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QSAR结合人工神经网络预测取代氯苯酚生物毒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取代氯苯酚类化合物是有机化学工业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原料,现已有邻氯苯酚等4种酚类化合物被美国环保局定为优先控制的有机污染物[1].对此,国内外有关专家对取代氯苯酚的生物毒性进行了广泛研究,但都没有得到有效的构效关系[2-3 ].因此,通过建立取代氯苯酚生物毒性与分子结构间的定量关系,对于预测其生物毒性有着实际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环境水体中聚合铝形态的分析测试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酸性环境中,沉积物释放和土壤淋失的可溶态铝大量进入环境水体,并在水体中以及水和颗粒物界面上发生聚合、絮凝、沉降以及络舍、吸附和电中和等物理化学反应,严重影响着其它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其它污染物的迁移和归趋,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生物效应。而Al^3 及其羟基水解聚合物的形态分析是研究环境和生物体系中铝的毒性、生物有效性和传输机理以及天然水体的自净机理的关键。由于直接有效测定上的困难,对天然水体中是否存在铝水解聚合型体这一观点并未达成共识,其结论也存在一些争议甚至相悖的情况。本文综述了近二十年来环境水体中聚合铝形态测试技术研究的新进展。引用文献60篇。  相似文献   

3.
氯代二苯并呋喃(PCDFs)毒性的QSAR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77年Oile首次报道城市垃圾及工业废弃物中的含氯化合物在焚烧过程中可能产生二噁英以来,人们对二噁英类化合物的产生及其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危害进行了较为广泛的研究[1-3].氯代二苯并呋喃(PCDFs)是二噁英的一种,一方面由于它具有剧毒性,会导致内分泌系统和体内荷尔蒙平衡紊乱,另一方面它能对机体新陈代谢、免疫力和生殖系统造成长久的损伤,因此,有关此类化合物毒性的研究近年来受到了学术界的关注[4-7].  相似文献   

4.
芳香胺由于其广泛的应用如工业生产中合成染料、杀虫剂、橡胶、塑料、粘合剂、药物的中间体或工业及发动机润滑油中的抗氧化添加剂已成为众所周知的环境污染物[1~3].其中有些芳香胺毒性很强,有些则是潜在的致癌物质[4~6].比如:4-氨基联苯和2-萘胺就是所熟知的致癌物[5,7,8].另外在环境中它们也可能通过一系列反应转化为毒性比较强的亚硝基化合物[9],进而通过各种可能的途径进人环境中,因此,它们通过直接接触或间接污染人们的生活环境从而对人类的健康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基于此,建立简单、快速、灵敏及环境友好的环境水样品的芳香胺分析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正纳米载药系统以其独特的化学性质已广泛应用于小分子药物转运,并已有相关的临床实例报道[1~6].壳聚糖(CS)因其所特有的无生物毒性、易生物降解和良好生物相容性等优点而备受关注[7~16].由于传统方法制备的壳聚糖纳米颗粒粒径高达数百纳米,使其生物利用度低,限制了其更广泛应用.我们在前期工作中发现:一种无残留合成方法可以制备粒径在50~80 nm的小尺寸低聚壳聚  相似文献   

6.
金属形态决定其生物吸收和生物毒性,采用微量金属总浓度作为其毒性效应和允许浓度的评价标准往往会高估其毒害效应.环境中游离金属浓度与生物吸收和毒性之间有很好的相关关系.确定游离态金属含量,探讨此类形态浓度与生物效应间的定量关系,进而用相对简便和易重复的化学方法取代生物测试方法,根据化学形态分析结果评价环境中微量金属对生物体的毒性将成为毒性研究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秋水仙碱(Colchicine,1)用于治疗痛风乳腺癌、皮肤癌、白血病、何杰金氏病等[1,2],但其毒性过大限制了它的应用[3].因此,对1结构修饰寻求高效低毒的衍生物引起了人们的兴趣.构效研究表明:秋水仙碱的C-10位的取代基对其活性、毒性影响较大,C-10位被氨解或甲胺解后,活性提高,而毒性降低 [4~6].  相似文献   

8.
发展新型光学受体分子, 研究其对核酸碱基的选择性识别不仅有助于了解生物体内分子作用和转化的机理, 同时对发展新的生物分子检测方法和研制新药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 由于核酸碱基的性质相近, 因此实现单一碱基的选择性识别较难[1]. 氢键是一种重要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在生物化学和分子药理学研究中, 尤其在生物大分子的三维结构中起着重要的作用[2,3].  相似文献   

9.
微波消解-环丙沙星荧光光度法测定面制食品中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铝在自然界中是一种广泛存在的元素,许多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老年性痴呆症与铝有密切关系.同时还发现,铝对人体的脑、心、肝、肾的功能和免疫功能都有损害[1].因此,世界卫生组织于1989年正式将铝确定为食品污染物而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10.
N-茄呢基-N,N′-二(3,4-二甲氧基苄基)乙二胺的合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癌症仍是需要攻克的医学难题之一. 虽然已有多种抗癌剂用于临床,但大多数抗癌剂是以细胞毒性来抑制癌细胞的繁殖,使用剂量受到限制,长期治疗还会产生毒副作用. 研究表明,N-茄呢基-N,N′-二(3,4-二甲氧基苄基)乙二胺(简称SDB-乙二胺)[1]具有优先作用于多种抗药性肿瘤的直接的细胞毒性,对几乎所有类型临床抗肿瘤药物具有增效作用,其中对抗生素类和生物碱类抗癌药物的增效尤为显著,如对其中的博莱霉素(争光霉素)、呱来霉素、磅霉素等,每毫升注射液含有3和10 μg的SDB-乙二胺,药效分别能提高47和130倍,对新制癌菌素(neocarzinostatin)也能提高2倍以上[2]. 与其他增效剂相比,SDB-乙二胺的增效作用具有定向细胞毒性,而本身完全没有细胞毒性,安全性好,可以连续使用,可减少抗癌剂的剂量,减轻毒副作用[3]. 因此,研究开发抗癌药物增效剂是癌症治疗的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