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要聞简报     
原子量的新标准长时期以来,化学家一直采用天然氧等于16作原子量的标准;物理学家则采用氧-16等于16作为标准。現在双方同意改成一致的标准,即碳-12等于12。此事經国际純粹及应用化学协会(IUPAC)建議(1959年),和国际純粹及应用物理协会(IUPAP)同意(1960年),并将于今年八月在加拿大召开的国际純粹及应用化学  相似文献   

2.
《大学化学》1986,1(2):63-64
现行国际原子量是以~(12)C=12为基准的各种元素质量的相对平均比较值。它是没有量纲的。它是按该元素各种天然同位素丰度计算得到的平均值,其具体数值就等于摩尔质量(克)。现知20种元素只有一种天然同位素,其原子量可以直接精确测定,精确度可达百万分之一。但是多数元素都有几种天然同位素,不同试样的同位素丰度还可能略有差别。现知31种元素因同位素丰度不同而导致了原子量值的不确定性。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  相似文献   

3.
Ⅱ、关于克原子、克分子的教学(一)为什么难教?(1)因为这两个概念较为复杂、教学时牵涉到原子量、分子量氧单位、克单位、原子数、分子数等方面。定义较为周折,如果骤然提出“克原子是以克做单位来表示元素一定的量在数目上等于它的原子量”,学生会莫明其妙。当教师继续往下讲,把问题引到原子数、分子数上去,学生思维往往跟不上。在以前讲到原子量和分子量时,教师曾认为“克单位”太大,应该采用“氧单位”;但在讲到克原子和克分子时,教师却又认为“氧单位”太小,应该用“克单位”。这样来回翻觔斗,岂不把学生闹糊涂了。(南京大学化学系沈性文)(2)学生常有下列误会:i)把克原子和克混为一  相似文献   

4.
最近国际原子量委员会公布的新国际原子量表(一九六一年)中,有一项重要的改变,即采用碳-12的质量等于12为标准以代替已有近六十年历史的天然氧等于16。远在Giauque和Johnston发现氧的同位素(一九二九年),以及Urey和Greiff(一九三五年)预料  相似文献   

5.
氧是已知101种元素中最重要的一种元素。这是由于:(1)在地壳中氧的含量最多。(2)氧能与惰性气体以外的一切元素相化合。(3)氧是各种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4)氧是测量其他元素的原子量的标准。 (一)氧的各种同位素的发现:1929年基奥奎(Giauque)和约翰斯顿(Johnston)在研究氧分子的吸收光谱时,发现在较强的光谱线附近有一组弱的光谱线。通过对光谱数据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一引言原子量是相对数值,它是一种元素的原子和另一种(我们选订的)标准元素的原子的重量比(也可说是质量比)。同时我们考虑到大多数的元素有同位素,那么原子量也就是各同位素的平均重量。的确在下文将要讨论到,由质谱方法测定原子量就是测定每一同位素的多寡和质量数,然后算成我们常用的原子量。为什么我们不用绝对数值来表示原子量呢?主要是一个原子的重量太小,没有使用的  相似文献   

7.
门捷列夫所预言的尚未发现的元素(锗、镓、钪)性质得到了证实。使化学家对寻找新元素发生了广泛的兴趣,这些新元素应该填满周期表上的空位。但是惰性气体一族元素的发现是完全出人意料的。门捷列夫预见到氢与锂之间有一个元素存在,但他没有能够预见到一族元素。惰性气体中最先被发现的是氩。1882年J·瑞利想要证实谱劳特的假说,着手测定氢和氧的密度以便证实或否定它们的原子量(1:16)。经过十年后他宣布,氢和氧的原子量比实际上是1:15.882。  相似文献   

