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物理知识》2004,16(4):62-62
恒星照亮行星 ,这是天文学的定律。然而 ,科学家却发现人马座一个巨大炙热的气态行星在磁场作用下 ,产生类似太阳耀斑的活动温暖着其恒星 ;同时 ,科学家也第一次观测到太阳系外行星的磁场状况。这颗炙热的行星与木星大小类似 ,是地球质量的 2 70倍。但与地球和木星不同 ,该行星与其恒星的距离很近 ,仅有大约 70 0万千米左右 ,而地球与太阳的距离约为 1 .5亿千米。这样接近恒星的行星 ,在迄今发现的 1 0 0多颗太阳系外行星中约占 2 0 %。这颗人马座行星在其恒星上产生一个大型磁暴 ,从而形成了一个永久性的热点。该热点伴随着行星以 3天的周…  相似文献   

2.
 美国波特兰西南研究院科学家提出一种新假设,他们认为,太阳系可能比我们原先想像的要大得多,太阳系边界一直沿伸到柯伊珀小行星带之外。柯伊珀小行星带离开太阳有50个天文单位(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同时大多数恒星都具有尘埃圆盘(尘埃圆盘是系统中存在行星的间接标志),尘埃圆盘的直径相当巨大。据新一期《新科学家》杂志报道,有些恒星的尘埃圆盘直径达到300个天文单位。  相似文献   

3.
 一颗岩石行星围绕一颗类日恒星运转, 其间的距离使行星表面温度允许液态水的存在。半人马座阿尔法三星系统中这颗新发现的行星, 距地球4.3光年, 很像地球的孪生兄弟。它围绕半人马座阿尔法B星运转, 这是一颗比地球稍小、亮度也逊于地球的恒星。该行星比地球略重, 而且与恒星间的距离小于水星到太阳的距离, 所以非常酷热, 并不处于宜居区间。  相似文献   

4.
天文学家首次发现与太阳系类似的恒星系统天文学家最近首次发现了一与太阳相仿的恒星,附近存在着一颗与木星相仿的行星绕其运行.这是人类首次发现与太阳系类似的恒星系统.该恒星称为51Peg,位于飞马座,距地球约40光年.在日内瓦工作的天文学家米歇尔·梅厄和迪...  相似文献   

5.
美国波特兰西南研究院科学家提出一种新假设,他们认为,太阳系可能比我们原先想像的要大得多,太阳系边界一直沿伸到柯伊珀小行星带之外。柯伊珀小行星带离开太阳有50个天文单位(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同时大多数恒星都具有尘埃圆盘(尘埃圆盘是系统中存在行星的间接标志),尘埃圆盘的直径相当巨大。据新一期《新科学家》杂志报道,有些恒星的尘埃圆盘直径达到300个天文单位。  相似文献   

6.
<正>天文学家最近观察到150光年远处的一颗行星上刮起了时速高达1万千米的炽热风暴。这一切源于它过分靠近主恒星,并围绕其同步旋转。该行星编号为HD 209458b(如图),它与主恒星的距离是水星到地球距离的1/8,远比水星距太阳近得多。  相似文献   

7.
 据《科技日报》报道,天文学家最近首次发现了一与太阳相仿的恒星附近存在着一颗与木星相仿的行星绕其运行。这是人类首次发现与太阳系类似的恒星系统。该恒星称为51Peg,位于飞马座,距地球约40光年。  相似文献   

8.
地球附近一个星团中的明亮天体经过数十年后将成为一颗恒星,然而它其实是两颗大质量恒星正在融合。该双星位于距地球1.3万光年的鹿豹座,该星座在北半球上空可以观察到,研究者很早就将其命名为鹿豹座MY(MY Camelopardalis,Camelopardalis是长颈鹿的拉丁名)。详细分析目标光线后发现,从地球观察,该双星系统边缘已重叠,两颗明亮的蓝色恒星定期地互相遮挡。  相似文献   

