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引言在河南省教育学会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成立了河南省教育学会创新教育专业委员会,我们对创新教育的研究可以说是刚刚起步.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我们专业委员会重点研究的一个课题.当代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P.R.Halmos)曾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那么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进一步说,数学学习的实质就是问题解决.基于创新教育理念,高中数学教学应该通过问题的提出、问题的分析、问题的讨论、问题的解决、问题的运用、问题的发展、问题的反思等七大环节来展开,从而推进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本文重点研究了问题意识的培养、问题解决的思路、问题设计的原则、问题解决的误区.  相似文献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是当前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创新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在良好的环境中去发现、探索、解决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和途径,而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在某种层度上是通过解决数学问题来实现的.为此,我们应重视问  相似文献   

3.
王美兰 《中学数学》2012,(14):92-93
教材中的数学题多数是封闭型试题,这些已经不能完全满足数学素质教育的要求,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了改变这种情况,使数学教学更多地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积极探究精神,使数学教学更有利于学生创造精神的培养,适当增加开放题是必要的.也就是说,我们可以把中学数学教材中一  相似文献   

4.
郭学军 《数学通讯》2004,(11M):13-13
开放题是数学教学中的一种新题型,它是相对于传统的封闭题而言的.开放题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这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的具体体现.如何搞好开放题的教学,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5.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创新教育追求的目标是在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激发全体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创造性地掌握和运用知识,使之成为学习的主  相似文献   

6.
创新是当今的时代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高等数学作为高等教育的重点基础课程,在训练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具有重要地位.如何在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是我们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文章通过对当前教育形势的分析以及创新思维的特点的思考,从教学理念、教学模式以及教学内容三个方面讨论了在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培养问题.  相似文献   

7.
<正>新课程标准指出:"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应体现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之中.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独立思考、学会思考是创新的核心.创新意识的培养应该从义务教育阶段做起,贯穿数学教育的始终.""请你来编一道题"恰恰可以体现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在培养他们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提升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方面起到很大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以适应社会的需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数学课程内容的设计中明确指出:“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数学课程还要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应体现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之中”,“创新意识的培养应该从义务教育阶段做起,贯穿数学教育的始终”.而数学创新是指学生能自主地独立地去探索问题,从多种角度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9.
当前实施的素质教育,其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而要实现这一目标,珠心算教学是最有效的途径。通过语言教学使学生萌发创新意识,进而转化成具体的创新行为,逐步形成创新能力。 在珠心算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我们结合教研和教学实践谈几点浅见。  相似文献   

10.
以“古典概率”的教学为背景,通过实例求解的过程,对常规思维方法与发散性思维方法进行比较。阐述在大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数学:让我们合理地猜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如何在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是摆在每位数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 .传统的数学教学注重演泽推理 ,教师进行“像是帽子里突然跑出一只兔子”式的讲解 ,学生进行“程序输入”式的解题训练 ,教材也毫不吝啬地砍去了活生生的知识发生过程 ,这些极大地妨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尤其妨碍学生可持续发展潜力的挖掘 .反思传统的数学教学 ,笔者提倡教猜想、学猜想 ,通过猜想能力、猜想意识和猜想习惯的培养 ,使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落到实处 .猜想思维无疑是创造性思维 ,而猜想意识和猜想习惯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品…  相似文献   

12.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研究性学习将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被动地位,以主动学习为主.基于这种想法,我在数学教学中尝试开展用计算机解决数学问题.本文谈谈我在教学中尝试把算法、计算机语言、数学问题相结合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几点尝试.  相似文献   

13.
研究性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以问题为载体,通过创设科学研究的情景和途径,运用已掌握的知识,主动、多渠道地获取新知识的学习方式.它能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自觉学习的习惯,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曾说:“数学知识既不是教出来的,也不是学出来的,而是研究出来的.”研究性学习符合现代教育理论的“立体性原则”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4.
数学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喻平 《数学通报》2002,(1):9-11
就下面两个问题 ,我们在上海和广西对中学数学教师和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研究 .(1 )优秀的中学数学教师是否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 )教师的创新能力与其所教的学生的创新能力之间是否相关 ?研究结果表明 :(1 )优秀的数学教师比一般的数学教师具有更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 )通过测试发现 ,具有创新能力的教师所教的学生 ,比不具有创新能力的教师所教的学生更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上面调查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事实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教师是否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一个重要因素 .在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  相似文献   

15.
数学教育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思维品质和创新能力.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基本的教育,课  相似文献   

16.
新课标提出“要充分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科学推理和创新思维方面的功能”,强调了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而方法多样化则成为数学课堂落实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个体或班级群体中的不同个体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寻找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以促进其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发展.但本文想表达的是方法多样化的功能不仅限于此,  相似文献   

17.
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创新的实践和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培养和适就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已经是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顶刻不容缓的历史任务.引导学生创新学习,首先要求教师实现教学创新,要把树立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作为教学创新的根本目标和方向. 课堂教学是创新学习的主渠道,是开展教学创新的主阵地.通过几年来的教学教研实践,笔者认为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应突出在如下几个方面实现创新.1 教学观念的创新——以学生为本,为学生 的会学而教 教学观念的创新,就是要在素质教育质量观的要求下…  相似文献   

18.
吉林省教育科学院院长聂海清说:“好课的标准可以归纳为8个字,即善于启发,主动积极.”笔者理解为教师的“善于启发”体现在课堂教学不仅要完成教学任务,还要让学生自主的掌握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因此课下的备课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教学过程应该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供学生的活动机会.  相似文献   

19.
以研究生入学考试中的一道构造性题为例,谈一题多解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要求.提出在教学中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应注重夯实基础、营造环境、鼓励探索.  相似文献   

20.
从问题入手,让课堂焕发创造的活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的数学教育愈来愈关注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就数学课堂教学而言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意识呢 ?笔者认为 ,一条重要的途径是 ,在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 ,以问题为抓手 ,选准突破口 ,寻找切入点 ,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 ,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 ,通过师生双边民主和谐的活动 ,让课堂焕发出创新的生机和活力 ,进而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以提高 .让问题进课堂 ,切实变革发展学生智能的行为方式 ,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手段 ,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一条有效途径 .1 鼓励提问 ,培养创新意识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首先要鼓励学生提问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