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铜离子选择电极测定五种α-氨基酸(对氟苯丙氨酸、丝氨酸、缬氨酸、丙氨酸及α-氨基异丁酸)的铜(Ⅱ)配合物在25.0±0.1、35.0±0.1和45.0±0.1 ℃, μ=0.16 mol L~(-1)KNO_3时于水中及30%(V/V)和50%(V/V)的乙醇-水中的稳定常数. 用pH电位法测定了各配体在混合溶剂中的离解常数. 实验表明用铜离子选择电极研究上述配合物在混合溶剂中的线性自由能、线性焓和线性熵关系, 得到了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在25±0.1℃,I=0.1mol·l~(-1)KNO_3条件下,在80%(V/V)DMSO—H_2O混合溶剂中,应用pH法测定了DL—苯丙氨酸、甘氨酸、L—缬氨酸、L—丝氨酸、L—异亮氨酸、L—脯氨酸等α—氨基酸的电离常数;铜(Ⅱ)—α—氨基酸二元配合物和铜(Ⅲ)—芬布芬—α—氨基酸三元配合物的稳定常数。使用的α—氨基酸均为生化试剂。实验发现,在Logβ_(102)与pK_b~B,logβ_(111)与pK_2~B及logβ_(111)与olgβ_(102)三对参数之间均存在良好的直线自由能关系。用ΔlogK和Δlogβ_(111)表征了三元混配型配合物相对于二元母体配合物的稳定性.讨论了溶剂的性质、配体之间的堆积作用和疏水作用对配合物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用pH电位法及温度系数法证实了混型配合物α-氨基酸-邻菲哕啉-铜(Ⅱ)中的线性自由能、线性焓及线性熵关系。 (一)实验部分 pHS-3型酸度计、501型超级恒温器及恒温滴定池、50μl微量进样器,酸度计、温度计、移液管及容量瓶等均经过校正,邻菲哕啉(Phen)为分析纯试剂,实验的操作方法及铜离子标准溶液的测定参见前文,配体α-氨基酸(αA)的提纯及其离解常数的测定和计算已有报道,若以HL代表氨基酸,其离解常数K_1和K_2分别为  相似文献   

4.
采用pH法,在25.0±0.1℃,I=0.1mol·dm_3(KNO_3条件下,测定了13-取代苄基-1,4,8,11-四氮杂环十四烷-12,14-二酮的质子化常数及其与CU(Ⅱ)配位的平衡常数讨论了配体与金属离子的配位方式.在25.0±0.1℃,离子强度为0.1mol·dm~3(KNO_3)下,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这此配体铜(Ⅱ)配合物的酸分解动力学行为.探讨了配合物酸分解反应机理,得到了速控步的速率常数.发现配位反应平衡常数与配体的质子化常数及配合物酸分解反应速率常数之间存在较好的Hammett型和Br(?)nsted型直线自由能关系.同时探讨了取代基对配合物生成及酸分解的影响情况.  相似文献   

5.
在25℃,I=0.10 mol/L KNO3的实验条件下,用pH电位法测定了吲哚-3-乙酸(IAA)在甲醇-水混合溶剂中的质子化常数,讨论了有机溶剂对质子化常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溶剂甲醇含量对质子化常数的影响呈线性关系.确定了二元体系M(Ⅱ)-IAA(M=Fe、Co、Ni、Cu、Zn和Cd)在甲醇含量为50%(V/V)的混合溶剂中主要存在的配合物物种,并测定了配合物的稳定常数.实验数据的处理运用计算机程序Hyperquad、Glee和Hyss完成.  相似文献   

