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ZrO_2酸碱性质的TPD表征Ⅰ.单组分吸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NH3、吡啶、Et3N、CO2和苯酚为探针,用TPD-MS方法对ZrO2催化剂的酸碱性质进行了表征.ZrO2上碱性探针(NH3、吡啶和Et3N)的脱附温度远低于在强酸性SiO2-Al2O3上;而酸性探针CO2的脱附温度远低于在强碱性MgO上的结果.为ZrO2的弱酸弱碱性质提供了证明.NH3吸附IR结果表明ZrO2表面配位不饱合Zr4+为酸(Lewis酸)中心.NH3、吡啶和Et3N与这些酸中心作用的方式和能量分布相似.NH3和CO2的TPD谱图均存在三个脱附峰,且相应脱附峰的温度范围相近.表明ZrO2的酸中心和碱中心具有匹配相当的酸、碱强度,ZrO2为典型的酸-碱双功能催化剂,在苯酚的TPD过程中,ZrO2的特征表现为对苯酚的强吸附和对苯酚分解的高活性.文中结合IR结果,对与NH3和CO2的脱附相联系的表面吸附物种分别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用NH_3和CO_2双组分并吸附TPD-MS和IR技术对ZrO_2催化剂表面酸中心和碱中心的相互关系进行了表征. 先吸附NH_3(或CO_2)对在其后吸附的CO_2(或NH_3)不仅无阻碍,反而导致后吸附CO_2(或NH_3)在最高程脱峰温区(>510 K)的脱附量增加.这种双组分并吸附效应在IR谱图上表现为NH_3共吸附诱发生成了一种新的CO_2吸附态,即在碱中心上形成单齿碳酸根物种.同时CO_2共吸附又强化NH_3与Zr~(4+)(Lewis酸中心)的配位键合.这表明ZrO_2表面存在相互邻接的酸中心和碱中心,它们通过表面键诱导极化而令酸-碱相互作用加强.这类双组分共吸附效应可归结为表面键诱导酸-碱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3.
徐柏庆  陈兰忠 《分子催化》1992,6(6):454-461
用TPD和IR谱研究了CH_3NO_2在ZrO_2催化剂上的吸附活化和分解反应。结果表明,室温下CH_3NO_2在ZrO_2表面发生不可逆化学吸附,它们在TPD过程中可完全分解生成HCN、CO_2、CO、NH_3、H_2O和微量NO。其中H_2O和NO的脱附峰出现在383K附近。其它产物在543K附近出现极大值。IR结果表明,CH_3NO_2在ZrO_2上吸附形成诸如[CH_2NO_2],和/或吸附物种。这些吸附物种在升高温度时转化为表面态“HCN”。“HCN”或脱附,或进一步向表面“HCONH_2”和/或“HCOO~-”转化,后两种表面物种分解可产生CO_2、NH_3和CO。将这些结果与CH_3NO_2在SiO_2-Al_O_3和MgO催化剂上的结果进行了比较,讨论了酸-碱双功能性ZrO_2催化剂上CH_3NO_2活化分解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测定固体催化剂表面酸碱分布新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酸碱催化是一类很重要的催化反应,酸碱强度分布和酸碱反应类型之间有着对应关系,因此,对表面酸碱的测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固体表面酸碱的测定方法很多,常用的是Hammett指示剂酸碱滴定法,但这种方法不能用于测定有色催化剂,神保等研究的Al_2O_3和硅铝上苯酚的升温脱附曲线表明,Al_2O_3上有较强的碱性吸附点。Webb用HF-Al_2O_3吸附NH_3后再脱附并计算表面吸附的NH_3量,认为表面吸附的NH_3多,则表面酸也强,Shirasaki在SiO_2-Al_2O_3上吸附吡啶等气体后,以吸附量x对da/dx(s为吸附热)作图,得到酸碱分布图,Zetllemoyey用吸附热对吸附量的倒数作  相似文献   

5.
用TPD和IR方法研究了CH_3NO_2在典型固体酸SiO_2-Al_2O_3和固体碱MgO催化剂上的吸附分解。结果表明,在SiO_2-Al_2O_3表面CH_3NO_2吸附转化为表面甲酰胺物种,后者在高温下分解为CO_2和NH_3。在MgO表面CH_3NO_2吸附形成多种表面化学物种,它们在升温过程中脱附,并通过表面亚硝基甲烷物种分解为NO、C_2H_4、C_2H_6和N_2O.讨论了CH_3NO_2分解过程中表面酸、碱中心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锌在ZnZSM-5沸石中的形态及其催化作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采用NH_3-TPD和吡啶吸附红外光谱法,研究了不同含Zn量ZnHZSM-5沸石中Zn的存在状态.结果表明,用浸渍方式将Zn引入到HZSM-5沸石后,在NH_3-TPD谱上产生两个新的NH_3脱附峰.峰位分别在原HZSM-5沸石的低温峰与高温峰之间和比高温峰较高温区处,其相应的吸附中心分别以L_1、L_2表示.L_1可能与ZnHZSM-5沸石上ZnO物种相对应; L_2与吡啶吸附红外光谱的L_(1616)吸收带有关,可能与ZnHZSM-5上的ZnOH~+物种相对应.丙烷芳构化反应结果表明,芳烃收率随L_2的脱附NH_3量的增加有一最宜值,而活性的稳定性则随之降低。  相似文献   

