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与小角X光散射分别研究了不同软、硬段分子量及软段极性对聚硅氧烷聚脲多嵌段共聚体系微相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软段分子量及硬段含量有利于聚硅氧烷与聚脲的相分离。将极性氰丙基引入聚硅氧烷后两相混合度明显改善,同时聚脲硬段粒径减小并趋于均一。在聚氰丙基甲基硅氧烷基体中增加聚脲含量及其分子量,则两相界面厚度也随之增大。  相似文献   

2.
聚硅氧烷聚脲多嵌段共聚物中氢键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多种手段研究了聚硅氧烷与聚脲嵌段共聚物中所存在的各类氢键.特别探讨在聚硅氧烷软段中引入极性氰丙基对体系成氢键能力的影响和两相间相互作用力的情况结果表明,在软段分子中引入极性氰丙基有利于增加聚硅氧烷分子与聚脲链段的相互作用,这一相间作用力使两相间界面层厚度随着硬段分子量的增加而加宽,并发现在聚硅氧烷聚脲嵌段共聚物中硬段的聚集形态随溶液浓度改变变化不大,其中氢键随着温度升高而下降.  相似文献   

3.
不同硬段含量脂肪族聚脲的结构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端氨基聚醚、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和异佛尔酮二胺反应 ,合成了一系列不同硬段含量的脂肪族聚脲 ,并用DSC和FTIR等考察了硬段含量对聚脲的微观结构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 ,聚脲呈现部分微观分相的形态 ,随硬段含量增加 ,聚脲中软段和硬段间的相容性提高 ,脲羰基的氢键化程度增加 ,但软段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变化不大 ;此外 ,材料的拉伸强度、撕裂强度和硬度等也随着硬段含量的增加而显著提高 .  相似文献   

4.
用溶液聚合法和RIM制备了软段为胺端基聚环氧丙烷,硬段为4,4′-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含量为30%,50%,70%)经二乙基甲苯二胺扩链的热塑性嵌段聚脲。用动态力学温度谱(DMS)和示差扫描量热计法(DSC)对比研究了这些聚脲的性质。结果表明,溶液聚脲比RIM聚脲的枢分离情况好。DMS和DSC均未观察到聚脲中硬段的玻璃化转变。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聚二甲基硅氧烷改性环氧树脂相溶性太差,性能不够理想等问题,提出用氰丙基替代部分甲基以减小聚硅氧烷与环氧树脂的溶度参数差,改善两相的相溶性。采用氨丙基封端的聚氰丙基甲基硅氧烷低聚体(表1)单独或与二乙烯三胺(固化剂)一同与双酚A环氧树脂反应,合成了一系列不同聚硅氧烷分子量和重量百分比的样品(表2)。并用示差扫描量热计(DSC)、动态力学谱(DMA)、光电子能谱(XPS)、接触角仪、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电子拉力试验机对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聚硅氧烷软段中引入氰丙基可提高两相的相溶性并使增韧效果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6.
不同硬段含量嵌段聚脲合成及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两步溶液聚合法合成了硬段含量不同的一系列热塑性嵌段聚脲.研究了影响反应的各种因素.所得聚脲是线性和无定形的.用DSC和DMS法初步研究了这些聚脲的性质,随硬段含量增加.聚脲从软弹性体转变为高模量的硬塑料.  相似文献   

7.
以烯丙基氧七元瓜环(Q7-OCH_2CH=CH_2)和端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OH-PDMS)为固定相,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为偶联试剂,利用溶胶-凝胶方法和自由基交联技术首次制备了PDMS/Q7-OCH_2CH=CH_2涂层的固相微萃取纤维,建立了PDMS/Q7-OCH_2CH=CH_2SPME纤维-气相色谱(GC)/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对蔬菜中10种有机氯、有机磷农药残留同时检测的分析方法。结果显示,10种农药的检出限(LOD)为0.01~0.08 mg/kg,定量下限(LOQ)为0.03~0.26 mg/kg,富集倍数为14~67倍。低、中、高3个水平下的平均回收率(n=3)为61.3%~120%,日内及日间精密度(RSD)为4.6%~9.9%(n=5,50 mg/kg)。方法灵敏、简便,可满足蔬菜中有机氯、有机磷农残同时测定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孙骥 《应用化学》1986,(2):87-88
以不同分量的α,ω-双(γ-氨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预聚物为软段,分别以聚芳 酯、聚酰亚胺为硬段合成了嵌段长短不同及含量不同的聚有机硅氧烷-聚芳酯嵌段共聚物和聚有机硅氧烷-聚酰亚胺嵌段共聚物。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光电子能谱(ESCA)和表面接触角研究了多嵌段聚硅氧烷聚脲共聚物(PUSE)和双离子型聚硅氨酯(PUSM)的表面性质,发现PUSE和PUSM中的软段聚硅氧烷均在表面富集;提高本体的相分离程度,更有利于软段的表面富集;但在50层内,硬段仍有一定的比例,表面层仍是多相结构。在PUSE中,接触角和凝血时间随聚硅氧烷软段比例增加而增加,在PUSM中,随离子化程度的提高,亲水性提高,接触角变小,凝血时间缩短。  相似文献   

