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解决当前无线传感网信号定位算法易受瑞利噪声影响,且其采用的半径扫描旋转定位机制在高衰落信道条件下难以消除定位角度误差,导致定位精度较低的缺陷,本文研究了鉴于正交矩阵联合单一滤波制度的无线传感网信息定位方案:首先,通过基准节点以及有关接收节点的位置关系,构建正交矩阵定位结构,用来接收待测节点发送的信号,并根据接受节点与待测节点的角度,对获取的待测节点子信号进行初步定位,减少接收节点定位待测节点的角度误差;随后,依据接收节点与待测节点的角度估计,构建联合独立滤波机制,采取功率谱密度函数计算定位过程中定位角度的平均估计,从而实现了对角度估计的优化,提高了信号定位精度.仿真实验表明:与JISA算法及NP-CPLA算法相比,本文算法具有较好的抗噪能力,其定位精度与效率更高,而定位误差更低.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当前移动无线传感网数据控制传输中存在的链路抖动难以控制、同步误差较大以及网络拓扑结构不稳定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似然估计补偿机制的移动无线传感网数据控制同步传输算法(Data Transmission Synchronization algorithm In Mobile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based on Likelihood Estimation Compensation Mechanism,DTS-LECM算法).首先,通过移动无线传感网MAC层的标记可移动特性,设计了基于分层区域节点-子节点的数据传输结构,联合广播机制,实现了区域节点的初始化,有效降低了数据控制同步误差,提高区域节点-子节点结构的生存质量;随后,基于数据分组双向交互方式,构建似然估计补偿机制,以实现区域节点控制信息同步,有效促进区域节点之间数据控制同步传输过程中链路的稳定性,且能够对频率偏移、相位偏移的精确计算,显著提高传输过程中的数据稳定性;最后,再次利用数据分组双向交互方式对区域子节点的信息进行精确同步,取得了较好的数据同步效果,且具有数据抖动发生频率低的效果.仿真实验表明,与当前常见的时间同步控制算法(Time Synchronization Control Algorithm,TSC算法)、相位同步控制算法(Phase Synchronization Control Algorithm,PSC算法)和信息片层次分组控制同步算法(Synchronization algorithm for Hierarchical Packet Control of Slices,HPCS-S算法)相比,DTS-LECM算法具有更高的控制精度与更低的分组丢包率,且链路抖动频率分布更加集中.所提算法具有较高的数据传输性能,可运用于公安系统的信号定位,以及抗洪抢险等领域,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针对现有室内定位方法,根据目标节点在运动过程中与参考信标节点间产生的多普勒效应,得到一种距离差测量方法,避免了对目标节点与信标节点间时钟同步的要求.为实现此距离差定位,提出了一种基于拟牛顿法的室内定位算法.随机选取初始猜测值,得到一个测量点的距离差信息,由此迭代得到单个测量点坐标,再将所有测得的相对位置坐标进行整体迭代并调整初始位置,直到得到稳定的初始位置,实现定位.Matlab仿真结果表明,在信噪比SNR=10时,定位误差不超过0.5m.同时,为提高定位速度和成功率,尝试用粒子群算法求初始猜测值,进一步提高算法的性能.  相似文献   

4.
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定位的能量均衡问题,提出采用蜂窝结构GAF算法进行拓扑控制的基础上,使用改进的加权质心算法进行节点定位。该算法通过区域划分增加信标节点选择的有效性,通过对距离加权减少多径效应影响。性能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可构造良好的网络拓扑结构,均衡节点能耗,延长整个网络的生存周期,提高节点定位精度,在密集型网络中可获得良好的定位性能。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5.
移动Ad Hoc网络是一种新型的不依赖于固定设施实现通信的无线移动网络,其节点兼具主机和路由器的功能,适用于Ad Hoc网络的路由策略是目前广泛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通过深入研究移动Ad Hoc网络中多径路由协议,以AOMDV算法为基础,提出了一种优化的节点不相交多径路由策略ONDMRP,  相似文献   

