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利用DMA,TEM和SAXS对以聚苯醚(PPO)为硬段、聚对羟基苯乙烯(PHS)为半硬段和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为软段的三元多嵌段共聚物(?)PPO-PDMS-PHS(?)_n的形态结构和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PO-PDMS-PHS(?)_n以三种嵌段相容相为连续相,PPO与PHS的相容相和PDMS相为两种分散相,其tanδ随温度变化曲线在-100℃至200℃一直是一很高的平台,并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较好地解决了含有机硅类嵌段共聚物强度低的弱点,同时又保留了嵌段共聚物微相分离的特性.  相似文献   

2.
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嵌段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阴离子聚合技术合成了一系列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的两嵌段共聚物。采用GPC、FTIR、NMR(^1H NMR,^13C NMR和固体NMR)和DMA等手段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得产物为高分子量,窄分布,具有微相分离结构的两嵌段共聚物。  相似文献   

3.
对聚砜(PSF)、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和聚对羟基苯乙烯(PHS)的三元多嵌段共聚物[PSF-PDMS-PHS]n的形态和表面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溶液成膜后,组成不同的聚合物样品的表面都有有机硅(PDMS)的富集.在用溶剂处理后,富集于膜表面的有机硅含量与所用溶剂的溶度参数有关,一般均下降,但是用水处理后,表面层有机硅的含量却增加  相似文献   

4.
嵌段共聚物的微相分离和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嵌段共聚物的微相分离行为和形态的研究是当前多相高聚物研究中众所瞩目的研究内容,无论从基础理论和应用实际都有其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此在这方面的研究已有不少报道,并日趋深入。 以最简单的嵌段共聚物A—B为例,如聚苯乙烯—聚异戊二烯二嵌段共聚物  相似文献   

5.
 本工作对聚氧化乙烯-聚苯乙烯-聚氧化乙烯(PEO-PS-PEO)三嵌段共聚物与聚苯醚(PPO)均聚物共混物的相容性及结晶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共混体系的相容性与嵌段共聚物中苯乙烯段的含量有关,PS含量越高,PPO与共聚物PS段的相容性越好。共混体系的结晶行为也明显不同于一般均聚物共混体系。在DSC降温结晶过程中最多可出现三个结晶峰。  相似文献   

6.
着重介绍嵌段共聚物/均聚物共混体系的微相分离,微胶束的形成,微区的形态结构以及形态的控制。  相似文献   

7.
用二苯甲烷钾为引发剂,阴离子聚合法合成了苯乙烯(St)-环氧乙烷(EO)嵌段共聚物,并用FTIR,^1H-NMR,SEC,WAXD和动态粘弹谱对共聚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得聚合物为分子量可控,窄分布的两嵌段共聚物。  相似文献   

8.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结晶嵌段共聚物及其共混体系的理论和实验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9.
陈学琴  徐峰  邱枫  杨玉良 《化学学报》2006,64(7):698-700
利用溶液滴膜的方法在云母表面制备聚苯乙烯-聚异戊二烯-聚苯乙烯(SIS)三嵌段共聚物薄膜, 用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其表面形态. 发现共聚物经微相分离, 在薄膜中形成平行于表面的条纹形态, 相周期约(38±5) nm, 并且观察到条纹环绕形成的螺旋图案, 图案尺寸超过1 μm. 在螺旋中心某一组分形成闭合端, 而其它区域条状相沿螺旋切线方向平行排列. 嵌段共聚物溶液成膜过程中, 螺旋图案的产生是由于微相分离过程耦合流体力学相互作用产生的不稳定性所导致.  相似文献   

10.
以苯乙烯(St)为单体,二硫代萘甲酸异丁腈酯(CPDN)为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聚合(RAFT)试剂,合成大分子链转移剂,再加入不同质量的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A171),得到嵌段比不同的共聚物P(St-b-A171)。通过核磁共振谱仪1 H-NMR、凝胶渗透色谱GPC、动态力学分析仪DMA和接触角等方法对P(St-b-A171)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随着nSt/nA171嵌段比从1∶0.15增加到1∶0.45,P(St-b-A71)数均分子量从10400增加到14000,PDI指数从1.42增加到1.58;聚合物成膜后接触角由78.4°增加到89.6°。通过以上分析得出结论,RAFT合成嵌段共聚物的嵌段比对P(St-b-A171)性能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了新型杂原子BETA沸石,Ga-BETA沸石超微粉的水热合成研究, 讨论了原始反应物配比对产物粒度的影响因素.利用TEM,X荧光,XRD,IR,DTA,XPS 等手段对样品进行SiO~2/Ga~2O~3比测定及结构特征表征.由于Ga的掺入,产物的晶胞参数,红外光谱以及Ga3d电子的电子结合能都发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1-丁烯在水蒸汽存在下选择性氧化制甲乙酮为典型反应, 利用XRD, ESR,IR, XPS, TEM和SEM研究了Sn-Mo氧化物的结构与活性的关系。制备了8个样品, A, B,C,D,E,F,G和H的Mo/(Mo+Sn)分别为0,0.1,0.2,0.4,0.6,0.8,0.9,1.0。  相似文献   

