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材对一名教师来说是教学的重要依据,可是现在却有一种奇怪的现象:许多学校的数学,教师从备课到上课从不用教材,这样也导致学生从不看课本,只顾钻研参考书,等到学期结束时数学课本崭新如初.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调查后发现教师主要认为教材上的例题过于简单,缺乏思维量.其实这是一种误区.教材中的例题必然是经过仔细斟酌、严格筛选、具有普适性的典型问题.有些例题  相似文献   

2.
教材是师生教学的重要依据,也是命题的重要材料.对学生数学能力及素养的考查,理应回归课本,注重彰显平时教学中例题或习题的功能与价值.命题时,教师要对教材中的例题或习题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把握问题中所蕴含的知识、思想与方法,挖掘问题所承载的思维方法与考查功能,必要时,需因势而变,以充分发挥问题的育人价值,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高三复习课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回归课本,梳理教材,充分挖掘课本知识中隐藏的数学思想方法.高三复习课可以以微专题的形式逐个突破,在深入挖掘教材时,从以下几点展开教学:(1)教材的典型例题、典型实例;(2)对形成学科思想有帮助的相关内容;(3)体现新课程理念和特点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王毅 《数学通讯》2021,(1):26-28
教材是根本,是供学生学习的重要材料,是最经典、最权威的示范性文本.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整合教材,发散教材,充分发挥课本例题和习题的示范性、典型性、拓展性、探究性功能.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是新课改的重中之重,必须重视课本,紧扣教材,结合考纲,深思熟虑教材中给出的例题和习题,并进行归纳、类比、推广和拓展,挖掘它们所蕴含的价值,实现教材功能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5.
在解题教学中,深入研究课本中的典型例题和习题挖掘并发挥典型例题和习题的潜在功能,既可以充分利用教材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又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克服题海战术,形成钻研教材,善用课本的自觉性,从而实现培育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6.
课本是教师从事教学的依据,也是学生获得知识的源泉,课本上的例题,具有典型性,简明扼要,难度适当,编排合理,面向大多数学生.若对课本例题再进行改造与深化,不仅能开阔学生的解题思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在教学中做了如下尝试,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刘昌宏 《中学数学》2012,(14):32-33
例题教学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例题的设计体现知识的运用,渗透着数学思想方法,传达数学解题方法与技能,对学生数学的学习起到导向的作用.例题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资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对例题的讲解进行知识与技能的传授,例题讲解效果如何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一、数学例题教学的作用1.示范、导向功能教材中的例题主要作用是起到示范、展示的功能.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首先要讲解清楚知识要点内容,再对例题进行实际操  相似文献   

8.
教材中的例题、练习题、习题是数学知识的主要载体,是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思想、基本技能的主要资源,传统教学中往往通过训练、强化来达到这一目的,但事实上,单纯用训练的方法来完成这个目标,不仅达不到掌握基础知识和培养能力的效果,而且容易使包含丰富思想、富有智慧和挑战性的数学学习,变成呆板、枯燥的机械化的训练.近年来的高考十分重视对课本例题、习题的“加工、简化和组合”以及对课本的“挖掘、吸取和引申”.这就要求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和考纲,引导学生利用课本沿纵向加深对概念的理解,重视课本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概括和提炼,沿横向加强不同知识点的联系及组合,把知识有机地融为一体,并培养“回归课本、探究课本、应用课本”的意识和能力.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引导教师从“以本为本”的桎梏中解脱出来,走向“以人为本”的教学发展天地.这就要求教师自身不能再像过去那样被动地去依附教材,而是要更新原有的教学观、教材观,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习题教学资源,并根据学生特点积极主动地、灵活开放地、创造性地开发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9.
刘翀 《数学通讯》2004,(9M):6-7
课本例题是为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引起认知结构的同化而设计的.在平时教学中,若对课本例题进行适当的发散研究,可以让学生达到深化认识,举一反三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教材中的知识一般而言可认为是“学术形态”及“原始形态“的,在复习教学中,需要打破教材例题的静态,使其进行生长发展,形成”教育形态“乃至“生命形态“,让学生的数学学习从低阶走向高阶,从而实现深度教学.本文从一道课本例题出发,基于中考的视角下审视和设计该题的生长,打造高效率、有趣味性、有深度的课堂.  相似文献   

