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彤 《韶关学院学报》2011,32(1):156-159
通过对当代大学生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大学语文教学中培育学生民族精神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提出相应对策:争取社会、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对大学语文课的重视与支持;改革大学语文教学,引导经典阅读,发掘教材中体现民族精神的育人资源;优化教学过程,注重能力培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内外结合、学用结合,促进学生对民族精神的体验与内化。  相似文献   

2.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传统文化延续五千年而历久不衰.在漫漫五千年文化的熏陶中.中华民族逐渐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些民族精神,是中华五千年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动力.也是在未来岁月里薪火相传.继往开来的精神火种。我们必须结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世世代代加以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如何结合闽西特点,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如何结合闽西特点,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相似文献   

5.
代大为 《科技资讯》2006,(21):184-185
在大学语文遭遇尴尬境遇的同时,本文作者从一个当事人角度出发,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深入分析了大学语文遭遇尴尬的种种原因。面对大力宏扬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的这一时代命题,作者明确提出“文学者,民族精神之寄托也”等一些新的大学语文教学观念和教学思路,为大学语文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大学语文》课本中有很多古代文学作品,它们蕴涵了丰富的传统文化,通过教学,可以丰富当代大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可以吸收古人的精神素养,塑造大学生高尚的道德人格;可以向古代的爱国人士学习,培育新型的爱国主义情操;可以把古人作为榜样,锻炼大学生的坚强的意志品质,滋养青年学生的健康心态,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7.
爱国主义教育始终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民族凝聚力的源泉。在当前经济全球化,价值取向多元化的影响下,加强对大学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是非常迫切和重要且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从语文教学与爱国主义精神培育的统一、爱国主义精神培育的重要作用两个方面,阐述了语文教学与人文精神培育的重要性。主张应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并提出了有关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9.
从语文教学与爱国主义精神培育的统一、爱国主义精神培育的重要作用两个方面,阐述了语文教学与人文精神培育的重要性.主张应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并提出了有关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0.
常德会战是发生在中国抗日战争战略相持阶段后期、中日双方投入较大兵力的一次大会战,是抗日战争正面战场诸战役中少有的、令世人为之瞩目的一次“惨胜”。常德会战的“惨胜”,充分体现了中国广大爱国官兵所具有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值此世界各国隆重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回顾此次会战,既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更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华民族精神的开发的重要任务是爱国主义精神教育的开发。要使这种开发科学化,就要加强其理论基础,增强其时代感,形成其制高点,注重其广泛性,即逐步实现其理论化、现代化、人才化和全民化。  相似文献   

12.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已融入全球一体化,由此而引出的民族精神问题成为一个紧迫的现实问题,民族精神决不能被“西方文明”所异化,高度重视对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养是时代的要求,要抓住爱国主义这个核心,并积极建设校园文化,把民族精神的培养同校园的建设具体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3.
14.
马佳 《科技信息》2011,(3):174-174
在1812年的战争之中俄罗斯民族的功勋题材是小说的主要题材。这是一场俄罗斯人民反对拿破仑入侵的正义的民族战争。当然,也因此作者在自己的小说之中触及到了爱国主义问题,但是这也被看作是多层意义的。  相似文献   

15.
秦岭梅 《科技咨询导报》2010,(20):186-186,188
"大学语文"作为在新时期初恢复设置的高等教育课程,经过几十年的教学实践,已发展为一门成熟的课程。  相似文献   

16.
大学语文教学要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在贯彻提高大学生语文知识水平同时,弘扬中国优秀文化传统主旨,亟待探索改革途径。本文在对现行大学语文教学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从文化视角研究大学语文教学,主张以内容统摄方法,选编作品和进行课堂教学,强调大学语文的文化功能,并以此来推动应用功能。文章旨在探索出一条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大学语文教学新途径。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认为解放思想是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前提 ,不同民族、不同形式的文化都要发展 ,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 ,开展多种形式的对外文化交流 ,发展文学艺术 ,必须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和“三不主义”,目的是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  相似文献   

18.
韦婷 《科技信息》2009,(33):I0187-I0187
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环就是学习这个国家的文化。而如何正确的吸取其中的精髓,不要陷入盲目的崇洋的误区,树立正确的爱国主义观,对于每一个学习外语的同学都是十分重要的。在本文中,阐述了什么是爱国主义?在教学中如何把爱国主义和日语结合起来,让大学生意识到自己肩负的新时代任务,增强爱国的情感和振兴祖国的责任感,树立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学习外国的先进文化,更好的为祖国的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19.
抗非典精神与新世纪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中华民族在悠久的历史里,始终伟岸屹立且日益繁荣昌盛,正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在起作用。中国共产党是继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集大成者。当突如其来的非典疫病严重威胁着中华民族的关键时刻,党中央提出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互助,和衷共济。迎难而上,敢于胜利”的抗非典精神。这是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对民族精神的大发扬和大培育,对彻底战胜这场重大灾害,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人民战争产生巨大的作用;对社会主义物质、政治、精神文明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产生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必须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强化民族忧患意识和自强意识,激发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必须坚持与时俱进的创新品格,使中华民族精神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