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学生中足球爱好者数量的增多和需求的多元化,足球俱乐部模式在各高职院校中正蓬勃兴起。高职院校足球俱乐部为学生提供了较为专业、自由的锻炼与交流的平台,在推动课外体育活动开展具有积极作用,是一种有效的体育教育改革探索。为高职院校深入开展的体育教育改革具有积极的探索意义和建设意义。 相似文献
2.
随机抽取上海医药高等专科学校09、10级291名女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包括常规教学的学生50人和以单项俱乐部教学的学生241人(分太极拳、体育舞蹈、篮球、健美操、跆拳道5个单项),对这些学生分别进行常规模式或各体育俱乐部模式的教学,并对他们的体质健康指标进行对比.数理统计分析表明:不同俱乐部对学生体质各指标的影响不同.太极拳俱乐部对学生的柔韧、爆发力和安静心率有明显改善作用;体育舞蹈俱乐部对学生体质水平的提高与常规教学组基本相近;篮球俱乐部对学生的爆发力、安静心率和肺活量有较大的改善作用;健美操俱乐部对学生的各项体质指标提高较为全面;跆拳道俱乐部对学生的柔韧、爆发力和肺活量有较好的提高作用,说明学生体质的发展并不均衡.结果表明:在高职院校实行体育教学俱乐部是可行并有一定成效的. 相似文献
3.
新型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建设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按照国家体育总局创建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的精神,探讨了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的管理体制及科学运行机制,指出应以科学的发展观指导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的建设。 相似文献
4.
为了进一步深化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改革,逐步建立起符合改革精神和职业教育实际,具有较强操作性和系统化的体育教学模式,对"俱乐部"体育教学模式进行了研究,并在实践中检验其效果,认为"俱乐部"教学模式是高职院校实现"三自主"教学的有效平台。 相似文献
5.
校园体育俱乐部在我国的发展是从90年代开始的,课外体育俱乐部的教学模式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丰富了校园体育活动的内容,体育俱乐部可以培养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也可以使体育教学活动得到继续延伸,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使课堂体育和课外体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新的体育教学模式,体育俱乐部的模式也日益成为高校体育教育研究的热点。本文利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对高校构建课外体育俱乐部的可行性进行初步的研究分析,分别从俱乐部的组织管理、经费运作、场地设施、指导教师和会员五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分析,为构建俱乐部提出了一些比较可行的理论依据,最后得出在高校构建课外体育俱乐部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阐述推行俱乐部模式现实依据和理论依据的基础上,阐述了研究意义,并在此基础上从体育教学俱乐部的构成、体育教学俱乐部的管理体系、体育教学俱乐部的运作体系、体育教学俱乐部的教学形式、学生成绩评定等方面构建体育教学俱乐部。 相似文献
7.
8.
传统体育教学模式难以满足职业教育的要求、青少年的身心发展以及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关注个体差异,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符合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实施体育俱乐部模式应从领导重视、科学管理、场地使用效率、教师业务水平等方面寻求突破. 相似文献
9.
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是体育教学的延伸,可以促进高校群众性的体育活动开展,丰富大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促进了校园的精神文明建设,能更好的去贯彻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新理念。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也是高校体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极大地推动了课外体育俱乐部健康蓬勃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高职院校体育俱乐部的产生给体育工作者注人了新的活力,使高职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更加丰富多彩,推动了高职院校体育工作的开展,高职院校体育俱乐部已经进人了起步发展阶段。然而,在此基础上如何抓住机遇,挖掘潜力,注重实效,进一步深化俱乐部的管理,是当今一个值得关注研究的课题。该文针对高职院校体育俱乐部的组织与管理现状进行阐述,提出了构建高职院校体育俱乐部组织管理体系的新路径,并对如何提高高职院校体育俱乐部健康发展做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1.
对建立青少年健康体育俱乐部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国梁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2,21(6):91-93
目前我国的体育俱乐部主要有 :竞赛型俱乐部、学习型俱乐部、健身休闲型俱乐部、社区健身运动群体等类型 ,建立青少年健康体育俱乐部有利于“自我健康投资”意识的形成、有利于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 ,具有终身体育和为青少年提供体育指导的功能 .提出了青少年健康体育俱乐部的设置原则及经营方式 .认为青少年健康俱乐部是全民健身走产业化道路的切入点 ,是全民健身计划按产业化方式推进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2.
创新型高校运动俱乐部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佘涛 《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5):118-121
传统高校运动俱乐部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技能等方面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及教育事业的进步,传统高校运动俱乐部在管理机制、运动形式、体育文化宣传及提高学生运动参与性方面显得较为落后,逐渐成为高校的“鸡肋”,变得较为尴尬.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为改变目前高校运动俱乐部尴尬的地位,本研究以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提出高校俱乐部必须创新管理机制、繁荣俱乐部运动项目、加强体育文化宣传、提高学生参与性的创-新发展路子,将高校运动俱乐部建成高校学生提高综合能力、增进学生交流、促进学校与社会接触的综合性实践平台. 相似文献
13.
徐伟强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107-109
高校体育俱乐部作为一种新的体育制度已悄然在我国兴起.目前,它在青海高校仍然处于起始阶段.通过借鉴和分析外地高校成功之处,这对发展具有高原民族特色的高校体育俱乐部是有益的;对实现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对充分调动和节约高校有限的体育资源也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区体育俱乐部成为人们日常锻炼身体的主要场所,但场地设施的建设与人们的需求矛盾日益凸显。研究方法:运用问卷调查、数理统计、访谈、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的方法进行研究。研究内容:社区体育俱乐部与社区体育场地设施协同影响因素。研究结果:五个影响社区体育俱乐部与社区体育场地设施协同的因素为(1)社区体育俱乐部开展情况;(2)社区体育俱乐部与社区体育场地设施的协同情况;(3)社区体育俱乐部与社区体育场地设施协同产生积极影响评价的情况;(4)对制约社区体育俱乐部与社区体育场地设施协同因素的评价;(5)影响街道/镇和体育业务部门之间的跨部门合作对社区体育俱乐部与社区体育场地设施协同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了解赤峰市红山区中学生课余体育活动的基本情况,包括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参与动机、参与时间和次数以及活动条件等.通过调查、分析,对赤峰市红山区中学生参与课余体育活动的情况有了全面、系统的了解. 相似文献
16.
马珊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8(4):165-166,130
采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等方法,对南京市业余羽毛球俱乐部会员的构成特征及体育消费行为进行深入剖析:研究表明,会员主要是以文化程度较高、职业稳定的青年人为主;会员体育实物消费水平较高;体育信息消费与体育劳务消费水平具有很大的提高空间。 相似文献
17.
18.
运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方法,首先分析了我国高校体育俱乐部性质,认为对高校体育俱乐部性质的划分要在对其分类的基础上进行.其次,分析了我国高校体育俱乐部的管理体系,具体讨论了我国高校体育俱乐部的管理理念和管理体制.再次,探讨了我国高校体育俱乐部的运行机制,建议采用"非营利性(no-profit)俱乐部制度".最后,探讨了我国高校体育俱乐部的最终发展目标,认为高校体育俱乐部应该与社会体育、竞技体育相结合,为竞技体育院校化发展模式提供载体. 相似文献
19.
校园体育俱乐部是把课堂体育和课外体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新的体育教学模式。本文利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对我院构建课外体育俱乐部的可行性进行初步的研究分析,分别从俱乐部的组织管理、经费运作、场地设施、指导教师和会员等五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分析,为构建俱乐部提出了一些比较可行的理论依据,最后得出在我院构建课外体育俱乐部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