11.
<正>课本例题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巩固基础知识,提高基本技能的重要载体.课本例题和习题有示范性和权威性,其极强的演变能力成为高考试题及模拟题推陈出新的源泉,因而深受命题专家的青睐.在它们身上做研究不仅能使学生巩固所学的新知识,学会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而且对于深化学习,发展思维,  相似文献   

12.
如何用好课本和课本例题,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为了去“内卷化”,为了提高课堂效率,作为教师,必须要研究教材,研究高考,善于对教材进行“再创造”.  相似文献   

13.
刘族刚  匡婷 《数学通讯》2011,(7):72-72,74
教材是学生获取知识的蓝本,而教材中的例题、习题是练习题中的精品,教学中如果能从课本例题、习题出发,对其进行拓展探究,不仅在巩固知识和把握方法上都起着“固体拓新”之用,而且还可收到“秀枝一株,嫁接成林”之效.本文从一道教材习题出发,对其拓展、引申并加以应用,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高考复习的基本原则是注重基础,回归教材.要使人们理解并实施,还需要高考命题的合理引导.众所周知,许多高考试题就源于课本,它们是由课本的例题、习题进行变式、迁移、整合、扩展而成.这样可以引导教师和学生重视教材,在教学中切实把握"三基",既能提升数学素质,又能获得考试高分.2010年安徽省的数学高考第9题体现了这一理念,是这份试卷的一大亮点.  相似文献   

15.
周振峰 《数学通讯》2009,(10):32-33
高考既是对知识的考查,也是对学生数学能力的检验.高三复习阶段很多学生过分依赖教辅资料,而忽视了课本知识和例题习题.实际上,近年来各地高考试题的原型有很多可以在课本中找到起源,因此有必要在高三章节复习中加强对课本知识点的进一步理解,  相似文献   

16.
课本是学生获得知识的根源,"万变不离其踪"指的就是课本,课本的例题更是知识的精华,往往也是高考试题的源泉.在学习中,我们若对例题的内涵和外延进行挖掘,并适当将其推广、变形、转化、延伸即可充分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培养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7.
课本中的例题作为教材的组成部分,都有一定的立意,或具典型方法,或寓一般结论,或者蕴含深刻的背景材料.在学习或复习中,通过对例题潜在教学功能的探究,势必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本文以一道课本例题为例,谈一下具体的做法.  相似文献   

18.
在数学教科书中,除了定理和例题外,还配套了适量的课后习题.多数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一般会对课本中的定理和例题较为重视,对课后习题则不以为然,有些教师通常也只对其中一些有难度的课后习题进行课堂讲解.殊不知课后习题无论难易,都留有玄机,暗藏精髓.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 ,改革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提高学生素质 .现行初中数学课本中有不少例题内涵丰富 ,对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有不同寻常的作用和丰富的教学价值 .长期的教学实践使我体会到 :如能对一些例题加以延伸和拓展 ,则能使学生以少胜多地巩固基础知识 ,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沟通知识的联系、开拓思路、优化思维品质都是十分有益的 .1.改变题设 ,变封闭性问题为开放性问题 .1 .1 改变已知条件 ,结论不变课本例题中已知条件含有非实质性限制条件 ,使数学问题呈现单一…  相似文献   

20.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下的中考,靠题海战术的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中考的要求,只有抓问题本质,悟解题通法,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笔者从课本的例题出发,回归教材,返本溯源,找到知识的“本源点”;从素养出发,举一反三,找到知识的“关联点”;对教材例题进行改编、延伸,找到知识的“衍生点”.回归数学本质,回归数学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