6.
在25.0±0.2°C,I=0.1mol·dm~(-3)。NaClO_4存在下,用pH法测定了铜(II)—α,α’-联吡啶-N-(对取代苯基)氨基乙酸(p-RPhG;R=CH_2O,CH_3,H,Cl)、铜(II)-邻菲罗啉-N-(间取代苯基)氨基乙酸[在30%(v/v)乙醇中]、铜(II)—α,α’-联吡啶—α-氨基酸、铜(II)-邻菲罗啉—α-氨基酸[在水溶液中]等三元配合物的生成常数.发现这四个体系三元配合物的稳定性分别与其第二配位体的碱性强度之间存在直线自由能关系.应用△logK_M、logX值讨论了三元配合物的稳定性.在铜(II)—邻菲罗啉—N-(间取代苯基)氨基乙酸三元配位体系中再次发现△logK_M,log_X值与pK_2值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7.
在25±0.1℃,I=0.1mol·dm-3KNO3条件下,80%(v/v)DMSO-H2O混合溶剂中,应用pH法测定了甘氨酸,L一缬氨酸,L-异亮氨酸,L-脯氨酸,L-丝氨酸,DL-苯丙氨酸等六种α-氨基酸(缩写为α-AA,记为B配体)的酸离解常数,铜(Ⅱ)-α-氨基酸。锌(Ⅱ)-α-氨基酸二元配合物的稳定常数及铜(Ⅱ)-芬布芬-α-氨基酸(芬布芬缩写为Fen,记为A配体)和锌(Ⅱ)-芬布芬-α-氨基酸三元配合物的稳定常数。实验发现,在下面三对参数之间,即logβ102与pK2B,lOgβ111;与pK2B及10gβ111与logβ102,均存在良好的直线自由能关系。用△logKM和△logβ111两个参量描述了三元配合物相对于母体二元配合物的稳定性。讨论了溶剂的性质,配合物分子内配体之间的疏水作用,芳环之间的堆积作用对配合物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用 pH 滴定法测得25.0±0.1℃时0.1mol·dm~(-3)KNO_3水溶液中邻苯二酚-3,6-二甲撑亚氨基二乙酸(CBMIDA,H_6L)的六级酸解离常数及 CBMIDA 的镁(Ⅱ)、钙(Ⅱ)、锶(Ⅱ)、钡(Ⅱ)、镍(Ⅱ)、锌(Ⅱ)、钴(Ⅱ)、镉(Ⅱ)、锰(Ⅱ)、铜(Ⅱ)、铁(Ⅲ)、钍(Ⅳ)和铀酰离子的配合物稳定常数 K_(MH_2L)~M、K_(MHL)~M、K_(ML)~M、K_(M_2L)~M 及配合物的质子化常数 K_(MH_2L)~H 和 K_(MHL)~H.讨论了 CBMIDA 的逐级酸离解的动态平衡机理以及金属离子与 CBMIDA 形成的各种配合物的配位形式.  相似文献   

9.
采用pH法, 在25.0±0.1℃, I=0.1 mol.dm^-^3 (KNO3)条件下, 测定了13-取代苄基-1, 4, 8, 11-四氮杂环十四烷-12,14-二酮的质子化常数及其与Cu(II)配位的平衡常数。讨论了配体与金属离子的配位方式。在25.0±0.1℃, 离子强度为0.1mol.dm^-^3 (KNO3)下, 采用分光光度法, 研究了这些配体铜(II)配合物的酸分解动力学行为。探讨了配合物酸分解机理,得到了速控步的速率常数。发现配位反应平衡常数与配体的质子化常数及配合物酸分解反应速率常数之间存在较好的Hammett型和Bronsted型直线自由能关系。同时探讨了取代基对配合物生成及酸分解的影响情况。  相似文献   

10.
在Hac-NaAc缓冲溶液中(pH 5.0),用单扫示波极谱法得到1-对氯苯基-3-呋喃基-4-呋喃甲酰基-5-吡唑啉酮(HL)、腺嘌呤(Ade)与铜(Ⅱ)三元配合物的灵敏吸附波,其峰电位为-0.58 V(vs.SEC).峰电流与铜质量浓度在0.02~10mg/L范围内分段呈线性关系,定量下限为2μg/L(3×10-8mol/L).采用多种电化学方法研究了极谱波的性质和电极反应机理.峰电流由中心离子铜(Ⅱ)还原产生.用直线法测得多元配合物组成比为1:1:1,表观稳定常数为7×107.此方法已用于粗盐、麦片和化妆品中痕量铜的测定,标准回收率98%~103%.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1,3,5-三(N-α-吡啶亚甲基氨亚甲基)苯三铜(Ⅱ)配合物作为水解酶模拟物催化4-硝基苯酚醋酸酯(NA)水解动力学.在pH为7.5~9.3范围内配体与铜(Ⅱ)形成了13(配体铜离子)配合物.结果表明,催化水解速率对NA及配合物浓度皆呈一级反应,其水解速率方程v=kToba[NA]=([ML]t+[OH-]+ko+i)[NA].其二级反应速率常数kMLH-l在一定范围内随pH值的增加而增加.kMLH-1的最大值和kOH分别为0.266,8.57mol-1@m3@s-1,ko为NA的溶剂解常数,ko=1.28×10-6s-1(25.0±0.1℃,I=0.10,0.020Tris缓冲溶液),kMLH-1值较以前报道的配合物更大,显示该配合物催化活性更高,表明Cu(Ⅱ)配合物中的Cu…OH-是有效的亲核试剂,对底物NA酯的水解有较好的催化作用,依据实验结果提出了催化反应的机理.  相似文献   

