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以铜锰硝酸、铜锰硫酸、铜锰醋酸和铜锰氯化盐为前驱体,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铜锰催化剂,利用XRD、TPR、STPR(表面氧化程序升温还原)、TPD和XPS等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其水煤气变换反应催化性能.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催化剂主晶相均为尖晶石结构的Cu1.5Mn1.5O4金属固溶体,经变换反应后均被还原分解为Cu和Mn O,其中以铜锰醋酸盐制备得到的样品出现了较为明显的Mn CO3特征衍射峰.铜锰醋酸盐制备的样品因单质铜和氧化锰协同效应良好,可显著增加对CO2的吸附能力,提高其表面铜的分散性,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低温变换反应活性.以铜锰硝酸盐制备的样品在400~450℃维持了较高的热稳定性及催化活性,但在300℃以下CO转化率明显下降,而以铜锰硫酸盐及铜锰氯化盐制备的样品在200~450℃测试温区内催化性能较差.  相似文献   

2.
用惰性气体蒸发法和电弧等离子体法制备了纳米铜粒子,用物理干法将其担载到载体上,并用于催化CO氧化反应。用TEM,XRD,SEM对纳米粒子和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载体,氧化气氛及制备工艺均影响催化剂的活性,稀土元素铈的存在能提高铜的催化活性,纳米铜在催化过程中将转变为氧化物。  相似文献   

3.
湿混法制备甲醇氧化重整制氢CuZnAlZr催化剂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用简易湿混法制备了用于甲醇氧化重整制氢的CuZnAlZr催化剂,与共沉淀法制备的催化剂比较,结果表明,湿混法制备的催化剂具有相当的中高温活性和略低的低温活性,有较高的CO2选择性。XRD、TPR、TG-DSC等表征结果显示,湿混法制备的催化剂中铜组分易于向表面迁移和富集,并可能与氧化铝作用生成铜铝复合氧化物,具有了更高的Cu分散度和Cu0比表面浓度。湿混法制备的催化剂对甲醇氧化重整反应有较好的稳定性,经100 h的连续反应,在275 ℃时甲醇转化率在90%以上,重整气中氢气体积分数大于60%,CO2选择性接近99%。  相似文献   

4.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活性炭负载铋无汞催化剂,并通过X射线衍射、氮气物理吸附、透射电镜、扫描电镜和X射线电子能谱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对催化剂进行了催化乙炔氢氯化反应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催化剂对乙炔氢氯化反应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活性组分主要以BiOCl的形式存在于催化剂表面。反应过程中积碳的产生使得催化剂活性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5.
王丰  朱沛叶  王吉德 《化学通报》2014,77(9):909-912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活性炭负载铋无汞催化剂,并通过X射线衍射、氮气物理吸附、透射电镜、扫描电镜和X射线电子能谱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对催化剂进行了催化乙炔氢氯化反应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催化剂对乙炔氢氯化反应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活性组分主要以BiOCl的形式存在于催化剂表面。反应过程中积碳的产生使得催化剂活性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6.
用惰性气体蒸发法和电弧等离子体法制备了纳米铜粒子,用物理干法将其担载到载体上,并用于催化CO氧化反应.用TEM,XRD,SEM对纳米粒子和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载体、氧化气氛及制备工艺均影响催化剂的活性,稀土元素铈的存在能提高铜的催化活性,纳米铜在催化过程中将转变为氧化物.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由分散法制备的两种CuCl/MCM-41催化剂上丙烯在过量氧存在下选择催化还原NO反应,发现所制备的CuCl/MCM-41催化剂的反应活性明显高于CuCl/SiMCM-41,XRD,IR,TPR及ESR的研究结果表明,CuCl/MCM-41催化剂上的主要活性中心是骨架铝配位的铜离子(Cu^2 /Cu^ )。  相似文献   

