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中药黄连有效成分盐酸小檗碱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从天然中药材黄连中提取分离并精制得到盐酸小檗碱(BC),采用UV光谱和荧光光谱(FS)研究其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解释了BC导致BSA的荧光发射光谱峰裂分的现象,其二重峰分别归属于色氨酸及酪氨酸残基.结果表明,静态猝灭和非辐射能量转移是导致BC对BSA荧光猝灭的两大原因,BC与BSA的表观结合常数KA为8.66×104L/mol(30℃)和8.72×104L/mol(37℃),BC在BSA分子上的结合位点数为(3.1±0.2).BC与BSA分子中荧光性氨基酸残基之间的距离为3.75nm(30℃)和3.62nm(37℃),表明BC的部分片段能够插入BSA分子内部.热力学函数计算结果表明,该作用过程是一个熵增加、Gibbs自由能降低的自发超分子作用过程,并由此推断BC与BSA之间以疏水相互作用为主.  相似文献   

2.
采用核磁共振波谱技术(NMR)研究小檗碱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结合作用.比较不同浓度小檗碱在一定浓度的BSA溶液中的化学位移、弛豫时间和扩散系数的变化情况.研究表明,小檗碱环上芳香质子与BSA的结合作用较强,其它烷基质子与BSA结合作用较弱;BSA的结合使得小檗碱各个质子的1HT1弛豫时间明显减少,质子在溶液中...  相似文献   

3.
希土离子(Ⅲ)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pH,6.30,37℃条件下,用离心超过滤法测定了11种希土离子(Ⅲ)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专一性结合常数K3和非专一性结合常数Kns。并通过CD,UV,IR和荧光光谱研究了Tb(Ⅲ)和Eu(Ⅲ)与BSA作用的机理。结果表明,K3和Kns分别与希土离子(Ⅲ)和二元,一元羧酸形成配合物的稳定常数随希土系列原子序数的变化规律相一致。结合部位分布在BSA的亲水性表面,参与配位的基团只有谷氨酸,...  相似文献   

4.
小檗碱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光谱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了中药有效成分小檗碱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机制。利用荧光猝灭反应测得它们之间结合常数K=1.49×105L/mol,结合位点数n=9.77,依据F 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机制,测得供体 受体间结合距离R=3.09nm和能量转移效率E=0.443。认为小檗碱在BSA的位置阻断了酪氨酸残基与色氨酸残基之间的能量转移,导致BSA的荧光猝灭。  相似文献   

5.
采用荧光猝灭法和毛细管区带电泳法研究了盐酸异丙肾上腺素(IH)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荧光猝灭法研究表明:IH对BSA有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根据Stern-Volmer方程得到猝灭速率常数(Kq)为2.53×1013 L·mol-1·s-1,该荧光猝灭属于静态猝灭。采用位点结合模型公式计算得结合常数为1.72×104 L·mol-1,结合位点数n为1;毛细管区带电泳法研究表明:IH与BSA的结合常数为4.07×104 L·mol-1,结合位点数n为1。  相似文献   

6.
刘雪锋  李磊  方云 《化学学报》2008,66(17):1967-1973
用核磁共振(1H NMR)、圆二色谱(CD)、荧光光谱(FS)以及紫外光谱(UV)技术考察了中药有效成分盐酸小檗碱(BC)对牛血清白蛋白(BSA)-Cu2+结合过程的变构效应, 得到分别表征BSA内源荧光猝灭、BSA-Cu2+复合物稳定性以及Cu2+在BSA分子上的结合位点发生变构的定量效应参数βQ (βA和βn)和效率参数γQ (γA和γn). 结果表明, BC对Cu2+猝灭BSA内源荧光呈负变构效应(0<βQ<1), 而对BSA-Cu2+复合物稳定性以及Cu2+在BSA分子上的结合位点呈正变构效应(βA>1, βn>1); 变构效应随BC浓度增加而增强, BC对BSA-Cu2+复合物稳定性的变构效率明显高于其对荧光猝灭和结合位点的变构; BSA分子构象转变是变构效应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用荧光光谱及紫外光谱研究了盐酸苯肼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盐酸苯肼能导致BSA的内源荧光猝灭,猝灭机制为静态猝灭;根据热力学参数△H<0、△S<0,得出盐酸苯肼与BSA之间的主要作用力为氢键和范德华力。同步荧光的结果表明盐酸苯肼使BSA分子构象发生了改变,色氨酸和酪氨酸残基所处环境的疏水性降低。紫外光谱法进一步证明了其猝灭机制为静态猝灭。  相似文献   