12.
用pH法在25.0±0.1℃, I=0.1 mol.dm^-^3 KNO3条件下研究了铜(II)-α-氨基酸-13-(2'-羟基-3', 5'-取代苄基)-1, 4,8, 11-四氮杂环十四烷-12, 14-二酮竞争性三元混配型配合物的稳定性。测定了该体系的三元配合物的稳定常数, 并讨论了二氧四胺大环配体的环空腔大小对三元配合物的构型及稳定性的影响以及大环配体上取代基对三元配合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在25.0±0.1C和0.1mol·dm~(-3)KNO_3存在下,用pH法测定了邻菲罗啉、5-硝基邻菲罗啉、5-氯邻菲罗啉、5-甲基邻菲罗啉为第一配体;脯氨酸、α-氨基异丁酸、异亮氨酸、缬氨酸、甘氨酸、丝氨酸为第二配体与铜(Ⅱ)形成三元配合物的稳定常数,结果表明三元配合物的稳定性与第一配体和第二配体的酸碱强度之间均存在直线自由能关系,应用反馈π键存在的程度讨论了配合物稳定性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pH法,在25.0±0.1℃,I=0.1mol·dm-3KNO3存在条件下,测定了铜(Ⅱ)-1,4,7,10-四氮杂环十三烷-11,13-二酮-α-氨基酸(5-取代邻菲罗啉)三元配合物的稳定常数,探讨了大环多胺配体与金属离子的配位能力、配位方式、及其在水溶液中铜(Ⅱ)配合物的稳定性,同时也研究了5-取代邻菲罗啉与铜(Ⅱ)之间的d-p反馈π键、取代基的Hammett诱导效应对三元配合物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以2,9-二甲基-1,10-菲咯啉为初始原料,合成了2,9-二甲基-1,10-菲咯啉的α-氨甲基吡啶衍生物-N,N'-二(2'-吡啶基)甲基-1,10-菲咯啉-2,9-二甲胺(L)。该配体经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表征。在25±0.1℃、I=0.1mol·dm-3NaNO3的条件下,用pH电位滴定法测定了该配体在水溶液中的质子化常数及其分别与Mn(Ⅱ),Co(Ⅱ),Ni(II),Cu(Ⅱ)和Zn(Ⅱ)的配合物的稳定常数,提出了配合物的可能结构。进一步讨  相似文献   

16.
本文用吸收光谱研究了3,3′-二(γ-磺酸丙基)-9-乙基-4,5,4′,5′-二苯并噻碳菁三乙胺盐(Ⅰ)在DMF-水混合溶剂中存在的状态,求得室温下该染料只存在二聚平衡的浓度范围。用本实验室研制的半导体精密量热系统,测量了25℃染料溶液的稀释热。在含45% DMF的水中,生成1摩尔二聚体的△H298、△G298及△S298分别为-(49.6±1.3)×103J、-(13.1±0.1)×103J和-(122.7±3.2)J·K-1;在含35% DMF的水中分别为-(36.0±1.0)×103J、-(19.1±0.1)×103J和-(54.0±1.5)J·K-1。  相似文献   

17.
在镉离子浓度为5.00×10-5~2.00×10-4mol.L-1、甘氨酸与镉离子浓度比为100~400条件下,应用示差脉冲极谱技术测定不同溶液pH值时镉(Ⅱ)-甘氨酸体系的极谱峰电位和峰电流,依据极谱峰电位随溶液pH和自由金属离子浓度的变化关系曲线,建立合适的金属配合物体系模型。通过求解体系的质量平衡方程及拟合试验配合物形成曲线,用计算机分析程序优化得到MHL、ML、ML2、ML3和ML2(OH)五种金属配合物的稳定常数(lgβ)分别为9.67±0.15,4.35±0.02,7.83±0.03,10.04±0.04和11.48±0.13。  相似文献   

18.
在25℃,I=0.1mol·dm~(-3)NaClO_4的条件下,在混合溶剂[50%(v/v)二氧六环和70%(v/v)乙醇]中用pH法测定了N,N′-双(对位取代苯基)乙二胺的质子化常数及其与铜(Ⅱ),镍(Ⅱ)生成二元配合物的生成常数.结果表明:在配位体的质子化常数与配合物的生成常数之间,在配位体的σ′值与Hammett方程中的取代基常数σ之间,以及稳定化因子S_f与σ值之间,均存在着良好的线性关系.从实验进一步验证了在配位化学中直线自由能关系存在的普遍性.  相似文献   

19.
采用固定顺磁金属离子浓度,逐渐改变α-球蛋白浓度,测定溶剂水质子弛豫时间变化的方法,研究了稀土离子钆(Ⅲ)与人血α-球蛋白的配位作用.研究结果表明,α-球蛋白中有3个钆(Ⅲ)离子的结合部位,其配合物的离解常数K_d=2.5×10~(-4)(mol/L)。  相似文献   

20.
在25.0±0.1C和0.1mol·dm-3KNO3存在下,用pH法测定了邻菲罗啉、5-硝基邻菲罗啉、5-氯邻菲罗啉、5-甲基邻菲罗啉为第一配体;脯氨酸、α-氨基异丁酸、异亮氨酸、缬氨酸、甘氨酸、丝氨酸为第二配体与铜(Ⅱ)形成三元配合物的稳定常数,结果表明三元配合物的稳定性与第一配体和第二配体的酸碱强度之间均存在直线自由能关系,应用反馈π键存在的程度讨论了配合物稳定性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