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德国学者克拉普罗特(H.J.Klaproth)曾于1807年报导了中国学者马和(Mao hhoa)在八世纪发现氧气(阴)的问题。在《化学通报》1954年4月号、1955年6月号和1957年5月号上,曾对此作过介绍。本刊1978年第3期刊出孟乃昌的“《平龙认》质疑”一文后,我们收到一些读者来信,对孟文提出不同看法,现摘要发表如下。  相似文献   

2.
第八世纪我国“茅华”(Mao Hhба)发现氧气这件事真是一个耐人寻味的史迹。国内外许多书中提到它,普通化学教学中会遇到它,但对这件事本身却还存在着许多争论。比较深入地探讨这个饶有兴趣而又富于价值的问题是有很大意义的。最早提出这个问题的是克拉普罗特(H.J.Klaproth)的一篇题为“论八世纪时中国人的化  相似文献   

3.
编辑同志: 我国化学史的一页——“马和”发现氧气,在54年4月号化学通报上,袁翰青先生以“‘马和’发现氧气的问题”为题作了比较深入的论证,他是以“化学元素发见史”书前的一篇译文作基础,参考了一些其他资料,然后加以分析批判而写成的。最近有机会在一本书的附录上看到袁先生的初稿和克拉普罗特的论文法文稿,读后提出几个问题来讨论。目前关於“马和”发现氧气唯一的原始根据就是克拉普罗特的论文,国内外很多人发表的意见也  相似文献   

4.
著名的德国化学家克拉普罗特(Martin HeinrichKlaproth)是历史上卓有成就的伟大科学家之一,对近代化学与矿物学的发展,特别是对近代分析化学(岩矿分析)的进展做出过重大贡献。现将其生平与学术成就简介于后,对我们了解分析化学(特别是岩矿分析)的早期发展,探索其发展规律,以指导我们今天及以后的活动提供一些史料,都将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5.
曹福臣  袁振东 《化学通报》2020,83(11):1050-1055
1791年,英国矿物学家格雷戈尔发现钛矿石并意识到一种新元素的存在。至1795年,普鲁士化学家克拉普罗特进一步预言了该元素,并将之正式命名为钛(Titanium)。1910,美国化学家亨特制取了纯净的钛单质,钛元素的概念正式形成。20世纪20年代以后,钛同位素的发现使人们对钛元素概念有了新认识,并逐渐形成现代钛元素概念。钛元素概念的发展使人们在科学认知上发生了转变,促进了化学元素观的演进。  相似文献   

6.
资料     
Б.В.Некрасов著的普通化学教程,北京大学无机化学教研组译本中11页补充(3)一段中指出在八世纪时中国马和发见氧问题,原文见万有文库,第二集化学元素发见史(一)(商务书馆出版)内容有这样的一节: 唐肃宗二年,马和著有平龙认一书,共六十八页,(马和似是道家名).  相似文献   

7.
我们的祖先在公元前后就已发现了火硝,故《物原》上有“刘安作焰硝”的说法。我国西汉末年出世的伟大药典,《神农本草经》即把硝石列入120种上品药内。第六世纪左右,我国学者便能用火焰分析法来鉴别火硝(KNO_3)和水硝(Na_2SO_4·10H_2O),故陶弘景说:火硝有“强烧之,紫青烟起”的现象。隋末唐初,我国炼丹家孙思邈已将火硝用于炼丹术上。至第八世纪时,我国学者马和更指明“阴气”(氧气)可由硝石加热而得。时硝石已转入回教国波斯,因此火硝又有“中国雪”之称。火药发明后,火硝便广用于制黑火药,并把它用于军事上。  相似文献   

8.
李鸯鸯  袁振东 《化学教育》2022,43(10):124-129
1789年,普鲁士分析化学家克拉普罗特提出黄锆石中含有一种新土质,并将其命名为“锆土”,锆元素假说正式形成。随后,锆的原子重量的测定以及锆元素在元素表中位置的确定,促进了锆元素假说的发展。1914年,荷兰工程师勒利和汉布格首次制得纯度较高的金属锆,这使得锆元素假说得以证实,锆元素概念正式形成。从1924年至2020年,锆同位素的发现使人们对锆元素有了新认识,促使了现代锆元素概念的形成。锆元素概念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既是元素的发现史,也是化学思想和化学方法的演进史。  相似文献   

9.
编辑同志:贵刊1991年第1期第6页“介绍科学出版社化学方面的几种期刊”一文中说:“《化学通报》…是中国化学会和中科院化学所合办的中级学术期刊”;而63页“征稿简则”中则说:“《化学通报》是中国化学会主办的综合性化学学术刊物”。也就是说,关于贵刊的主办  相似文献   

10.
赵匡华 《大学化学》1989,4(1):58-61
现在只要初步学习过化学的人都知道酸类的本质和共性是分子中含有活泼的氢.但人们究竟是怎样取得这一认识,其间经历过什么曲折,恐怕就很少有人知道了. 人类最早接触的酸类是酒类发酵变质生成的醋以及一些水果的浆汁,它们的共性就是在口中尝起来有酸味.在我国古代,“酸”的含意就是“醋”,东汉许慎所撰《说文》说:“关东谓酢(古醋字)曰酸.”所以酸就是具有醋的味道.因此那时对酸的认识谈不上什么科学的道理.  相似文献   

