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介绍一种通过pcAnywhere10.5软件实现直线感应加速器(LIA)中CCD相机的远程控制方法。在局域网中利用这一技术,本地计算机可以通过控制软件发送指令给远程计算机.使得远程无人值守计算机能够完成LIA中CCD相机的一系列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2.
针对使用高速分幅相机测量2MeV注入器电子束束参数所要求的精确同步问题,采用了由功率系统的动作波形获取系统的触发信号方式,消除传统的触发方式带来的延时长、精度低(抖动大)的不利影响,满足使用高速分幅相机准确获取束流前期不同时刻的束参数波形的精确触发要求。  相似文献   

3.
光学渡越辐射是运动的带电粒子穿过两种不同电介质的界面时产生的能量向外辐射,辐射能量的分布具有显著的角度分布特点。对电子束产生的光学渡越辐射能量的空间角分布进行测量,可以获得电子束的发散角、发射度、能量等参数。针对所测量的带电粒子束的特点,介绍了在神龙一号上利用光学渡越辐射原理进行电子束发射度测量的瞬态测量系统的设计方法,达到了同时测量电子束发散角和束斑的要求,为进行时间分辨测量系统的设计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光纤传输系统的原理,设计和实验结果。初步测试结果表明,采用光纤传输直线感应加速器(LIA)脉冲信号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直线感应加速器(LIA)能够将高能,强流电子束经过传输聚焦形成毫米量级的束斑与轫致辐射靶作用产生高剂量的X光。束靶相互作用可在靶面产生等离子体(回流离子),回流离子与电子束作用导致电子束束斑变大,降低X光的分辨率,在多脉冲情况下影响到后续电子束的束靶作用。分布式轫致辐射靶为叠靶,是将多个极薄(厚度为0.05mm)的靶叠加起来,中间为真空。由于叠靶分布增大了束靶作用立体空间,降低了束靶作用后沉淀在靶面的能量,因而减弱或消除回流离子的产生。本文对叠靶结构模型进行了理论计算与实验研究,把得到的结果与单靶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两种结构下所得到的X光照射量大小与角分布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6.
主要介绍提高直线感应加速器(LIA)计时系统计时精度的实现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计时精度小于10ns。  相似文献   

7.
简述了NI公司的FieldPoint测控模块的特点。分析了已建成的直线感应加速器(LIA)测控系统与使用FieldPoint模块组成的测控系统的差别;说明了使用FieldPoint模块的特点。利用这种模块设计了功能相同、结构简化的测控系统平台。  相似文献   

8.
基于VC++多线程技术的模拟惯性测量组件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在三轴转台试验前,方便验证嵌入式组合导航系统硬件平台设计的可行性,进行半实物仿真.在VC++6.0中MSComm控件的基础上,采用多线程技术设计了一种基于串口通信的模拟惯性测量组件(IMU)软件,并且设计了方便操作的人机界面.该软件使得试验不必采用具体惯性测量组件,可以根据试验目的灵活修改模拟IMU的各项参数,验证整个系统的可靠性以及测试导航算法的正确性.试验表明,该软件能够满足组合导航系统试验的各项要求,为整个系统原理样机的初期研制奠定了可靠的试验平台.  相似文献   

9.
利用20MeV LIA产生的轫致辐射源进行静态闪光照相实验,研究了金属钽屏的增感效率与屏厚度的关系。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表明,用20MeV LIA进行闪光照相实验,钽屏的厚度为0.8~1.0mm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10.
在LIA工作环境中,存在强大的电磁干扰,对高速分幅相机的应用极为有害。针对4MeV LIA的电磁干扰情况,通过采用光纤传输控制信号的措施,能很好地传输窄脉冲,信号延时抖动小,达到了高速信号的可靠传输要求,既解决了抗电磁干扰的要求,也满足了高速分幅相机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1.
沈熊  严幼幼 《力学学报》1993,25(2):185-192
本文发展了一种采用单色激光器的三维激光测速系统。四束入射光布置成等腰直角三角形,用一个前透镜聚焦。这种光学布置光能利用率高,并能适用于近壁处流速测量。当实验模型具有多层不同性质介面时,入射光仍能保持相交。为了分离三维速度分量,采用了频率分离和偏振分离技术。特别考虑了光轴分量的测量精度,提出了提高测量精度的一些方法。应用此系统测量了斜切尾钝体后部的三维平均速度和湍流度分布。  相似文献   

