 ;phen =邻菲咯啉 )。测定了配合物的IR和Raman光谱 ,对配合物的振动频率作了归属。光谱数据表明 ,稀土离子与萘甲酸的COO- 以双齿方式配位 ,与邻菲咯啉的CN基形成五员螯环。  相似文献   

4.
元素分析表明稀土铕(Eu~(3+))与对甲基苯甲酸(P-MBA)及2.2'-联吡啶(dipy)形成的三元配合物的组成为Eu_2(P-MBA)_6(dipy)_2,对甲基苯甲酸、2,2'-联吡啶均以双齿配位,中心铕离子的配位数为8,两个铕离子通过四个对甲基苯甲酸基桥联,形成双核配合物,对该配合物的结构作了核磁共振氢谱、碳谱及红外光谱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镧(Ⅲ)-邻氯苯氧乙酸配合物的合成及性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以邻氯苯氧乙酸(HL)为配体,合成了与稀土La3+离子的二元固体配合物LaL3H2O。并对该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摩尔电导、IR、UV、TG-DTA、1HNMR等的测试分析。该配合物属螯合双齿配位。  相似文献   

6.
对苯二甲酸邻菲咯啉铽钇配合物的红外光谱及荧光光谱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以对苯二甲酸和邻菲咯啉为配体,不同摩尔比铽钇离子为中心体,合成了系列配合物,研究了红外光谱及荧光光谱。结果表明,对苯二甲酸中羧基氧和邻菲咯啉中的氮原子原与稀土离子配位,以邻菲咯啉(Phe)和对苯二甲酸根(L)为配体的配合物(TbxY1-x)2(Phen)2L3中,不发光的Y^3 对发光的Tb^3+的荧光强强度有明显的增强作用,交联配体对苯二甲比非交联体传递所吸收的能量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3-甲基苯甲酸为配体,合成了与三价稀土镧离子的固体配合物LaL3.H2O,并对该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UV光谱,TG-DTA,HNMR等的测试与表征。该配合物属螯合双齿配位。  相似文献   

8.
报道了稀土离子与三脚架配体N,N-二(2-苯并咪唑亚甲基)-N-(2-吡啶亚甲基)胺(L)和安替吡啉(L′)形成的二元稀土及三元稀土固体配合物的制备. 配合物在不同溶液中的1H NMR,并结合配合物晶体结构、IR及电荷布居计算,探讨了配体在溶液中的配位形式.在CH\-3CN中,配体L以四齿配位,L′用羰基氧 配位,稀土离子在二元与三元配合物中的配位数分别为10和7.在三元配合物中,由于三个L′的空间位阻作用,将阴离子与溶剂分子排斥出稀土离子的配位层.在DMSO中,由于强极性的溶剂分子参与Ln3+的配位竞争,配合物发生了解离.  相似文献   

9.
对[μ-CF_3CO_2)_2Ln(μ-CF_3HCO_2)Al(i-Bu)_2·THFl_2(Ln=Nd,Y)配合物单晶结构的X-射线分析指出,配合物具有中心对称性,配位中心由两个稀土和两个Al离子组成,稀土由两个THF和6个TFA分子配位形成畸变的三盖三棱柱结构,Al由两个TFAG和两个i-Bu配位形成四面体结构。桥连Al与两个稀土的TFA分子的羧基发生歧化加氢,其碳原子由SP ̄2型转变为SP ̄3型.NMR研究表明,在THF溶液中,该配合物保持了它在单晶中的配位结构,所不同的是两个i-Bu在溶液中有两种异构形成,二者间为慢交换过程。  相似文献   

10.
以4-乙烯基吡啶(4VP)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共聚物为配体,并以邻菲洛啉(Phen)及2,2′-联吡啶(Bipy)小分子配体协同反应,与Eu(Ⅲ)配位,合成了稀土高分子配合物;通过FTIR表征了配合物的结构;通过紫外光谱与荧光光谱的测定,较充分地研究了稀土高分子配合物光致发光的光物理过程,实验结果表明,4-乙烯基吡啶共聚物通过吡啶环上的氮原子与稀土离子可直接配位;小分子配体的协同配位,可使稀土离子配位数趋于满足,且由于小分子配体能有效地加强能量吸收及分子内的能量传递,大大增强了配合物的荧光强度。  相似文献   

