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含硝基偶氮苯侧基的丙烯酸酯液晶聚合物为研究对象,利用DSC、WAXD、偏光显微镜等手段研究了分子结构对侧链液晶聚合物结晶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丙烯酸酯类液晶聚合物的晶区是由介晶基团的规整排列形成的,大分子主链和柔性间隔基不参与结晶.随着柔性间隔基长度的增加,晶区分子排列有序性提高,结晶度增大;非晶共聚组分MA含量的增加,限制了介晶基团的有序排列,当MA含量超过83%后,只得到非晶共聚物.  相似文献   

2.
通过改变侧链中柔性间隔基的长度,合成了一系列含有两个手性中心的侧链液晶(甲基)丙烯酸酯类聚合物.红外、核磁和GPC表征各中间体、单体及聚合物的结构和分子量.通过DSC和热台偏光显微镜系统地研究了单体和聚合物的液晶态织构.结果表明,含有六个碳的柔性间隔基的丙烯酸酯类聚合物表现为近晶SA和手性近晶SC^*液晶相.  相似文献   

3.
液晶聚合物从结构上可分为3种:侧链型、主链型和主侧链型。侧链型液晶聚合物主要是聚丙烯酸酯类、聚硅氧烷类以及磷腈聚合物类。Gray等对聚丙烯酸酯类含不同取代基的联苯结构液晶聚合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无间隔基且取代基为氰基和饱和脂肪基时,该聚合物呈现近晶型液晶行为。为了增加介晶单元的长径比及刚性,本文在聚甲基丙烯酸酯侧链  相似文献   

4.
利用DSC研究了分子结构对含硝基偶氮苯侧基的丙烯酸酯液晶聚合物玻璃化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柔性间隔基长度增加,T_g降低;当引入丙烯酸甲酯(MA)作为非晶共聚组分时,T_g降低;T_g真随MA摩尔百分含量增加而降低;当引入丙烯酸作为非晶共聚组分时,T_g升高。  相似文献   

5.
在电场和磁场下手性侧链丙烯酸酯液晶聚合物的行为江雪平金顺子漆宗能张树范(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北京100080)关键词手性侧链丙烯酸酯液晶聚合物,红外二向色性,液晶分子排列含有手性液晶基团的聚合物,分子中含有不对称碳原子,在一定条件下使液晶聚合物...  相似文献   

6.
基团转移聚合制备侧链型联苯液晶高分子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正> 由具有刚性介晶结构同时又具有双键的单体进行加聚反应,是制备侧链型液晶高分子最方便的方法。大多采用甲基丙烯酸酯或丙烯酸酯类,聚合后形成乙烯型柔性主链,同时侧链上又带有刚性介晶相结构单元。以联苯类作为介晶相的液晶,由于具有稳定性好的优点,是目前应用得最广泛的一种液晶材料。Maganini用自由基聚合的方法进行了侧链型联苯液晶高分子的合成和研究。基团转移聚合作为一种新的加聚方式,为丙  相似文献   

7.
本文用乙氧基做为主链与侧链的柔性间隔,合成了手性侧链液晶高分子.通过DSC,热台偏光显微镜及X-衍射等手段,研究了柔性间隔链长对液晶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这类液晶高分子有较宽的相变温度范围.聚合物的相变温度及液晶态的形成与柔性间隔链长有关.  相似文献   

8.
一种侧链液晶高分子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一种主链为甲基丙烯酸酯 ,侧链是三个苯环以酯键相连的介晶基元 ,柔性间隔段为两个亚甲基的新的侧链液晶高分子 .聚合物和单体的化学结构、液晶相转变和液晶态织构采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偏光显微镜、差热分析和广角X光衍射进行了表征 .研究表明 ,单体呈现近晶相和向列相两个液晶相 ,聚合物在很宽的温度范围内呈向列相 .该单体和聚合物在一定条件下可形成固化诱导条带织构  相似文献   

9.
杨春才  赵晓光 《应用化学》1992,9(5):116-119
侧链液晶聚合物的合成方法,可归纳为3类:一是烯基的单体,如甲基丙烯酸酯,或丙烯酸酯,氯代丙烯酸酯等,经自由基聚合反应,阴离子聚合反应及甲基丙烯酸酯的基团转移聚合反应,得到侧链液晶聚合物;二是变性反应,如聚硅氧烷与丙烯酸酯介  相似文献   

10.
一种通过分子间氢键自组装的侧链液晶聚合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种通过分子间氢键自组装的侧链液晶聚合物邢佩祥,赵英英,汤心颐,姜炳政(吉林大学化学系,长春,130023)(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高分子物理开放实验室)关键词氢键,侧链液晶聚合物,近晶相,自组装自Ringsdorf[1]等提出在介晶基团与主链...  相似文献   

11.
用热台偏光显微镜、X射线衍射和DSC研究了含胆甾介晶基元和偶氮苯光色基元侧链共聚硅氧烷(PSI)的液晶性。将非介晶基元并入液晶均聚物,所得共聚物的液晶态类型不变,仍显示近晶型织,在PSI共聚物中,保持液晶性的含介晶基元单体的最低极限组成为60mol%.在液晶性存在的范围内,共聚物的清亮点由130℃升至170℃,液晶共聚物的热稳定性随非晶组分含量的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12.
用POM、DSC和WAXD研究了十一烯酸胆甾酯及含胆甾介晶基元侧链聚硅氧烷的液晶行为。单体呈现胆甾相的油条及螺旋织构,单致变近晶相的扇形织构和固-固相变。均聚物显示SA相的扇形织构。  相似文献   

