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渔以其戏剧理论指导小说创作,形成了与他的戏剧基本相同的艺术风格,情节上出奇出新:“立主脑”、“减头绪”、“密针线”;语言风格俗中求雅。  相似文献   

2.
汤妙 《皖西学院学报》2004,20(1):112-115
与冯梦龙,凌蒙初等作家相比,李渔的小说创作思想更注重个性化、戏剧化及娱乐性,这在给他的小说带来了新的尝试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束缚。  相似文献   

3.
李渔的小说有明显的劝惩意味,但其尚情的一面却未引起学术界的充分重视。其所尚之情的主要内容是:(一)男女之情,(二)真率之情。其表达尚情观的主要方式微妙而又曲折;(一)让作品的意义指向与道德劝诫相偏离,(二)偷梁换柱,以情释理。李渔的尚情观与晚明的进步思潮有一脉相承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李渔一生布衣,家道中落,却过着奢华的生活。重气节、轻利益的儒家传统思想在李渔身上已经发生了变异,明代的资本主义萌芽,商业意识提高都对他有所影响,可以说,儒家的传统思想与商人的治生意识奇异地在李渔身上得到了统一。后世对李渔的评价毁誉不一,这与他的财富观不无关系,尤其李渔的拟话本小说《十二楼》、《连城璧》、《无声戏》集中地体现了李渔的财富观。  相似文献   

5.
"老来得子"是李渔重要的生平经历,亦在其话本小说《十二楼》《连城璧》中反复出现,是其话本小说"自寓性"的重要表现之一。李渔话本小说中的"老来得子"情节作为一种有意味的形式,透射出李渔膝下无子时的焦灼心理,成为李渔自我安慰、自我解嘲的特殊方式。李渔在其话本小说中通过对亲子与继子、复兴与覆灭等与"老来得子"情节相关问题的书写,展现了"老来得子"情节的多重面相以及其敷衍、生发故事的强大叙事动能。此外,李渔在话本小说中灵活地添加了"老来得子"情节,"老来得子"或是作为一种背景或结果被放置于小说的开头或结局处;或是参与到小说的主要矛盾冲突中,成为小说主要矛盾冲突的组成部分和重要环节;抑或是驱使故事发展的起点与动力,显示出丰富的叙述功能。  相似文献   

6.
李渔是清代著名小说家和喜剧大师,其作品幽默滑稽不仅仅表现在故事情节的设计演绎上,更多表现在其风趣幽默、插科打诨的语言风格上。本文试图从对白、旁白和叙事等几个角度对李渔作品中体现出的幽默滑稽的语言技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作为晚明小品文的两个代表人物,李渔和张岱在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他们的小品文雅俗共赏,自然清新,但由于两人的身世背景和人生际遇不同,小品文同中存异。本文从张岱和李渔的小品文创作成果出发,结合二者的人生际遇,探讨李渔与张岱小品文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对李渔的研究,很长时间内集中在他的戏剧理论以及小说戏剧作品.随着时代的发展,李渔的人格、品格评议也逐渐进入了研究者的视野,尤其是近十年左右成为李渔研究热点.本文以1998年--2008年间李渔品格研究成果为主,考察在李渔品格研究方面所取得的学术进展及尚需延伸的学术空间,以供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9.
李渔用劝惩的观念来创作小说 ,他劝导人们对金钱、名利、婚姻要淡漠。但他在劝惩中形成了自己的悖论 :冷淡心性是为了欲望的最大满足 ,表面上的“无私”,目的却是“私”。冷淡心性的劝惩正是中国文化中的忍耐与“退一步”的哲学。借助于宿命论的因果报应 ,李渔的小说中省略了很多生活中真实的东西 ,却没有达到劝惩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陈继儒与李渔相比,二人生活年代前后相差数年,文化氛围类似,有着相似的人生经历,而且都受到了晚明王学余韵熏陶,然而其所生活的时代却给予二人几乎截然不同的评价,究其根源,晚明与清初截然不同的社会环境以及两人不同的文化品格将就此问题给我们提供答案。  相似文献   

11.
池莉小说注重表现世俗人生,但作品中人物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往往更多表现出庸常化倾向,本文试图从其80年代的烦恼人生系列、90年代的都市传奇系列以及其部分带有浪漫情怀的作品中剖析其作品世俗化庸常性倾向的根源和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2.
池莉是几十年代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她的小说注重对普通人的日常生活进行仿真描摹,表现了他们放逐理想、顺应环境的生产态度。她的创作体现出鲜明的世俗化倾向以及九十年代文学精神的变异。  相似文献   

13.
丁合林 《科技信息》2012,(22):16-16
近代小说数量众多,但缺乏振聋发聩的名著。学界从1841年以来即对近代小说进行研究,但从传播学角度对近代小说进行的总体研究还很薄弱,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4.
郭培中 《科技信息》2010,(35):I0291-I0291
站在今天的视角,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着力于表现凡人的凡俗生活的新写实小说,与其说显示的是当时作家们所谓的精神滑坡的世俗化取向,不如说展现的是作家们超于常人的对生活的犀利洞察与深刻思考。平淡的叙述中透露出对生活的无奈,如今依然是芸芸众生们面临的客观现实。  相似文献   

15.
从通俗小说的三大特征出发解读池莉的作品,我们发现,池莉的小说也具有了通俗性倾向。从大众化品格来看,池莉小说中所描写的人物和事件都与平民大众的精神内涵和价值取向密切相关;从世俗化表达来看,池莉小说无论在语言还是内容上都适应普通大众的阅读心理和审美情趣;从娱乐性功能来看,池莉小说是世俗大众学习工作之余消遣的好伙伴。  相似文献   

16.
近十年来小说创作在刻画官员形象时有两个值得注意的地方 :一是正面官员形象的世俗化处理 ;二是反面官员形象的复杂化处理。目的是为读者提供一幅现世真实可感的百官图 ,从而使读者认识到社会吏治改革的迫切性  相似文献   

17.
西部乡土小说是西部文学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世纪80年代进入西部文学的起步性整体研究,关注西部小说的研究极少。20世纪90年代的重在突出西部小说的地域和文化研究,注重作家作品分析研究,提出西部作家的乡土小说创作。21世纪以来在西部小说研究专著中有章节对西部乡土小说作重点评述。从资料分析中可以看出对于西部小说的研究成果不断增加,但关于西部乡土小说的研究仍然没有形成系统和规模,有待于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18.
“自我小说”与“乡土小说’嘟是活跃于二十年代中国文坛的小说流派,它们各自以对中国现代社会独特的人生体验、情感模式、文化意识和艺术创新,丰富和发展了新文学的诸多元素,并都以自己的创作成就奠定了抒情文学和乡土文学的表现形态,对叨世纪中国文学的流向产生了复杂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从商贾小说这个角度来挖掘和整理具有中国特色的经商管理艺术,在中国有其特殊的意义和价值。大家知道,中国传统知识分子以言利言商为耻,习惯于对“经商求利者”采取不屑一顾的鄙薄态度,很少在自己的“道德文章”里客观公正地描写和评价商人的生活,更缺乏对中国式的经商管理艺术的全面分析和总结。而明清时期的白话通俗小说,原本是被传统文人视为难登大雅之堂的“下里巴人”之作,  相似文献   

20.
乌托邦小说是西方小说中的一个重要类型,然而在中国的古代小说中却没有出现.这种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中、西方社会的体制和文化等存在差异.可以说,资本主义思想的诞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以及资本主义压迫的产生,是乌托邦产生的必要条件.然而在中国古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却始终停留在萌芽阶段,所以难以产生乌托邦小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