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硒化物半导体具有可控的形貌和相结构,在热电、激光、光学滤波器、太阳能电池和传感器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1996年,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的研究人员首次提出并验证了过渡金属元素表面掺杂Ⅱ-Ⅵ族半导体晶体作为中红外激光增益介质的可能性。经过表面修饰的Ⅱ-Ⅵ族半导体材料具有优异的中红外光学性能,已经投入工业生产[1]。2000年,铜掺杂硒化锌(Cu:ZnSe)半导体纳米晶体被首次报道(量子产率2%~4%)[2]。2005年,彭笑刚团队[3]将掺杂方法分为生长掺杂和成核掺杂两种,并采用生长掺杂法制备了高质量的Cu:ZnSe量子点(量子产率10%~30%),该量子点会发出明亮的翠绿色光。然而,上述材料的合成路线对环境有害,在生物医药领域并不适用。2006年,中国科学院某实验室采用宽带隙的ZnSe修饰硒化镉(CdSe)纳米粒子,可以有效地去除CdSe表面缺陷[4]。  相似文献   

2.
金属有机骨架(MOFs)材料因其结构和组成特点在重金属离子的吸附和预富集方面表现出独特优势,在重金属离子的光学传感方面显示出极大的应用潜力,但其导电性较差,这大大限制了其在电化学传感领域的应用.制备了一种功能化的金属有机骨架复合材料——热还原氧化石墨烯-金-沸石咪唑酯骨架材料(RGO-Au-ZIF-8).该复合材料具有较本体MOF显著改善的电化学性质,利用其构建电化学传感平台实现了对水相溶液中铅离子(Pb2+)和铜离子(Cu2+)的同时灵敏检测.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和各种电化学技术对所制备材料及其修饰电极的形貌、结构和电化学特性进行了表征.采用阳极溶出伏安法(DPASV)对水相溶液中的Pb2+和Cu2+进行检测,并对检测溶液pH、沉积时间和沉积电位等实验参数进行了优化.在最优化条件下,该传感平台对Pb2+和Cu2+的检测线性浓度范围分别为0.005~10(Pb2+)和0.01~10(Cu2+)μmol·L-1,检测限为2.6×10-9(Pb2+)和7.8×10-9(Cu2+) mol·L-1.此外,还对该传感平台的选择性、重现性和稳定性进行了考察,并进行了实际水样中Pb2+和Cu2+的回收实验.该工作为重金属离子的同时、快速且灵敏的检测提供了一种新的平台,并大大拓展了MOFs材料的电化学应用.  相似文献   

3.
黄水波  张朝晖  周必武  赵承峰 《应用化学》2015,32(11):1299-1306
以苯胺修饰的磁性碳纳米管为基质,Cd2+为模板,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在碳纳米管表面制备出一种新型磁性Cd2+印迹聚合物(MWNTs/MIIPs)。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红外光谱等技术手段对其形态和化学结构等进行详细表征。 吸附试验结果表明,该磁性印迹材料对Cd2+离子具有良好的吸附能力,最大吸附量为16.96 mg/g;选择吸附试验结果表明,该磁性印迹材料对Cd2+/Cu2+、Cd2+/Ni2+、Cd2+/Pb2+和Cd2+/Cr3+的相对选择因子分别是2.03、2.35、2.16和2.13。 结合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技术,该材料MWNTs/MIIPs可用于大米中的Cd2+快速分离富集检测。  相似文献   

4.
合成了一种有机-无机介孔二氧化硅杂化材料(SBA-15-Tpy),通过透射电镜显微镜、X射线衍射、热重分析和N_2吸附-解吸曲线对其进行表征,并基于该材料建立了在水中对Cu2+和Co2+的选择性识别。研究表明,SBA-15-Tpy与Cu2+和Co2+结合后会分别在800 nm和510 nm处产生新的吸收峰,加入其它金属离子后不发生明显的吸收峰值变化。在最优条件下,检测Cu2+和Co2+的线性范围分别为2.0~200.0μmol/L和10.0~200.0μmol/L,检出限分别为0.48μmol/L和4.28μmol/L。将上述方法用于江水中Cu2+和Co2+的测定,回收率在96.0%~108.5%之间。  相似文献   

5.
首次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Na2MnSiO4/C纳米复合正极材料. X射线衍射(XRD)和Rietveld结构精修结果表明,合成的Na2MnSiO4材料为单斜晶系、Pn空间群. 红外光谱(FTIR)结果证实材料中不含有Na2SiO3和SiO2等杂质. 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该材料在1 mol·L-1 NaClO4/PC电解液中,电流密度为14 mA·g-1、电压范围为1.5 ~4.2 V(vs. Na+/Na)测试条件下,其首次可逆放电比容量高达113 mAh·g-1.  相似文献   