8.
芥子碱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新芥子碱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新芥子碱对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有猝灭作用,且荧光光谱有较大的红移,其猝灭类型属于静态猝灭;根据Stern-Volmer荧光猝灭方程计算得到不同温度下的新芥子碱和BSA的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由实验计算得到该猝灭反应的热力学参数,表明新芥子碱与BSA之间相互作用以氢键和范德华力为主;根据能量转移理论求得新芥子碱与BSA的结合距离及能量转移率。  相似文献   

9.
光谱法研究盐酸小檗碱与DNA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荧光和紫外(UV)光谱等手段,研究了中药有效成分小檗碱(Ber)与脱氧核糖核酸(DNA)的键合作用。结果发现,小檗碱能插入到DNA双螺旋碱基对之间的空腔中,使小檗碱在eλm=530 nm处较弱的荧光强度显著提高;酸度显著影响其相互之间的作用;随着DNA浓度的增大,Ber的荧光强度增大,显示了很好的光敏性能。偏振、荧光猝灭实验等也进一步表明:Ber与DNA的作用方式主要是嵌插结合;离子强度的大小会影响Ber与DNA之间的作用。在pH=3.0适宜酸度条件下,建立了以Ber为探针定量测定DNA的分析方法。方法线性范围为0~5.2×10-5mol/L,精密度(RSD)为2.7%(n=7),检出限为1.43×10-7mol/L。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用紫外光谱研究了等离子点附近HSA或BSA 1Cu(Ⅱ)或Ni(Ⅱ)金属中心的结构。结果表明:在pH4.0~5.3时,Cu(Ⅱ)—HSA配合物在低浓度时独具五配位的四方锥构型,高浓度时(>10-4mol·l-1)为四配位的四方平面构型,Cu(Ⅱ)—BSA、Ni(Ⅱ)—BSA在上述pH范围内均只存在四方平面构型。Cu(Ⅱ)、Ni(Ⅱ)结合位置与生理pH下的相同,均在白蛋白的N端三肽段上,与Asp1相似文献   

11.
葛根素及其衍生物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屈凌波  王玲  陈晓岚  袁金伟  杨冉  李萍 《化学学报》2007,65(21):2417-2422
采用改造后的Atherton-Todd反应合成了葛根素的两种磷酰化异黄酮, 并应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葛根素及其磷酰化产物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 结果显示葛根素及其磷酰化产物均能与BSA发生相互作用, 但磷酰化产物与蛋白的结合作用相对较弱; 三个小分子对BSA荧光的猝灭是静态猝灭过程, 结合力以疏水作用力为主; 依据能量转移原理求得小分子与BSA间结合距离均小于7 nm. 通过比较葛根素及其磷酰化产物与BSA的相互作用, 初步探讨了三个小分子分子结构与其结合能力之间的联系, 并进一步考察了金属离子对结合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槲皮素和芦丁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槲皮素、芦丁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确定槲皮素、芦丁对BSA的荧光猝灭类型是静态猝灭,并计算出不同温度下槲皮素、芦丁与BSA的结合常数,由热力学参数确定它们间主要是疏水作用力,并依据F ster能量转移原理求得其结合距离及能量转移效率,探讨了小分子-蛋白质作用规律。  相似文献   