11.
读了《化学通报》1974年第2和第5期刊载关于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三篇文章,很受启发,感到这确是值得讨论的问题。这里,试谈我们对于《热力学第二定律从物理说法导出数学说法》一文(以下简称《说法》)的看法,来共同讨论。《说法》一文向我们介绍了“公理式热力学”在热力学第二定律方面的主要内容,并认为这一“导出”工作“推进宏观的热力学第二定律到完善阶段”。其实,这种“导出”工作只是用逻辑推理的方法,把“物理说法”的物理内容抽去,使剩下“几何学中公理的形式”,即“数学说法”。这是“公理式热力学”的要求。该文那样说,实际上就是说,“公理式热力学”是宏观的热力学的完善阶段。这种观点我们认为有认真讨论的必要。  相似文献   

12.
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文学家鲁迅,是非常重视自然科学的。关于自然科学,他有许多卓越的见解。他在早期,还专门写过几篇自然科学的重要论文,“说鈤”(《鲁迅全集》7卷385页)就是其中的一篇。鲁迅的“说鈤”,是我国最早介绍法国居里夫人(鲁迅译为古篱夫人)发现镭的经过的论文。这篇论文写于一九○三年,并于同年十月发表于当时的革命杂志《浙江潮》。鲁迅发表“说鈤”,和居里夫妇发现镭仅距五年时间,而和从沥青矿中提纯镭并  相似文献   

13.
很荣幸,我走上教学工作岗位的时间正好是《化学教育》 创刊之时,是《化学教育》 这无言的老师把我从襁褓里的“婴儿” 抚育成为“而立” 之年的汉子,用什么话描述她对我成长所起的作用,都不过分。从1981 年起,每年初我都把上一年的《化学教育》装订成卷,如今,30 卷《化学教育》整齐地排列在书橱里,迎送自己进出书房。值此《化学教育》 30 周年刊庆之际,心中有千言万语想说,但权衡再三,最想说的还是:编辑的修改稿,促使我重视语文学习。  相似文献   

14.
编辑同志:《化学通报》1975年第5期登载了“我国古代炭黑生产及法家科学家的贡献”一文。文中提到:“据史料记述,明朝时还有人收藏沈括用石油炭黑所制的墨多达数十斤,……”(见该期46页右栏倒数二行)。文后注明,“史料”是根据(明)焦竑,《墨苑·序》。我们查对了《墨苑·序》原文(《金陵丛书》乙集四中《澹园集·卷十六·墨苑序》)。文章一开始就说:“上古典策以竹挺染漆而书。迨魏晋所用则延安石液  相似文献   

15.
瞿兵 《化学教育》1995,16(9):12-14
化学解题中的以退求进策略瞿兵(江苏通州市二甲中学226321)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在论述数学问题的求解时曾说过:“先足够地退到我们最容易看清楚的地方,认透了,钻深了,然后再上去。”对于一些貌似已“山穷水尽”的问题,如果我们先退后一步,重新调整一下突破的方...  相似文献   

16.
郭保章 《化学教育》1991,12(3):60-60
沈括在《梦溪笔谈》〈自序〉中说:“予退休林下,深居绝过从,思平日与客言者,时纪一事于笔,则若有所晤言,萧然移日。所与谈者,唯笔砚而已,谓之《笔谈》。”  相似文献   

17.
寒山寺,是江苏省苏州市的一座古老的寺院。苏州,过去称姑苏。唐朝诗人张继,当年在姑苏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七言绝句:《枫桥夜泊》。诗日:“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乌,据许慎《说解字》日:是乌鸦。此处应泛指鸟)正是由于这首情景隽永的诗篇广为流传,把不起眼儿的桥、不起眼儿的寺、不起眼儿的船、不起眼儿的水提携的名声大振,举国皆知。前些年热播的电视剧《戏说乾隆》里的“乾隆皇帝”还站在枫桥上对这首七言绝句  相似文献   

18.
赵国柱 《化学教育》1995,16(5):42-42
《化学教育》1992年第2期第44页刊登的广西玉林师专胡彦安老师撰写的《现行高中课本有机化学部分几个值得商榷的问题》一文第三条“关于芳香烃的一些概念”中虽然也涉及到了芳香族化合物和芳香烃,但是文中只是说“分子里含有一个或若干个苯环的化合物属于芳香族化合物”,“分子里含有一个或多个苯环的烃属于芳香烃”,并未阐述芳香族化合物和芳香烃的概念。  相似文献   

19.
“热寂说”的出笼和热力学第二定律是有密切联系的。为了彻底批判“热寂说”,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正确评价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是不是一条普遍的自然规律?如果它包含了合理的内容,为什么不能外推到宇宙?物质运动到底是可逆的还是不可逆的或者是二者的对立统一?这些都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现谨就《化学通报》1975年第6期的讨论谈谈个人的看法,和同志们商榷。我们认为:伟大的革命导师恩格斯批判“热寂说”的有关论述,是正确评价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准绳,是既不能违背也不能曲解的。  相似文献   

20.
《化学分析计量》2007,16(6):48-48
美国科学家在英国《自然遗传学》杂志上发表文章说,‘他们在线虫体内发现具有“防癌延寿”双重功效的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