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原子核衰变的模拟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伍祥生 《物理实验》1995,15(1):32-32,31
原子核衰变的模拟实验伍祥生(湖南师大物理系)在物理教学中,原子核的放射性衰变内容比较抽象,在讲解时,让学生做一个测量水柱高度的减少和它的半衰期的模拟实验,能使该内容变得直观.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测量,容易掌握原子核的放射性衰变的规律.一、模拟实验的原...  相似文献   

2.
基于云计算原理,用Python及Flask设计了一个辅助G-M计数器及放射性衰变统计规律实验数据处理的程序,可不受地域及设备的限制快速实现数据计算、G-M计数管坪曲线和放射性衰变统计规律绘图等功能.  相似文献   

3.
放射性递次衰变方程的E因子解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蔚东 《大学物理》1996,15(8):16-18
从放射性衰这的一般物理模型出发,利用E因子函数及其递推关系,给出了求解放射性递次衰变方程的一种新方法,这种解法数学上容易推导,物理上直观易懂,便于计算机程序上实现。  相似文献   

4.
递次衰变是一种常见的衰变形式,这种衰变应用广泛,而规律复杂。本文重点分析了衰变的平衡问题。  相似文献   

5.
布拉格光纤光栅热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布拉格光纤光栅纤芯折射率和光栅反射率随温度和时间变化的规律,应用有关模型提出了加速衰变的概念,并由此建立了相关退火工艺。利用衰变曲线可预测光栅在给定时间和温度下的特性,理论和实验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6.
在兰州重离子研究装置上,依托兰州放射性束流线,产生、分离和鉴别了同位旋第三分量TZ=?2的近质子滴线核28 S,并通过使用包括双面硅条探测器和高纯锗探测器在内的探测阵列,开展了28 S的β延迟γ衰变测量.实验准确测量了28 S衰变中的5条β延迟γ射线,得到了子核28 P相应能级的能量.首次提取出了β衰变布居到28P低激...  相似文献   

7.
评述了以往与ψ(3770)非D-↑D衰变相关的实验测量与研究,详细讨论了三种寻找非D-↑D衰变的实验方法,即遍举、半单举和单举方法.这些方法对于在实验上寻找ψ(3770)非D-↑D衰变具有启示和示范作用,有助于加深人们对粲夸克偶素态衰变动力学机制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原理上分析了采用舍选法进行随机抽样,得到符合放射性衰变统计规律的模拟计数值,并用TC进行了编程实现;然后介绍了利用办公自动化软件中的电子表格EXCEL处理数据的方法;最后根据程序生成的模拟计数进行了处理,获得了理论频数和实验频数的对照图;进一步可以进行x2检验。  相似文献   

9.
通过引入离心势和静电屏蔽效应对Gamow-like模型进行了改进,并将其用于α衰变和质子放射性研究,发现改进的Gamow-like模型能更好地符合实验数据。另外,还利用改进的Gamow-like模型预言了16个丰质子核的质子放射性的半衰期以及7个$Z=120$超重核素($^{296-308}120$)α衰变链上原子核的α衰变的半衰期,为将来在大科学装置上合成和鉴别这些新核素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讨论了目前有关22Na(p,γ)23Mg反应的实验研究工作,结合兰州放射性束流线上的放射性束流23Al的β+延发质子衰变实验的测量结果,给出了23Al延发衰变的质子能谱,并比较了近期实验给出的相关能级的自旋、宇称值,正是由于这种自旋、宇称和能级部分宽度的不确定性,导致了反应率计算的不确定性. 计算了同位旋相似态的共振强度. 对于测量到的新的延发衰变能级Ed=8.916MeV,由于没有相应的能级宽度值,实验仅给出其相对共振强度值.  相似文献   

11.
利用兰州放射性次级束流线提供的^20Na束流,通过^20Na→^β^ ^20Ne*→^16O α过程,测量了^20Na的衰变半衰期T1/2及衰变α粒子能谱。结果表明,除了Ed≥2.688MeV的9条较高激发能级的衰变α粒子外,实验中还观察到衰变能量Ed为0.890和1.054MeV,1.991MeV,2.424和2.457MeV的^20Ne低激发能级的3条α谱线。  相似文献   

