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云霞  游静  梁冰  王国俊 《分析化学》1999,27(10):1186-1189
利用自制的吹扫/捕集-热脱附装置,考察了7种单一吸附剂和4种混合吸附剂对水中痕量挥发性有机物的富集,结果证明,Tenax GC和活性炭组成的混合吸附剂使用范围广,回收率明显高于单一吸附剂,吸附剂借助N_2干吹可除去水蒸气.混合吸附剂可望在环境大气和汽提法分析水样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用于分析生活污水中挥发性有机物的方法,分析物以吹扫捕集法取样,混合吸附剂富集,然后热脱附-气相色谱分析.混合吸附剂是由TenaxGC和活性炭组成,二者体积比为2∶1.对吹扫捕集流速和捕集时间进行了优化,并测定了标准分析物的回收率.利用该法,从生活污水中检出37种挥发性有机物,其中8种列在我国环境优先污染物名单中.  相似文献   

3.
采用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P&T-GC/MS)分析生活污水及饮用水中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混合吸附剂富集.混合吸附剂是由TenaxGC+硅胶+活性炭组成,三者体积比2:1:1.从生活饮用水中检出了26种挥发性有机物,其中8种列在我国环境属优先污染物中.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用于分析考活污水中挥发性有机物的,分析物以吹扫捕集法取样,混合吸附剂富集,然后热脱附-气相色谱分析。混合吵附剂是由TenaxGC和活性炭组成,二者体积比为2:1。对吹扫捕集流速和捕集时间进行了优化,并测定了标准分析物的回收率。利用该法,从生活污水中检出37种挥发性有机物,其中8种列在我国环境优先污染物名单中。  相似文献   

5.
混合吸附剂在环境监测中分析苯系物的性能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单一吸附剂和混合吸附剂对大气中苯系物的回收率,同时对比了一些洗液,发现用二氯甲烷代替二硫化碳可取得更好的结果,因为前者不仅回收率高于后者,且更有利于减少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6.
1引言水相中的有机污染物一直是环保工作者关注的焦点。近年来,石油、化工、制药等工业的迅速发展,大量废水进入环境,导致污染物的种类、数目与日俱增,其中大量的石化污水的排放是造成水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只有有效检测石化污水中的有机物的组成及含量,才能保证达到排放的标准。吹扫l捕集一热脱附一气相色谱法是一种重要的用于分析水中挥发性有机物的现代样品前处理技术,混合吸附剂的使用可大大拓宽了它的分析范围。本文采用吹扫/混合吸附剂富集-热脱附-气相色谱法分析了石油化工污水中挥发性有机物,GC/MS定性,结果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7.
设计合成了以葡聚糖为载体,同时具有亲水性磺酸基和疏水性胆固醇两类配基的新型吸附剂。通过对高密度脂蛋白(HDL)纯溶液中吸附等温线的测试,比较了以Dextran G-75为以亲型吸附剂与单一亲水型磺酸基配基、单一疏水型胆固醇配基吸附剂吸附量和亲和吸附系数的关系,对双亲型吸附剂的吸附动力学进行了初步研究。在HDL溶液中,亲水型磺酸基、疏水型胆固醇配基、双亲型吸附剂对HDL的吸附曲线基本符合Langmuir吸附方程。  相似文献   

