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客艳文 《物理通报》2005,(12):22-23
我校(初中)在这两年开展了“学生自主实验”.这是因为新的物理课程,要求教师尽快地从“为考试而教”转变为“为创造而教”,不再是“教参~教材一学生”的教学程序和模式,而要变成“学生一活动一教材”的物理教学新模式,从而进入到教育创新的广阔天地.基于这种教学理念,我校“学生自主实验”区别于课堂上的教师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是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自主质疑,应用学校实验室提供的仪器及化学药品(仪器及药品目录挂在实验室外墙上,学生可以随时查阅),自拟探究课题,或选择实验室提供的课题(课题也在实验室外墙上),  相似文献   

2.
冯利 《物理通报》2006,(12):6-7
演示实验是中学物理教学最重要的教学手段之一,通常是以教师操作和学生观察为主,它以其明显直观的特性受到了广大师生的欢迎.可以说,教师要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获得更好的效果,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提高演示实验的教学水平.那么如何来判断演示实验的成效呢?有学者曾对此提出要求:(1)确保演示成功;(2)简易方便;(3)现象清楚.有学者也从用好或设计好演示实验的角度提出了以下要求:(1)紧密结合教学情境;(2)要有启发性;(3)力求明显直观;(4)力求简单可靠.不可否认,以上要求是演示实验成功的必要条件,但笔者认为,并不是成功的演示就是有效的演示.  相似文献   

3.
杨振宁先生给清华大学本科生讲授“大学物理”有3个显著的特点.第一是批判地使用教材;其二是“双语”教学不超过50%的外语讲授;其三是把自己对物理的感觉教给了学生.这些特点对中国大学教师的启示就是:(1)大学教师首先要有高水平的科研能力,然后才可能有高水平的教学;(2)不能把课程讲成封闭系统,研究不能与现实脱节;(3)“双语”教学要因地制宜.  相似文献   

4.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行为,是教师对教学行为和教学活动进行批判地、有意识地分析与再认证的过程.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Posner)曾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而在新课程形势要求下,一个称职的高中物理教师,决不能简单地“照本宣科”,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学习,要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物理问题的空间.本文浅谈笔者对教学反思的一些体会和看法.  相似文献   

5.
教学过程是一种复合活动,这种“复合”性表现在它把学习的主要途径定义为“教学是各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当我们片面地把教学理解为“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把师生互动一次一次推向高处时,却冷落了合作学习中最具潜力的“互动”——“生生互动”.研究合作学习的代表人物约翰逊(D.W.Johnson)说过:“成人一儿童双边活动的观点低估了课堂上学生一学生相互作用和关系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曲线运动的条件”是高一物理“曲线运动”一节中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过去教师往往先直接告诉学生结论,然后用简单的实验去验证.学生被动接受这一知识,印象不深,参与率不高.为了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热情,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动手和观察能力,提高实验效果,设计了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演示仪,在实际教学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金昌祚  周延怀 《物理实验》1994,14(4):163-164
用废旧钠光灯管观察钠的吸收光谱金昌祚,周延怀(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钠的吸收光谱实验是高中物理光谱教学中的一个基本实验.用“钠的吸收光谱实验器”(’)来演示,实验现象稳定可靠,且不污染环境,颇受广大教师的欢迎.然而“钠的吸收光谱实验器”中的“钠泡”是消...  相似文献   

8.
1设计意图: (1)根据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认知原则,由“判断电表指针偏向”→“研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验证楞次定律”为主线的全部教案内容,板书于黑板.(2)根据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的要求将每一环节设计成“实验电路”→“操作步聚”→“记录结果”的明确操作程序,一改传统的笼统叙述.(3)根据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原则,利用理论分析与实验结果直接比较的手法,设计出记录实验结果的记录表格,改变传统的只记实验结果的方法.2实验内容(方案)(见学生实验报告)3总评(1)本方案实施时,首先让学生自抄报告,改变事先…  相似文献   

9.
思维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有疑问,才会进一步思考探索,才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所以教师要多用启发式教学,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求异质疑,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对问题的洞察能力.1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要采取启发式教学从“教”的角度去唤起学生的“学”,以学生活动为主线,让每个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教师可结合物理学自身特点和不同教学内容,设计一些实验和问题情景,通过指导或引导,让学生去操作、分析和探索,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再发现者,而不仅仅是接受者.如讲毛细现象时,教师先介绍一实验现象:水在内径较小的玻璃管里能自动上升,然后让学生根…  相似文献   

