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实际工程中风载作用下导线传给输电塔的荷载特征,利用随机参数结构受随机激励响应的模型,计算了输电塔脉动位移的统计值.  相似文献   

2.
介绍两部理论力学翻译教材,译自俄文的马尔契夫<理论力学>和译自英文的比尔和约翰斯顿等<工程矢量力学>.概述两书的内容,分析两书的特点.并简要回顾了翻译俄文教材和美国教材的历史.  相似文献   

3.
?????? 《力学与实践》2010,32(2):147-149
冈布茨是具有奇异力学特性的人造三维凸几何体. 最大的冈布茨将在今年上海世博会的匈牙 利馆展出. 本文叙述与冈布茨有关的力学问题以及冈布茨的诞生过程.  相似文献   

4.
?????????????????100????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 《力学与实践》2009,31(6):87-89
  相似文献   

5.
受到试验时间和经费的限制,航空结构疲劳试验通常是小样本或极小样本试验. 就基于历史数据的小样本疲劳寿命的研究作了系统回顾,给出了小样本的定义,按研究目的 将其分为分布形式确定、参数估计和拟合优度检验3类,并作了简单评述. 在此基础上对这 一领域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埋置于弹性地基内充液压力管道中非线性波的传播. 假设管壁是线弹 性的,地基反力采用Winkler线性地基模型,管中流体为不可压缩理想流体. 假定系统初始 处于内压为$P_0$的静力平衡状态,动态的位移场及内压和流速的变化是叠加在静 力平衡状态上的扰动. 基于质量守恒和动量定理,建立了管壁和流体耦合作用的非 线性运动方程组; 进而用约化摄动法, 在长波近似情况下得到了KdV方程,表征 着系统有孤立波解.  相似文献   

7.
提出一种与力矩分配法经典模型类似的水池势能模型, 分析了二者在适用性、渐进性、
收敛性、分配步骤、收敛速度等方面的相似性, 引入类比方法论证二者在力学原理上的相通
性. 该模型形象、生动, 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力矩分配法的原理、特性和解题技巧, 对培
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有益.  相似文献   

8.
朱克勤 《力学与实践》2009,31(2):104-105
20世纪以来,科学家对于周围世界的不懈探索导致了一系列崭新学科的诞生,分形几何和软物质科学就是两个典型的例子.  相似文献   

9.
????????γ?????????????????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简要介绍工程力学课程为适应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和工程界技术需求应采取的一些具 体革新措施,以供同类课程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在研究矩独立基本变量对响应分布影响的重要性测度的基础上,定义了基本变量对失效概率 的重要性测度. 基本变量对失效概率的重要性测度可以直接全面地给出基本变量对结构安全 影响的重要程度,因而该重要性测度将更具有工程指导作用. 文中分析了所定义基本变量对 失效概率影响重要性测度的基本性质,并基于鞍点线抽样在求解可靠度时不受随机变量分布 形式的限制及其效率和精度较高的优点,提出了求解该重要性测度的鞍点线抽样方法.  相似文献   

11.
利用改进型延迟分离涡模拟方法对缩尺比例1:30的高速列车简化模型的绕流流场进行数值计算,主要针对近尾流区的涡旋结构展开具体讨论. 通过不同的涡旋识别方法,发现在尾涡结构中,高涡量的强涡旋主要聚集于尾车附近,而涡量较低但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的涡旋分布在大部分尾流空间中. 对此,主要基于最新提出的涡旋定义及其物理意义认为,由于边界层在尾部发生的流动分离,剪切变形以及高涡量的扩散对强涡旋的形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涡旋会被较强的剪切旋转拉伸,使得局部复杂的流动表现出突出的湍流特性;另一方面,尽管涡强度明显下降,但是在强剪切应变迅速衰减的情况下,流向涡核中的涡旋涡量是主要的,此时,在较接近地面的情况下,流体微团以涡核为中心的旋转运动使得涡旋与地面之间的相互作用成为主导的流动机制. 虽然涡强度会相对缓慢地衰减,但是从湍流能量产生的角度,该机制对涡旋的自维持发挥重要的作用,从而使尾涡结构能够相对稳定地存在于尾流流动中.   相似文献   

12.
电磁轨道发射状态下导轨侧面的局部接触应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电磁轨道发射时,导轨和电枢都有强电流通过,从而在导轨间形成强磁场并在电枢上作用有强大的推动力.由于流经两侧导轨的电流方向相反产生了相互作用的斥力,电枢在强电流作用下产生了焦耳热使得电枢膨胀.考虑到导轨对电枢膨胀位移的限制,则电枢对导轨的侧面形成压力.通过通人的直流电流的密度来计算两导轨间相互作用的斥力的集度,由此可将导轨简化成受有一段分布载荷和一个刚印作用下梁的力学模型,并应用共形映射将其变换到下半平面上,利用柯西积分可求得电枢与导轨接触面附近的局部应力场,其计算成果可为导轨的强度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多油楔轴承支承的单质量对称转子系统的非线性振动和稳定特性,研究了临界转速与失稳转速之间半频振动产生原因及其危害性.本文提出的计算方法和计算结果可供设计、计算和应用时参考.  相似文献   