12.
在相对论多组态Dirac-Fock(MCDF)理论方法基础上,通过系统考虑量子电动力学(QED)效应、Breit相互作用和弛豫效应,详细研究了类锌金离子Au49+的能级结构以及涉及M壳层激发态各种可能的辐射和Auger衰变过程.总结了QED效应和Breit相互作用对类锌金离子Au49+的M壳层激发态能级影响的一般规律.指出了随M壳层洞态的变化,主要的辐射衰变和Auger衰变的退激发特性.计算得到的部分辐射衰变能与已有的实验观测和理论计算结果作了比较,符合的很好.  相似文献   

13.
讨论了原子核α衰变和结团放射性的一个新的结团模型:密度依赖的结团模型(DDCM)。DDCM基于微观真实的核势和库仑势,可以在统一的框架下计算原子核的各种衰变模式的半衰期。通过对原子核α衰变和结团放射性的系统计算,发现DDCM能够精确给出原子核α衰变和结团放射性的半衰期,理论值和实验值的偏差一般在3倍以内。这表明密度依赖的结团模型具有很好的适用性并可以为将来的实验提供较准确的预言。We have discussed a new cluster model of α-decay and cluster radioactivity: the density-dependent cluster model (DDCM), which is based on the microscopic nuclear potential and Coulomb potential. DDCM can give accurate theoretical half-lives for various decays of nuclei in a unified framework. Through a systematical calculation of half-lives of α-decay and cluster radioactivity, we find that the deviation between DDCM and experiment is usually less than a factor of 3. This good agreement shows that the density-dependent cluster model can further provide reliable predictions for future experiments.  相似文献   

14.
评述了以往与ψ(3770)非D衰变相关的实验测量与研究,详细讨论了三种寻找非D衰变的实验方法,即遍举、半单举和单举方法.这些方法对于在实验上寻找ψ(3770)非D衰变具有启示和示范作用,有助于加深人们对粲夸克偶素态衰变动力学机制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采用在束气相热色谱的Hg元素分离方法和特殊的探测技术,测量了600MeV(18)O束轰击厚天然铅靶生成的(180)Hg至(209)Hg计20余种放射性Hg同位素产物的独立截面,描写了实验装置、探测技术、γ谱分析以及从递次衰变子体的γ活性来提取Hg同位素生成截面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韩厚德  李毅 《计算物理》1997,14(3):356-360
多组分放射性衰变曲线的辨识问题在许多工程技术领域中经常出现。对于二元组分问题,早已 有了很好的解决办法,但对于多元组分问题,仍没有令人满意的算法。为此提出了一个新算法,道德将问题化为一个常微分方程的反问题,进一步应用等价的积分方程与多项式求根的技巧使问题得到解决。数值实验表明该方法对于多元组分问题能得到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质子衰变的基本原理,综述了质子衰变实验研究的现状. The principle of proton radioactivity is introduced. The present status of experimental studies on proton radioactivity is reviewed.   相似文献   

18.
侯云智  高立新 《中国物理 C》1993,17(12):1090-1101
设想B重子衰变中,构成这些重子的三种轻夸克的强作用很好地满足SU(3)f对称性,则此探讨了无粲B重子的二体衰变,以约化矩阵元作为参数给出各种衰变模式的衰变风率,并推得不同模式衰变几率之间的对称关系,我们期待着不久将来的关实验将可用来提供对这些关系的验证。  相似文献   

19.
刘军  许甫荣  郑春开  沈文庆 《物理》2003,32(5):332-336
第一讲和第二讲系统地介绍了核科学发展历史,特别是核科学中的历史性发现和重大应用.主要综述核科学的早期发展历史,总体介绍核科学中最基本的重大发现,如放射性、电子、质子、中子、原子核裂变和衰变的发现.介绍人类认识原子和原子核的历史过程,包括与之相关的著名实验和理论.通过介绍核科学的发展和应用,展示了核科学技术对自然科学本身及其对人类社会的深远影响和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20.
对Pb附近Z=78—82奇A核同质异能态IT衰变(或称为同质异能跃迁包括γ跃迁和内转换)的实验数据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发现了奇A核同质异能态IT衰变半衰期的一个简单的规律:同位素链上角动量和宇称相同的同质异能态, 半衰期的对数随质量数之间符合二次曲线关系。 这说明了IT衰变的半衰期和质量数A之间有着一个指数关系。 对这一段同质异能态衰变中跃迁多极性的分析可让人们对有关物理性质有更清楚的认识。 对发现的简单规律也给出了可能的物理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