8.
葡聚糖为载体的双亲型LDL吸附剂吸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合成了以葡聚为载体,同时具有亲水性磺酸基和疏水性胆固醇两类配基的新型低密度脂蛋白(LDL)吸附剂。通过对LDL纯溶液中吸附等温线的测试,比较了以Dextran G-75为载体的双亲型LDL吸附剂与单一亲水型磺酸基配基,单一疏水型胆固醇基吸附剂吸附量和亲和吸附系数的关系。对双亲型LDL吸附剂的吸附动力学进行了初步研究,在LDL溶液中,亲水型磺酸基,疏水型胆固醇配基,双亲型LDL吸附剂对LDL的吸附曲线基本上符合Langmuir吸附方程,另外通过高离子强度NaCl洗脱实验,测定了双亲型LDL吸附剂上具有的磺酸基与胆固醇两类基在对低密脂蛋白吸附过程中所起的配合效果,为下一步作用力机制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石莼吸附脱色处理水溶性染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卉  申景强  杨昕 《化学研究与应用》2002,14(4):394-396,F003
本文以大型海藻石莼作吸附剂,对结晶紫等7种不同结构的水溶性染料分子的单水溶液和模拟混合染料废水进行吸附脱色研究,探讨了吸附剂的性能和影响吸附脱色效果的有关因素。结果表明,石莼对大多数水溶性染料具有良好的吸附脱色效果,而且COD去除率高,在染料废水处理中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0.
利用分子筛择形特点,对煤直接液化油中的混合酚实施高效分离。本研究选取间甲酚和对甲酚作为分离煤直接液化油馏分段混合酚的模型化合物,采用化学液相沉积法对HZSM-5吸附剂的孔口结构进行改变,分析分子筛硅铝比及颗粒粒径对模型化合物间甲酚和对甲酚吸附分离性能的影响,以获得高性能固相吸附剂,并将其应用于180-190℃馏分段混合酚分离。结果表明,当分子筛硅铝比为25、粒径为3-5 μm时,分子筛的孔口结构调节效果最优;当正硅酸乙酯的最小用量为0.2 mL/g时,固相吸附剂的吸附量为0.03 g/g,对甲酚选择性高于95%。由于外表面沉积物对吸附剂的孔口结构变化,导致对甲酚选择性的提高。进一步采用HZSM-5(1)吸附剂对真实煤直接液化油混合酚的分离中发现,苯酚和对甲酚的选择性均达到100%。  相似文献   

11.
选取典型的矿物质氧化物为吸附剂,在两段式固定床反应器中研究了模拟烟气气氛下吸附剂吸附As2O3、PbO的特性,吸附反应的原子态密度、吸附位、吸附能等通过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获得。结果表明,CaO的砷吸附容量最大,900 ℃吸附砷容量为5.25 mg/g;其次是Fe2O3、MgO、Al2O3,吸附的砷以As3+和As5+的砷酸盐形式存在,高岭土和飞灰具有较大的PbO吸附容量,最大吸附容量分别为6.69和2.75 mg/g;其次是SiO2和Al2O3,并且50%SiO2/50%Al2O3 混合吸附剂的铅吸附容量高于单一氧化物,吸附剂表面O原子是As2O3的吸附活性位点,吸附剂暴露的不饱和Si和Al原子是PbO的吸附活性位点,此外温度、烟气气氛对吸附容量和吸附产物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引言捕集和富集挥发性化合物近来已成为制备试样的一种标准方法,但很少用以取得法庭物证。在文献报导的几乎所有应用中,都是将小量挥发性化合物捕集在过量的吸附剂上,但在物证中挥发物的量很容易超过吸附剂的容量,使试样失去代表性。法庭分析工作者可以根据由下列四个参数的排列组合而得到的十六种情况来设计、使用和评价试样中挥发物的富集方法: 1.试样是由动态的“吹洗和捕集”还是由静态扩散来富集? 2.吸附剂容量是否足以定量捕集所有挥发性化合物?  相似文献   

13.
吸附式空调系统的原理及添加剂强化吸附工质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氯化锂晶体具有很高的吸水性能,在吸附式空调制冷系统中常常被用作吸附剂。本文介绍了吸附式空调制冷系统的原理,研究了吸附剂(氯化锂)、吸附质(水汽)的性质;采用高真空吸附重量法测定氯化锂的等温吸附曲线及氯化锂吸附水汽的速率,并通过添加一种既有吸附增稠作用,又能强化氯化锂吸附性能的添加剂,改善氯化锂的等温吸附特性,降低氯化锂的再生温度。采用氯化锂混合吸附剂-水的开式旋转吸附式空调系统,具有显著的节能效果和双重杀菌功能,提供人们所喜爱的舒适空调域(室内温湿度26.7℃/50%RH),同时改善室内空气品质。  相似文献   

14.
以高硫石油焦为原料,KOH为活化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为表面活性剂制备天然气吸附剂,分析了高硫焦基吸附剂的孔结构和孔分布特征,讨论了高硫焦制备吸附剂的活化机理。结果表明,预活化中加入表面活性剂SDBS可提高KOH与原料的混合均匀度,对活化效果有利。最优活化条件下制备的吸附剂样品GSR3和GSR4的微孔容积分别达到1.0985cm3·g-1 和1.3193cm3·g-1,孔径分布集中在0.9nm~1.5nm;在25℃、充放气压力3.5MPa和0.1MPa下,GSR3、GSR4对甲烷的质量吸附量分别达到0.139和0.145,有效体积脱附量达到111和115。粉体高硫焦基吸附剂的性能非常接近于低硫焦基吸附剂。  相似文献   

