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埃铬青R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反应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魏永巨  李克安 《分析化学》1996,24(10):1175-1177
在PH2.4含0.5%NaCl的溶液中,牛血清白蛋白与埃铬青R(ECR)发生相互作用而导致溶颜色发生变化。测得这一反应的表观结合常数为5.2×10^5;最大结合数为38;桑德尔灵敏度指数为0.75μg/cm^2.  相似文献   

2.
葛根素及其衍生物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屈凌波  王玲  陈晓岚  袁金伟  杨冉  李萍 《化学学报》2007,65(21):2417-2422
采用改造后的Atherton-Todd反应合成了葛根素的两种磷酰化异黄酮, 并应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葛根素及其磷酰化产物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 结果显示葛根素及其磷酰化产物均能与BSA发生相互作用, 但磷酰化产物与蛋白的结合作用相对较弱; 三个小分子对BSA荧光的猝灭是静态猝灭过程, 结合力以疏水作用力为主; 依据能量转移原理求得小分子与BSA间结合距离均小于7 nm. 通过比较葛根素及其磷酰化产物与BSA的相互作用, 初步探讨了三个小分子分子结构与其结合能力之间的联系, 并进一步考察了金属离子对结合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槲皮素和芦丁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槲皮素、芦丁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确定槲皮素、芦丁对BSA的荧光猝灭类型是静态猝灭,并计算出不同温度下槲皮素、芦丁与BSA的结合常数,由热力学参数确定它们间主要是疏水作用力,并依据F ster能量转移原理求得其结合距离及能量转移效率,探讨了小分子-蛋白质作用规律。  相似文献   

4.
各种离子对血卟啉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结合反应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68,自引:3,他引:68  
应用荧光法研究了水溶液体系中血卟啉与牛血清白蛋白分了间相互结合反应,其结合常数KA=2.2×10^4,结合位置数为1.依据Fo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机理,探讨了血卟啉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结合时,其给体-受体间距离和能量转移效率,进一步研究了各种离子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反应,其结合淬灭能力大小顺序为Cr(Ⅵ)〉Fe^3+〉Cu^2+〉NO2〉Br^-,并探讨不同阴,阳离子及血卟啉与牛血清白蛋白间相互  相似文献   

5.
以光谱技术与微量热技术相结合研究了水溶液中牛血清白蛋白与环丙沙星分子间结合作用的机制.荧光猝灭法测得该反应的结合常数K=8.39×10  相似文献   

6.
溴甲酚绿分光光度法测定牛血清白蛋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pH 3.3的Britton-Robinson (B-R)缓冲溶液中, 对溴甲酚绿(BCG)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相互作用的吸收光谱进行了初步研究. 结果表明: BCG与BSA作用在室温下能迅速结合成复合物, 并且随着BSA的浓度增大, 在444 nm处的吸收峰降低, 618 nm处吸收峰升高并红移至628 nm. 在此波长下测定其复合物的吸光度, 其吸光度的增加值(ΔA)与BSA的质量浓度在8~260 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6), 检出限为4 μg/mL. 该方法应用于鲜奶粉和液态纯牛奶样品中总蛋白的测定, 回收率分别为92.7%, 95.5%, 结果与考马斯亮蓝G250法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7.
在pH 4.6的HAc-NaAc缓冲溶液中,对橙皮苷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相互作用的吸收光谱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橙皮苷在236 nm处有一强的吸收峰,当加入BSA作用后该吸收峰的强度升高,峰位基本不变,且没有新的吸收峰出现.在此波长下测定其复合物的吸光度,其吸光度的增加值(ΔA)与BSA的浓度在16~260 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3),检出限为10 μg/mL,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3.2%(n=10).该方法具有简便、快速、选择性好、灵敏度高等特点,应用于鲜奶粉和液态纯牛奶样品中总蛋白的测定,回收率分别为87.5%、92.4%,结果与考马斯亮蓝G250法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8.
偶氮砷Ⅲ与牛血清白蛋白作用的分光光度研究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6  
李娜  李克安 《分析化学》1996,24(1):10-14
本文研究了溶液基本条件如酸度和离子强度等对偶氮砷Ⅲ-牛血清白蛋白分子复合物形成的影响,在ph2.0条件下,标准工作曲线的线性范围为0~60ng/L,桑德尼灵敏度为0.15μg/cm^2。采用平衡透析法,双波长法及摩尔比法测定了pH2.0时牛血清白蛋白对偶氮胂Ⅲ的最大结合数。结果表明有两类结合,第一类结合的最大结合数为30~40结合常数约10^6mol^-1L。  相似文献   

9.
在模拟生理条件下,用光谱法研究了硝酰基(HNO)探针(4-[2-(diphenylphosphino)benzoate]-N-butyl-1,8-naphtalimide,NIM)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探针与BSA之间主要是静态猝灭方式。药物代替实验表明,探针与BSA的色氨酸残基相结合。由热力学数据确定了二者之间的作用力类型为静电引力。二者之间的结合距离为3.73nm。利用同步荧光、CD光谱、红外光谱以及三维荧光光谱考察了探针对BSA构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采用荧光光谱、圆二色谱技术,研究了两种药物辛伐他汀(Sim)、格列齐特(Gli)在模拟生理条件下对牛血清白蛋白(BSA)的共同作用。结果表明,两种药物对BSA的内源荧光都有猝灭作用,它们共同作用不改变静态猝灭方式。由定位剂竞争实验知,Sim、Gli在BSA上的主要结合部位在siteⅠ。相比较单一的药物,两药物共存使研究目标药物与BSA结合常数减小,血液中游离浓度增大,促进了药物释放,且三元体系中Hill系数均小于1,表明两药物间存在负协同作用。同步荧光结果表明,协同作用对BSA的构象产生影响,使色氨酸残基微环境的极性增强。圆二色谱显示了两药物共存对BSA二级结构的变化产生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锌试剂与牛血清白蛋白作用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采用UV光谱法研究了锌试剂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在弱酸性溶液中的结合反应,研究了溶液吸光度与BSA浓度的关系。测得其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P=1.3×106L·mol-1·cm-1,最大结合数n=278,表观结合常数Kc=8×107.研究了小分子探针与蛋白质的反应机理及在蛋白质上的结合部位及结合力类型。它们之间主要是以分子间的静电引力结合反应。离子强度对结合反应有显著的影响;不同类型的表面活性剂均以不同的程度和形式对反应有影响。讨论了此结合反应的模式,认为该反应基本符合Scatchard模型。  相似文献   