8.
 利用氯化二苯基膦与二胺类化合物反应生成二苯基膦胺配体, 它与四氢呋喃氯化铬或乙酰丙酮铬在甲基铝氧烷的存在下显示出较高的催化乙烯四聚的活性和较高的生成 1-辛烯选择性(最高可达73.1%). 产物除 1-辛烯外, 还包括 1-己烯、甲基环戊烷和亚甲基环戊烷. 实验结果表明, 铬化合物类型对催化剂活性和 1-辛烯选择性影响较小, 而反应温度、压力和Al/Cr摩尔比等对催化剂活性和1-辛烯选择性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9.
余林  孙建  孙明  郝志峰  方奕文 《分子催化》2007,21(4):344-350
在镍基催化剂上进行了乙烷氧化脱氢制乙烯的研究.结果表明,浸渍法制备的催化剂性能最佳.以浸渍法引入CeO2后,催化剂的低温反应活性显著提高.采用O2-TPD-MS、TPR和XPS等表征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在ODE反应中,在低温下起主导作用的是"非化学计量氧"(O2-、O-和O22-);在高温下起主导作用的是晶格氧;CeO2的添加减弱了NiO与载体-γAl2O3间的强相互作用,提高了镍物种在载体上的分散度,高分散于催化剂表面的微晶NiO的量明显增加,此物种有利于催化剂的低温活性;影响了催化剂表面氧物种的分布,表面的晶格氧的相对浓度提高了,非化学计量氧的相对浓度降低了.  相似文献   

10.
分散法制备的CuCl/MCM-41上C3H6选择催化还原NO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由分散法制备的两种CuCl/MCM-41催化剂上丙烯在过量氧存在下选择催化还原NO反应, 发现所制备的CuCl/AlMCM-41催化剂的反应活性明显高于CuCl/SiMCM-41. XRD, IR, TPR及ESR的研究结果表明, CuCl/AlMCM-41催化剂上的主要活性中心是与骨架铝配位的铜离子(Cu2+/Cu+).  相似文献   

11.
分别采用氢气、NaBH4、醇水混合溶剂还原, PVP(聚乙烯吡咯烷酮)保护和微乳液法制备了γ-Al2O3负载的Ir金属催化剂, 通过XPS、XRD、TEM对催化剂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考察了催化剂对阿维菌素选择加氢制备伊维菌素的性能, 探讨了催化剂制备方法对催化剂活性和选择性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 在不同金属催化剂Ru/γ-Al2O3、Pd/γ-Al2O3、Pt/γ-Al2O3、Ir/γ-Al2O3中, Ir/γ-Al2O3的活性和选择性最好. 用PVP保护的Ir/γ-Al2O3, 其催化活性和选择性比没有PVP保护的催化剂有显著提高; 采用微乳液法制备的Ir/γ-Al2O3催化剂显示出最好的活性, 但反应选择性比PVP保护的催化剂差.  相似文献   

12.
萘丙酸((±)-2-(6-甲氧基-2-萘基)-丙酸)的右旋体有解热镇痛特效,国内生产中由萘丙醛氧化成酸系采用多伦试剂,耗费大量硝酸银。我们采用过氧化氢作氧化剂,结果表明,制得的产品纯度高,而且成本低。  相似文献   

13.
本文系统考察了浸渍法制备的ZnO/γ-Al2O3催化剂的宏观结构,研究了所生成的缺锌铝酸锌(ZnxAl2O3+x,02O3的孔结构。据此,可以制取各种孔结构的ZnxAl2O3+x以满足不同的要求,而共沉淀制备法难以做到这一点。  相似文献   

14.
用电子顺磁共振法(ESR)研究了丙烯氨氧化Fe-Sb-W氧化物催化剂的失活机理,记录了沉积在催化剂表面上的焦炭和催化剂结构变化的信息。结果表明:当沉积炭超过一定限度之后,发生反应:,使催化剂表面上的活性结构破坏。这时催化剂严重失活,主要产物是CO2。  相似文献   