6.
位置隐私保护是位置服务中的关键安全问题.当前的位置发布隐私保护方法忽略了位置点之间的时空关联特性对敏感轨迹信息泄露的重要影响.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敏感轨迹点还原的风险模型,利用真实的样本轨迹数据,构造基于马尔科夫链的轨迹隐私威胁模型,基于时空上下文信息计算敏感轨迹点被还原的条件概率,还原由删除或抑制而造成的不完整轨迹数据.基于真实的轨迹数据完成实验,验证了该算法在轨迹数据还原准确性方面达到了80%以上.同时,针对行动轨迹还原中存在的隐私泄露问题,提出一种轨迹数据隐私风险度量模型,通过计算敏感状态的先验概率和后验概率之间的差值来评价轨迹还原造成的隐私泄露程度,估计轨迹点的发布对敏感位置的安全性影响,减少隐私泄露的风险.实验验证了该隐私保护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给出了基于时间序列采样的正则化回归算法的误差分析,即先将误差收敛归结为正则误差和样本误差,借助于Hoeffding型不等式给出了正则误差估计;同时,使用覆盖数及基于时间序列的Hoeffding型不等式给出了样本误差估计,从而算出学习速度一种上界的估计.最后的结果也说明学习速度能达到指数收敛性.  相似文献   

8.
针对移动设备上用户伪造定位的情况,提出一种基于手机传感器的定位伪造检测方案。该方案通过采集设备中多个传感器数据并结合易获取的公共地图信息,分析用户轨迹,并与用户提交的地理位置信息进行匹配,从而鉴别用户定位是否存在篡改。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案准确性高,可检测多种不同的定位伪造场景。该方案无需任何额外权限即可利用传感器定位,在保证实验结果可靠性的前提下,较低的采样频率不会影响手机正常使用,且额外耗电量较低。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一种当视频中的运动物体有较大范围的运动时,对其进行分割的方法.首先利用帧差法来快速定位运动物体的位置,并以此作为初始分割结果.然后利用均值偏移法准确估计运动物体的边缘并利用图切割方法建立两者之间联系.考虑到视频的运动连续性,同时引入前一帧分割结果来约束当前帧的分割.该算法同时利用了帧差法和均值偏移法的优点,能够快速准确地分割在视频场景中出现的运动物体.  相似文献   

10.
图像拼接技术是计算机图形学的研究热点,具有代表性的As-Projective-As-Possible(APAP)算法采用均匀分块法来实现图像拼接的局部映射,没有充分考虑图像不同区域之间的差异性.为了兼顾图像拼接的精度和效率,提出了一种基于特征点分布的图像映射算法,利用四叉树对图像分块来实现图像拼接的局部映射.首先,设定四叉树的最大深度,并根据图像匹配点的总数估计出每个图像块的匹配点阈值;然后,利用最大深度和匹配点阈值对图像做自适应四叉树分块;最后,对不同的图像块使用移动线性变换估计出单应性矩阵,依据估计的结果完成图像拼接.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算法提高了图像拼接的精度,其速度远大于APAP算法,并且提升了拼接图像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以钛酸四丁酯为原料,通过溶胶 凝胶法制备纳米TiO2/硅藻土复合光催化剂,以难降解有机物二甲胺(DMA)为被降解物,考察了制备条件对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TiO2/硅藻土光催化剂的制备最佳条件为水醇比0.6,500 ℃煅烧5 h,硅藻土2 g∶9 mL负载1次,溶胶pH值为2.复合光催化剂经扫描电子显微镜(SME)和X射线衍射仪(XRD)表征,达到纳米级别,3 g·L-1催化剂对400 mg·L-1 DMA的6 h降解率平均可达70%,光催化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12.
基于矩阵的一般理论与(k,h)Fibonacci数和(k,h)Lucas数的一些性质,给出r循环矩阵〖XCA.TIF,JZ〗n=〖XCC.TIF,JZ〗r(F(k,h)0,F(k,h)1,…,F(k,h)n-1)和〖XCB.TIF,JZ〗n=〖XCC.TIF,JZ〗r(Lk,h0, L(k,h)1,…,L(k,h)n-1)的谱范数的上界与下界,得到了这些矩阵的Hadamard积与Kronecker积的谱范数的一些界.  相似文献   