15.
负载二氧化锰球形吸附剂的制备及锂吸附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粉末状无机吸附剂MnO_2分散负载于交联聚丙烯酰胺,制成了球形吸附剂。以静态法和柱式法用LiOH(0.1mol/L),LiCl(0.1mol/L)混合溶液和实际盐湖卤水研究了吸附剂对Li~+的吸附性。对LiOH、LiCl等摩尔混合溶液和大柴旦湖水,锂吸附容量分别为5.90和3.40mmol/gMnO_2·HCl溶液(0.25mol/l)可将被吸附的锂近于完全洗脱,同时将吸附剂再生以重新使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SHA型吸附剂和活性白土混合吸附剂精制食用植物油进行了研究,筛选出二者最佳比例为4:2%,以及实验室条件下的最佳工艺:控制温度范围为120-140℃,振荡15min,离心分离15min,将脱色、脱酸、脱臭、脱过氧化物等步骤合一,大大简化了工艺过程。  相似文献   

17.
吸附剂是固相萃取技术的核心。近年来混合模式固相萃取吸附剂以其独特的选择性成为一个研究热点,被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食品分析、药物分析等领域。本文主要阐述了混合模式固相萃取吸附剂的优势、制备及其应用,并展望了其发展方向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通过4步化学反应对磁性Fe3O4@Si02纳米粒子进行化学修饰,设计和制备了一种N,N’-二(5-四唑亚甲基)胺修饰的金属螯合磁性纳米粒子.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Zeta电位对该新型吸附剂进行了表征.用静态吸附法研究了螯合Cu(Ⅱ)吸附剂对溶菌酶、细胞色素C和α-糜蛋白酶的吸附性能以及溶液pH值、盐浓度、蛋白初始浓度对吸附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吸附剂对蛋白质的吸附主要通过金属配位机理进行,且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对溶菌酶、细胞色素C和α-糜蛋白酶的最大吸附量分别20.0、13.5和17.9 mg/g.此外,将螯合Cu(Ⅱ)吸附剂用于混合蛋白质样品的吸附,发现此吸附剂对混合蛋白质样品中的溶菌酶具有选择性吸附作用,说明此金属螯合吸附剂在蛋白质选择性分离富集中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采用软模板法制备了粒径范围为50 nm~100 nm的球状纳米介孔碳(MCN),与HZSM-5分子筛机械混合获得介/微孔混合吸附剂,用于二苯并噻吩的吸附脱硫研究。XRD、BET、SEM和TEM等分析结果表明,MCN比表面积为214 m2/g,孔径为5.1 nm,混合吸附剂的比表面积、孔容、孔径均处于MCN和HZSM-5分子筛两者之间,且两者混合均匀。吸附脱硫实验表明,HZSM-5分子筛对二苯并噻吩的吸附脱硫率最差(脱硫率4.8%),而MCN的脱硫性能最优(脱硫率70%),混合吸附剂中随MCN含量增加二苯并噻吩的吸附脱硫性能逐渐提高,且MCN表现出了较好的可重复性能,经过4次循环后吸附容量保留率为79%。Freundlich等温模型比Langmuir等温模型更适合描述二苯并噻吩在上述吸附剂表面的吸附过程,吸附动力学实验数据说明二苯并噻吩在该系列吸附剂上的吸附更符合二级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20.
壳聚糖吸附剂的制备及其性能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本文以壳聚糖为主要原料,分别经过悬浮交联和复合制备得到壳聚糖(Chitosan)树脂吸附剂(简称CS吸附剂)和壳聚糖—活性炭(Chitosan-Activecarbon)复合吸附剂(简称CS—AC吸附剂)。研究影响制备吸附剂的诸因素;测定两种吸附剂的性能;探讨两种吸附剂对印染废水的脱色和对有毒金属离子的去除。研究结果表明:本研究条件下制得的CS和CS—AC吸附剂比表面积分别为82.9M2/g和937.3M2/g;对亚甲基蓝溶液(500mg/L)的静态吸附量为141.2mg/g吸附剂和835.1mg/g吸附剂;CS吸附剂对印染废水的动态脱色量为126.9mg/g吸附剂;两种吸附剂对有毒重金属Pb(2+)的去除率均达90%以上,而且耐酸、碱性能较好,均为优良的颗粒状吸附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