15.
Fe3+掺杂TiO2光催化降解聚乙烯薄膜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快速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纳米TiO2光催化剂,并用Fe3+对其掺杂改性,在室温条件下, 用于固相光催化降解聚乙烯(PE)包装薄膜的研究. 对催化剂和薄膜进行了X衍射分析(XRD)、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形貌观察. 结果表明, 60 W紫外光辐射240 h后, PE失重为8.43%, 锐钛矿型纳米TiO2光催化剂使PE失重30.66%;用Fe3+掺杂后,0.5%Fe2O3/TiO2、1.0%Fe2O3/TiO2和2.0%Fe2O3/TiO2分别使PE失重35.91%、20.72%和13.30%. 光催化剂加速了PE的失重,碳链的断裂和光氧化腐蚀,在薄膜表面形成大量的坑洞,降解产物中的小分子量的石蜡含量明显增高. Fe3+掺杂有一个最佳量, 0.5%Fe2O3/TiO2光催化降解PE的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16.
铁系催化剂对丁烯的氧化脱氢催化作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x光衍射分析表明,所制备的五种丁烯氧化脱氢用铁系催化剂样品分别具有α-Fe2O3、γ-Fe2O3、ZnFe2O4、ZnFe2O4•20%α-Fe2O3和ZnFe2O420%γFe2O3物相结构。在五种样品上分别进行了氧和丁烯的吸附及其程序升温脱附,初步结果表明:α-Fe2O3、γ-Fe2O3和ZnFe2O4都是丁烯氧化脱氢反应的活性相,但它们吸附氧和吸附丁烯的能力不同,对丁烯的异构化、氧化脱氢和燃烧反应的作用也有所不同。结合样品作为供氧体的试验结果,对丁烯在混合双相样品上的氧化脱氢过程作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7.
板状镍催化剂上氨分解和氨部分氧化制氮氢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制了一种 Ni/Al2O3多孔板状催化剂.该催化剂在反应温度高于750℃,氨分解率高于99.5%时,允许反应空速达10000—40000h-1.用该催化板组装的反应器可采用内加热形式,和一般的外加热反应器相比可节约能耗约30%.在催化板上氨分解的经验动力学方程是γ=kp2NH3,表观活化能为153.0kJ/mol.将该催化剂用于氨部分氧化时,在空气和氨比为1.0—1.7,680—750℃,氨空速10000—40000h-1条件下,在氨点火后无外加能源情况下,能制得含氢30~43%,残氧小于0.1%的氮氢混合气,氨的转化率>99.5%,连续250小时反应表明,催化剂活性稳定.宏观动力学研究得出,反应对氨呈零级,表观活化能为37.2kJ/mol.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Fe2O3和Sb2O4及Sb/Fe比由1/9至9/1五种复合氧化物表面氧的TPD行为。Fe2O3在200~450℃间有少量氧脱出,Sb2O4在700℃以后出现脱氧峰,而Sb/Fe复合氧化物则出现所谓α和β脱氧峰。随Sb/Fe比增加α氧的脱附活化能也增高,Sb/Fe比为3/7、5/5和7/3时分别为33、36、51kcal/mol。Fe-Sb氧化物中α氧比β氧对烯烃氧化具有更高的活性。在50—275℃范围内NH3在Fe-Sb氧化物上的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式,同时由NH3的TPD可明显看出Fe-Sb氧化物具有不同强度的吸附中心,它们与所含表面氧有关,但表面氧对NH3的氧化是很弱的。讨论了烯烃选择氧化反应与表面氧强度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9.
关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醋(PET)拉伸特性的研究已有很长的历史[1,2],但对无定形状态下PET的拉伸特性和影响这些特性的因素的研究还很不够。我们曾对两个PET薄膜样品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3,4],认为它们的结晶速率是影响加工成膜性的重要因素,表明不只是分子的聚集态结构而且结构改变的能力均会对高聚物的力学性能带来影响。  相似文献   

20.
实验发现,十二钼磷酸对H2O2分解几乎无活性,而其盐类(Fe3+、Cu2+、Co2+、Mn2+)则都有很好的活性,认为活性种是杂多酸盐的抗衡阳离子。如在杂多酸阴离子中引入V,部份的取代钼,不仅催化剂活性随V的取代数有规律地增加,而且,动力学曲线具有S-型特征,表明反应中活性中心-阴离子中的钒和底物作用生成活性中间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