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常生活中,当人们发现自己的面容、形体等出现不够美的地方时,总会千方百计地去修补、完善,直至完美、和谐.对高层次的美的追求,常会为科学的创造与发明提供重要线索,成为科学的创造与发明的有效手段.事实上,当某个理论、某个问题或某个对象,无论是其思想形式,还是内容方法,尚未达到美的境界时,就必须遵循审美标准,依据美的规律去继续创造、发展直至完善它,这种过程中体现的方法称之为补美法.以补美法的基本思想为指导,在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时,就要善于发现表达式、图形、结构等内隐的不美因素,寻求使其完善的途径与方式,从而得出精巧的解…  相似文献   

2.
“美是真理的光辉”,黑格尔说:“我赞美数学的优美和力量:它有战术上的技巧与灵活,又有战略上的雄才远虑.而且,奇迹的奇迹,它的一些美妙的概念是支配物理世界的基本结构.”数学的美是内在的美,隐蔽的美,深邃的美,美在数学思想内部.数学美是客观规律的反映.要领悟数学美必须透过“抽象、枯燥”的符号、公式及定理等洞察其内部的数学思想.比如:爱因斯坦创立的相对论可谓内容丰富之极,但如果用式子表示的话,却极其简单:E=mc2,P=mv(E为能量,P为动量,m为质量,c为真空中的光速),并非所人有都能意识到这其中的美.其实,这两个公式代表了爱因斯坦对…  相似文献   

3.
数学与美之管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学与美之管窥赵凤岐(山东滕州市三中277514)数学有自然科学的“皇后”之称.其实,社会科学也无祛离开数学.然而人们只注重她的实用,而忽视她的“美”,尤其在中学阶段,数学的美因忙于解题、苦于对付高考被埋没.抽象、乏味、单调成了数学的代名词.如果我们...  相似文献   

4.
例谈数学美在数学解题中的导向功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朱永厂 《数学通报》2005,44(2):39-41
在数学中,一个复杂问题的简单解法,一个对称的式子,一个优美的图形,一个和谐的结构,一个奇异的念头,都会使你沉浸在数学美的海洋中,当你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来审视数学问题时,你会因数学世界的简洁、对称、和谐和奇异而赞叹不已;你会因数学的如此之美而如饮醇珍美酒;你也会因此而陶醉在数学美之中.  相似文献   

5.
数学中,有一些概念、定义、定理在结构上、性质上、用途上颇为相似,存在紧密联系.它们就像数学大家庭中的一对对“伴侣”一样,相互融合、相互渗透又相互作用、相互对比,共同诠释着数学的奥妙.笔者以高中数学几个经典知识为例,从分析数学的角度,让这一对对数学伴侣“双剑合璧”,以彰显数学别样之美.一、正、余弦定理“双剑合璧”,彰显数学“证明”之美  相似文献   

6.
漫谈数学美     
数学中,美无处不在,只是这种理性的美博大、深刻而精粹,需要去探索,去发现.如:线条和行体美,对称与比例美,精确与奇异美,问题与悖论美,简洁与和谐美.  相似文献   

7.
数学解题教学与数学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世球 《数学通报》2004,(11):17-19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只有通过问题的解才能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又只有在充满兴趣的情境下才能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更只有在数学美的氛围中才能对数学解题充满兴趣.什么是数学美呢?它就是数学的优美感.数学家庞加莱说:“数学的优美感,不过就是问题的解答适合我们心灵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满足感.”  相似文献   

8.
我看数学教育中的美学原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雁 《数学通报》2000,(11):16-18
数学美这一名词在数学教育界已不算是什么新概念了 ,然而在数学教育中我们究竟应遵循哪些美学原则 ,自庞加莱提出数学审美四大标准以后 ,似乎这一领域的研究就不太有人再去涉足 ,人们只将它放在了理论的层次上 ,其实数学美在我们的数学教育中是大有作用的 ,本文试图在庞加莱的四大原则的基础上提出较为适用于初等数学教育的美学原则 .1 数学简洁美真理往往是简洁而明晰的 ,对于这一点 ,在我们的数学中就显得尤为突出 .比如 ,在定义一个数学概念时 ,我们不仅要考虑到概念内涵的包容程度 ,同时也要考虑到概念用词的简约程度 .对于其中不必要…  相似文献   

9.
小学数学是一门独特的科学,可以激发学生思维,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数学中蕴含的美学因素为学生创造有趣的课堂,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独特之处.但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单一、趣味性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与数学素养.因此,本文分析了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并论述了“美”与“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融合策略,希望为教师引导学生“识数学之道”,创造有趣课堂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
著名哲学家、数理逻辑学家罗素对数学的美“大加赞赏”,他说:“数学,如果正确地看它,不但拥有真理,而且也具有至高的美,正像雕刻的美,是一种冷而严肃的美,这种美没有绘画或者音乐那些华丽的装饰,它可以纯净到崇高的地步,能够达到严格的只有最伟大的艺术才能显示的那种圆满的境地”.  相似文献   