12.
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卡马西平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反应的热力学特性,并发现卡马西平对牛血清白蛋白有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从荧光猝灭光谱数据,由stern-volmer方程、double-reciprocal方程和热力学公式,得到了25℃时结合反应的结合常数为2.047×104mol.L-1,其△Hθ、△Gθ和△Sθ分别为-14.46 kJ.mol-1-、32.88kJ.mol-1和-24.03 J.K-1。  相似文献   

13.
The binding of sparfloxacin and bovine serum albumin(BSA) in aqueous solution was studied by means of fluorescence and absorbance spectra, and the interactions influenced by Fe^3 and Cu^2 were explored. Based on the Scatchard‘s site binding model and fluorescence quenching, practical formulas for a small molecule ligand attaching to a bio-macromolecule are proposed. The binding parameters were measured according to the suggested models, and the binding distance, the transfer efficiency of energy between sparfloxacin and BSA were obtained in view of the F6rster theory of non-radiation energy transfer. The effect of sparfloxacin on the conformation of BSA was analyzed by means of synchronous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相似文献   

14.
Three independent techniques have been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bovine serum albumin (BSA) and xanthoxylin (XT). UV-Vis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measurements showed that there is a XT-BSA complex formed with an overall binding constant of K=1.01×105 L⋅mol−1. Spectroscopic techniques including synchronous fluorescence and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FT-IR) were used to assess the structural effects of XT binding on BSA. The FT-IR experiments showed that there is a decrease of the amount of α-helix from 50.2 to 48.1% and an increase of the β-sheet from 32.9 to 36.9% in the XT-BSA complex. In addition, XT binds to site I of the protein with a distance of 2.07 nm between tryptophan residues and XT.  相似文献   

15.
在生理酸度条件下,应用荧光光谱法和紫外一可见光谱法,研究了在不同温度下氰戊菊酯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结合反应。实验发现,氰戊菊酯对BSA的内源荧光有较强的猝灭作用,且此荧光猝灭机理为动态猝灭。由热力学参数焓变△H=17.78kJ·mol^-1,熵变△S=143.65J·mol^-1·K^-1,推断出氰戊菊酯与BSA结合反应主要由疏水作用力驱动。根据Fǒ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计算出供体(BSA)-受体(氰戊菊酯)间的结合距离为4.28nm,能量转移效率为0.0699。三维荧光光谱表明氰戊菊酯的存在使BSA的构象发生了变化。此外,还考察了某些金属离子对氰戊菊酯与BSA结合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环丙沙星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8,自引:0,他引:48  
研究了不同酸度条件下,环丙沙星(CPFX)与牛血清白蛋白(BSA)间的相互作用,讨论了药物对BSA构象的影响,证实了二者间相互作用为单一的动态猝灭过程,求出了猝灭常数,并依据能量转移理论确定了药物与蛋白的最近距离.  相似文献   

17.
利用芘(Pyr)的微环境极性探针性质, 采用稳态荧光光谱、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技术结合分子对接法, 对比分析了Pyr分别与人血清白蛋白(HSA)和牛血清白蛋白(BSA)作用机制的差异. 结果表明, HSA和BSA中Pyr的I1/I3平均值分别为1.36和0.92; Pyr与HSA和BSA的结合常数分别为1.86×107和1.71×105 L/mol; Pyr与HSA和BSA中色氨酸残基表观距离分别为2.37和2.34 nm. Pyr在HSA和BSA中不同的结合位点位于ⅠB子域和ⅠA子域, 其结合位点周围氨基酸残基的极性是影响Pyr I1/I3值的主要原因之一. 实验证实Pyr与HSA和BSA结合作用位点处的微环境极性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8.
荧光法研究奥沙利铂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在Tris缓冲溶液(pH7.0)体系中,用荧光光谱及同步荧光光谱技术研究水溶液中奥沙利铂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奥沙利铂对牛血清白蛋白内源荧光(345nm)产生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根据不同温度下奥沙利铂对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猝灭作用,证明其为静态猝灭机制,运用位点模型计算出298、308K时结合常数KA(分别为4.22×104、3.95×104L.mol-1)和结合位点数n(分别为1.02、1.01),根据热力学参数确定其作用力以静电作用为主;运用Fster偶极-偶极非辐射能量转移原理,测定了奥沙利铂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距离r(5.67nm);用同步荧光技术考察了奥沙利铂对牛血清白蛋白构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采用荧光光谱技术研究了大豆甙元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研究结果表明:290 K、303 K、310K、315 K温度下大豆甙元对BSA的猝灭速率常数Ksv随着温度升高逐渐降低,且均大于最大动态猝灭速率常数2×1010 L·mol -1·s-1,表明大豆甙元对BSA的荧光猝灭属静态猝灭过程.根据F(o)rs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