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通过紫外-可见光谱法研究了阴离子偶氮染料甲基橙(MO)与3种季铵盐表面活性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当表面活性剂浓度远低于临界胶束浓度(CMC)时,表面活性剂与染料形成聚集体,反映为吸收带蓝移并伴随着吸收强度下降.继续加入表面活性剂,引起染料在阳离子胶束中的特征吸收.当表面活性剂浓度达到CMC及以上时,混合溶液的λ<,max>...  相似文献   

2.
KE型染料与Gemini阳离子表面活性剂T122的光谱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室温(25℃)下,通过紫外-可见光谱法及稳态荧光法分别测定了Gemini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T122和传统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与三种KE型活性染料相互作用后的临界胶束浓度(CMC),并对二者作用的机理进行了初步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测出的CMC值基本吻合;KE型染料的加入都能使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CMC值有所提高;如染料黄KE-4R的加入使表面活性剂T122的CMC增至不加染料前的7.0倍,而CTAB的CMC值增加至原来的1.5倍;带有双亲分子结构的表面活性剂T122的性能要明显优于传统表面活性剂CTAB。  相似文献   

3.
利用F-2500 FL Spectrophotometer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了不同浓度下二苯乙烯三嗪型荧光增白剂(VBL)溶液体系的吸收光谱,分析了吸收光谱特性随荧光增白剂溶液体系浓度的变化规律,得到了吸收谱峰值I.(或吸收谱峰值的对数Log(Imax))及吸收谱起始波长S两组新的反映荧光增白剂溶液体系浓度的敏感参量,并给出了利用该敏感参量进行荧光增白剂溶液体系浓度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4.
在阳离子、非离子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胶束溶液中,研究了4-(N,N-二甲氨基)苯甲酸2'-乙基己基酯(EHDMAB)的双重荧光和紫外吸收.当EHDMAB增溶在不同的胶束溶液中,紫外吸收增强,在离子型胶束溶液中,可观察到具有较长波长的EHDMAB分子内扭转电荷转移(TICT)荧光,相反,在非离子型胶束溶液中,可观察到具有较短波长TICT荧光,特别是位于阳离子胶束Stern层中的吡啶阳离子可强烈猝灭EHDMAB分子的双重荧光,所吸收的紫外辐射主要通过TICT荧光和非辐射去活化衰减.按照EHDMAB分子TICT荧光在有机溶剂中的极性依赖性,EHDMAB分子的4-(N,N-二甲氨基)在离子型胶束和非离子型胶束中处于不同的极性环境;根据EHDMAB和表面活性剂分子的结构和大小分析,EHDMAB分子的4-(N,N-二甲氨基)应朝向胶束的极性头基团,而2'-乙基己基链则朝向疏水性的胶束内核.动态荧光猝灭测量为EHDMAB分子在不同胶束中的位置进一步提供了佐证.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各种表面活性剂存在下,8-羟基-1,3,6-三磺酸芘钠盐(HPTS)的荧光光谱,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对其荧光特性的影响可分为两种类型:单分子猝灭(CMC以下)和胶束作用(CMC以上)。它们分别服从相应的Stern-Volmer稳态猝灭和溶质-胶束作用线性方程。按导出方程对应作图,求得CTMAB的单分子猝灭常数K=2.4×10~5L/mol;CTMAB胶束和TX100胶束对HPTS的键合常数分别为7.4×10~5L/mol和7.0×10~3L/mol。阴离子表而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由于其电性与HPTS阴离子电性的不相容性,对HPTS荧光未见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Wu D  Feng R  Chen GD  Zhao W  Zhao J  Li F  Wei Q  Du B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1,31(11):3040-3042
为了探讨染料在纺织染色等领域的应用性,采用应用最为广泛的光谱法研究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与吡罗红G的相互作用.发现当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单体与吡罗红G形成缔合物时,荧光发生猝灭;随着表面活性剂浓度的进一步增加,表面活性剂形成的胶束与吡罗红G作用,导致出现一个新的、更强的荧光峰.同时考察了硫酸钠和尿素对二者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7.
详细研究了香豆素-1在环己烷-醇、1,4-二氧六环-水二元溶剂及环糊精,表面活性剂溶液体系中的荧光光谱。通过溶剂-溶质分子间氢键作用及对其非荧光性的TICT态形成的影响。讨论了这种荧光探针的荧光光谱对环境极性非常敏感的原因,测定了它与环糊精的包结常数和与表面活性剂胶束的结合常数。  相似文献   

8.
番茄红素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的测量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ICCD光谱探测系统对不同浓度番茄红素的二硫化碳溶液吸收谱的相对吸收强度进行了测量,结果显示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番茄红素稀溶液的吸收规律满足朗伯-比尔定律;分别用丙酮、正己烷、石油醚、苯、乙酸乙酯和二硫化碳作为溶剂对番茄红素可见吸收光谱进行了测量,对结果进行分析后发现苯、乙酸乙酯和二硫化碳的番茄红素溶液的特征吸收峰的波长位置与以丙酮作为溶剂相比有不同程度的红移效应;番茄红素-丙酮溶液中加入水后溶液颜色随着加水量的增加逐渐变浅,溶液吸光度降低,当丙酮与水的体积比为4∶1时吸收光谱在紫外出现一新的吸收峰。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是番茄红素溶于不同溶剂时,溶剂分子对番茄红素分子作用不同。用荧光光度计采集不同浓度的番茄红素丙酮溶液的荧光光谱,结果表明番茄红素溶液的荧光光谱主要集中在500~680 nm波段,浓度低于50 μg·mL-1时,番茄红素的荧光强度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呈线性增加。当浓度高于60 μg·mL-1时,荧光强度因为番茄红素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而下降。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SAA)在水溶液中与阴离子酸性染料四溴荧光素(TBF)的荧光反应,发现当CSAA单体与TBF形成离子缔合物时,TBF的荧光发生猝灭,而CSAA胶束与TBF作用又会产生一个新的、更强的荧光。进而研究了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TMAB及CPB胶束体系中酸性阴离子荧光染料荧光素与四溴荧光素间的能量转移条件。表明只有在带相反电荷的CSAA形成的胶束中,阴离子染料间的能量转移才可能发生,在2/3临界胶束浓度(CMC)时能量转移效率达到最大。并推测了胶束体系中染料间能量转移模型及染料间能量转移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10.
阴阳离子菁染料J-聚集体的荧光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荧光光谱技术,研究了两种阴阳离子菁染料及对应的阴离子和阳离子菁染料在溴碘化银立方体颗粒上形成的J-聚集体的荧光光谱特性,并与其在溴碘化银立方体上的光谱增感率进行了实验对比。结果表明:阴阳离子菁染料的荧光光谱峰值明显低于阴离子、阳离子菁染料,说明其吸收光子后,大部分电子转移到溴碘化银表面。因此具有较高的光谱增感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