12.
对用于单脉冲直线感应加速器(LIA)的加速组元进行了双脉冲改造的初步尝试,用铁氧体作为磁芯材料,得到了双脉冲的波形数据。结果表明,现有组元经过简单的改造,完全可以感应出两个甚至多个电压脉冲,为以后多脉冲LIA的改造和设计提供了一个方向,也提出了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杨雷  侯砚泽  左光  刘岩  郭斌 《力学学报》2015,47(1):8-14
在火星探测任务的进入飞行过程中,开展气动测量将获取大量宝贵的气动特性数据,一方面可以验证进入探测器气动外形,掌握其准确的气动特性,另一方面,可以积累详实的火星大气数据,为后续任务提高落点精度等飞行性能提供支持. 本文针对火星探测器进入飞行任务,基于弹道重建和嵌入式大气数据传感系统(flushair data system, FADS),提出火星探测器进入飞行过程中的气动测量方法. 通过融合火星进入外测弹道信息,利用输出误差法实现攻角、侧滑角的高精度测量;基于嵌入式大气数据传感系统,利用最小二乘最优估计算法,建立了进入飞行动压的测量方法. 仿真分析表明,气动测量方案精度高,进入动压测量精度优于1%,攻角和侧滑角测量精度相较于当前火星探测器进入气动测量而言,至少提升1 个量级. 研究结果将为火星探测等深空探测任务的进入飞行气动测量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4.
采用束流矩阵法对10MeVLIA传输聚焦系统磁元件的位置布局进行了数值计算,给出了电子束在整个系统中的包络图,特别是束包络在靶附近的行为,对系统磁元件布局的优化进行了计算研究。着重计算了磁透镜参数的变化对系统聚焦性能的影响,探讨了实现电子束成功打靶的调试途径。  相似文献   

15.
反磁回路(Diamagnetic loop,DML)诊断强流脉冲电子束半径是一种可在线诊断技术,它利用一个环绕电子束并与其同轴的反磁回路通过电磁感应测量该电子束的磁矩,从而在某些易于满足的条件下推得该电子束的均方根半径。这种诊断技术与其它方法(如三梯度法)相配合还可以同时在线诊断强流脉冲电子束的发射度、束包络斜率等参数。本文介绍了反磁回路诊断束半径的原理和应用、反磁回路的设计和标定,以及用密绕螺线管线圈模拟电子束诊断实验和结果。  相似文献   

16.
在强流直线感应加速器中,电子束质心位置的控制是一项重要的技术。要达到较好的控制效果,对电子束质心位置的准确测量和定位是前提。从实验和数据处理两个方面对具有时间分辨的电子束质心位置的测量和确定进行研究,指出了处理数据区域选取、处理方法等对质心位置的影响,确定的处理方法在实际处理时能够将电子束质心位置的偏移控制在2个像素内,可为束的调控提供准确参数。  相似文献   

17.
在强流直线感应加速器的束输运过程中,束流质心的横向运动会对束流品质产生严重影响,为了精确有效地调节束流质心的运动轨迹,最大限度地减小束横向运动对束流品质的影响,采用以计算机克隆人工调谐为主、人工调谐和智能调谐为辅的思想,设计开发了强流直线感应加速器束心轨迹调谐系统。利用这套系统调谐"神龙一号"直线感应加速器的束心轨迹,提高了系统的调谐效率,缩短了整个调谐周期。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冲击片雷管桥箔爆炸的物理含义以及桥箔爆炸中电参数测量的重要性。利用电流测量线圈和高压探头等测试手段,系统测量了特定的点火装置在充电电压V0=7.3kV条件下几种不同尺寸桥箔的电爆炸参数,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分析,得到了与实验用点火装置相匹配的桥箔尺寸。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了一种以互联结构基础的远程控制监视系统,使工作人员能够在互联网的任何一个节点上对转台进行远程控制监视,完成调试与诊断任务。这套系统利用控制逻辑与控制表示逻辑分离的思想实现系统拓扑分布于互联网上的结构,并利用发送端自适应调整接收端驱动的流控管理方案,保证控制的实时性和对互联网通讯时延和阻塞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20.
张颖  王伟  曹军义 《力学学报》2021,53(11):2984-2995
混沌和分岔使得多稳态俘能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响应对系统结构参数非常敏感, 导致了系统的非线性特性正向设计比较困难. 为了定量地表征非线性恢复力与结构参数的关系, 提出了一种多稳态俘能系统的准确磁力建模方法. 推导了多稳态俘能系统端部磁铁和外部磁铁的相对距离和转角位置, 并采用磁荷理论建立了多稳态系统的非线性磁力模型. 通过搭建实验平台测量了不同结构参数条件下多稳态系统的非线性磁力, 并对比了本方法与传统方法和实验测量的结果. 结果表明: 本方法的磁力计算结果与实验测量值吻合较好, 双稳态系统和三稳态系统的磁力峰值误差分别仅为4.3%和6.49%, 验证了本方法计算多稳态系统非线性磁力的有效性. 此外, 基于本方法探究了多稳态系统结构参数对系统势阱的影响机理, 获取了多稳态系统的稳态临界位置, 研究了双稳态和三稳态系统在不同结构参数下的响应电压规律. 参数优化结果表明, 双稳态系统在竖直距离为34 mm时, 均方电压最大为10.22 V; 三稳态系统在竖直距离为28 mm且水平距离为8 mm时, 均方电压最大为12.7 V. 该研究提出的模型以期为多稳态系统的输出性能优化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