6.
采用溶剂热法制备了Nd3+敏化Yb3+的近红外纳米探针NaYF4:Nd3+,Yb3+,观察到材料在980与865 nm两处发光峰的强度比值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通过对探针中Nd3+/Yb3+比例的调节,综合考虑材料的发光强度与温敏效率,确定了NaYF4:2%Nd, 20%Yb为所测条件下适用于测量生物体系温度的较优组成。材料转水相前后温敏效率均随着Yb3+离子掺杂增加而提高,环己烷中最高可达1.9%·K-1,水相中最高为0.46%·K-1。通过盖肉片模拟及激光加热活体成像实验,研究了温敏材料在生物环境中发光随温度的变化情况,以及组织遮挡前后荧光比值未发生明显变化的结果,初步验证了使用该探针测量生物体系温度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设计合成了新型烯醇-酮互变异构型亚胺衍生物R, 考察了受体R对18种阳离子的紫外光谱及裸眼识别性能. 结果表明, 该受体对Co2+, Fe2+和Ni2+表现出良好的紫外光谱识别能力, 且可实现对Co2+相对明显的裸眼单一识别. Job曲线表明, 受体R与Co2+形成了1:1型金属配合物, 且检出限可达4.14×10-7 mol/L. 制备了受体R裸眼比色识别试纸; 根据理论计算及核磁滴定实验结果阐述了Co2+离子识别过程中烯醇-酮互变异构机理.  相似文献   

8.
设计合成了新型喹啉酮-香豆素类比色荧光探针7-二乙氨基-3-[3-(7-二乙氨基)香豆素基-3-氧代丙烯基]喹啉-2-酮(QCO), 用于检测水溶液中的Hg2+. 探针QCO对Hg2+表现出高选择性和强抗干扰性. 此外, Hg2+引起探针QCO溶液的颜色变化明显, 可裸眼识别. 比色法中, 吸收值比(A500/A380)与Hg2+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其检出限为2.62×10-8 mol/L. 荧光法中, 探针QCO对Hg2+的检出限为5.42×10-8 mol/L. 经等摩尔变化( Job’s Plot)法、 质谱及红外光谱验证, 探针QCO与Hg2+形成络合比为1∶1(摩尔比)的络合物. 硅胶板实验和加标回收率实验结果表明, 探针QCO可用于检测实际水样中的Hg2+.  相似文献   

9.
以六氯环三磷腈作为核心、 紫精为电致变色活性基, 合成了一种新型有机-无机杂化电致变色材料——六(1-乙基-4,4'-联吡啶-甲基苯氧基)环三磷腈(PHV 2+). 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 X射线衍射(XRD)及核磁共振氢谱( 1H NMR)表征了PHV 2+的结构. 优良的水溶性使得该化合物可以通过简单的方法构造一个以聚乙烯醇(PVA)为凝胶基质的电致变色水凝胶, 具有成本低廉及无毒害的优点. 以氟掺杂氧化锡(FTO)涂层玻璃作为电极材料, PHV 2+作为电致变色材料制备了PHV 2+/PVA/KCl电致变色器件(PHV 2+/PVA/KCl ECD). 该电致变色器件在2.1 V电压下由淡黄色变为紫色, 颜色变化明显, 并且该颜色变化可以循环500次; 器件在526 nm处的光学对比度达到62.19%. 良好的电致变色性质使该化合物在电致变色器件方面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出Dy3+, Eu3+共掺杂Gd2ZnTiO6白光荧光粉. 通过X射线衍射(XRD)、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光致发光(PL)光谱对荧光粉的物相、 形貌及荧光性质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所制备的样品均为双钙钛矿结构, 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 P21/n), 形貌为2~5 μm无规则形状的颗粒. 在392 nm近紫外光的激发下, Gd2ZnTiO6∶Dy3+,Eu3+荧光粉展现出Dy3+的蓝光、 黄光发射以及Eu3+的特征红光发射. 此外, 通过调节Dy3+和Eu3+的掺杂浓度, 可实现低色温的暖白光发射. 基于样品优异的荧光性能, 该荧光粉在近紫外激发白光LED中具有一定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1.
水体中重金属离子Pb2+的存在对环境和人体具有较大的危害,因此,去除环境中的Pb2+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研究以Pb2+作为印迹模板离子、PEG-600为致孔剂、1,6-己二胺为固化剂与环氧树脂固化聚合,制备了一种环氧树脂基多孔离子印迹吸附材料(IIP)。采用静态吸附法研究了pH值、Pb2+初始浓度、吸附温度及吸附时间等因素对IIP吸附Pb2+的影响。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和热重分析(TGA)等方法对此材料吸附Pb2+前后的性质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pH=4.5和293 K时,材料对Pb2+的吸附容量达到149.01 mg/g,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等温曲线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此IIP具有较好的吸附能力和重复利用性能,对Pb2+的吸附明显高于竞争离子的吸附,并且对Pb2+具有较好的富集回收效果。本研究合成的...  相似文献   

