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聚天冬氨酸与钨酸钠复配对黄铜缓蚀作用的光电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光电化学的方法研究了两种环境友好型缓蚀剂聚天冬氨酸(PASP)和钨酸钠(Na2WO4)的单一配方及其复配对黄铜在含硼砂硼酸缓冲溶液的模拟水中的缓蚀作用. 结果表明, 在光电流循环伏安测试中, 单一的PASP与Na2WO4均能够使黄铜表面Cu2O膜引起的p-型光电流响应增大, 这说明缓蚀剂增大了Cu2O膜的厚度, 使黄铜的腐蚀速率减小. 单一的PASP与Na2WO4的最佳添加浓度分别为20与25 mg•L-1. 若以总浓度为20 mg•L-1时对两者进行复配, 当PASP与Na2WO4的质量比为1∶1时, 两者复配比单一使用时的p-型电流光响应都更大, 黄铜的腐蚀更小, 即缓蚀剂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
绿色聚天冬氨酸复配缓蚀剂对A3碳钢的缓蚀抑雾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失重法和极化曲线法研究了聚天冬氨酸(PASP)和十二烷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复配对A3碳钢在6mol·L-1HCl腐蚀介质中的协同吸附行为及缓蚀抑雾作用.结果表明:复配缓蚀剂可有效抑制A3碳钢在HC1介质中的腐蚀,当PASP浓度为20g·L-1,缓蚀率可达94%,抑雾率83%;随着温度的升高,复配缓蚀剂的缓蚀性能下降.复合缓蚀剂在钢表面的吸附符合校正的Langmuir模型,吸附过程为放热、熵减的自发过程;复配体系属于阳极型缓蚀剂.  相似文献   

3.
绿色缓蚀剂聚天冬氨酸对铜的缓蚀性能与吸附行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电化学阻抗和极化曲线法研究了绿色缓蚀剂聚天冬氨酸(PASP)对铜在200 mg·L-1的NaCl溶液中的缓蚀性能和吸附行为. 结果表明, 在20 ℃时, PASP使用的最佳浓度为15 mg·L-1, 缓蚀率可达到78.3%, PASP的吸附明显降低了Cl-的侵蚀, 属于阳极型缓蚀剂. 随着温度的升高, PASP的缓蚀性能下降. 在50 ℃时, PASP的缓蚀率下降至40.4%. PASP的吸附行为服从Langmuir吸附等温式,是自发的、放热的过程, 属于化学吸附.  相似文献   

4.
复方钨酸盐对铜缓蚀协同作用的光电化学和SERS 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主要采用光电化学方法和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对具有环境友好性的钨酸盐与BTA复配使用对铜的缓蚀协同效应和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Na2WO4对铜的缓蚀作用机理与BTA不同,在电位正向扫描过程中,光电流并不发生转型,其大小变化也不大;但在电位负向扫描过程中产生的阴极光电流峰值明显增大,缓蚀剂浓度越大,光电流越大,缓蚀效果越好,而Na2WO4与BTA复配使用时具有较好的协同效应,光电化学和SERS结果都说明其协同机理为两者都能对铜的缓蚀产生作用,前暑能促使电极表面产生的铜的氧化物增多;后者能与铜(Ⅰ)生成聚合物膜。  相似文献   

5.
复方钨酸盐对铜缓蚀协同作用的光电化学和SERS 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采用光电化学方法和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对具有环境友好性的钨酸盐与BTA复配使用对铜的缓蚀协同效应和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Na2WO4对铜的缓蚀作用机理与BTA不同,在电位正向扫描过程中,光电流并不发生转型,其大小变化也不大;但在电位负向扫描过程中产生的阴极光电流峰值明显增大,缓蚀剂浓度越大,光电流越大,缓蚀效果越好,而Na2WO4与BTA复配使用时具有较好的协同效应,光电化学和SERS结果都说明其协同机理为两者都能对铜的缓蚀产生作用,前暑能促使电极表面产生的铜的氧化物增多;后者能与铜(Ⅰ)生成聚合物膜。  相似文献   

6.
应用交流阻抗和极化曲线测试3-氨基-1,2,4-三氮唑(ATA)和钨酸钠复合缓蚀剂对黄铜在3%NaCl溶液中的缓蚀作用.结果表明,ATA对黄铜有缓蚀作用,并以7.5 mg.L-1ATA的缓蚀效果最好,缓蚀率为87.46%,以7.5 mg.L-1ATA和0.15 mg.L-1Na2WO4配成复合缓蚀剂则对黄铜具有很好缓蚀协同效应,缓蚀效率达91.82%,属阴极型缓蚀剂.  相似文献   

