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刘德文 《化学教育》1983,4(4):46-47
硫酸铜是一种重要的铜盐。理科化学系的普通化学实验中有它的制备。工科化工类的无机化学实验中也有“硫酸铜的提纯”。实验中为了使硫酸铜的性质与结构联系起来,并能用以指导提纯实验。我们在本院化工系八一级的无机化学实验中增加了本实验。  相似文献   

3.
徐诚  郑晓玲 《大学化学》1991,6(5):37-39
目前,许多学校化学系开设的“配位化学”实验中一般采用了经典的差热—热重法检测配合物热分解过程的实验。气相色谱作为一种常用的分析测试手段,对于非分析专业的学生来说,除了在基础分析化学课程中有所涉及外,很少有动手实践的机会。把气相色谱引入配位化学实验,既可以使学生巩固前面课程所学气相色谱原理及操作方法,同时也使学生了解到色谱法在无机化学领域  相似文献   

4.
差热分析测定水煤浆的燃烧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煤浆具有燃烧效率高、燃烧温度低、环境污染少等特点,是当前国内、外广泛研究的课题之一,具有广阔的发展前途。通常水煤浆含有30—35%的水,0.1—1%的添加剂,这大量水和少量添加剂的存在对水煤浆的燃烧过程所产生的影响以及它与煤粉的直接燃烧的差别是我们共同关心和感兴趣的问题。本文利用差热分析仪直接测定两种煤粉及由三种不同添加剂制得的水煤浆在空气流中燃烧时的特性。  相似文献   

5.
张婷 《化学教育》2015,36(21):70-72
通过实验探究了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产物。研究结果表明,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是并不单一的复杂反应,反应生成的棕褐色不溶物不只是单质铜,还含有氧化亚铜,生成的蓝绿色沉淀是碱式硫酸铜。  相似文献   

6.
黄铜矿生产硫酸铜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以黄铜矿为原料生产硫酸铜的主要工艺条件,给出了工业生产的最佳工艺参数,并对该工艺的关键进行了讨论。生产结果表明,采用该工艺,可使矿石中铜的回收率大于95%,产品质量达到国标GB437-80一级品标准。  相似文献   

7.
硫酸铜使鸡蛋清变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素英 《化学教育》2009,30(7):68-69
重金属盐可使蛋白质变性沉淀.但用硫酸铜溶液(加稀硫酸防止Cu2+水解)与鸡蛋清做此实验时,随硫酸铜溶液的不断加入,蛋白先沉淀后溶解.根据蛋白质自身的性质,我们设计了一系列实验对Cu2+与鸡蛋清的作用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8.
用差热分析技术研究煤岩显微组分的加压气化动力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在线分析高温高压差热分析装置研究了平朔烟煤的三种基本有机显微组分(镜质组、稳定组和丝质组)分别在水蒸气和二氧化碳气氛中的加压气化动力学。实验条件为:升温速率10K/min;最高操作温度,水蒸气气化为1250K,二氧化碳气化为1473K;操作压力,水蒸气分压为5kPa和10kPa,二氧化碳总压为0.1~2.0MPa。实验发现,三种显微组分的气化反应速率均随压力的增加而增加,在较低压力(如P_(CO_2)<1.0MPa)时更显著;反应级数均为2/3,属收缩球颗粒模型;在水蒸气气氛和二氧化碳中的气化反应速率顺序分别为丝质组>镜质组>稳定组和稳定组>镜质组>丝质组。  相似文献   

9.
就样品的比热在相变前后均是温度函数的一般情况 ,通过动态地模拟DTA测量样品所经历的整个相变过程 ,验证了DTA中该相变潜热公式及相应的面积方法的正确性。证明对于可逆相变 ,采用文章所建议的面积法 ,把升降温过程中测得的相变潜热取一算术平均值 ,可最大限度地减少由于样品内温度梯度及样品比热是温度函数所带来的测量误差  相似文献   