7.
用TPD-MS技术对ZrO2上PhOH和CO2或NH3双组分共吸附效应进行了研究.当有CO2或NH3预先吸附时,PhOH的吸附状态和脱附温度并不发生改变.PhOH一方面可以取代与表面酸-碱对中心有关的强吸附CO2或NH3物种而吸附,另一方面表面剩余的CO2或NH3吸附物种又能通过表面键诱导极化使一些“潜在的酸碱中心”得到活化,组成能够吸附PhOH的酸-碱对中心.后一种作用可导致PhOH吸附量增加一倍,表明ZrO2表面具有很高的可极化度.  相似文献   

8.
HZSM-5分子筛上CO2和NH3吸附及乙醇脱水反应选择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TPD和脉冲微型反应器分别测定了HZSM-5上CO_2和NH_3的吸附量及乙醇脱水反应的活性和选择性。HZSM-5吸附NH_3后的TPD谱图上出现两个峰,T_M值分别为 296和500℃。随着Na交换度的增大,NH_3吸附量增加;交换度40—50%时,开始出现第Ⅱ峰,以后渐增。CO吸附在HZSM-5上也有两个脱附峰即L-峰和H-峰,T_M值分别为126—156°和 380一460℃。随着交换度的增大,H-峰减小,而L-峰在交换度为20%时最大,交换度为40—50%时,乙醇脱水反应活性和生成乙烯的选择性最高。脱水反应主要在第Ⅰ峰对应的酸中心上进行。交换度约20%时,生成乙醚的量最大,所以脱水生成乙醚比生成乙烯需要较弱的酸性,脱水反应虽然主要在酸中心上进行,但碱中心也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9.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Ti O_2/MCM-41催化剂,并对其进行X射线衍射、N2吸附-脱附、吡啶吸附红外光谱、NH3程序升温脱附和CO_2程序升温脱附等手段对Ti O_2/MCM-41催化剂的结构性质进行了表征。在气相连续流动固定床反应器上,对催化剂催化性能进行了评价,并研究了催化剂结构及酸碱性对苯酚甲基化反应合成邻甲酚的影响。结果表明:MCM-41经Ti O_2改性后,Ti O_2/MCM-41催化剂上Lewis酸中心和弱碱性中心的数量都不断增加,催化剂酸碱中心的存在明显提高苯酚邻位甲基化反应的活性和邻甲酚选择性。过高的酸中心和碱中心数量会引起邻甲酚的进一步邻位甲基化。最佳工艺条件下,苯酚转化率为85.8%,邻甲酚选择性为60.1%。  相似文献   

10.
胡伟  罗晴  李申慧  申万岭  岳勇  邓风 《物理化学学报》2006,22(10):1233-1237
用氘代吡啶和三甲基膦(TMP)作为碱性探针分子,用^1H和^31P魔角旋转(MAS)NMR谱对脱铝和未脱铝微孔HY分子筛中的Bronsted酸(B酸)进行了定量研究.发现在脱铝HY中,吸附探针分子后的B酸量比吸附前的要多,而在未脱铝的HY样中,吸附吡啶分子前后测得的B酸量基本一致,证实了在微孔分子筛中存在碱“诱导”B酸位,即靠近铝的端位SiOH能在碱性探针分子的诱导下形成桥式羟基(SiOHA1).对这种碱“诱导”B酸位的形成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The key point in CO_2 methanation is to improve the activity at low temperature and the stability.For this purpose,a new cerium-modified Ni-La_2O_3/ZrO_2 catalyst was prepared using La_(1-x)Ce_xNiO_3/ZrO_2 with perovskite phase as the precursor,which was obtained by citrate complexation combined with an impregnation method.The resulting catalyst was characterized through Nitrogen adsorption and desorption,X-ray diffraction (XRD),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Hydrogen temperature programmed reduction (H_2-)TPR),Temperature-programmed desorption of CO_2 (CO_2-TPD) and that of H_2 (H_2-TPD),and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XPS) techniques,and the catalytic performances for CO_2 methanation was investigated.Cerium modification could improve the effective activation of CO_2,thus enhancing the activity at low temperature for CO_2 methanation.The metal Ni nanoparticles prepared using this method were highly dispersed and showed excellent resistance to sintering,leading to very good stability,which could be attributed to the following:Ni nanoparticles could be confined by cerium-modified La_2O_3;La_2O_3could be confined by the cerium ions at the La_2O_3/ZrO_2 interface;and the cerium ions were confined by ZrO_2.  相似文献   