9.
基于氧气A吸收带的baseline拟合距离反演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标红外被动测距的实现同气体及其波段的选取密切相关。氧气A吸收带具有独特的谱线结构,对于火箭羽流或者高温辐射体的距离探测,氧气A吸收带是最佳的距离反演通道。利用该特点,详细研究了逐线积分算法(LBLRTM),并设计了氧气A带吸收系数及标准光谱计算软件;利用A吸收带吸收光谱带外数据,采用多项式拟合方法,实现基线(baseline)拟合,进而得到带平均透过率;在不同的距离条件下,将两种带平均透过率进行对比,误差在1.9%左右,拟合精度较高,该方法为后续距离的精确反演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现代物理知识》2014,(3):30-30
<正>天文学家发现一颗比冥王星遥远两倍的矮行星(小图),距离太阳120亿千米,相当于83个天文单位(一个天文单位等于太阳到地球的距离)。科学家在《自然》(Nature)杂志上做了报告,该行星是已知首个轨道类似赛德娜(一颗从不接近海王星路径的遥远天体)的天体。赛德娜和这颗命名为2012 VP113的新行星不同于冥王星和位于海王星轨道以外的柯伊伯带其他成员。这颗行星的运  相似文献   

11.
谭兴中 《技术物理教学》2002,10(3):46-46,34
我们常说一天 2 4小时 ,严格来讲 ,并不是这样 ,下面加以说明 .1 地球自转周期和昼夜更替周期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先来了解地球的运动情况 .众所周知 ,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同时 ,绕自身的地轴自转 ,如图 1所示 .选遥远的某颗恒星为参照物 (其射到地球的光可视为平行光 ) ,在某时刻 ,地球上的某点P正对太阳和该恒星 (如图 2中的位置A ) .随着地球的公转和自转 ,到达位置B时 ,地球恰好自转了 1圈 ,P点再次正对该恒星 ,完成了一次完整的圆周运动 ,所用时间为自转周期 (一个恒星日 ) .但此时P点还未再次正对太阳 ,地球必须继续运动到达C点…  相似文献   

12.
距离度量是光谱巡天数据处理中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其定义了一种不同光谱间的距离计算方法,以此为基础可进行光谱的分类、聚类、参数测量及离群数据挖掘等工作。距离度量方法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分类、聚类、参数测量及离群数据挖掘的效果及性能,同时随着大规模恒星光谱巡天项目的开展,如何针对恒星光谱定义更为有效的距离度量方法成为其数据处理中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基于此问题,在充分考虑到恒星光谱的特点及其数据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恒星光谱间的距离度量方法:残差分布距离。该距离度量有别于传统计算恒星光谱间距离计算方法,利用该方法计算恒星光谱间的距离时,首先将两条光谱归一化到同一尺度下,然后计算对应波长处的残差,以残差谱分布的标准差作为距离度量。该距离度量方法可用于恒星分类、聚类以及恒星大气物理参数测量等应用中。本文以恒星光谱细分类为例来比较检验该距离度量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定义的距离在分类时能更为有效的刻画不同类别光谱间的差距,可以很好的用于相关应用中。同时还研究了信噪比对该距离度量方法的影响:残差分布距离一定程度上受光谱信噪比影响,信噪比越小,对距离的影响越大;在信噪比大于10之后,残差分布距离对分类的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13.
 距离是天体最重要的参数,自古以来对恒星的距离有着多种猜测,真正能有根有据地说出它来还是近两百年的事。其间经过曲折探索,主要发展了4种方法,或者说用了4把“量天尺”,由近及远地量出了天体的距离。一、三角视差几何学有一条定理,已知三角形两角夹一边便可求解该三角形。三角视差法便是基于这一定理。早在1672年,法国人卡西尼便用此法测出了火星的距离。对于遥远的恒星,顶角极小,为了提高精度应尽量扩大底边。在地面上测量,最大的基线是地球公转轨道直径(图1中AB=2AU,AU是太阳系内使用的距离单位,叫天文学单位,等于日地平均距离。1AU=1.49×1011m)。  相似文献   

