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者分别以纯的对—二乙烯苯和纯的间—二乙烯苯以及工业二乙烯苯为交联剂,以甲苯和液腊为混合致孔剂,制得了一系列苯乙烯—二乙烯苯共聚物。测定了共聚物的孔结构参数,讨论了诸反应条件共聚物孔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前文介绍了大孔交联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与三烯丙基氰尿酸酸共聚物的合成及其孔结构性能。本文研究了GT共聚物经与甘露醇进行功能基化反应制得新型吸磷吸附剂。并观察了该吸附剂在诸因素对磷的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高交联大孔苯乙烯/二乙烯苯共聚物在干态、湿态与溶胀态的孔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的状态中,高交联共聚物的孔结构是不相同的,它们的孔结构会发生变化。但是,它们的孔结构变化远小于低交联共聚物,也就是说,高交联大孔共聚物的孔结构比低交联共聚物的孔结构稳定。 鉴于高交联大孔共聚物的孔结构较稳定,作者把它用作高效液相色谱的进行了初步实验。结果表明,高交联共聚物可做为高效液相色谱的载体固定相。  相似文献   

4.
大孔-介孔氮掺杂二氧化钛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测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嵌段共聚物为模板剂,甲酰胺为氮源,结合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具有可见光活性的大孔-介孔氮掺杂二氧化钛(N-TiO2)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低温N2吸附-脱附、扫描电镜、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等手段,考察了嵌段共聚物对样品微结构和可见光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样品主要以锐钛矿相和板钛矿相混合形式存在;改变嵌段共聚物的浓度,可以制得晶粒粒径9~12 nm,孔径10~14 nm,禁带宽度2.98~2.76 eV的大孔-介孔N-TiO2,且随着模板剂加入量的增加,大孔孔径增大,孔壁增厚.对甲基橙溶液的室内自然光降解实验表明,大孔-介孔N-TiO2具有良好的光催化活性,随着嵌段共聚物加入量的增加,样品对甲基橙的降解时间缩短,降解率提高.  相似文献   

5.
三、大网均孔苯乙烯共聚物的应用1.大网均孔(或称等孔)离子交换树脂的制备大网均孔苯乙烯共聚物很容易进行功能基化反应制备各种基团的离子交换树脂。甚至交联剂含量很高的共聚物,在温和条件下通过磺化反应也可引入磺酸基。M. P. Tsyurupa等采用CMDP、XDC作交联剂制得不同交联度的磺酸阳离子交换树脂,并与DVB交联的树脂作了对比,结果见5~([18])。  相似文献   

6.
利用纯化的二乙烯苯(含量≥95%)作交联剂,合成了一系列苯乙烯/二乙烯苯高交联大孔共聚物,而且较详细地研究了不同聚合条件(如致孔剂用量和组成)对共聚物孔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高交联共聚物一般都具有高的比表面积,通过调节致孔剂的组成、用量等聚合条件,可以调整和改变共聚物的孔结构。  相似文献   

7.
以苯乙烯为单体、二乙烯苯为交联剂,在混合致孔剂甲苯与液体石腊存在下,用悬浮聚合方法制得大孔共聚物,再经傅氏交联反应制得高交联大孔吸附剂。测定了大孔吸附剂的孔结构参数以及对水中海洛因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该大孔吸附剂对海洛因的吸附率为97.94%,吸附量为3.96mg/mL。  相似文献   

8.
大孔共聚物是制备大孔离子交换树脂及吸附树脂的材料。大孔共聚物是由微小的凝胶颗粒群组成的,它们的链彼此互相串在一起而形成孔隙,但孔隙形状和大小分布差异很大。本文采用压汞法研究大孔共聚物的孔隙结构组成及其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9.
根据文献查得的Q,e值,计算了三烯丙基异氰酸尿酯-二乙烯苯-醋酸乙烯三元共聚体系的竞聚率,预测了它们进行共聚的可能性。以甲苯和汽油为致孔剂,采用悬浮聚合的方法合成了此三元大孔共聚物,并研究了致孔剂用量,关联度等对共聚物孔性能的影响。实验发现,此共聚体系在适当条件下,可以制得很高比表面积的大孔共聚体,比表面积可高达1214m^2/g。对合成的共聚物又进行了醇解反应,得到了含羟基的共聚体。  相似文献   

10.
根据文献查得的Q、e值,计算了三烯两基异氰酸尿酯-二乙烯苯-醋酸乙烯三元共聚体系的竞聚率,预测了它们进行共聚的可能性.以甲苯和汽油为致孔剂,采用悬浮聚合的方法合成了此三元大孔共聚物,并研究了致孔剂用量、交联度等对共聚物孔性能的影响。实验发现,此共聚体系在适当条件下,可以制得很高比表面积的大孔共聚体,比表面积可高达1214m2/g。对合成的共聚物又进行了醇解反应,得到了含羟基的共聚体。  相似文献   

