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运用等效电压源定理(戴维宁定理),等效电流源定理(诺尔顿定理)以及直流电路的叠加原理,并结合数学归纳法,总结出3种途径用以推导N个并联直流电源的等效电动势与等效内阻,并以定理形式表达,最后对这一定理的适用范围作了推广;并对其能否向交流电路推广作了前瞻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海底沉积物压缩波声速比与物理特性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邹大鹏 《声学学报》2018,43(1):41-51
海底沉积物因组成结构复杂导致声学特性复杂多样,多种理论解释模型存在参数较多且各具适用性现象·通过运用体积平均和等效参数的方法对海底沉积物声波传播机理进行研究,提出一种少参数的海底沉积物与底层海水的压缩波声速比通用模型(General Model of Sound Speed Ratio,GMSSR).GMSSR模型包含弹性结构分布因子、孔隙度、等效密度比、等效弹性模量比4个物理特性参数。分析海底沉积物两相介质结构的串联和并联两种极限情况分析,基于弹性结构分布因子和串并联结构的体积平均分布建立一般情况下海底沉积物的等效弹性模量表达式·应用GMSSR合理地分析各海域测量的海底沉积物声速比经验模型的共性和解释南海实测数据分散的范围,表明:(1)表层海底沉积物主要是以串联结构为主,接近于悬浮液状态或者体积分量很少的并联堆积状态;(2)等效弹性模量比的影响因素大于等效密度比,结构变化往往通过影响弹性结构分布因子而影响等效弹性模量比,从而引起声速比的变化;(3)不同研究海域的声速比-孔隙度经验关系具有相似性,可以通过GMSSR模型分析得出;(4)基于弹性结构分布因子的差异,可以合理解释南海海域测量表层海底沉积物声速比较大的分散性。   相似文献   

3.
首先讨论了并联(顺接)线圈的等效自感,给出了并联线圈的等效自感随耦合系数及两线圈自身自感的变化关系.然后从理论上详细讨论了并联线圈的电流分配问题,指出在耦合系数较大,互感大于其中一个自感时,电路在接通的暂态过程中,会出现两线圈电流反向的现象,且冲击电流会大于稳态的电流值.最后通过实验测试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4.
正6威力巨大的Π定理6.1Π定理及其证明量纲分析有一个威力巨大的定理,叫做Π定理[Π是希腊字母,读作pai(汉语拼音)],是E.Buckingham于1914年发表的.该定理的粗略内容是:任何一个涉及n个物理量(指它们的数)的方程都等价于一个只涉及较少个无量纲量的方程.这一等价性使物理问题得以简化,在不少情况下甚至可以利用这一定理(配以适当的物理思辨)直接解决  相似文献   

5.
王礼祥 《物理通报》2023,(9):6-7+13
用分割电阻法构造出非平衡电阻电桥的特殊串联与并联组合的混联电路后,应用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和电压特点,巧妙导出了非平衡电阻电桥(非串联又非并联电阻组成的复杂电路)的等效电阻.  相似文献   

6.
结构复杂(但电阻间具有串、并联关系)的线性混联电阻电路的等效,对学生来说是个难点,学生面对结构复杂的电路无从下手,讲解时需要调动学生的想像力,教、学都感吃力.  相似文献   

7.
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图解法求并联导体的等效电阻,效果较好,利用它一方面可以很明显地看出等效电阻比任何一部分电阻都小,另一方面易于求出结果,今介绍如下,供同志们参考。一、两个并联导体的等效电阻在任一直线MN上任选两点B,F,然后  相似文献   

8.
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图解法求并联导体的等效电阻,效果较好。利用它一方面可以很明显地看出等效电阻比任何一部分电阻都小,另一方面易于求出结果。今介绍如下,供同志们参考。一、两个并联导体的等效电阻在任一直线MN上任选两点B,F,然后过B,F作MN的垂线,取好单位长度线段后,再截取线段AB=R_1,EF=R_2,联结BE,AF,则直线BE同直线AF的交点o_1至MN的距离o_1f_1即为R_1,R_2的等效电阻(见图1), 证明: ∵ΔAo_1f_1∽ΔBEF, ∴ Bf_1/BF=f_1o_1/EF (1)  相似文献   