7.
中性介质中铜缓蚀剂的成膜过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使用光电化学与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联用(PECQCM)技术对中性介质铜缓蚀剂成膜过程进行了现场研究.结果表明,在中性Na2SO4溶液中钝化型缓蚀剂Na2OrO4对Cu成膜生长有抛物线规律,而由于Cl-的影响,在中性NaCl溶液中,该缓蚀剂膜生长曲线为折线型.沉淀型缓蚀剂Na2SiO3在Na2SO4溶液中的铜晶振电极上不成膜,而在NaCl溶液中可成膜.  相似文献   

8.
刘福国  杜敏  王庆璋 《电化学》2007,13(4):382-386
将聚醚表面活性剂(P)、硫酸锌、多聚磷酸钠和葡萄糖酸钙复配,制成用于以欠饱和盐水(31%,NaClby mass)作钻井泥浆的缓蚀剂.研究了该缓蚀剂对钻具钢G105的缓蚀作用机理极化曲线和交流阻抗(EIS).测试表明,80℃时该缓蚀剂是阳极型缓蚀剂,成分之间有较好的协同作用,并以总浓度为200×10-6g.L-1时缓蚀效果最好;缓蚀率随时间增加而增大,缓蚀剂在电极表面形成膜的致密度在试验范围内随时间延长而增大.缓蚀剂的作用机理因其浓度改变而不同:低浓度下以几何覆盖效应为主,高浓度下则以成膜为主.  相似文献   

9.
氨基酸缓蚀剂在盐酸溶液中对钢的缓蚀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极化曲线、电化学阻抗谱等测试技术,研究了以谷氨酸作缓蚀剂在10%盐酸介质中对X65钢的缓蚀作用,测试腐蚀参数包括腐蚀电位(Ecorr)、极化电阻(Rp)、缓蚀效率(η)等.研究表明:该缓蚀剂是一种抑制阴极为主的混合型缓蚀剂,在较低的浓度具有良好缓蚀效果;缓蚀效率随着浓度的增加而提高,并在0.3g.L-1时达到最大值(90%以上).  相似文献   

10.
可见光响应Bi2WO6薄膜的制备与光电化学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非晶态配合物-提拉法在ITO导电玻璃基底上制备得到Bi2WO6薄膜. 采用FE-SEM、XRD、Raman、DRS、光电流响应谱、IPCE等手段, 研究了Bi2WO6薄膜的形貌、结构、光电性能以及薄膜结构与光电性能的关系. 结果表明, 450 ℃以上煅烧可以得到Bi2WO6结晶薄膜, 薄膜由沿(131)晶面趋向生长的Bi2WO6纳米颗粒组成, 颗粒的粒度随煅烧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同时颗粒之间的间距也相应增大. ITO/Bi2WO6薄膜电极在可见光(λ>400 nm)照射下可以产生光电流, 光电流强度与光强度线性相关; 光电流强度和光电转换量子效率受Bi2WO6薄膜结构的影响, 通过控制薄膜的煅烧温度等制备条件, 可以提高薄膜光电极的光电转换量子效率.  相似文献   

11.
聚天冬氨酸和钨酸钠复配对3%NaCl溶液中白铜B10的缓蚀作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应用交流阻抗法和极化曲线法,研究了两种环境友好型水处理药剂,即聚冬天氨酸(PASP)和钨酸钠的单一配方及其复配对白铜(B10)在3%NaC l溶液中的缓蚀效果.研究表明:单一聚冬天氨酸或钨酸钠配方对B10均具有一定的缓蚀效果,其中聚冬天氨酸以浓度为40 mg/L,钨酸钠以浓度为60 mg/L时的缓蚀效果最佳.总浓度为40 mg/L的两者复配具有更加明显的缓蚀效果并显示出协同效应,其中以聚冬天氨酸与钨酸钠配比为3∶1的缓蚀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2.
应用电化学技术, 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测, 研究D-葡萄糖酸钠、钼酸钠和硫脲三组分复合缓蚀剂对模拟混凝土孔隙液中钢筋腐蚀行为的影响及其阻锈作用. 结果表明: 在含3.5% (w) NaCl的模拟混凝土孔隙液中, 复合缓蚀剂具有协同效应, 对钢筋有良好的阻锈作用. 当D-葡萄糖酸钠、钼酸钠和硫脲浓度分别为750、250和500 mg·L-1时, 对钢筋的缓蚀效率可达到94.5%. 应用软硬酸碱(HSAB)理论分析缓蚀机理, 可认为三组分复合缓蚀剂在钢筋表面共同形成保护膜而阻止钢筋的腐蚀.  相似文献   