14.
15.
汽车侧门受侧向撞击动力响应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给出了一个汽车侧门受到侧向撞击时的动力响应的数值分析结果,由能量平衡图和时间步长的稳定性来判断,此数值分析是稳定可靠的。对关键测试点的速度 时间曲线和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两者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6.
非火药驱动的二级轻气炮的发射参数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林俊德 《爆炸与冲击》1995,15(3):229-240
介绍了一台57mm口径一级压缩气炮驱动的10mm口径二级轻气炮,并分析了这种气炮的特点。对其发射参数和发射效果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数值计算模拟,计算弹速与实测弹速的差异小于10%。根据计算模拟结果,分析了活塞质量、活塞驱动气压、泵管初充气压和弹丸释放气压等发射参量同弹速和二级气室的气压气温峰值的关系,评估了10/57二级轻气炮的发射能力。  相似文献   

17.
有机玻璃中条形药包爆炸破碎区发展过程的高速摄影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高速摄影方法,对有机玻璃中条形装药爆炸破碎区的发展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爆炸后形成的破碎区大致可分为柱部和端部两部分,其发展特征是,由条形装药柱中部向两端过渡的破坏区扩展速度逐渐减慢。  相似文献   

18.
胡栋  孙珠妹 《爆炸与冲击》1995,15(2):122-128
利用我们研制的光谱技术及回收技术成功地研究了含铝炸药粉中铝粉快速反应的微观特性。研究发现:铝粉越细,能和氧原子、氢原子(或含氧分子)反应的激励态铝原子增加,铝氢化反应与氧化反应加剧;但是颗粒度小于50m后,颗粒度对铝粉氧化反应的影响不明显。激励压力增加可导致铝粉氧化反应加强,激励压力大于1.2MPa后氢化反应减弱,激励态铝原子减少。激励态铝原子减少的原因是铝粉结块造成。  相似文献   

19.
等离子体激励器诱导射流的湍流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鑫  黄勇  阳鹏宇  唐坤  李华星 《力学学报》2018,50(4):776-786
为了进一步掌握等离子体流动控制机理, 完善等离子体激励器数学模型, 提升等离子体激励器扰动能力, 采用粒子图像测速技术, 在静止空气下开展了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激励器诱导射流特性研究. 实验时, 将非对称布局激励器布置在平板模型上, 随后将带有激励器的模型放置在有机玻璃箱内, 从而避免环境气流对测试结果的影响. 基于激励器诱导流场, 分析了激励电压对诱导射流特性的影响, 揭示了较高电压下诱导射流近壁区的拟序结构, 获得了卷起涡、二次涡等拟序结构的演化发展过程, 计算了卷起涡脱落频率, 阐述了卷起涡与启动涡的区别, 初步探索了卷起涡的耗散机制. 结果表明: (1)层流射流不能完全概括等离子体诱导射流特性, 激励电压是影响射流特性的重要参数. 当电压较低时, 诱导射流为层流射流; 当电压较高时, 诱导射流的雷诺数提高, 射流剪切层不稳定, 层流射流逐渐发展为湍流射流. (2)等离子体诱导湍流射流包含着卷起涡、二次涡等拟序结构; 在固定电压下, 这些涡结构存在恒定的卷起频率. (3)当激励电压较高时, 流动不稳定使得卷起涡发生了拉伸、变形, 引起了流场湍动能增大, 从而加速了卷起涡的耗散. 研究结果为全面认识激励器射流特性, 进一步挖掘激励器卷吸掺混能力, 提升激励器控制能力积累基础.   相似文献   

20.
刘喜燕  罗凯  袁绪龙  任伟 《力学学报》2023,55(2):343-354
扩张尾裙是影响跨介质航行器高速入水转平弹道及其稳定性的关键因素.采用流体体积多相流模型和动网格技术,建立了跨介质超空泡航行器高速入水多相流场弹道耦合计算方法,并通过试验验证了计算方法的准确性和适用性.通过对跨介质航行器高速入水转平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获得尾裙外形对航行器入水转平过程中空泡发展形态、流体动力特性与弹道特性的影响,并分析尾裙扩张角度对高速入水转平弹道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不同预置舵角下的无尾裙外形航行器在入水转平过程中,攻角持续增大,最终导致弹道发散,带尾裙外形航行器在入水后尾裙沾湿形成了恢复力矩,获得了稳定的入水转平弹道;设计的1.5°, 6°, 8°尾裙角度的航行器形成了稳定滑水、单侧尾拍以及双侧尾拍3种弹道特征,且均能实现稳定高速入水转平弹道;稳定滑水弹道原理为预置舵角与尾裙滑水耦合作用下达到的动态平衡,该弹道综合阻力系数最小,转弯效率最高,动载荷最小,是跨介质航行器高速入水的理想弹道转平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