11.
镧和铕与邻菲罗啉谷氨酸配合物的NMR和IR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稀土镧和铕与谷氨酸,邻菲罗啉形成的二元及三元配合物,经元素分析确定该配合物的组成为Ln(phen)(Glu)3.7H2O(Ln=La,Eu);Eu(Glu)3;12H2O。用核磁共振和红外光谱研究与配体与稀土离子的配位方式,讨论了稀土离子的顺磁性及屏蔽效应对配合物的NMR谱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配合物Eu(p-PBA)3phen1/2H2O(p-PBA:对苯基苯甲酸酸根离子;phen:邻菲咯啉)在紫外光激发下,能发出很强的红色荧光.以Eu(Ⅲ)离子为光谱探针,77K下测得其高分辨激发和发射光谱,选择激发配合物的5D0能级,得到两组不同的发光光谱,表明配合物中Eu(Ⅲ)离子有两种不同的化学环境.配合物的喇曼光谱中,羧基阴离子的反对称伸缩振动和对称伸缩振动谱带是明显分裂和带肩峰的宽带,说明配合物中羧基同时存在多种配位方式  相似文献   

13.
在无水乙醇溶液中合成了以铕及铕掺人不同比例的Y2 或Tb3 为中心,以β萘基甲酰三氟丙酮(β-NTA)和邻菲咯啉(phen)为配体的配合物;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摩尔电导、核磁共振氢谱、差热-热重、红外光谱分析及荧光性能的研究.其化学组成式为(EuxY1-x)(β-NTA)3 PJlen及(EuxTb1-x)(p-NTA)3Phen(x=0.1;0.3;0.5;0.7;0.9);摩尔电导测试数据表明,所有配合物均为非电解质;核磁共振氢谱和红外光谱表明,配体β-NTA通过烯醇式氧负离子采用双齿配位的形式与稀土离子配位,Phen的两个氮原子也与稀土离子双齿配位;荧光光谱实验结果表明,所有激发光谱都为一宽带峰,配体能很好的吸收能量,在惰性不发光Y3 的含量工小于0.3,发光Tb3 的含量小于0.5时,可以使Eu3 的特征荧光发射得到一定程度增强,这表明两种不同的离子都可以敏化Eu3 .  相似文献   

14.
稀土(铕-铽)-18冠6-对苯二甲酸配合物的荧光性能   总被引:10,自引:8,他引:2  
以对苯二甲酸(L′)为桥联配体,18冠6(L)为配体,稀土(Eu Tb)为中心离子,合成了一系列超分子化合物,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及荧光性能测量。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为(Eu1-xTbx)2L2L′(ClO4)4·H2O(6+3x);推测出Eu3+离子直接与冠醚氧原子配位,而较小半径的Tb3+与18冠6则通过H2O配位。H2O分子与冠醚氧原子以氢键形式连结,对苯二甲酸以双齿形式桥联两个稀土离子冠醚配合物,形成双核结构单元;在此配合物中,Tb3+离子对Eu3+离子的发光有一定的敏化作用,而Eu3+离子对Tb3+离子的荧光却有强的猝灭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以苯氧乙酸和邻菲啰啉为配体,不同比例铽钇为中心,在无水乙醇中合成了一系列铽掺钇配合物?素分析和稀土络合滴定推测配合物的组成为TbxY1-x(POA)3phen·1/2H2O(POA-=C6H5OCH2COO-,x=1.0,0.9,0.8,0.7,0.6,0.5,0.4,0.3,0.2,0.1)。红外光谱测试表明,苯氧乙酸的羧基氧及苯氧基氧与稀土离子配位。邻菲啰啉的两个氮原子也与稀土离子配位;热分析表明:该系列配合物在274℃附近失去配位水,温度高于576℃发生氧化分解。荧光光谱测试结果表明:该系列配合物都可发出较强的特征荧光,在一定比例范围内,钇可以增强铽的发光,组成为配合物Tb0.7Y0.3(POA)3phen·1/2H2O荧光最强;荧光寿命与荧光强度变化一致。  相似文献   

