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利用超声空化理论解释了超声毛细现象,理论分析了声压、温度、毛细管内径3个参量对毛细管内液面上升高度的影响.超声波的声压作为影响单泡空化强度的决定性因素,对超声毛细现象具有重要影响.当声压低于空化阈值时,超声毛细现象难以发生;当声压超过空化阈值时,超声毛细现象的剧烈程度与声压大小成正相关.实验探究了声压、温度、毛细管内径对毛细管内最终液面上升高度的影响,验证了超声空化理论对超声毛细现象的理论解释,实验结果与超声空化理论相吻合.  相似文献   

2.
毛细现象的能量来源曾经有过激烈的讨论,但能量分配并未解释清楚.将毛细管中液柱上升运动与盘曲链条升降运动进行类比,通过受力及做功分析,明确了毛细现象中能量的分配问题,即毛细恒力做功与液柱重力势能变化、动能损失、滞阻损失之间的关系,并进行了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3.
根据多界面系统的热力学基本方程,给出了多界面相热力学过程的自由能判据,分析了毛细现象的不可逆性.  相似文献   

4.
刘成道 《物理实验》1990,10(4):176-177
一般毛细现象的示教,多使用细玻璃管插在容器内演示,可见度不大,尤其在演示水银的毛细现象时,管内水银面低于管周围的水银面,则更无可见度可言。另外,若同用一件教具演示水的浸润上升和水银的不浸润下降,课堂上得先后两次显示,既麻烦,对比作用也远不如同时显示鲜明突出。为此,我用有机玻璃制作了一个双联扁平式毛细现象演示器,有效地克服了以上不足。  相似文献   

5.
<正>1.研究背景及目的很多家庭都喜欢养花种草,但遇到旅游外出,一走十天,半月,就会为浇花发愁。我想,能否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他们的难题?2.研究过程小学三年级"科学"课第17课"砂和黏土"使我知道渗水性强弱与组成它们的颗粒尺寸有关,知道了"毛细现象"。为了进一步了解"毛细现象",我上网查阅了有关资料。网上说:"毛细现象"是浸润液体在细管里升高的现象(图1)和不浸润液体在细管里降低的现象。  相似文献   

6.
周越  张国锋 《大学物理》2012,31(5):29-31
讨论了外压对液体饱和蒸气压的影响,并利用毛细现象中力学平衡条件和等温气压公式对此作了推导.  相似文献   

7.
毛细现象演示器的改进王保柱(河北林学院保定071000)本刊1986年第3期上登载了任芳盛的毛细现象演示器一文,此文思路新颖,方法独特,解决了学生从正面看不清毛细管内水银面的问题.但作为演示实验,必须增加演示的可见度,使坐在教室各处的学生都能观察到毛...  相似文献   

8.
关于“毛细现象的能量来源”的讨论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严子浚 《大学物理》1996,15(10):31-32
对《大学物理》1994年第12期所刊登的“毛细现象的能量来源”的文作了补充讨论。  相似文献   

9.
王小平  江键  宋茂海 《物理实验》2006,26(10):44-45
介绍了有关液体表面层、单液膜和双面膜球形气泡内外压强差的比较以及毛细现象中液面高度随半径变化规律的演示设计和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10.
张舜尧 《物理通报》2018,37(3):127-129
以双层玻璃板所夹的楔形空间中的水膜为研究对象, 得到了毛细现象中水膜提升高度与板间缝隙宽度 的反比例关系式, 证明了楔形空间中的液面曲线为反比例函数曲线  相似文献   

11.
刘爱国 《大学物理》1994,13(12):9-10
本文根据附着层中分子所处的特殊状态,利用稳定平均时势能最小的原理,论述了毛细现象中能量的来源问题,并导出了毛细管中液柱的高度公式。  相似文献   

12.
关于"毛细现象的能量来源"的表面热力学讨论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大学物理》1994年第12期所刊登的“毛细现象的能量来源”一从表面热力角度进行详细讨论。  相似文献   

13.
润湿现象和毛细现象的热力学描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多组分、多界面系统的热力学基本公式,对沾湿、浸湿、铺展、毛细现象等进行讨论,所得结论与传统方法一致。  相似文献   

14.
欧可宗 《大学物理》2004,23(2):11-12
提出树液上升有三种驱动力:毛细现象、渗透压和负压.对这三种驱动力的大小进行计算和比较,指出树液上升的主要驱动力是分子距离增大处于拉伸状态后形成的负压.  相似文献   

15.
玻璃温度计的孔径很小.可利用损坏了的中间一段,配上适当的玻璃瓶,进行演示高一教材中“显示微小形变”.加很小的力管中水面就明显上升;使劲一捏水会象喷泉一样喷出.演示高二教材中“毛细现象”时管中液面可上升3厘米.  相似文献   

16.
光学分子成像技术观察纳流芯片对DNA分子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λ-DNA与荧光染料YOYO-1结合,利用荧光显微技术对DNA分子在毛细现象作用下进入宽40 nm、深60 nm的纳米沟道内,并在其内部被拉伸以及沿沟道移动的情形进行了观察.讨论了DNA分子在沟道内的运动情况.结合光学分子成像技术与该尺寸范围的纳流芯片,将有助于研究生物分子的动力学和静力学性质.  相似文献   

17.
物理科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使用直观教具作出明显的演示实验是很重要的,但有些实验学生不可能从座位上观察清楚,如果传观,既费时间又不方便,采用教师边讲课,学生边作实验进行观察是补救这种缺点的有效办法。我在高二下讲毛细现象一课时,为了观察在毛细管  相似文献   

18.
从弯曲液体的表面张力出发,研究了三角形毛细管内的毛细现象.利用Matlab数值模拟,讨论了不同形状液面下竖直方向的表面张力,液面上升高度与边长之间的关系,毛细管内液柱上升的速度等相关问题.结果表明,首先相同的口径下,三角形毛细管内液面上升高度要比圆形毛细管大;其次讨论液面上升速度时,必须要考虑摩擦力的影响,才能与实际情况一致.  相似文献   

19.
液体在毛细管中上升,系统是否自发地由低势能态过渡到高势能态?液滴在锥形管中自动爬行,动能由何而来?利用毛细管引水上流,在原则上是否可行?……这些问题,在教学中常可遇到;一些“永动机”的“设计师”,对此尤其感到有兴趣,本文拟从毛细现象的基本概念出发,讨论一下这些问题,为简单计,讨论中不考虑温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利用毛细管测量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α是一个重要的物理实验,它是根据毛细现象,利用公式α=ρghR/2来测量的,式中的ρ为被测液体的密度,g为重力加速度,h为液体在毛细管中上升的高度,R为毛细管的半径.此实验经常用水和酒精两种液体来做.在做这个实验的过程中发现水中混入少量的酒精杂质会对水的表面张力系数的测量结果产生很大的影响.为此,笔者专门对酒精杂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介绍于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