10.
硫酸铜含量对硫酸铜与丁腈橡胶之间配位交联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丁腈橡胶(NBR)的可配位侧基——腈基(—CN)与金属盐硫酸铜(CuSO4)的铜离子(Cu2+)之间的配位反应制备了一种配位交联CuSO4/NBR.影响该配位交联反应的因素众多,如热压温度、热压时间、增塑剂等等,考察了CuSO4含量对其的影响.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动态力学分析(DMA)、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等手段对CuSO4与NBR之间的配位交联反应进行了分析,并对所得配位交联的CuSO4/NBR进行了交联密度及力学性能的测试.结果发现,随CuSO4含量的不断增加,CuSO4与NBR的配位交联程度逐渐增强,且所得配位交联CuSO4/NBR显示出从典型橡胶到韧性塑料再到脆性塑料的力学转变特性.另外,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X射线能谱仪(EDX)对材料的微观结构进行了分析,发现CuSO4在聚合物基体中不仅充当交联剂的角色,而且还起着增强填料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通过实验定量研究了NaOH溶液与CuSO4溶液反应生成的沉淀物的组成.结果表明,CuSO4与NaOH反应生成的碱式盐只有Cu4(OH)6SO4;当反应物比例n(OH-)/n(Cu2+)≤1.5时,沉淀为Cu4(OH)6SO4,而当2≥n(OH-)/n(Cu2+)> 1.5时,产物为Cu4(OH)6SO4与Cu(OH)2的混合物,比例越大,Cu4(OH)6SO4含量越少,Cu(OH)2含量越多.在NaOH溶液滴加到CuSO4溶液的过程中,Cu(OH)2是由Cu4(OH)6SO4与OH-之间的反应生成的,且反应缓慢.  相似文献   

12.
李成国 《化学教育》2007,28(12):53-53,55
用白色无水硫酸铜来检验普通酒精里所含的水,这是中学化学沿用了上百年的传统方法.《化学教育》1989年3期第45页,一篇《关于乙醇中含水检验的商榷》的短文,曾质疑过这一传统方法的可靠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13.
采用两次不同体积的硫酸铜溶液与锌粉反应,测量出反应后温度上升的数值,根据两者的差值对结果进行校正,计算出反应热。实验装置采用在磁力搅拌器上以塑料杯作为反应器,测定只需3~5h,测定的误差小于1%。实验装置简单、容易掌握、测定时间短、准确度高。  相似文献   

14.
李旭娃 《化学教育》2019,40(3):86-91
在不同混合条件下,通过改变反应物的浓度和物质的量比例,归纳总结了CuSO4与NaOH的反应规律:生成物中离子的增减规律;相应离子的对应规律;生成物颜色的递变规律。运用这些规律,预见和制取了黄绿色的碱式硫酸铜;分析和总结了生成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可以将CuSO4与NaOH的反应规律推广到Cu2+与OH-的反应。在有关化工生产研究中,可作为方法和理论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The (14-x)SrCO3xCaCO324CuO system was investigated by means of differential thermal analysis (DTA) technique combined with the powder Xray diffraction (XRD) technique, and the relationship of its thermal behavior with the synthesis of spin-ladder compound Sr14-xCaxCu24O41 was first analyzed in detail. It is found that the DTA curve (x≤5.6) exhibits two endothermic peaks and could be divided into three reaction stages, corresponding to the solid state reaction to synthesize single-phase Sr14-xCaxCu24O41. The DTA curve (x≥8.4) shows three big endothermic peaks below 1000 ℃. The intensity and the position of the first endothermic peak around 800 ℃ is depending on the content of CaCO3 in the system, while the third endothermic peak is the crucial factor of the synthesis of single-phase compound.  相似文献   