8.
王颖霞  周公度 《大学化学》2019,34(12):22-28
原子量是最为基础的科学概念之一,"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之"同位素丰度和原子量委员会(CIAAW)"每两年会修订并发布一次原子量。自2009年起,IUPAC宣布某些元素的原子量不再是常数,这些元素的标准原子量为区间值。为方便使用,对于这些元素,给出一个合理的单一数值,称为常规原子量。何为标准原子量?何为常规原子量?为何某些元素的原子量出现区间值?依据原子量数值的特性,元素可以分为几大类?本文在介绍最新元素周期表中原子量的特点之后,简述原子量测定、标准确定、概念演变的发展历史,讨论原子量的修订与变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化学元素的原子量是自然科学中的基本常数 ,原子量的概念对化学学科的发展起着基础性的推进作用 .化学发展的两个里程碑 :原子 分子学说和周期率 ,都是以原子量为基础 ,而且一切化学反应、合成、分析以及化学物质的生产 ,都要用原子量计算 .原子量是某元素一个原子的平均质量与一个12 C原子质量的 1/ 12之比 .原子量的测定已有180多年的历史 .测定原子量主要有化学方法和物理方法 (质谱法 ) .现代原子量几乎都是由质谱法测定的 .它是根据公式 :Ar(E) =∑ni=1mifio设元素E含有i种同位素 ,fi 为i同位素的摩尔分数 ,Mi 是其…  相似文献   

10.
目前各个学校正大力提倡教学中啟發思維培养学生的积極性。这个方向是正确的。但在具体运用中不免有些偏差。我仅以在部队化学教学所形成的观点,談談自己一些意見。仅以初中化学“原子量”一课为例。我們講原子量很簡單,时間仅仅用十分鐘左右,可以說是开门見山不繞圈子。首先,肯定原子虽小仍有重量,以克为其重量單位則氧原子的重量为0,00000000000000000000002657克,这样太不方便、所以要找一个适合的單位,达便是氧單位。然后直接肯定氧單位为氧原子实  相似文献   

11.
卢倩 《化学教育》2001,22(5):15-16
在自然界中,基态氧原子是不存在的,氧以单质氧气Q和臭氧Q的形式在自然界出现,更大量地以各种元素的含氧化物的形式在自然界出现。基态氧原子的价电子构型是2s22p,在2P能级中有2个电子是成对的,其他2个电子是成单的,即2s^2 2p^ X2P^1 Y2P^1z。氧的电负性为3.44,当它与电负性很小的元素的原子结合时,夺取其电子形成一2价氧(仔一),形成离子化合物。例如:Na2O,电子式  相似文献   

12.
原子量一节,在初中教材范围内,是比较难理解的。因此,在教学之前,教师要作充分的准备,了解学员难点,修改教案是教好课的最重要的一环。现在,把我对这一节的讲法,提出来,供作参考:一、正确估计学员难点,确立教学重点。这一课的主要难点:①原子那样小,有没有重量?怎样表示它的重量?②为什么要以氧单位来计算?根据难点:确立教学重点:讲透氧单位,说明原子量。二、难点的解决法:  相似文献   

13.
吴国庆 《化学教育》1996,17(7):20-20
根据IUPAC发行的期刊CHEM. INTERNATIONAL 1996,18(2)报道,最近,IUPAC原子量和同位素丰度委员会建议改变包括碳在内的5种化学元素的原子量(相对原子质量),其原因是对几种元素的天然同位素丰度变动量作了新的估算。这5种元素如下表所示。  相似文献   

14.
IUPAC 原子量与同位素丰度委员会于1985年8月31日至9月3日在法国里昂召开,主要结果是修订了34种元素的原子量,其新值列于附表,括号内数字指末位数的准确度。另外,对“原子量四位数表”(旧表见本刊1984年,3期,58页)作了32号元素锗 Ge 原子量的修订,新值为72.61(2),又作一项勘误,即41号元素铌 Nb 的原子量应为92.91。  相似文献   