13.
镁合金化学转化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磷酸钠-磷酸二氢铵-高锰酸钾体系中对镁合金进行化学转化处理.研究了磷酸钠、磷酸二氢铵、高锰酸钾、温度、时间和添加剂对转化膜性能的影响.通过对转化膜结构、成分及性能的测试评价,得到了性能较好的化学转化溶液配方:Na3PO4为5g·L-1,NH4H2PO4为15 g· L-1,KMnO4为1g· L-1,添加剂(NH4)6 Mo7O24为0.5g·L-1.由SEM可观察到转化膜的表面成“干枯河床”状.XRD和EDS检测表明,膜层的主要成分是Mg,Al12 Mg17和无定形相,膜层表面主要有Mn,Mg,K,O和Al等元素组成.腐蚀实验和电化学测试表明,添加剂能够降低转化膜的腐蚀率,转化膜较基体的腐蚀电位正移了0.73 V,提高了镁合金的耐蚀性.  相似文献   

14.
咪唑离子液体对铜在硫酸溶液中的缓蚀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动电位极化和电化学阻抗谱技术研究了三种新型烷基咪唑离子液体, 1-丁基-3-甲基咪唑硫酸氢盐([BMIM]HSO4), 1-已基-3-甲基咪唑硫酸氢盐([HMIM]HSO4), 1-辛基-3-甲基咪唑硫酸氢盐([OMIM]HSO4), 对铜在0.5 mol·L-1 H2SO4溶液中的缓蚀作用. 实验结果表明: 咪唑离子液体能有效抑制铜在硫酸溶液中的腐蚀, 相同浓度下的缓蚀效率大小顺序为[OMIM]HSO4>[HMIM]HSO4>[BMIM]HSO4. 动电位极化表明三种咪唑化合物的加入对铜的阴阳极腐蚀过程均有抑制作用, 属于混合型缓蚀剂. 电化学阻抗谱用带两个常相位原件的等效电路对含两个时间常数的体系进行拟合, 发现咪唑化合物的添加会引起电荷传递电阻和双电层电容等阻抗参数的变化, 表明此类化合物通过吸附于铜电极与溶液界面起到缓蚀作用, 且这种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关系. 吸附过程热力学计算说明咪唑化合物在铜表面发生了自发的物理吸附.  相似文献   

15.
通过集气、动电位极化曲线、恒流放电、扫描电镜和X射线能谱等方法研究了纯铝在含有锡酸钠的4 mol·L-1氢氧化钾的甲醇-水(甲醇和水的体积比为4:1, 下同)混合溶液中的腐蚀和阳极溶解行为. 实验结果表明, 锡酸钠的添加通过具有较高析氢过电位的金属锡在电极表面的沉积, 极大地抑制了铝在4 mol·L-1氢氧化钾的甲醇鄄水溶液中的腐蚀;而由于在锡沉积层中裂纹的出现, 导致较大浓度锡酸钠的缓蚀作用有所降低. 恒流放电结果表明, 铝在含有锡酸钠的4 mol·L-1氢氧化钾的甲醇鄄水溶液中的恒流放电性能明显改进, 而且铝阳极的放电性能随着锡酸钠含量的增大而逐渐提高. 在20 mA·cm-2的放电电流密度下, 铝阳极在含有10.0 mmol·L-1锡酸钠的电解液中显示了电位相对较低且较平坦的放电平台.  相似文献   

16.
The influence of the alkaloid extract of Kopsia singapurensis on the corrosion behavior of mild steel (MS) in 1 mol·L-1 HCl and 1 mol·L-1 H2SO4 was studied using electrochemical techniques, viz., potentiodynamic polarization and AC impedance.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clearly show that the plant extract effectively inhibits corrosion in both acid media and the inhibition efficiency obtained from the electrochemical techniques is in good agreement. Furthermore, the polarization technique indicates that the extract acts as an anodic type inhibitor in HCl and as a mixed type in H2SO4.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was carried out to examine the surface morphological changes of metal specimens in both the inhibited and uninhibited solutions. SEM images show the formation of an adsorbed layer over the metal surface by the inhibitor molecule. The presence of alkaloidal constituents in the plant extract was confirmed by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FTIR) spectroscopy and chemical analys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