9.
朱重远 《物理学报》1975,24(5):351-365
新发现的J(3100)及ψ(3700)粒子可能可以按SU6(1)×SU3(2)模型或SU8模型分类。本文用引进等效层子次强作用的方法,研究这两个模型中多重态的次强质量分裂,得到了一系列有新自由度的粒子的质量关系。由于本文对等效层子作用的具体形式未作没有太大根据的取舍,所以,结果与模型的关系比较直接。本工作的结果还表明,完全可以用一个统一的等效层子作用去描写重子及介子的次强质量分裂,而不与现有的实验值冲突。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3个相互耦合的并联自感线圈为例,应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的非平庸解的存在性条件,并借助行列式技术,推导出其等效的自感系数,并推广到n个并联耦合线圈的情形.其等效自感系数是由各自的自感系数与互感系数构成的两个分别为n阶与n-1阶矩阵的行列式之比,并讨论了存在反向并联情形的符号规则及若干特例情形的具体结论.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磁路定理实验仪的研制原理、内容及方法,该仪器可方便地通过输入电流I对磁通Φ的影响来测量串并磁阻与磁通Φ之间的关系,可测定一些(非)铁磁材料相对磁导率并可进行比较与分析,还提供研究磁阻的并联规律和漏磁现象及其系列应用实验供教学使用.  相似文献   

12.
R L C并联谐振电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谐振电路, 将其推广到分数阶, 并根据等效原理, 得到与分数阶 R Lα Cβ 并联电路等效的分数阶R ′ L ′ α C ′ β 并联电路及整数阶R ″ L ″ C ″并联电路  相似文献   

13.
纳米孔隙薄膜中孔隙率与折射率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用时域有限差分算法(FDTD)构造了纳米孔隙高分子薄膜的网格结构,并模拟了理想单色平面光波在纳米孔隙高分子薄膜中的传输过程,计算出不同孔隙率的薄膜所对应的等效折射率。模拟结果显示纳米孔隙薄膜的等效折射率与孔隙率呈线性递减的关系。还利用固体材料学中的混合材料等效介电常量理论建立了一种混合介质并联理论模型,很好地解释了纳米孔隙高分子薄膜孔隙率与等效折射率的关系而且得到了纳米孔隙高分子薄膜等效折射率与孔隙率的函数关系式。将模拟结果与混合介质并联理论模型相比较,发现该理论模型的函数曲线与时域有限差分算法模拟的结果相互吻合。  相似文献   

14.
等效电压源定理又叫做戴维宁定理,它可表述为,两端有源网络①可等效于一个电压源,其电动势等于网络的开路端电压,内阻等于从网络两端看除源(将电动势短路)网络的电阻.  相似文献   

15.
陈龙法 《物理通报》2016,35(3):43-47
对于某些复杂电路, 用串联或并联的两个电阻替换电路中的某个电阻, 能有效地简化复杂电路, 可简便 计算等效电阻等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6.
从流型,压降和传热三个方面综述了以前研究者在U型管中所做的研究。指出了180°弯头对整个U型管的流型及其流型转变,压降损失及其预测方法和增强换热的影响。同时提出了今后关于U型管可能的研究方向:(1)细化曲率比等几何因素对流型压降传热的影响;(2)关注低温介质的U型管中的流动与传热;(3)以180°弯头加上距其一定距离的上下游为一个单元考虑其整体的压降损失;(4)量化气液两相流在U型管中的传热。  相似文献   

17.
两端电阻网络,其内部电阻仅是串、并联的结构,可以应用串、并联公式反复化简求出其等效电阻,若电阻网络中含有△或Y型结构,则需经过△与Y型电路的相互转换才能去掉△或Y型结构形成串、并联结构,然后再进行等效化简。若电路是对称结构的,由于对称电路中具有特定的等电位点,  相似文献   

18.
于祖荣 《中国物理 C》1992,16(9):832-839
本文给出了确定量子代数SLq(3)的不可约表示和Wigner系数的方法.文中引入满足Serre类关系的两辅助元素,指出它们以及另两个元素是SLq(2)的1/2阶张量算符,它们的约化矩阵元可由一组"递推公式"算出.从这些公式也可导出SLq(3)的同位旋标量因子的递推公式.这也意味着对于SLq(3),Racah因子分解定理也适用.  相似文献   

19.
曾升红  梅细峰 《物理通报》2016,35(11):42-44
介绍了串联电路的等效、 并联电路的等效、 含理想变压器电路的等效和一般的非纯电阻电路的等效方 法来求解电功率极值问题  相似文献   

20.
电容器并联过程中静电场能损失的具体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下面一个电容并联实例为代表,研究一下并联过程中静电场能的损失。 把带电Q1的电容器C1和带电Q2的电容器C2并联。假定V2>V2由于静电场是保守力场.共场能变化与中间过程无关,只与始末状态有关,所以场能损失为 能量是怎样损失的?答案自然是焦耳熟和电磁辐射。但C1和C2之间是短路连结的,不容易明显地看出焦耳热方面的损失。为了更具体地研究能量损失的过程,我们可以把短路连结用一个热电阻Rh与一个等效辐射电阻Rr来替代。总电阻就是 R=Rh+Rr. 这样,我们的问题就变为求解下图的等效电路。 t时刻,电路方程 以等效焦耳热的方式计算场能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