13.
荷花碱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多种光谱技术研究了在pH7.40的Tris-HCl缓冲体系下,荷花碱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研究发现荷花碱对牛血清白蛋白有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且为静态猝灭。用Stern-Volmer和Line weaver-Burk方程处理荧光猝灭数据,得到反应的结合常数在293K时为1.70×104L/mol,结合的ΔH°=-20.2kJ/mol,ΔS°=12.0J/(K.mol)。该药物与血清白蛋白之间的作用力为疏水作用和静电作用。根据F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求得荷花碱与BSA相互结合时,其供体-受体间的距离为2.59nm。用圆二色谱等手段表明结合对蛋白的构象产生了影响。同时考察了中药活性成分甘草次酸和脂肪酸对结合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应用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研究了盐酸鸟嘌呤(GH)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GH能猝灭BSA的荧光强度,其猝灭机理为静态猝灭。采用位点结合模型公式和热力学公式计算了结合常数、结合位点数及结合类型。用同步荧光技术研究GH对BSA构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维生素B1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荧光猝灭光谱、同步荧光光谱研究了维生素B1与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的相互作用机制.维生素B1对BSA 有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结合Stern-Volmer方程和热力学方程得到结合常数和对应温度下的热力学参数,并结合紫外吸收光谱进一步验证,维生素B1对BSA的猝灭过程为动态猝灭,二者主要以氢键和范德华力结合.并采用同步荧光光谱探讨了维生素B1对BSA 构象的影响.此外,讨论了共存Ca2+、Cu2+、Al3+、Mg2+ 和K+ 对维生素B1与BSA结合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在模拟生理条件下,用光谱法研究了硝酰基(HNO)探针(4-[2-(diphenylphosphino)benzoate]-N-butyl-1,8-naphtalimide,NIM)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探针与BSA之间主要是静态猝灭方式。药物代替实验表明,探针与BSA的色氨酸残基相结合。由热力学数据确定了二者之间的作用力类型为静电引力。二者之间的结合距离为3.73nm。利用同步荧光、CD光谱、红外光谱以及三维荧光光谱考察了探针对BSA构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Triton X-100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37,自引:6,他引:37  
魏晓芳  刘会洲 《分析化学》2000,28(6):699-701
应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溶液体系中Triton X-100(TX)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的相互作用。实验表明TX对BSA的荧光有较强的猝灭作用,二者形成不发荧光的复合物所产生的静态猝灭是引起荧光猝灭的主要原因。从荧光猝灭结果求得二者的结合常数,发现在不同TX浓度下,结合常数K及络合个数n均不同;低于TX的cmc,K=440mol/L,n=0.91,高于cmc,K=10mol/L,n=0.42,疏  相似文献   

18.
Tb^3+和La^3+与牛血清白蛋白作用的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冯志祥  苗健 《应用化学》1995,12(3):70-72
Tb~(3+)和La~(3+)与牛血清白蛋白作用的光谱研究冯志祥,张树功,刘启民,倪嘉缵(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稀土化学与物理开放实验室长春130022)苗健,油书恒(河南医科大学生化教研室郑州)关键词镧离子,铽离子,牛血清白蛋白,光谱法血清白...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有机染料夜蓝(NB)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相互作用后的荧光光谱特性。结果表明:NB对BSA的荧光产生了有规律的猝灭,并且猝灭类型属于静态猝灭;得到了二者相互作用后的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结合位点数大约为1,说明二者为1:1结合;经计算得到了二者反应的热力学参数,通过判断得NB与BSA之间主要靠静电和疏水作用力相结合;同步荧光光谱显示了NB更接近与BSA的色氨酸残基结合;又按照Fo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的理论,得到了授体(BSA)-受体(NB)的能量转移效率和结合距离,分别为0.270和2.75 nm,说明二者之间发生了非辐射能量转移。  相似文献   

20.
运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了雷尼替丁(Ran)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Ran对BSA的内源荧光有较强的猝灭作用,猝灭机制为静态猝灭.测定了二者在不同温度下的表观结合常数KA,KA分别为5.64×105 L·mol-1(12℃)、5.38×105 L·mol-1(25℃)和5.15×105 L·mol-1(37℃),Ran与BSA以摩尔比1∶ 1结合.根据F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求出了37℃时给体(Ran)和受体(BSA)之间能量转移效率和结合距离分别为E=0.20和r=2.51nm.计算出的热力学参数表明,Ran和BSA之间的作用力主要是氢键和范德华力.利用同步荧光技术,研究了Ran对BSA构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