14.
我国正在实施的大型巡天项目(LAMOST项目),急需恒星光谱自动识别与分类系统并给出了一种基于光谱特征的恒星自动识别方法。该方法由以下主要步骤组成: (1)利用谱线小波特征进行恒星谱线整体估计和恒星Balmer线的检测;(2)利用吸收带小波特征进行吸收带位置和M型星特征频率检测;(3)根据以上检测结果进行发射线星、M型星和早型恒星识别。通过对(sloan digital sky survey, SDSS)(data release four, DR4)中的大量真实光谱数据实验表明,方法具有对噪声鲁棒等特点,发射线星识别率达到97.5%,M型星识别率达到98.1%,早型恒星识别率达到96.8%,类星体和星系的误识别率低于2%。该方法可对相对定标的巡天光谱进行自动识别,符合LAMOST数据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戴闻 《物理》2013,(4):294
在太阳系外找到一颗适合人类居住的行星,是天体物理学家长期以来的梦想。适合人类居住,通常要求有液态水,这相应地要求:行星到母恒星的距离在一定的范围之内。按照最近Dumusque等在Nature周刊发表的研究报告,事情或许有了一定的眉目。研究者宣称,发现了一颗类地球太阳系外行星,它围绕半人马座α双星之一(B星)运转,半人马座α双星属于最接近太阳系的恒星,离我们仅4光年远。  相似文献   

16.
 最新的研究表明,一些超级地球可能永远不会变成真正的地球。科学家研究了7 颗这样的行星(质量约为地球的1~10倍不等),其中包括巨蟹座55e(55 Cancrie,如图,左为地球)和GJ1214b,估测其母恒星发射的X 射线和远紫外线是如何影响行星大气层的。虽然其中很多行星的运行轨道与恒星很近而且表面温度较高,导致其富氢大气层膨胀,一部分气体还会不断脱离行星;但是这样的大气损失,并不足以使其变成地球那样的岩石行星。该研究结果已发表于《皇家天文协会每月通报》(Monthly Notices of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上。  相似文献   

17.
《物理通报》2008,(4):56
天文学家一直在努力发现下一个和地球类似,并围绕着一个像太阳一样的恒星运转的星体,因为这种星体是最有可能发现地球以外的生命的地方。但是,以前的技术人员往往习惯于通过分析星体的光芒来发现这样的星球,因此一直很难胜任这样的使命。据美国《技术评论》杂志近日报道,最近,美国哈佛一史密松森天体物理中心的研究人员开始采用一种较新的激光技术,以发现微弱的重力作用。这些重力作用通常会由这类星球施加于它们所围绕的恒星上,体现在这些恒星的光输出量上。通常使用光谱摄制仪分析来自遥远星球的光线。据悉,应用这一激光技术而研发的系统能够将光谱摄制仪的精确度提高100倍,而且能够使之发现与地球类似的星体。  相似文献   

18.
正研究人员报告,我们附近一颗大气中含有雨云的系外行星,其表面可能是有宜居条件的。这颗行星被命名为K2-18b,距离地球124光年,是地球半径的2.6倍。去年,天文学家在这颗富含氢的大气中探测到液态水云,对于这样小的行星来说还是首次。K2-18b的大小介于地球和海王星之间,处于其恒星的宜居带内,所以其表面可能存在液态水,但是没人知道其表面是什么样。研究人员还不能确定它是否有地球一样的岩石表面和稀薄大气,或者海王星一  相似文献   

19.
 开普勒-36b和开普勒-36c距离很近,二者围绕恒星开普勒-36a运转的轨道只相距190万千米,它们距地球1200光年.这是迄今为止观测到的距离最近的两颗行星,比太阳系相距最近的金星和水星还近20倍,仅是地球与月球间距的5倍.  相似文献   

20.
《物理》2016,(12)
正建设之初,小行星带天文望远镜已经拍摄了一幅无比清晰的系外行星图片。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正热闹非凡。太阳系的内、外边界处如火如荼的活动,是在建设小行星带天文望远镜(ABAT),这是人类史上最具雄心的科学项目。从地球上看去像是烟火的高强度激光脉冲,正将数十亿颗大小为1—10 m级的小行星打造成一个直径为5个天文单位的巨型天文望远镜的子镜(天文单位AU是距离单位,相当于地球绕太阳的轨道半径)。上个月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