10.
演示实验在电子技术教学中的重要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演示实验是教学双边活动的一种实验方式.是深受学生欢迎的实验形式,是教师施展教学艺术的独特方法.它能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把要研究的电子元件的特点、基本电子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其实际应用等,以明显的现象清楚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能引导学生“观察什么”、“怎样观察”、并进行思考,配合讲授使学生认识电子元件的特点和基本电子电路的工作原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物理与工程》2014,(4):63-63
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和中国物理学会物理教学委员会(以下简称“两委会”)主办、四川大学承办的“2014年全国高等学校物理基础课程教育学术研讨会”于2014年7月2I至23日在四川成都举行,会议的主题为:开放课程背景下物理基础课程(理论、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来自全国各地的360名物理教师参加了本次物理基础课程教学研讨的盛会.  相似文献   

12.
李锋 《物理通报》2009,(11):30-32
回顾平时的教学,常有这样的现象:每次考试后,都会听到教师们抱怨“某题我已经讲过多遍了,可学生还是做错.”在物理教学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学生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一做就错.”而且大部分学生“屡教不改”.教师在课堂里多次重复分析过的题目,为什么大部分学生独立完成时却屡屡出错?  相似文献   

13.
赵凯华先生在《我国赴美物理研究生考试(CUSPEA)历届试题集解》序言中指出:“在我们的教学中,同一物理问题,既可以把原始的物理问题提交给学生,也可以由教师把物理问题分解或抽象成一定的数学模型后提交给学生.”  相似文献   

14.
浅谈物理实验中的“物理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浅谈物理实验中的“物理思想”阎其昌(重庆西南师范大学物理系630715)北京大学物理系虞福春教授曾指出:“教师在近代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应当引导学生明确这门实验课的目的、要求,注意实验中的物理思想、实验方法并加强实验技能的锻炼.”(1)中国科技大学钱...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已被广大中学物理教师熟悉和接受.但是,由于在长期的传统教学过程中大部分中学物理教师已经习惯于“知识本位”的教学目标,当面对新课改所提倡的这样一个“学生本位”的教学目标时,他们感到困惑和茫然,不知道到底该如何教了.于是在教学中就出现了两种极端现象:一种是教师不求甚解、流于形式地去追求新课改提倡的教学目标,以迎合新课改;一种是教师干脆放弃新课改提倡的教学目标回到传统教学目标上去,以抵制新课改.这两种现象也是新课改面临的两个新问题.这两个问题无论哪个解决不好都会影响新课改的顺利进行,甚至会导致新课改的最终失败.  相似文献   

16.
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表明,通过观看实验来学习物理是一条十分有效的学习途径.课堂演示实验是教师在课堂中演示给学生看的实验.课堂演示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大学物理课堂中,给学生做演示实验的教师比较少.大学物理演示实验资源有待进一步充实和丰富.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物理教学是以线性问题为基础,根本不涉及或者回避非线性问题,即使碰到非线性问题,我们也常常把它简化为线性问题来处理,由此学生往往认为事物的运动具有确定性,而现实生活中事物发展的不确定性是普遍现象.现行高中物理教材(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加选修)物理第二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1)在“恒定电流”一章提出了“非线性元件”,并且在学生实验中增加了“测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的探究性实验,让学生初步接触了非线性现象.在近几年高考中,“非线性”类试题已成为考试的热点,因它在考查学生的基本实验素养和创新能力方面有独特的功效.然而,由解决线性问题形成的传统观念却柬缚了学生的思维,以至遇到非线性问题总用僵化的方法去思考,导致结果不正确.笔者想通过对有关“非线性”高考题的分析和讨论,来揭示这类考题的命题特点,形成应对这类考题的教学策略,达到提高高三物理复习教学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目前,教师的教学观念正在逐步更新,学生的学习方式也随之改变,课堂教学的成效有了显著的提高.然而,在自主、合作、探究的“热闹”背后,也透露出了浮躁、盲从和形式主义的倾向,有的甚至刻意回避教师的“主导”作用.今年6月,胡锦涛同志在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指出:“在尊重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鼓励学生的创造思维.”这一讲话为我们广大教师指导学生创新学习指明了方向.要构建富有成效的创新学习,真正激活学生内在的情感和思维,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应树立几个意识.  相似文献   

19.
2001年6月,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该《纲要》明确提出:“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然而,长期以来物理学科教学中存在的一个较突出的问题是,不少学生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这一环节上往往存在着较严重的困惑.本文就造成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效率不高的成因,从学生和教师两方面进行初步的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20.
同侪教学--基于建构主义与现代教育技术的物理教学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楠 《物理通报》2005,(11):27-28
同侪教学(peer instruction)是由美国哈佛大学针对传统大学物理教学的缺失,设计的一种教学模式,现已在百所大学,经历了长达10年的实践探索.从教育信息学的角度看,在传统的讲授式的大学物理教学中,教师的任务是呈现教学材料,学生则要求认真听取教师的讲解并做好笔记.这样,知识信息的流动是单向的,既缺乏师生间的互动,又缺乏学生间的交流.“同侪”,意思是同类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