13.
甲壳型液晶聚合物(mesogen-jacketed liquid crystal polymer,MJLCP)是1987年由周其凤教授[1]首先提出的概念.从化学结构看,甲壳型液晶聚合物属于侧链型,由烯类单体经链式聚合制得,容易得到高分子量的产物,具有一般柔性侧链型液晶聚合物的一些优点.但是与柔性侧链型液晶聚合物不同的是,MJLCP分子中的刚性液晶基元是通过腰部或重心位置与主链相联结的,在主链与刚性液晶基元的侧基之间只有很短或者没有柔性间隔基.由于在这类液晶聚合物的分子主链周围空间内刚性液晶基元的密度很高,分子主链被由液晶基元形成的外壳所包裹并被迫采取相对伸直的刚性链构象.因此,这类液晶聚合物又和主链型刚性链液晶聚合物相似,具有较明显的链刚性.近年来,周其凤课题组围绕甲壳型液晶聚合物深入开展了分子设计与合成、分子结构与性能等多方面的研究.其中,设计合成具有特定功能的甲壳型液晶聚合物是在以往研究工作和学科交叉融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研究工作.将一些有特殊功能的基团引入到甲壳型液晶聚合物中会使其具有崭新的特性.  相似文献   

14.
利用紫外-可见光谱,对比研究了尾挂侧链液晶聚合物和腰挂侧链液晶聚合物在结晶相和液晶相转变过程中的液晶基元取向情况.研究表明,石英基材表面倾向于诱导偶氮液晶基元垂直于基材排列;观察到了在液晶态尾挂侧链液晶聚合物和腰挂侧链液晶聚合物的不同取向行为.在室温下重新结晶数天后,腰挂液晶聚合物的紫外可见光谱缓慢回复.  相似文献   

15.
一类新的刚性链侧链型液晶高分子的合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以自由基聚合方法,合成了一系列含有三个苯环通过酯键相联的液晶性单体及其聚合物.在这类新的液晶高分子中,刚性液晶基元不通过柔性间隔基而直接竖挂在聚甲基丙烯酸酯大分子主链上.这些高分子有很高的玻璃化转变温度,表明其分子链刚性较大,因而代表了一类新的刚性链侧链型液晶高分子.它们的液晶行为用DSC、偏光显微镜和X-光衍射进行了表征.发现所有单体和聚合物均为向列型热致性液晶.  相似文献   

16.
采用偏光显微镜、扫描和透射电镜从不同层次的结构水平上研究了含柔性间隔基热致液晶性共聚酯的结晶形态。在偏光显微镜下观察到典型的负光性球晶形态,透射电镜揭示了球晶是由厚度为10nm并沿着径向生长的片晶结构所组成,分子链沿晶片厚度方向取向排列。并研究了分子链的刚性程度对热致聚芳酯结晶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分子链刚性越大其结晶性和球晶的完善性越高。  相似文献   

17.
β-氯乙基缩水甘油醚(GCE)和GCE/羟丁基乙烯基醚(HBVE)分别通过阳离子聚合、光引发共聚合,获得两种聚醚,然后再分别与4-硝基-4’-羟基偶氦苯(NHA)反应,制备了两种侧链含偶氦苯生色团的液晶聚合物(PAEG、PAV)。用FTIR、^1H-NMR和EA对其化学结构及生色团含量进行了表征,以POM,DSC、TGA和WAXD对聚合物介晶相转变温度、织构、热稳定性及相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18.
手性丙烯酸酯侧链液晶共聚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手性丙烯酸酯侧链液晶共聚物的研究何流,张树范,漆宗能,王佛松(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北京100080)关键词手性液晶,近晶相,丙烯酸酯共聚物侧链液晶聚合物既具有小分子液晶的光电敏感性,又具有高分子聚集态结构性质,在光学记录、贮存和显示材料领域有潜在的实...  相似文献   

19.
通过甲基丙烯酸钾盐与溴化物的反应合成了一系列柔性间隔基长度不同的甲基丙烯酸 对 甲氧基偶氮苯烷氧基酯(PMAAZOn,n=2,3,4,5,6),然后聚合成相应的聚合物.用1H NMR和IR表征了聚合物的结构,GPC测定了分子量,DSC和偏光显微镜观测了液晶高分子的相行为和织构.研究了间隔基长度对织构、相变和热力学性质的影响,观测到聚合物的TNI随间隔基的长度变化表现出的奇偶效应.  相似文献   

20.
通过甲基丙烯酸钾盐与溴化物的反应合成了一系列柔性间隔基长度不同的甲基丙烯酸-对-甲氧基偶氮苯烷氧基酯(PMAAZOn,n=2,3,4,5,6)然后聚合成相应的聚合物,用H-NMR和IR表征了聚合物的结构,GPC测定了分子量,DSC和偏江显微观测了液晶高分子的相行为和织构,研究了间隔基长度对织构、相变和热力学性质的影响,观测到聚合物的TNI随间隔基的长度变化表现出的奇偶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