13.
TiO2/PtO-Pt复合膜和SnO2/PtO-Pt复合膜氢敏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将PtO-Pt纳米粒子膜与TiO2,SnO2纳米粒子膜复合,利用PtO-Pt纳米粒子膜作 为插入电极和催化剂,设计并研制出一类新型双层结构复合膜气体传感器。采用 TEM和SEM对薄膜的显微结构进行了表征,对空气中4.0H2的氢敏性能研究表明: 200℃时,TiO2/PtO-Pt复合膜对氢气的灵敏度为70%,而TiO2纳米粒子膜无响应。 100℃时,SnO2/PtO-Pt复合膜的灵敏度为92%,同样条件下,SnO2纳米粒子膜的灵 敏度仅为4%。说明PtO-Pt纳米粒子膜的催化作用能够显著提高TiO2和SnO2的膜氢 敏性能。另外,TiO2/PtO-Pt复合膜和SnO2/PtO-Pt复合膜均对空气中H2有很高的选 择性。  相似文献   

14.
均匀Fe3O4胶体粒子形成过程的Mossbauer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经过改进的实验方法制得均匀球状Fe3O4胶体粒子, 通过对多种Fe3O4粒子的Mossbauer测量并结合发析, 我们发现, 在制备过程中, 反应浓度、加液次序以及陈化时间的不同对所生成的Fe3O4晶体的基本骨架与结构影响极小, 而随着陈化时间的不断增加, Fe3O4粒子的组成将逐渐接近化学计量, 以这些实验结果及文献报道为基础, 本文讨论了均匀Fe3O4胶体粒子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15.
王贵友  胡春圃 《化学学报》2001,59(11):2012-2017
通过分子设计技术合成了两种侧链种类和长度可能控制的接枝乙烯基酯树脂(VER),并用它们与聚氨酯(PU)形成了同步互穿网络(SIN)。通过DSC,SEM,TEM,FTIR等考察了接枝VER的共聚单体对VERSIN的形态结构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用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共聚单体的接枝VER网络中的MMA链段与PU网络中的硬段有较好的相容性,导致这类PU/接枝VERSIN中两个网络间的相容性和互穿程度好于由苯乙烯为共聚单体时合成4SIN。因此,在这两类共聚单体合成的SIN中,由MMA形成的接枝VER网络增强PU网络的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6.
Silver ions undergo reduction reactions induced by radiolytically produced products of tert-butanol, a commonly used solvent and scavenger for hydroxyl radicals. Radiolytic reduction of silver ions and the subsequent formation of their clusters are compared with the corresponding processes in aqueous solution. The surface plasmon UV-Vis absorption band of silver nanocrystallites obtained by bombardment of tert-butanol solutions of silver salts with electron pulses showed an absorption maximum at 400 nm. Formation of different sizes of silver nanoparticles was found to be dependent on the dose rate. The nanocrystallites were found to have an average size of 20 nm.  相似文献   

17.
程桦  韩一帆  王怀明 《化学学报》2000,58(2):214-217
通过湿磨法,将钒-磷-氧(V-P-O)氧化物负载于钛硅干凝胶(TiO~2-SiO~2)上,制备了V-P-O/TiO~2-SiO~2氧化物催化剂,并运用BET,XRD,TEM及XPS等技术考察了润湿剂,V-P-O的含量及焙烧条件对催化剂结构的影响。由BET方法发现,以异丁醇为润湿剂对催化剂表面积影响较小。XRD和TEM考察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催化剂有较高的热稳定性。通过XPS分析,证实钒元素主要以V(IV)价态存在于催化剂的表面。V-P-O/TiO~2-SiO~2催化剂在丙烷氧化反应中显示了良好的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18.
张波  张占军  王斌  严捷  李经建  蔡生民 《化学学报》2001,59(11):1932-1936
用Frens法制备了不同粒径的金纳米粒子,并用透射电镜、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进行了表征。用自组装技术得到了金膜电极表面的金纳米粒子二维阵列电极,用扫描电镜、电化学等方法对该微阵列电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金电极表面被自组装膜完全覆盖后,电化学反应不再发生,而将金纳米粒子组装到膜上以膈,才得到电化学信号。我们认为,金纳米粒子在这里对电荷的跨膜转移有很强的促进作用。对于该过程的研究,用助于理解电荷的转移机制,对进一步理解电荷隧穿过程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吴勇  胡征  陈方  陈懿 《化学学报》2001,59(11):1904-1908
通过调变反应温度,制得了B含量变化范围较大的Fe100-xBx(x=23~40)系列纳米金属玻璃。用Mossbauer,ICP,XRD,TEM,DSC等实验手段,研究了制备条件对B含量的影响及其原因,样品的结构、晶化温度/微粒的聚集状态和表观粒度等物性与反应温度(B含量)的关系,揭示了Fe-B纳米金属玻璃的化学制备研究中反应温度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赵振国 《化学学报》1991,49(5):431-436
测定了25℃时硅烷化不同时间(1至30天)的活性炭及甲基化硅胶自水溶液中吸附四种聚乙二醇(PEG)、三种聚丙二醇(PPG)和环氧乙烷(EO)-环氧丙烷(PO)嵌段共聚物pluronic-L64的等温线。结果表明, 在各活性炭样品上的等温线均为Langmuir型的; 同一炭样对不同PEG的极限吸附量(g·g^-^1)与分子量无关; 极限吸附时每个PEG分子所占面积(A)与分子中所含EO数(nEO)间有直线关系, 直线的斜率与硅烷化时间有关, 这一结果可用硅烷化时间延长时吸附分子的EO基可能以其氧原子向水, 碳氢链节靠近固体表面取向的模型解释。根据PPG的极限吸附量与分子量有关和极限吸附时的分子面积推断PPG分子不是以平躺方式吸附。甲基化硅胶对PEG的吸附量极小, 对PPG的吸附量随分子量减小急剧降低, 而对L64的吸附量明显大于在亲水硅胶上的。文中对所得结果给出了初步的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