12.
武鑫  马骏  南明  双少敏  董川 《应用化学》2016,33(3):357-363
以荧光素酰肼与5-溴水杨醛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荧光素衍生物5-溴水杨醛荧光素腙(BSFH),采用红外、核磁、质谱、元素分析等技术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 通过吸收光谱考察了在水溶液中BSFH对常见金属离子的选择性响应,发现BSFH在可见光区几乎无吸收,当加入常见金属离子时,吸收光谱上除了Cu2+之外的其它金属离子在496 nm处出现非常弱的吸收,而当Cu2+存在时,可以裸眼看到溶液颜色迅速从无色变为黄色,吸收光谱上在496 nm处出现了相对很强的吸收峰,并且随着Cu2+浓度的增加溶液的吸收强度不断增强,说明在水溶液中BSFH对Cu2+有很好的选择性。 实验结果表明,该化合物与Cu2+的化学计量比为1:1,Cu2+浓度线性范围为0.30~10 μmol/L,许多常见的金属离子不干扰Cu2+的测定,检测限为0.30 μmol/L,说明在水溶液中BSFH对铜离子具有很高的灵敏度。 据此,BSFH可以简单、快速、灵敏地在水溶液中识别和检测低浓度的铜离子。  相似文献   

13.
采用氨基-过硫酸盐氧化还原引发体系, 先实现了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在微米级硅胶微粒表面的引发接枝聚合, 制得高接枝度的接枝微粒PHEMA/SiO2. 然后使接枝大分子PHEMA的侧羟基与5-氯-8-羟基喹啉(CHQ)发生亲核取代反应, 将8-羟基喹啉(HQ)基团键合在接枝大分子侧链, 使接枝大分子PHEMA实现8-羟基喹啉功能化转变, 制得表面含有高密度HQ基团的功能接枝微粒HQ-PHEMA/SiO2, 考察研究了功能微粒HQ-PHEMA/SiO2对Cd2+离子的强螯合吸附作用. 在此基础上, 采用本课题组建立的新的分子表面印迹技术, 以Cd2+离子为模板离子, 二氯乙醚为交联剂, 对接枝在硅胶表面的功能大分子链HQ-PHEMA进行了离子印迹, 制备了Cd2+离子表面印迹材料IIP-HQP/SiO2, 深入考察研究了其离子识别与结合特性. 实验结果表明, 该离子表面印迹材料对Cd2+离子具有特异的识别选择性与优良的结合亲和性, 相对于Cu2+和Pb2+两种对比离子, 印迹材料IIP-HQP/SiO2对Cd2+离子的识别选择性系数分别高达25.52和22.91, 显示出超高的离子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14.
本工作以12-冠-4、15-冠-5、18-冠-6为配体合成了过渡金属Cr3+、Fe3+、Mn2+、Co2+、Ni2+、CO2+的硝酸盐和氯化物两个系列的络合物,共26个对这26种络合物进行了红外、拉曼光谱的测定。光谱中,冠醚的OC-O-C伸缩振动、环弯曲、"环呼吸"振动以及CH2面内摇摆振动在络合物形成后出现了规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15.
利用自制微型纳米TiO2光催化反应器对不同初始浓度的Hg2+溶液进行光催化还原实验,利用Hg2+-硫氰酸盐-罗丹明B离子缔合物分光光度法测定溶液中剩余Hg2+的浓度,表征Hg2+的光催化还原效果.采用三波长分光光度法有效地消除了TiO2悬浮体系中的浑浊对测定的干扰.讨论了光催化还原的最佳条件及其在消除工业废水中有毒物质Hg(Ⅱ)方面的应用.结果表明:纳米TiO2对低浓度Hg2+溶液光催化还原效果显著,还原率可达90%以上,并且可以大幅降低工业废水中Hg(Ⅱ)的浓度.  相似文献   