16.
硝酸稀土组氨酸配合物的拉曼光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组成为RE(His)(NO3)3·H2O(RE=La~Nd,Sm~Lu,Y;His=L~a-histidine)固态配合物的拉曼光谱。结果表明,配合物中RE^3+与羧基氧原子配位,氨基和味唑环均未参与配位,NO3^-为双齿配位。配合物羧基振动峰的ΔυCOO^as-s-与镧系离子的原子序数作图服从Oddo-Harkins规律。  相似文献   

17.
Nd(Pro)3(Phen)Cl3·2H2O三元固体配合物的FTIR光谱和Raman光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成了Nd(Pro)3(Phen)Cl3.2H2O三元固体配合物,测定了配合物的 红外光谱和Raman光谱,对配合物分子的振动频率作了归属。光谱数据表明,钕(Nd )屯脯食氨酸(Pro)的羧酸基形成四员螯环,与邻啡罗啉(Phen)的C=N基形成五员螯环。  相似文献   

18.
稀土配合物RE(Et2dtc)3(phen)的光谱性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铜试剂(NaEt2 dtc·3H2O)和邻菲咯啉(o-phen·H2O)与水合氯化稀土(RECl3·xH2O)(RE=La,Pr,Nd,Sm~Er;x=3~4)在无水乙醇中反应,制得三元固态配合物RE(Et2dtc)3(phen).IR光谱研究表明配合物中RE3+与NaEt2dtc中的硫原子和o-phen中的氮原子均双齿配位;UV光谱显示配合物中o-phen与稀土离子之间的能量传递是主要过程,配合物的最大吸收与o-phen相比有微小的红移;FS光谱表明配合物Sm(Et2dtc)3(phen)和Eu(Et2dtc)3(phen)分子内能量传递效率高,显示了很强的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19.
合成了一种新型的三元铜配合物[Cu(phen)(SA)_2]·H_2O(phen=1,10-邻菲啰啉,SA=水杨酸),并以鲱鱼精DNA为靶点,通过紫外吸收光谱法、循环伏安法、差分脉冲伏安法和DNA粘度滴定实验,探讨了配合物与DNA的键合方式。结果表明,SA的羧酸根离子与Cu~(2+)单齿配位,phen的两个氮原子与Cu~(2+)呈双齿配位,形成的配合物在0.489 V/0.050 V处呈现一对明显的准可逆氧化还原峰,并且中心Cu~(2+)在玻碳电极上的反应主要由扩散过程控制。配合物与DNA作用时,可观察到配合物的紫外光谱出现明显的减色效应,但是红移现象不明显,氧化还原峰的电流减小,峰电位发生正移,并且DNA的粘度随配合物的加入而增大。结论认为,配合物以嵌插方式与DNA发生作用形成1∶1的复合物,但插入程度较弱(结合常数为1.55×10~4L·mol~(-1))。  相似文献   

20.
合成了七种不同掺杂比例的稀土高氯酸盐(铕掺镧)与2-噻吩甲酸-邻菲咯啉的固态配合物,对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稀土络合滴定、摩尔电导测定,确定了配合物组成为(Eu1-xLax)·L3·phen·1/2H2O(x=0·000~0·200,L为2-噻吩甲酸,phen为邻菲咯啉),并测定了配体及配合物的IR谱及荧光激发和发射光谱。摩尔电导数据表明,此类配合物为非电解质。红外光谱测定表明,配体2-噻吩甲酸羧基氧与稀土离子配位,配体1,10-邻菲咯啉两个氮原子与稀土离子配位。荧光光谱测定表明,Eu3 处于无反演对称中心格位上,Eu3 配合物发射强度增大。配合物中La3 对Eu3 的发光产生敏化增强效应,当La3 掺入量为0·005mol时敏化强度最大,随着La3 浓度的增大,对Eu3 的发光敏化强度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