11.
“数学探究即数学探究性课题学习,是指学生围绕某个数学问题,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观察分析数学事实,提出有意义的数学问题,猜测、探求适当的数学结论或规律,给出解释或证明.”进行数学探究的目的主要是,为学生引入一种新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经历提出概念和结论的过程,体验数学发现、创造的研究过程,形成勇于质疑和善于反思的习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  相似文献   

12.
在数学中,一个复杂问题的简单解法,一个对称的式子,一个优美的图形,一个和谐的结构,一个奇异的念头,都会使你沉浸在数学美的海洋中,数学美常表现为符号、解法的简洁美,数式、结构的对称美,条件与结论、数、式、形的和谐美,形式、解法的奇异  相似文献   

13.
数学家罗素指出:"数学,如果正常地看它,不但拥有真理,而且也具有至高的美,正如雕塑的美,是一种冷而严肃的美."数学家普洛克拉斯也说过:"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在平时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无处不在地享受着数学美的魅力!特别是在数学解题时,"数学美"会启迪我们的思路、扩展我们的思维,可以这样说"哪里有数学解题,哪里就有数学美!"如下以一道高考题为例,与大家分享用数学美给力数学的解题思路与分析.  相似文献   

14.
初中数学教学大纲指出:“初中数学的基础知识主要是初中代数、几何中的概念、法则、性质、公式、公理、定理以及由其内容所反映出来的数学思路和方法”.属于基础知识范畴的数学思想方法是对数学规律本质的认识,是数学的灵魂和精髓.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价值,已被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所认识,其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也渐趋深入.但在实际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却还没有完全象一般基础知识教学那样落到实处.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一套表述清晰,易于把握的思想方法教学目标体系.用此,导致数学思想方法教学…  相似文献   

15.
简捷,是一种美,数学中人们对于简捷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建立公理体系人们试图找出最少的几条;命题的证明人们力求完整、简练;计算的方法尽量简捷、明快……使用数学符号是实现数学简捷性的重要  相似文献   

16.
数学之所以魅力无穷,是因为它的美无处不在.只要我们用美的眼光去审视,便会获得美的享受.下面几个不同的问题,在结论的呈现形式上却达到了绝对的统一,展示了数学奇妙的统一美.  相似文献   

17.
李正银 《数学通讯》2003,(13):47-48
奇异性是数学美的一个基本内容 .一般地说 ,奇异性包含有新颖性的涵义 ,颇有一点“出乎意料”和“令人震惊”的意味 .这也就是说 ,那种被称为奇异的东西 (如数学中的结论、方法等 ) ,所引起的不仅是赞叹 ,而且还有惊愕和诧异 .数学家徐利治说 :“奇异是一种美 ,奇异到极度更是一种美 .”数学在很多方面都体现了奇异美 ,其中之一便是真理的隐含 ,数学中很多定理的结论是出人意料的 ;其二是数学方法的新颖 ,解数学题无非是将已知条件和求证结论建立起令人信服的联系 ,而在这些联系中有些容易想到 ,有些则是意想不到的 .庞加莱曾指出 :“我们不…  相似文献   

18.
随着数学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数学教学中的各种实践和理论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数学教学中的美育问题,就是令人瞩目的问题之一。本文仅对诸如有没有数学美?什么是数学美?数学美的教育价值和科学价值如何?以及怎样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等问题,作一些初步的探讨,并以取得的点滴成果,对近年来一些搞教育科研的同志们提出的建立作为数学教育学一个分支的边缘科学:《数学美学》的主张表示赞同和支持。一什么是数学美? 究竟有没有数学美?我们想,这应当是本理论探讨的出发点。对这个问题,一些喜爱数学的人或数学家说:有。他们是从自己的实际感受中说这话的。著名数学家高斯说“在数论中常常有这样的事:由于某种意外的成功而得到新的优美的真理……”数学家波  相似文献   

19.
将数学实验的思想和方法融入大学数学教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韩明 《大学数学》2011,27(4):137-141
大学数学教学中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讲授,强调应用案例中融入数学实验思想的新教学方法.改革课堂教学方法,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加强学生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应用和创新能力.最后,本文给出了几个例子显示了数学实验与大学数学教学结合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对数学问题的推广探究不但可以发展我们的观察、推理、猜想、探究能力;同时也能使我们感受到数学美无处不在,从而增强学数学、用数学、探究数学的兴趣.善于联想猜想,借鉴创新,它能很好地培养同学们的创造性思维,下面我们以一个问题为例,通过联想、迁移去做进一步的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