16.
通过水溶液法将Fe3O4@SiO2负载到丙烯酸(AA)-丙烯酰胺(AM)-对苯乙烯磺酸钠(SSS)三元共聚水凝胶上,制备了具有高吸附能力的磁性水凝胶P(AA/AM/SSS)/Fe3O4@SiO2。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光谱,拉曼光谱和比表面孔径分析表征了磁性水凝胶的微观结构。该磁性水凝胶平均孔径3.1 nm,属于介孔材料,且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吸附性能研究发现其对重金属离子Pb2+,Cu2+,Co2+,Cd2+和Ni2+均显示出较高的去除率,其中对Pb2+表现出优异的选择性,最大吸附量为497 mg/g。吸附动力学研究表明,吸附过程遵循拟二级动力学模型。再生实验发现该水凝胶经过7次吸附-解吸循环后,磁性水凝胶饱和吸附容量仍保持在265 mg/g。  相似文献   

17.
环境友好型水处理剂是目前水处理剂研究的热点方向。以2-甲氧基苯氧基乙胺在水溶液中对聚琥珀酰亚胺(PSI)进行开环聚合制备了一种新型绿色高效的水处理剂聚天冬氨酸-2-甲氧基苯氧基乙胺聚合物(PASP-MPEA),利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对其进行了表征。采用静态阻垢法评价了PASP-MPEA的阻垢性能。结果表明,该聚合物的阻垢性能较PASP显著提高,浓度为10 mg/L时,阻CaCO3垢效率较PASP提高35%;4 mg/L时,阻CaSO4垢效率接近100%。基于量子化学计算研究可知,其阻垢机理是该聚合物中富裕的电子给予体能与Ca2+络合,大大降低Ca2+与CO32-和SO42-等阴离子结合的几率,从而显示优异的阻垢性能。  相似文献   

18.
用一束波长为360.55 nm的激光直接作用于超声射流的N2O分子束, 通过(3+1)共振增强多光子电离(REMPI)过程制备纯净的N2O+(X2П(0,0,0))母体离子, 再用另一束波长在243-278 nm范围的激光将母体离子激发至B2П态后解离. 扫描解离激光波长, 监测NO+离子碎片的强度, 从而获得N2O+离子B2П态的光致碎片激发(PHOFEX)谱. 通过拟合转动分辨光谱, 得到了相应的转动常数和自旋分裂常数, 从而区分了A2Σ+态高振动能级和B2П态带源的贡献, 明确了N2O+离子B2П态的光谱"带头"位置(37154 cm-1), 并将获得的振动光谱初步归属为B2П(v1,v2,v3)←X2П的振动跃迁序列. 通过对NO+碎片离子的飞行时间质谱峰形的分析, 还获得了解离过程中释放的平均平动能, 并结合电子激发态势能面, 讨论了N2O+离子B2П态的解离机理.  相似文献   

19.
采用离子交换法制备了Zn2+在Ga-位不等价掺杂的功能陶瓷材料(β-CuGa1-xZnxO2). 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材料的晶体结构进行表征, 通过原位高温X射线衍射(HT-XRD)和同步热分析仪(TG-DSC)对材料的热稳定性进行表征, 通过紫外-可见漫散射光谱(UV-Vis DRS)以及第一性原理计算对材料的光学性质进行研究, 并通过甲基橙(MO)的降解反应评价了Zn2+在Ga-位的引入对该功能陶瓷光催化性能的影响. 结果显示, Zn2+的引入引起带隙变宽, 吸光范围变窄, 自发极化变小, 进而导致单位时间内生成的高活性物质减少, 不利于降解反应. 通过光致发光光谱(PL)对降解机理进行了初步探究. 根据实验结果提出了改进β-CuGaO2性质的可能方法.  相似文献   

20.
以2,5-二溴噻吩为底物, 经醛基化、Kröhnke吡啶合成反应、Suzuki偶联三步制备了联噻吩桥联双三联吡啶 (BTTPY,总产率13%).通过紫外吸收及荧光光谱研究了其在酸性介质中的质子化效应, BTTPY在乙酸和三氟乙酸中的吸收及荧光光谱较非质子溶剂中均有明显红移.借助紫外吸收滴定法研究了其与过渡金属离子(Ni2+、Zn2+、Cd2+、Cu2+)的配位作用.结果表明BTTPY可与这些金属离子形成1:1的配合物,原子力显微镜 (AFM)图像显示, BTTPY与铬离子所形成的配位聚合物主要呈现一维堆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