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知识与智慧属于意识活动的两个不同层次。知识告诉人们对象“是什么”、“怎么样”;智慧能够把人引向好的生活。智慧来自于知识,知识可以转化为智慧。现代大学以培养人为目标,它的使命中必然包含着“转识成智”的内容。哲学是爱智慧的学问,哲学教育在“转识成智”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此,大学要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哲学教育,这是时代赋予大学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2.
“三个代表”思想具有坚实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它以历史发展的合规律性为根本前提,充分尊重历史规律的客观性,顺应历史发展的需要,反映了历史规律;它以历史发展的合目的性为基本依据,从根本上体现了符合生产力发展的需要”、“符合最在多数人的利益”、“趋向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历史合目的性;它以共产主义为最终目标,是未来社会的现实纲领。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哲学的功能角度探讨哲学,提出了“哲学是智慧之学”的新命题。文章从以下三个方面论证之:1、哲学能增长智慧;2、哲学促使了谋略学的产生;3、哲学智慧成就科学事业例说。文章认为,应把哲学从“政治哲学”和“书斋哲学”的圈子中解放出来,让哲学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4.
科学研究总受一定哲学思想支配,哲学对科学研究具有很大的指导作用。唯物辩证法是指导科学研究的思想武器,只有运用唯物辩证法才能掌握自然界发展的普遍规律,才能了解自然科学认识活动的规律,才能解释自然科学的哲学问题,从而指导自然科学研究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相似文献   

5.
中国哲学是关于智慧之学,其中所蕴含的睿智是我们民族开拓前进的依据.通过对圣贤先贤思想的理解,让我们汲取其精华,从中感悟中国哲学智慧的魅力,生生不息的人文精神,薪火相传的辨证智慧、天人和谐的自然精神.  相似文献   

6.
中国哲学是关于智慧之学,其中所蕴含的睿智是我们民族开拓前进的依据。通过对圣贤先贤思想的理解,让我们汲取其精华, 从中感悟中国哲学智慧的魅力,生生不息的人文精神,薪火相传的辨证智慧、天人和谐的自然精神。  相似文献   

7.
“物自体”学说是康德哲学智慧的中心所在,它开启了德国古典哲学认识论转向的新篇章。对“物自体”概念的把握,是掌握康德批判哲学从感性论到理性论再到实践论演变过程的一条基本线索,也是人们研究康德哲学的入口。  相似文献   

8.
科学发展观,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蕴涵着丰富的哲学精神。它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创造性地对中国的发展问题做出了科学的回答,是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中国发展问题的思想理论武器,是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9.
从生态哲学的角度,对科学发展观进行解读,认为随着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保持人与自然之间的协调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和”是中国哲学最优秀的传统,是中国古典哲学的辩证法的核心;“和”是中国哲学对世界未来哲学的最大贡献;“和”是中国哲学“为万世开太平”和建立世界持久和平,构建和谐世界的最宝贵的哲学三个层面。来初步解读冯先生最后留给我们的这份最珍贵的哲学遗产。  相似文献   

11.
化学中的哲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大量的化学实例,从化学的研究内容、化学的研究方法和一些著名化学家的哲学思想三个方面,探讨了化学研究中渗透出的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珠宝》写作技巧-对比手法,细节描写,情节对转三个方面,入手剖析《珠宝》一文,探究莫泊桑对金钱世界的无情批判。以及地世界的悲观宿命观论认识,进而寻找他思想的根源的创作心理动机,最后得出:文学是作家生命的实现形式,是作家心灵世界的表现。  相似文献   

13.
孔子、亚里士多德的教育哲学作为东、西方教育思想的源头,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探索孔子、亚里士多德的教育哲学体系中的教育目的论、教育内容论、教育方法论、教育对象论和道德教育论,分析其异同,以供我们在今天的教育中借鉴。  相似文献   

14.
"我们"与"自然"的发展经历了这样的里程:1)"我们"与"自然"的浑然.在人与自然关系的处理上带有朴素的和谐性质,人与自然处于一种"感性的和谐"状态之中.隐含有"自然性的人类中心"思想.2)"我们"与"自然"的分裂.在人与自然关系的处理上带有改造、控制自然的性质,表现为"征服性的人类中心主义".3)"我们"与"自然"的和谐.这是一种"理性的和谐".在人与自然关系的处理上带有创新的和谐性质,追求一种"共荣性的人类中心"价值观念,在此达到主体与客体,人与自然的高度统一.这也是可持续发展理论所体现和追求的.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理论是一门科学,它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丰富和发展了这一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理论的新贡献。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积极推进新时期党的建设,应成为我们自觉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苗族医药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成果和理论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其中存在的“哲学缺失”和“哲学思想套用不当”现象,探讨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以及它对整个苗族医药基础理论基盘可能构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从辩证唯物主义两点论出发,以现代视角对一千多年前翻译家玄奘提出的“既须求真,又须喻俗”的标准进行了探讨,进而指出,在翻译流派如林。理论丛生的今天,“求真”与“喻俗”可成为超越时代局限的翻译标准。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的提出,是党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为适应日趋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而作出的战略决策,它体现了党保持理论上和实践上的先进性的本质要求,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弘扬党的善于学习的优良传统、发扬党的政治优势的必然要求,同西方的"学习型社会"理论相比,在性质上有着原则的区别,在学习的内容上也有很大的不同,不能混为一谈。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关键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必须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能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理解为党的性质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由“流观”论、“游观”论和“物观”论等构成的中国古代审美“观”论体系包含深刻的生态美学智慧,它不仅有助于我们考察古代中国人的自然观、时空观、生命观特征,而且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领悟古代中国人在“天—人—地”生存网络中的谛视方式,以及在这一谛视方式主宰下古代中国人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如何安顿自我生命等重要理论问题。这些生态美学智慧中的合理成份,可以为当今艺术生态学的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方志敏的“清贫”哲学思想积淀了中华民族的道义、德行和民族尊严、不畏艰苦的精神,在中国现代哲学中,是一种独树一帜的崭新的哲学思想。方志敏的“清贫”哲学思想中蕴涵了丰富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在教育共产党人的思想品德和对年轻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