16.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exogenous Cu2+ and Polyphenoloxidase (PPO) from Nictiana Tobacum, the Cu2+-induced resistant-denaturation against guanidine hydrochloride(Gdn-HCl) was studied by the following enzymatic activity assay,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and circular dichroism (C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GdnHCl-induced unfolding is a two-state process with no detectable inter mediate state in the absence of exogenous Cu2+, while the GdnHCl-induced unfolding in the presence of 10.0 mmol/L exogenous Cu2+ follows a three-state transition with an intermediate state, which results from the fact that Cu2+ increases the structural stability of native PPO and its intermediate. In terms of enzymatic activities, 6 mol/L GdnHCl makes PPO lose 81.4% of its original activity after 5 min, inactivate completely after 30 min, while in the presence of 10.0 mmol/L exogenous Cu2+, only 39.4% and 75.1%, after 5 and 30 min respectively. According to the CD measurements, the relative average fractions of α-helix, anti-parallel2-sheet, 2-turn/parallel 2-sheet, aromatic residues and disulfide bond, and random coil/γ-turn are 1.1%, 3.8%, 3.3%, 7.5% and 84.3%, respectively, in the 6.0mol/L GdnHCl containing no CuSO4, but34.2%, 13.7%, 21.0%, 9.5% and 21.6%, respectively, in the same concentration of Gdn-HCl containing 10mmol/L CuSO4.  相似文献   

17.
将手持技术数字化实验与传统实验相结合,利用pH传感器测量电解硫酸铜水溶液过程中阳极附近pH变化之前,需探究电解过程中"电源电压"及"硫酸铜溶液浓度"是否会对传感器的测量值产生影响。将所得曲线进行对比分析及四重表征综合分析,得到结论:(1)电源的存在,是传感器受影响的本质原因,电压越大,影响越大;(2)硫酸铜溶液浓度会对传感器测量值产生影响,但2者之间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3)pH曲线变化趋势符合事实,反映了电解过程中离子迁移及离子反应的真实状态。引导读者以新视角看待pH传感器在电解池中的使用问题,深化对电解过程的认识,为相关内容的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对以铜粉为原料、硝酸为氧化剂的硫酸铜晶体制备实验进行了绿色化改进。结果发现,铜粉的研磨及灼烧时间、介质的酸度及氧化剂对产品质量都有影响。当铜粉的研磨时间为20 min、灼烧时间35 min及用3 mol/L的H2SO4作为介质、H2O2作为氧化剂时,产率可达67.92%,产品的质量和产率比传统的制备方法有明显提高,符合绿色化实验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就不同升温速率和实际样品的不同热导率对差热分析 (DTA)中高分子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曲线的影响进行了MonteCarlo模拟研究 ,发现当所有样品刚完成玻璃化转变时 ,在Tg 曲线中该特征点要低于Tg 的转变中点。转变中点所对应的样品温度肯定要高于实际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如果以玻璃化转变曲线的转变中点所对应的样品温度作为该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那么 ,升温速率越快、样品的热导率越小 ,所测得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就越大 ,反之亦然。DTA测得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与升温速率间有很好的线性依赖关系 ,但与样品热导率间的关系是非线性的  相似文献   

20.
为了对新型卷烟产品进行剖析,利用热重/差热分析研究了空气氛围下典型性碳加热卷烟"Eclipse"各组成成分的热行为,并计算了主要失重温度段的活化能。结合热失重数据和组成结构对其分解机理进行初步推断和验证。结果表明:1碳棒在356~560℃燃烧放热,失重65%,活化能为149.44 k J/mol,热重/差热分析显示含有碳酸钙成分,空气氛围下碳棒燃烧热解更完全;2200~380℃为卷烟纸主要的热解失重阶段,失重62%,主要是纤维素热解造成。其中碳酸钙含量为12%左右,金属箔为铝箔;3薄片1在191~364℃失重49%,可能是单糖、小分子物质以及纤维素热分解。薄片2在97~253℃失重51%,保润剂、水分和挥发性物质受热分解以及纤维素晶体单糖和其他一些小分子物质因热裂解。薄片1和薄片3结构和成分相似,都接近传统卷烟烟丝,薄片2含更多的单糖和水分。本研究为新型卷烟材料和热源的研发积累详实数据,为进一步研制烟叶原料加热非燃烧状态下化学成分释放和烟丝配比的实验装置和分析方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