10.
丁苯、丁腈基聚氨酯的形态与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示差扫描量热法 (DSC)、红外分光光度计 (FTIR)和原子力显微镜 (AFM)研究了端羟基聚丁二烯 苯乙烯共聚物 (HTBS)、端羟基聚丁二烯 丙烯腈共聚物 (HTBN)和端羟基聚丁二烯 (HTPB)与甲苯二异氰酸酯、1 ,4 丁二醇构成的溶液法聚二烯烃基聚氨酯 (PU)的形态结构 .结果表明HTPB和HTBS基PU的相分离程度很大 ,而HTBN基PU的相分离程度小 .这可能归因于HTBS软段的极性低 ,不能与硬段形成氢键 ,而HTBN软段中的腈基具有很强的极性 ,且可以与硬段形成氢键作用 ,增加了软硬段间的相容性 ,相分离程度明显降低 .AFM表明HTBN PU随着硬段含量提高 ,表面粗糙度增大 ,由软段为连续相逐渐过渡到双连续结构 .在硬段含量 6 3%时 ,HTBN和HTPB基PU均呈双连续结构 ,而HTBS PU中硬段为连续相 .HTBN PU软段的相区尺寸在1 2nm左右 ,表面粗糙度较大 ,HPBS PU软段的相区尺寸在 1 1nm左右 ,表面粗糙度最小 ,HTPB PU存在 1 4nm和 5 0nm大小不等的软段相区尺寸 .力学性能表明 ,在软段中引入苯乙烯和丙烯腈结构 ,可使聚氨酯抗张强度分别提高 1 5和 2倍 ,模量和断裂伸长率也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1.
鏈形高聚物可分為兩大類:均鏈和雜鏈。前者以碳鏈高聚物为最重要,可分為三種:(1)飽和碳鏈高聚物,例如聚乙烯(—CH_2—CH_2—)_n,聚苯乙烯(—CH(C_6H_5)—CH_2—)_n,聚乙烯醇(—CH(OH)—CH_2—)_n;(2)不飽和碳鏈高聚物,例如聚甲基丁二烯(—CH_2—C(CH_3)=CH—CH_2—)_n,聚氯丁二烯(—CH_2—CCI=CH—CH_2—)_n;(3)芳鏈高聚物,例如聚甲基苯(—CH_2—C_6H_4—)_n。碳鏈  相似文献   

12.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聚四亚甲基醚多嵌段共聚物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合成了硬段含量和软段分子量不同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聚四亚甲基醚(PBT-PTMG)多嵌段共聚物。研究了硬段含量和软段分子量对嵌段共聚合过程的影响。当软段分子量较大、硬段含量较高时,在嵌段共缩聚过程中有均聚物伴生。当软段分子量在2000左右,硬段含量在20%左右时,基本上不生成均聚物。硬段重量含量为 20%的低硬段 PBT-PTMG多嵌段共聚物是结晶的。由它纺成的弹体纤维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弹性回复。热处理能改进纤维的弹性回复。  相似文献   

13.
水性聚氨酯硬段含量对其氢键相互作用及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二羟甲基丙酸(DMPA)作为硬段,合成了水性聚氨酯。 研究了硬段含量(质量分数)对乳液稳定性、膜耐热和力学性能等的影响。 当硬段质量分数低于26%时,乳液贮存稳定性较差。 随着硬段含量增加,聚氨酯膜拉伸强度迅速增加,断裂伸长率略有降低;红外光谱显示,自由的N-H伸缩振动峰强度减弱,氢键化N-H的振动峰强度增加;同时C=O伸缩振动峰整体向低波数方向移动,C=O伸缩振动峰峰形有明显的变化;DSC测试在50~125 ℃出现明显的氢键解离现象,吸热峰增强,证实了氢键作用力随着硬段含量的增加逐渐增强。 TG测试表明,水性聚氨酯硬段和软段分步解离,随着硬段含量的增加,硬段分解温度降低,水性聚氨酯耐热性能下降。  相似文献   