12.
催化消除汽车尾气中氮氧化物(NOx)物种在大气环境保护方面有着重要意义.随着环保法规的越来越严格,研制活性更高,稳定性更好的 NOx催化剂势在必行.贵金属 Pt、Pd、Rh三效催化剂(TWC)能够同时去除 NOxs、CO、HxCy三种污染物,生产工艺比较成熟.其中Rh是公认的促使NOx还原为N2的最有效组分,但Rh的价格较高且资源贫乏,限制了其实际应用.所以人们一直尝试采用一种廉价的替代品.单Pd的三效催化剂,由于其相对低廉的价格,较好的耐高温性能,有可能是合适的选择[1-2].此外,以NH3为还…  相似文献   

13.
CO2氧化丙烷脱氢MoO3-V2O5/SiO2催化剂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表面改性和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MoO3-V2O5/SiO2复合氧化物,采用TPR、IR、TPD和微反技术表征了催化剂对CO2和C3H8的吸附性能和CO2部分氧化丙烷脱氢的反应性能.结果表明:随MoO3加入量的增加,V=O还原温度降低,晶格氧更易活化.CO2和丙烷的活化温度降低,丙烷转化率增高,丙烯选择性下降.V=O中晶格氧的活化是CO2氧化丙烷制丙烯反应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一种新的方法-溶剂化金属原子浸渍法制备了Fe/γ-Al_2O_3, Fe/SiO_2, Co/γ-Al_2O_3,Co/SiO_2, Ni/γ-Al_2O_3和Ni/SiO_2六种催化剂。H_2化学吸附, TEM和XRD测定结果表明这些催化剂中Fe, Co, Ni金属颗粒平均直径都小于3.0 nm, 金属分散度均大于50%。作者研究了Fe/γ-Al_2O_3, Co/γ-Al_2O_3和Ni/γ-Al_2O_3三种催化剂在CO+H_2反应中的催化行为, 测定了碳氢产物分布和比催化活性, 表明随着H_2/CO比增大和反应温度升高。较高分子量物种产量减少, 有利于生成甲烷。催化剂的活性大小次序为Fe>Ni>Co。  相似文献   

15.
用X光衍射(XRD)方法研究了CrO_3/SiO_2和CrO_3/γ-Al_2O_3体系。用相定量外推法测定活性组份在载体表面的最大分散量。在干燥气氛中将CrO_3与载体混合, 并在低于CrO_3熔点的温度下烘烤制备样品, 实验得到CrO_3在SiO_2或者γ-Al_2O_3表面的最大分散量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rO_3在SiO_2表面的最大分散量由101 ℃的0.27gCrO_3/g SiO_2到170 ℃的0.38g CrO_3/g SiO_2; CrO_3在γ-Al_2O_3表面的最大分散量由120 ℃的0.22g CrO_3/g γ-Al_2O_3到171 ℃的0.42g CrO_3/g γ-Al_2O_3。CrO_3在SiO_2或γ-Al_2O_3表面的最大分散量超过密置单层量, 可由易聚合形成同多酸根来解释。  相似文献   

16.
在高温超导膜的制备过程中,膜与衬底的化学反应能导致超导体的化学组成,晶体结构和输运性质发生改变,因而是影响膜质量的重要因素。这种化学反应与衬底材料的性质密切相关。但是,至今尚缺乏一种比较令人满意的、普遍适用的超导体与衬底相互作用理论和用于估计这种反应性的参数。本文首次提出YBa_2Cu_3O_7(YBCO)高温超导体与氧化物衬底的化学反应本质上是固态酸碱反应,其反应性可用衬底氧化物的酸碱参数来估计,主要反应产物为含鋇的衬底氧化物盐类。本文提出的这一规律也与实验结果符合。  相似文献   

17.
SO2-4/ZrO2-Al2O3及载Pt催化剂上正丁烷异构化反应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研究了SO4^2-/ZrO2-Al2O3固体超强酸催化剂与制备条件的关系,探讨了催化剂表面结构及晶化程度,并在N2活化条件下用脉冲色谱法考察了催化剂催化正丁烷异构化反庆活性。结果表明,添加A1可提高催化剂的催化剂的催化活性,降低反应温度,载铂对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8.
用XRD技术从定性和定量上对ZrO_2,特别是超强酸催化剂的物相和四方相ZrO_2的含量进行了详细的考察。结果表明,的引入使的晶化温度比ZrO_2大约提高了100K,并且使亚稳态四方相ZrO_2得以稳定。亚稳态四方相ZrO_2的含量主要受处理液浓度和焙烧温度的影响。处理液浓度越大,四方相含量越高;焙烧温度越高;四方相含量越低。强酸性的H_2SO_4溶液比弱酸性的(NH_4)_2SO_4溶液对四方相的生成更有利。在无定形ZrO_2、四方相ZrO_2和单斜相ZrO_2上的稳定性依次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