11.
通过溶剂处理和加热处理,研究了致孔剂种类、配比、用量及单体DVB中异构体组成对苯乙烯—二乙烯苯共聚物孔结构稳定性的影响,及其这种影响与共聚物交联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苯乙烯/二乙烯苯大孔共聚物孔结构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以甲苯和液腊为混合致孔剂,制备了苯乙烯和工业二乙烯笨(DVB)及其异构体间位二乙烯苯(m-DVB)和对位二乙烯苯(P-DVB)为交联剂的共聚物小球,测定了共聚物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胀性能以及溶胀前后,其比表面积(S),孔容(V),平均孔径和孔分布等物理性能、找出了它们彼此间的变化规律,初步探讨了溶剂对共聚物孔结构稳定性的影响。这对获得正确的孔结构参数及吸附性能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3.
大孔高交联苯乙烯-双烯-A共聚物的合成及孔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新型交联剂──双甲基丙烯酰氧苯基丙烷(双烯-A)与苯乙烯悬浮共聚合,以甲苯、异戊醇作致孔剂,合成了一系列大孔高交联共聚物。考察了双烯-A用量、甲苯/异戊醇配比、引发剂用量及分散剂用量对共聚物孔结构的影响,通过红外光谱、表现密度、全自动物理吸附仪及扫描电镜对干燥的共聚物小球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随交联利双烯-A含量的增加,苯乙烯-双烯-A共聚物的表面孔结构明显增大。共聚物的比表面积、孔容及孔径均随致孔剂中不良溶剂异戊醇含量的增加而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14.
利用新型闻联剂-双甲基丙烯酰氧苯基丙烷(双烯-A)与苯乙烯悬浮共聚合,以甲苯、异戊醇作致孔剂,合成了一系列大孔高交联共聚物,考察了双烯-A用量、甲苯/异戊醇配比、 引发剂用量及分散剂用量对共聚物孔结构的影响。通过红外光谱、表观密度、全自动物理吸附仪及扫描电镜对干燥的共聚物小球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随交联剂双烯-A含量的增加,苯乙烯-双烯-A共聚物的表面孔结构明显增大,共聚物的比表面积、孔容及孔径均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前文分离提纯的对位及间位二乙烯苯作为交联剂,合成了大孔标准苯乙烯—二乙烯苯共聚物,系统地研究了共聚物的交联度,致孔剂的种类和用量以及良溶剂—非良溶剂致孔剂配比的变化对共聚物孔结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结构的二乙烯苯作交联剂所合成的共聚物,他们的孔结构参数都随共聚物的合成条件的变化呈现规律性的变化,但它们彼此间在结构性能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严俊  陈小立 《应用化学》1989,6(4):93-95
我们以甲苯或甲苯-正庚烷为致孔剂合成了一系列高交联的大孔苯乙烯-二乙烯苯(St-DVB)共聚物,本文报道这些共聚物的孔结构、孔结构稳定性及其与合成条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为单体,三烯丙基氰尿酸酯(TAC)为交联剂,在致孔剂甲苯、正庚烷存在下,用悬浮聚合法制得一系列大孔共聚物(GT)。测定了共聚物的孔结构性能,讨论了不同交联剂及致孔剂用量和配比对共聚物结构的影响,并初步讨论了特大孔共聚物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18.
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为单体,三烯丙基氰尿酸酯为交联剂,在致孔剂甲苯,正庚烷存在下,用悬浮聚合法制得一系列大孔共聚物。测定了聚物的孔结构性能,讨论了不同交联剂及致孔剂用量和配比对共聚物结构的影响,并初步讨论了特大孔共聚物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19.
以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为单体,二乙烯苯/三烯丙基异氰脲酸酯作为混合交联剂,甲苯和正庚烷为混合致孔剂,通过悬浮聚合,合成了一系列GMA-DVB-TAIC大孔共聚物,考察了不同反应阶段共聚物的孔结构,通过调节交联剂的用量、致孔剂的用量和比例,可以得到具有较大孔容和孔径、较高热稳定性和性能优良的GTD大孔共聚物.  相似文献   

20.
高交联大孔苯乙烯—二乙烯苯共聚物的磺化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高交联大孔苯乙烯-二乙烯苯共聚物在有溶胀剂和无溶胀剂条件下,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共聚物合成时所用致孔剂对其磺化反应的影响。结果显示,当磺化反应在不同溶胀剂介质中进行时,共聚物的交换容量随交联度变化可呈现不同的关系。与低交联大孔共聚物(交联度7%)比较,高交联大孔共聚物(交联度60%)磺化反应速度更快,反应能在低得多的温度下进行,同时溶胀介质对磺化产物的交换容量的影响变得很小。60%交联的共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