14.
N-(二甲胺基甲基)丙烯酰胺(下称DM)是合成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的单体。可由以下反应合成: HN(CH_3)_2 HCHO CH_2=CHCONH_2→CH_2=OHCONHCH_2N(CH_3)_2(DM) DM的合成产物含有未反应的丙烯酰胺(下称AM)和副反应产物N-羟基甲基丙烯酰胺(下称MAM),AM和MAM的HPLC分析已有报道,有关DM的分析方法国内外均未见报道本文用反相离子抑制色谱法对DM的合成产物的分离作了初步探索。在ODS柱上以磷酸盐缓冲液/正丁胺/甲醇为流动相,考察了流动相的pH值、各组分浓度对样品保留行为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分离条件,测定了DM的合成产物,方法简便快速。  相似文献   

15.
<正> 许多过渡金属络合物能够在温和的条件下催化烯烃的均相加氢,但是只有少数络合物能够催化醛酮的均相加氢。 从前我们曾报道过二氧化硅为载体的聚-γ-氰丙基硅氧烷-钯络合物(简称Si-CN-Pd)和聚-γ-氨丙基硅氧烷-钯络合物(Si-NH_2-Pd)能够作为烯烃的加氢催化剂。最  相似文献   

16.
利用DMA, TEM和SAXS对以聚苯醚(PPO)为硬段、聚对羟基苯乙烯(PHS)为半硬段和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为软段的三元多嵌段共聚物[-PPO-PDMS-PHS-]n以三种嵌段相容相为连续相, PPO与PHS的相容相和PDMS相为两种分散相, 其tan δ随温度变化曲线在-100℃至200℃一直是一很高的平台, 并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 较好地解决了含有机硅类嵌段共聚物强度低的弱点, 同时又保留了嵌段共聚物微相分离的特性。  相似文献   

17.
用示差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基于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乙二胺(ED)和聚己二酸丁二醇酯(PBA)(M.W.1975和M.W.1228)两系列嵌段聚酯型聚脲氨酯(PUU)弹性体,并考察了这些材料在不同退火条件下软段结晶的热变化。结果表明:在这些弹性体中,PBA 1975系列具有比PBA1228系列更低的软段玻璃化温度,说明前者的相分离较好.软段T_(gs)和硬段T_(gh)对硬段含量的变化不敏感.退火样品的DSC结果表明:软段结晶具有两个吸热峰,提出在软段相中存在两种晶型(P_l和P_h)的假设,分析了两种晶型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以均苯四甲酸酐、 D,L-苯丙氨酸和1,4-丁炔二醇为原料合成了一种含有酰亚胺环和炔基的二醇, 并以其为扩链剂, 采用预聚体法, 与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和聚四氢呋喃醚二醇(PTMG)反应, 合成了不同硬段含量的主链含有酰亚胺环和炔基的热塑性聚酰亚胺型聚氨酯弹性体. 用红外光谱(FTIR)、 电子拉力机、 热失重分析(TG)、 广角X射线衍射(XRD)、 UL-94垂直燃烧和极限氧指数对聚酰亚胺型聚氨酯弹性体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这种聚氨酯呈现出无定形结构; 其拉伸强度随着硬段含量的增加而增大; 与传统的热塑性聚氨酯相比, 酰亚胺环和炔基改性的聚酰亚胺型聚氨酯弹性体的热分解过程非常缓慢, 呈现出较好的热稳定性; 不同硬段含量的聚酰亚胺型聚氨酯弹性体的UL-94垂直燃烧均达到V-2级别; 其极限氧指数随着硬段含量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19.
以均苯四甲酸酐、D,L-苯丙氨酸和1,4-丁炔二醇为原料合成了一种含有酰亚胺环和炔基的二醇,并以其为扩链剂,采用预聚体法,与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和聚四氢呋喃醚二醇(PTMG)反应,合成了不同硬段含量的主链含有酰亚胺环和炔基的热塑性聚酰亚胺型聚氨酯弹性体. 用红外光谱(FTIR)、电子拉力机、热失重分析(TG)、广角X射线衍射(XRD)、UL-94垂直燃烧和极限氧指数对聚酰亚胺型聚氨酯弹性体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这种聚氨酯呈现出无定形结构;其拉伸强度随着硬段含量的增加而增大;与传统的热塑性聚氨酯相比,酰亚胺环和炔基改性的聚酰亚胺型聚氨酯弹性体的热分解过程非常缓慢,呈现出较好的热稳定性;不同硬段含量的聚酰亚胺型聚氨酯弹性体的UL-94垂直燃烧均达到V-2级别;其极限氧指数随着硬段含量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20.
γ-(β-氰乙硫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依次用气相法二氧化硅固载,与氯化钯反应,然后用水合肼还原,合成了二氧化硅负载的聚γ-(β-氰乙硫基)丙基硅氧烷钯(0)配合物。研究了其催化共轭烯烃Heck芳基化反应的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