13.
在好氧瞬时供料工艺下,采用逐步增加负荷法对活性污泥进行驯化,控制每个周期丰盛一匮乏时间比为1:3.当有机负荷为5420mgCOD·L^-1时,PHA(polyhydroxyalkanoate)含量可达48.6%;当有机负荷为720mgCOD·L^-1时,PHA的合成速率最高达到0.18mgCOD/mg CODX·h,取驯化好的污泥在不同磁场强度下进行PHA的合成,实验发现磁场对聚羟基丁酸(hydroxybutyrate,HB)和聚羟基戊酸(hydroxyvalerate,HV)的合成产生影响.磁场强度为7mT时,活性污泥中HB含量最高;在磁场强度为21mT时,活性污泥中HV含量最高;在磁场强度为11mT时,活性污泥中PHA含量最高.强度为7mT的磁场对HB聚合酶活性促进作用最大;强度为21mT的磁场对HV聚合酶活性促进作用最大.  相似文献   

14.
利用模糊拓扑中模糊点重于和属于模糊集的概念研究模糊逻辑代数结构,在BL 代数中引入(∈,∈∨q) 模糊素滤子的概念并研究其性质.获得了BL 代数中(∈,∈∨q)-模糊素滤子的若干等价刻画,讨论了BL-代数中素滤子与(∈,∈∨q)-模糊素滤子间的关系,考察了BL-代数中(∈,∈∨q)-模糊素滤子的同态性质,证明了BL-代数中(∈,∈∨q)-模糊素滤子的同构(同态)像(原像)仍为(∈,∈∨q)-模糊素滤子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15.
一种基于旋转异构态模型基础上的改进构象统计方法研究聚二甲基硅氧烷链(PDMS)的无扰尺寸.研究结果发现PDMS侧基结构对其短链的均方回转半径特征比影响较大,而长链时构型参数〈S^2〉/M值仍趋向于7.76×10^-3nm·(g·mol)^-1,与实验结果一致.对PDMS链特征比与一级相互作用能的关系作了数值计算,通过对各种模型计算结果的分析,发现如果取旋转异构态模型进行计算,考虑侧基的结构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采用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含有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的聚氯乙烯(PVC)的裂解行为进行了研究.在氦气氛围中,分别在300、400、500、600、700和800℃下对含有DBP的PVC进行热裂解,并通过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法对裂解产物进行了定性和半定量分析.共鉴定出氯化氢、萘、联苯、菲等37种裂解产物.通过与单一组分PVC树脂裂解产物比对,在300℃时含DBP的PVC以释放DBP为主而不发生分解反应,这与单一组分PVC树脂裂解行为有明显不同.在600℃以下裂解产物主要以氯化氢和苯等易挥发的物质为主,而600℃以上多环芳烃开始大量产生,并且随着裂解温度的升高,裂解产物越来越复杂,有害物质如萘、联苯、芴等的含量也逐渐增加.根据裂解产物的种类及相对含量变化规律,表明对含增塑剂的废PVC塑料的裂解回收过程适合采用分段裂解工艺,从而降低热裂解温度和提高热裂解效率.  相似文献   

17.
提出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人脸图象精确定位方法,作为人脸检测与人脸识别之间的一个中间优化处理过程,以解决由于人脸检测技术的定位误差导致人脸识别错误的问题。精确定位问题转化为一个在离散空间中的优化搜索问题,以遗传算法作为优化搜索方法,利用其收敛速度较快、鲁棒性强和全局寻优等优点,改进了基于身份子空间统一模型的人脸识别系统的识别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基于遗传算法的人脸图象精确定位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人脸识别系统的识别率。  相似文献   

18.
首次采用三(3,5-二叔丁基水杨醛缩苯乙胺)镧[La(OPEBS)3]作为单组份引发剂用于引发ε-己内酯(ε-CL)的开环聚合.系统研究了溶剂、反应温度、单体/引发剂比例、单体浓度和反应时间对聚合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La(OPEBS)3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可以在反应温度为40℃,[-εCL]/[La]摩尔比为1 000,反应时间为40 min的聚合条件下得到分子量约为5.84×104,产率为99.9%的聚己内酯(PCL).1H NMR结果显示己内酯单体是通过酰-氧键的断裂插入增长链.  相似文献   

19.
鉴于噻唑丙烯腈和吡啶两类化合物的优点,本文以丙二腈、2,6-二氟苯乙酮、2-氯吡啶酸为起始原料,经五步反应,设计合成了3个新的3-(2氯吡啶-3-基)-2EE4(2,6-二氟苯基)噻唑-2-基]3取代丙烯腈类化合物;并利用^1HNMR、IR、MS,元素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初步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3个化合物在测试浓度下均具有一定杀菌杀虫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