15.
奇异的元素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佩丽 《化学教育》1993,14(3):11-12
钒之谜钒是1830年瑞典化学家塞夫斯特姆(Sefstrom)发现的。由于钒是多氧化态元素,各种氧化态的化合物都有美丽的颜色,故以瑞典美丽的女神凡纳迪斯(Vanadis)命名为钒(Vanadium),元素符号为V。位于周期系VB族,原子序数51,原子量50.9415。钒虽称稀有元素,其实并不稀有,在地壳中的丰度(质量%)0.015,占所有元素的第23位。钒在自然界分布很广,在我们周围的环境中都有钒,沉积岩中的钒比铜、铅、汞、铋多。  相似文献   

16.
5-Br-PADAP分光光度法测定合金钢和高温合金中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在磷酸介质中以5-Br-PADAP直接分光光度法测定合金钢和高温合金中铌。选用柠檬酸和EDTA二钠盐为掩蔽剂,用氟化物使络合物褪色的溶液作参比液以消除共存元素及基底的影响。铌量在0—30μg/50mL范围内遵守比尔定律。依据铌的标准加料回收试验和标样分析结果计算测定误差小于4.6%本方法灵敏度高(ε=5.1×10~4),并已应用于合全钢和高温合金中铌的测定。测定下限为5×10~(-3)%。  相似文献   

17.
元素分析仪法是测定有机元素含量的现代分析技术,一次进样可以同时测定化合物中的C、H、N等元素的含量,在元素含量分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该方法对卤族元素无法测定.氧瓶燃烧分解样品后用电位滴定法或称(容)量法测定有机卤素的含量,是有机卤素分析的经典方法.国家标准测定聚氯乙烯样品中的氯含量采用氧瓶燃烧分解电位滴定法[1].电位滴定法一次只能测定样品中一种卤离子,若多种离子同时存在会产生干扰,影响测定结果,且需要配制多种试剂,费时费力.有机样品或聚合物经氧瓶燃烧法分解后采用离子色谱法一次进样可以同时测定多种元素的含量而互不干扰[2],分析速度和灵敏度都优于传统方法.许多有机化合物或聚合物都含有卤素,离子色谱对卤素离子测定的灵敏度很高,氧瓶燃烧离子色谱法弥补了元素分析仪法的不足,是有机化合物或聚合物卤素含量分析较理想的方法.本实验以间氯苯甲酸元素分析标准样品为对照品,测定了氯化聚乙烯中的氯含量,取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离子轰击下固体表面电离过程重新考虑认为,在固体表面覆氧或氧离子轰击下除表面原子的直接电离外,激发态双原子间电子交换和断键亦起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修正了局部热力学平衡模型,得到了一个包含各类离子内配分函数、电离能、金属-氧原子键断键能以及表面金属原子与氧原子结合份数等参数决定的新电离几率分析表达式。应用该分析表达式解释了金属表面覆氧、氧离子轰击金属、化合物半导体表面二次离子发射中氧增强效应、充氧量对二次离子发射的影响及其基体效应等实验现象。并由此得到了元素相对灵敏度因子的分析表达式,对化合物半导体及一些陶瓷材料表面二次离子质谱分析中元素灵敏度因子随元素电离能变化曲线给予了相应的物理解释。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用氧瓶分解-离子色谱测定胱氨酸标准物质中硫元素含量的方法。以美国进口胱氨酸标准物质为样品,用氧瓶燃烧分解,以碱性吸收液吸收,使硫元素转化为硫酸根阴离子,然后进行离子色谱分析。分析数据与标准物质标称值进行了比较,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0.
一、引言:當量是純質(元素)與8克氧或1.008克氫化合時的重量,這個意義每一位化學教師都非常熟悉,如果作表演實驗或學生自己作實驗時,常用氫作還原劑,以還原已知重量的氧化銅,由氧化銅失去的重量即为已知氧化銅中氧的重量,便可計算出銅與8克氧化合時的重量。此重量即为銅之當量。其反應式为: CuO+H_2→Cu+H_2O. 在許多學校里作此實驗時,實驗者常常帶有一個恐懼心理,或者躲避儀器很遠,事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